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时间:2024-11-24 23:44:43 赛赛 分析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范文(通用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职人员分析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范文(通用10篇)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1

  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适当的员工离职率对于企业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过于频繁的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管理和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离职率过高的现象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流失人才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对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判断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造成企业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研讨。

  1、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

  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应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大多数学者认为10%左右为宜。但目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高于10%。很多人认为,企业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工资水平低或者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障,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个人与组织融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匹配达成同化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但当某一环节发生错误,两者目标产生分歧,从而累积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时,员工的离职行为就发生了。

  根据对一些企业和员工的调查,产生冲突造成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

  1.1人员聘用上采取宽进宽出的方法

  宽进宽出往往是招聘工作不细致的直接结果。招聘工作不细致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岗位的任职条件缺乏明确的认识。一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基本应该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条件。任职条件的确定需要借助于工作分析,但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2)对应聘者的甄选方法单一,面试凭印象。许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仅仅采用面试一种手段,没有根据岗位要求编制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面试题目。

  (3)招聘工作的简单化与制式化造成把关不严,选人不准。

  1.2没有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在人才市场谋求职位的人,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更看重在新的岗位上能否得到发展。而能否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企业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晋升制度;

  (2)企业能否为员工不断提供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如果企业做不到上述两点,员工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中没有前途,甚至担心自己的位置有一天被外来的人员代替,于是产生另谋出路的念头。

  1.3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很多人是感觉到自己难以融入这个企业而选择离开,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不统一,整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良好风气。沟通与协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一些有助于工作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共享,从而使员工感觉自己好象很孤立,好象和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1.4员工对企业的前途缺乏信心

  曾经有报纸针对“求职者偏爱什么样的企业”这一问题做过调查。在对1217人的,选择“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22.84%。优秀人员更看重自身才能是不是能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自己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他们不仅看重其现有的工资福利,还看重企业的发展,一个新员工来到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这个企业的前途作出判断。如果他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前途或自己在其中没有发挥空间时,很可能会作出辞职的决定。

  除上述一些原因外,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奖惩不当,考评晋升不公正,企业人际环境等也是造成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

  2、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后果

  2.1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员工非正常离职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新员工接替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2.2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日本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对于企业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经常会在其他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会导致员工对领导管理能力的怀疑,导致内部人心涣散,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离职率高的企业,不断有老员工离开新员工进来,员工之间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适应性企业文化,就很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3优秀人才的流失

  一个企业里,往往越是市场上短缺的人才越容易流失。通常,在人员离职率高的企业,技术开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比价严重,这无疑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实力而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能否留住优秀人才时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3、应采取的对策

  3.1改变宽进宽出的方式,严把员工进入关

  (1)规范甄选面试流程,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规范。有了岗位目标说明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才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条件有针对性的筛选应聘简历,确定考试面试的范围。

  (2)改进面试,采用多种甄选方法。比如,采用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相结合;设计好面试评价表;采用多轮面试或评价小组面试,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影响。

  (3)可采用传统的知识测试和近年国内流行的心理测试。总之,在招聘阶段就要在充分沟通与面试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或减少雇用双方的目标差异,严把员工进入关,从而将员工的离职率在引进人才的第一步就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2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1)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当一个管理岗位或中高层次岗位出现空缺时,应实行内部优先。在全球一些知名企业,如宝洁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是从内部提拔。这样,会给下属员工很强的工作动力,他们会认为在公司里做出的任何贡献都是有机会使自己得到晋升与回报。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安心的留在企业中,全心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2)开展员工发展规划。许多企业抱怨内部没有优秀人才,只得从外部招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企业在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方面做的不好。要想培养人才必须有一个人才培养规划,只有预先培养人才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避免人才短缺。

  3.3实现企业文化的同化

  企业文化好比人的个性,说明“在我们企业里是如何行事的”,从而使本企业具有一系列区别于别的企业的特征。员工的高离职率往往直接起因于个体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的正面冲突。因此,使员工和企业树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导向培训和组织价值观熏陶,十分必要而迫切。

  (1)推广“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原则,适度放下决策权,强调团队建设和工作自主,尽可能凸现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适度淡化管理者的作用,从而使两者逐步趋于平衡。

  (2)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生涯的逐步同化。组织应该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使这种规划和组织发展生涯相协调。

  3.4重视员工的培训

  培训和开发是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法宝之一。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表明,组织提供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和“再学习”机会是影响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培训开发的实施,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同步,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增强归属感。制度化的经常化的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3.5使员工树立对企业前途的信心

  除了确定濒临倒闭没有前途的企业外,员工对企业前途缺乏信心,应当从管理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宣传的不到位,员工并不了解企业现行的发展状况;看看该企业是不是个人决策的企业,企业的兴衰系于经营者一身,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针对这个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1)开办内部刊物,宣传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取得的成就。

  (2)推行民主管理。比如建立企业发展部企业策划部之类的职能部门辅助经理决策,或者合理授权,让有能力有思路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来。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2

  一、离职率统计及范围

  (一)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职能部门。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岗位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20xx年员工离职报表。

  2、计算方法

  年度离职率=年度员工离职人数/(年初人数+年度员工离职人数)x100%

  二、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xx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各岗位类别离职率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xx年度总体离职率=年度离职人数68人/(86人+68人)x100%=4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发展需要,20xx年新进人员161人,离职人员为154人,新进人员离职率为95%。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司20xx年全年离职员工总数为154人,平均每月离职12.8人。1-6月份离职人数为88人,占总离职率57%,7-12月份离职人数为66人,占总离职率为43%,其中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份离职人数为24人,占总体离职率15%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xx年上半年度离职率偏高,下半年度离职率较上半年低。其中12月至20xx年1月份这两月份的离职率占总离职率15%,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1、受临近春节影响多人辞职领取全额工资提前返乡。

  2、公司因生产订单情况没有过多招聘普通员工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

  3、公司因生产订单减少,工人收入不高影响。

  4、同时,公司在3月、4月、5月及6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本地区制造业人力需求数量明显上升,员工选择就业机会较多。受此因素的影响,20xx年公司上半年离职率明显偏高。

  (二)各岗位所占年度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生产管理、工程、品质管理、文秘、销售、生产技术、一线员工等八个岗位类别,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

  公司一线员工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高,总体离职率已超过正常流失率。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职能人员及员工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职能类人员及一线员工类两大部分,其中,职能类指生产管理、工程、品质管理、生产技术等。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职能类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xx年度生产管理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13人,占职能类离职率的26%,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PMC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以致出现资材部出现部门主管空缺现象。

  三、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本地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于中上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公司管理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得到部门主管的及时帮助导致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

  2、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

  3、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未有真正了解员工离职原因,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没有建立员工发展通道。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增加、工作技能的不断提高,但员工工资水平没有提高,新旧员工同处一样工资水平。员工对在公司内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而增加员工离职可能性。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瑞科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员工没有归属感,公司缺少一批拥护、认同公司文化理念的老员工,没有一种老带新的局面,而导致新员工对公司发展没有清楚认识增加新员工离职可能性。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在20xx年前没有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特别是对品质事件)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有随意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认为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2个方面予以完善:

  1、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划分职位级别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

  2、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3、增加公司内部招聘,对中层管理人员,文秘类从内部招聘选拔。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部门管理人员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正常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

  1、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作的职责。

  2、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

  3、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多组织面向员工有关技能提高方面和品质方面培训。

  (三)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1、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公司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月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

  2、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

  3、离职程序。人力行政部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3

  天士力集团,其前身是天津天使力联合制药公司,创立于1994年5月6日。市场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以及东南亚、欧洲、南美、非洲的部分国家。

  公司现有员工2438人,科技人员占比为5%,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6.8%,销售人员占比为50.8%,产业工人占比为37.4%。(见附表1公司员工现状)公司员工学历逐年提升,高学历的年轻员工在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研究院更为显著,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研发团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员工无论是在学历、年龄结构,还是在能力方面,都逐渐趋于合理。(见附表2公司高学历员工分布状况)

  从公司1999年至今的情况来看,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每年加入公司的员工数量较多,同时也有少量员工因个人发展等原因离职。为了更好地掌握员工流动趋势,尽量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定期进行员工流动状况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离职员工结构分析

  1、员工离职状况

  从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共有33名文员及以上级别的员工离职,其中男性员工22名,占总数的67%,女性员工11名,占总数的33%;这些离职员工在公司平均工作时间为20个月左右,工作时间在20个月以内的员工有20人,占离职总人数的约60.6%,其中工作不满12个月的员工有16人,占离职总人数的约48.5%;离职员工较多的两个部门分别是广告公司(5人)和人力资源部(4人),共占离职总人数的27%;大学毕业生为11人,占总数的33%,社会招聘人员为22人,占总数的67%;离职员工中有两名硕士和一名博士。

  2、离职现状分析

  从员工离职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男性员工的流动率比女性员工更高,男员工的离职率(67%)是女员工离职率(33%)的两倍;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公司中的'稳定性较好,社会招聘员工的离职率(67%)高于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33%),约为毕业生的两倍;高学历员工的忠诚度较高,离职人数较少;新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低于老员工,老员工比新员工更稳定;员工离职主要集中在入职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占离职总人数的48.5%,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招聘过程中未能严格筛选,导致部分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进入公司,造成部分员工无法胜任工作或不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或企业文化;二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有限,许多员工不得不离职去攻读学位,从而造成人才流失;三是公司在招聘时未如实告知员工公司的真实情况,导致少数新员工的期望与实际条件不符,这既与新员工的自我定位有关,也与公司主观因素有关;四是公司内部的沟通渠道较少,新员工难以快速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

  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纵向比较,公司员工的流动人数有所上升,但流动率仍维持在约2.1%,较去年的2.6%有所下降。与社会总体流动率(约5%)相比,公司的员工离职率较低,员工离职原因呈现多样化趋势。通过离职员工的访谈和调查,发现员工离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少数员工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而离职,其中3人因此离开,这对于保障组织正常运作是必要的。这一数字相对较低,反映出公司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也表明公司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以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

  原因二:部分员工因无法胜任本职工作而被辞退或主动离职。这包括工作技能不达标、不认同公司文化、以及难以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或工作关系等原因。

  原因三:部分员工因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而准备参加考研究生考试或因继续攻读学位,但公司不能提供此类条件造成了这些员工的离职;

  原因四:部分员工出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不想长期在一个公司工作,希望通过换公司寻求新的发展,从而离开公司;

  原因五:部分员工因公司提供的条件不能达到个人对工作、收入的预期而离开公司,或者认为公司的内部选拔力度太小,在公司不太有可能晋升机会,去其他公司寻求个人发展空间;

  原因六:还有少数员工因家庭原因造成了离职。

  公司采用的人才政策

  公司领导参考了外部咨询专家对离职员工的分析报告,并充分听取了公司员工和专家的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旨在留住人才并促进员工与公司的共同发展:

  1、强化员工选拔工作。严格把控员工招聘关卡是预防员工流失的关键,公司不仅要在职业素养方面评估候选人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要求,还应邀请人事测评专家参与招聘,对员工的个性特征、发展潜力及对公司文化的认同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从能力、气质类型、认同感上挑选最合适的员工。同时,鉴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高学历人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对企业忠诚度,增加了校园招聘的力度。

  2、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选送员工进修。公司领导认识到,作为成长型企业,知识型员工占据了公司员工的主导地位,无论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培训工作。首先,通过猎头公司高薪聘请某著名外资公司的原培训经理,对公司的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变革;其次,培训内容更加丰富,既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也涉及公司管理、员工基本素质等的培训。培训方式既聘请有专长的公司员工或外部专家进行公司内部培训,也采用和大学、培训公司联合培养的方式,甚至采用委托培养方式培养在职硕士、博士,满足有这种需求的优秀员工的需要。这种方式满足许多优秀员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公司注重适度关心员工。由于部分优秀员工因家庭原因离职,公司领导积极从生活上关怀员工,开展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同时,对员工最为关注的薪资体系、福利体系和培训选拔体系进行了重要调整,获得了员工的认可,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吸引了更多人才。

  4、公司意识到,外部招聘能够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承担重要职责,这在公司快速发展时期尤为重要。然而,如果仅依赖外部招聘,则可能会引起现有员工的不满。通过对离职员工现状的分析,发现外部招聘员工的离职率相对较高,这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利,并可能影响员工士气。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4

  新春伊始,面临就业与人才流动,又是一年一度的离职高峰期,我司截止 3月1日离职员工达13人之多(不含手续待办员工),离职率14%。离职员工中在职时间(服务年限)2-3个月的占33%,4-6个月的占17%,9-11个月的占50%。现分析如下:

  一、 离职原因

  1)、离职员工中23%因为薪资待遇福利方面提出辞呈,随着物价指数的不断攀高,宁波地区薪资待遇、福利在南北发展差距逐步拉小的情况下,已失去原来的高薪竞争优势,而在宁波整个行业薪资待遇水平下,我司薪资待遇优势也不明显,内部和外界导致现在从业者心态比较浮躁,考虑事情也比较现实。薪资福利待遇是离职率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2)、23%因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不完善、不健全,与预期发展期望出现偏差而另谋发展。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管理理念从生产转向服务需要一个过渡,相关配套制度也需要摸索着建立和完善,因此出现制度政策朝令夕改、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需要行政规范的无章可循而领导口头处理等现象。使员工没有归属感、责任心,忠诚度普遍不高。

  3)、另外23%离职员工多数是异地打工,一方面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比如:客户经理之前从事品牌电脑硬件设施代理销售,转做综合布线、智能弱电工程项目营销,短期内没业绩不适应,在异地(上海等地)、回归原行业另寻工作,或返乡(诸如籍贯安徽员工)现象。这一部分员工择业缺乏慎重考虑,或职场新人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

  4)、另外23%原因呈现多样化,比如,身体不适、业绩不达标,在本职岗位上缺乏职业素养和评判标准,与上级领导无法建立一致性,工作衔接上缺少沟通表达技巧等等,因此,职场人要随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

  二、 改善措施与建议:

  1)、精简人员,组织机构扁平化发展。公司成立评估诊断小组针对各职能部门、岗位分配进行评估,精简机构、繁冗岗位的设置,典型案例则是体验中心客服与品牌营销中心商务合并兼职,消除了之前客服人员在没有客户来访情况下的闲置浪费,与品牌营销中心商务合并,更好的使讲解服务趋向商务营销。另外,精简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一些岗位职责合并之后一人多兼,适当把薪资提高。比如,员工反映岗位工作分配不尽合理,不难发现有“拿1个人的工资,做半个人的事”,也有“拿1个人的工资做2个人的事”。希望可以平衡一点,这样也能尽可能的留下一些本不愿意离开公司的人才。诸如一些保洁物业也可以外包形式操作,以减少劳资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原因发现中高层在宏观战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专业度欠缺,人岗匹配出现空档断层现象,安排工作不系统、不细节,导致用人/工作不饱和、超负荷。组织扁平化发展,本着“关键职能岗位设置满足它,可有可无不必要的设置与支出坚决砍掉”,一来减少中间层人资成本,二来高层领导更直观下面层级管理,而层级的增加会把优秀的人才束缚在森严的等级制度里面,培养不出伟大的将军。

  2)、薪酬合理化,绩效结构化。针对薪资待遇这一块,公司应尽快建立适应自己发展情况、符合财政支付能力、社会基准水平和行情的薪酬体系,针对薪酬体系与标准参考要落实、确定,不含糊、不随意,更不因主管喜好而定论,让员工薪资制定有据可循。落实宽带薪酬,结合宁波市各行业每年工资水平参照表、最低工资标准等适当加薪以提高员工生活福利保障,尤其是公司工龄长的骨干核心员工。同时,用结构化薪酬的绩效来平衡员工收入与公司支出:提高高薪核心骨干的浮动工资所占薪酬比重,这样企业可以有效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调控员工的实际收入,在结构化、可调整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下达到高绩效、高收益。让员工工作业绩、绩效、年终福利奖金等有依据可循。

  3)、行政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坚决杜绝制度流程“头脑风暴”、“朝令夕改”的现象,树立公司制度权威性。对此,通过员工(以中高层讨论提案为主、征求员工意见)民主参与、决议,集思广益完善《员工手册》,集合公司所有行政(固定资产、车辆管理、考勤休假)、人事(录用报到等)、财务报销、采购等制度流程,一本通吃,公文发布以供内部员工须知使用。用员工反馈的原话则是“在《劳动法》和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公司应该有明确的合理化的规章制度,应广泛征求部门中高层领导的相关意见,结合公司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出台规范化的制度,更应该让员工清楚自己应享有的待遇与应尽的责任”。流程与制度随着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适时修缮。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xx公司来说比较艰巨,我们xx公司虽然有着工厂十几年的管理经验积淀,但是,作为服务型企业,于外界市场、于公司创建者、于任职员工,xx公司是全新的,要建立员工归属感、忠诚度高、和谐高效的团队则是需要上下力量都要发动。首先,基于行政与人事角度上的考虑,在满足合理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构造精神乐园,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也必须有强力的精神支柱。当前迫于社会现实压力,“舍弃一切与君打天下”的革命精神渐进走远。企业很难,股东很难、职业管理者很难,但人的狭隘性决定员工不可能不私心为己,往往是基于物质基础满足后思考精神文化,要想让一群“蜗居、蚁居、天天挤公交”的打工者有家的感觉,“画饼充饥”行不通,必须有实实在的饼,即使“饼”不足够大,但要合理分配。或者有强大的能够实现的精神激励与斗志愿景。行政管理要从细节着手,“小恩小惠亦能收效最大化”,利用工作餐、空调、防暑福利费、生日蛋糕等实现小投资大收效,“加班不给钱,规定不调休,请假照常扣”一类的抱怨用人性化的`角度理解,细节改善、感化员工,员工会“投李报桃”。借用韦尔奇《WINNING》里一句话:奖牌和公众的吹捧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没有钱这些东西的影响会逊色不少。

  4)、把展示给员工的“平台”再清晰,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机会。我司员工普遍年轻。正值学习提高阶段,员工渴望工作能更加充实,也希望公司提供学习机会。但目前我们品牌营销业绩有待突破,无论是项目还是产品,员工自主开发挖掘客户能力有待提高的前提下,公司要加大足够支持力度与给予资源。没有项目做,工程服务中心一些员工就会闲置浪费,迟迟没有实践性、实质性的东西学到,势必造成人员流动。

  “在对某件事情有争执时,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思考”。企业管理与用人亦是如此,通过同理心换位思考,不难发现优秀的组织往往有优秀的管理。以上是我近期对离职分析及员工意见合理化反馈收集的总结,也希望李总能倾听到基层员工最真实的想法。请领导收阅回执。

  人力资源部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5

  我们首先从员工的离职原因进行分析:从心理角度看,有从众心理、求近心理、求奇心理等多种因素;从方式上看,有先离职再求职、先求职再离职、求职离职同步三种情况;从起因来看,有压力、人际关系、成就感、发展欲等因素……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从员工身上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中逐一分析,做好降低离职率的工作。例如,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对员工的“不满意”进行主客观分析,尽量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员工普遍反映上班路程遥远,就要从班车等方面着手解决,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员工“克服克服”;又如,若发现员工之间存在矛盾,人际关系紧张,不能简单地“各打五十大板”或认为是性格不合而草率处理,因为这些矛盾如同定时炸弹,一旦爆发,最终受损的是公司。总之,对待员工要像呵护自己的皮肤一样,这并非迁就,而是服务的艺术。尽管员工的离职原因多种多样,但企业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尽量保持一致。

  对相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是正常的,员工的'权力欲、参与欲没有错,关键是引导。

  二、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员工把一天生命的三分之一交给了公司,想得到的当然不仅是温饱问题。应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不同的满足。如前些年,一些企业在年终时发年货一律是大米、食油等,结果员工不但不领情,反而说很多风凉话。而现在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福利是“菜单”式的,由员工选择反而广受欢迎。

  三、为员工做好生涯规划。

  问一个员工5年以后干什么,恐怕连总经理都不知道,那要员工盲目地在公司工作怎会有信心。

  四、企业要时时反省。

  员工的离职虽多与公司有关,但真正能反省并采取改进措施的企业却寥寥无几。相反,大多数企业往往会将矛盾转嫁给员工,要求更多,管理更严,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五、强化挽留程序。

  作为员工,他较为在意的是公司对他的关注程度。部分员工离职可能是由于一时冲动等原因导致的,若企业能更加重视他们,并进行更多的挽留工作,是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离职率的。

  六、不能一味地留才、更要育才。

  员工认为在企业工作有价值,不仅看重薪酬,还关注个人发展前景和成就感。因此,企业应让员工感受到总有学习的机会、总有挑战性的任务、总有可期待的晋升空间。

  七、企业要看得远一些。

  一些单位在工作多时招人,没活干时却裁人。这样很难让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员工自然也会考虑自身利益,效益好时留下,效益差时另寻出路。企业应审时度势,在困难时期更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即便不得不裁员,也需将困境说明白,待形势转好时再重新召回他们。

  1、辞职时提供合法理由非常关键,只要理由合法,任何用人单位都无权拒绝。反之,如果没有合法理由,不仅不能擅自离职,即便离开也可能面临单位追责,不仅拿不到补偿金,还可能被要求支付违约金,且不办理正式离职手续,对今后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2、辞职理由建议你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来提出,这不但合法合规,无需提前30天通知,也不需要单位批准即可立即离职,单位通常在这类问题上会出错。

  3、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安排工作时间、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支付加班费、收取押金、未按时缴纳社会保险等均为合法的辞职理由。列举任意一条或两条均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现提出辞职,并请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可以提前30天(试用期3天)告知用人单位,无需任何理由及批准,到期后即可要求单位办理离职手续。

  5、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个人原因,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提出辞职,将于30天(3天)后离职,请单位做好工作交接准备,本人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移交,并请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之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6

  一、员工离职情况

  1、总体情况

  公司20XX年度累计离职32人(详见附离职人员情况表),离职率(离职人数除以平均人数)为8.4%,从总体来看,公司离职人数、离职率比20XX年度大大降低。

  2、各部门离职对比情况

  离职率和离职人数较高的单位有:通信设计三院和总部(职能)。总部(职能)主要是退休人数较多(4人)提高了离职率。

  3、离职员工去向

  下图为本年度离职员工的主要就业去向统计:

  在离职人员中,离职去向占比重最大的依次是转行或创业,退休,通信运营商。

  4、离职人员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情况

  离职人员中,本单位工作年限在5—8年的比重较大,约占离职人数的69%。这部分员工由于经过了公司的培养,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业务比较熟练,所以他们的离职对公司是一种损失。

  5、离职人员综合评价情况

  在离职人员中,年度综合评价优秀的1人,占3%,占比较小,对企业影响不大;考核良好的15人,占47%。这部分人占比较大,对企业有一定影响。

  二、离职原因分析

  根据员工提交的离职流程,结合向各部门了解的情况,对本年度员工离职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如下图所示:

  离职原因占比最大的是薪资待遇低和职业规划调整,各占19%;其次是退休和家庭原因,各占13%,然后是长期驻外的原因。

  员工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感觉薪酬相对较低。由于生活用品、购房、养育子女等生活费用不断抬升上涨,员工对金钱需求量变大,所以对薪酬期望较高。员工通过对比来判断自己所得薪酬是否公平合理,如果感觉自己薪酬较低并且不合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员工就有可能选择向薪酬福利好的单位流动。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我公司薪酬水平比较可观,但与通信行业的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优势设计院相比,薪酬竞争力不强。

  今年职业目标调整成为离职因素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受生活压力、行业环境、个人爱好等影响,对收入有更高要求或欲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员工在公司的发展遇到瓶颈时会通过转行或创业等方式达到自己预期的职业规划,离职的.这部分员工或进入服装销售行业,或进入教育行业,或创业。

  长期驻外或出差也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别员工因个人或家庭原因,不愿意或不能长期出差或驻外,由于公司的需要与个人愿望冲突无法达成一致,只好选择主动离职。但也存在一些驻外人员调回省内工作后又选择离职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调回后的薪酬降低、发展空间受限、工作地点不理想等原因造成的。员工驻外期间,工资等级暂时提高,享受驻外津贴,整体工资收入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驻外结束后调回,工资等级降低,不再享受驻外津贴,整体工资收入下降,影响员工积极性。另外调回后,员工需重新适应省内工作环境,由于省内技术力量相对充足,一时难以被委以重任,心理感觉上会有落差。

  家庭原因很大程度上跟长期驻外有着紧密的联系。员工长期驻外或出差,家庭的事情无法顾及,导致心理上承受较大压力,其实可以跟长期驻外或出差因素归为一类。

  总体来说,今年的离职率相比去年大大降低,离职的原因跟薪资待遇低、职业目标的调整、驻外等有因素密不可分。

  三、改进措施建议

  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性,保持合理的员工离职率,建议加强和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人力资源计划。

  为避免出现人员供需的严重失衡,各部门应根据业务发展预测情况,在优化工作流程、做好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要求,做好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人力资源内部供给能够满足的局部人力资源需求和业务分包等方式能够解决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不宜采用招聘方式扩充人员规模,以免造成人员闲置,出现人力资源供需的失衡。

  各部门应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人员复用、一专多能人员培养等方式,内部挖潜,提高本部门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部门之间应加强人力资源合作,通过内部流动、人员借用、劳务合作、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来解决局部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对于一些临时、短期、简单、可替代的业务,可以通过业务分包模式给有资质的单位承担,解决短期内对人力资源需求过大的问题。

  (二)提高招聘的成功率。

  公司将统一组织招聘录用工作,注重招聘甄选技术提升,招聘人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既要找到能够胜任的工作的应聘者,也要避免人才浪费留不住人,选择适合的人选,提高招聘成功率。

  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的任职条件要求,招聘适合的人才,避免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通过考试、面试、背景调查等方式,对应聘者进行甄选、严格把关,选拔、录用具有符合公司发展胜任能力特征的人员。

  对于新录用员工,要做好公司和用人单位两个层次的入职培训,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新员工辅导,做好传、帮、带,要加强实习期、试用期考察,对明显不适合工作需要、与公司发展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员要及时清退。

  (三)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员工的离职,多数直接原因是因为对薪酬感到不满意。因此,要提供合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要保持员工薪酬的合理增长,以满足员工生活所需,提高薪酬竞争力,保障公司对员工的吸引力;要保证薪酬分配公平合理,员工薪酬要与其工作价值相协调,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要重点激励核心员工,保障其工作积极性,避免核心员工流失。

  新的一年,公司领导也对员工薪资增长提出了指标要求,这样能更加直接的激励员工,有效降低离职率。

  (四)拓展员工的职业生涯。

  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方向,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提供相关培训,使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致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员工的流失率。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还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科学、动态的员工生涯规划,有效地为员工提供多个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的机会,设置多条平等竞争的升迁阶梯,使员工切实感到自己在企业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希望。

  (五)加强绩效考核,留住核心员工。

  企业员工的流失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一旦出现员工大量流失或者核心员工的流失则会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所以,增加对各部门的人才流失的考核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加强对各部门核心员工流失的考核,控制合理离职率。公司还要做好对各部门考核激励实施细则的审核,加强对员工薪酬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确保公司考核激励政策“公平、公正、有效”。

  (六)保持内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寻找适合的驻外岗位顶替人员,切实有效的执行驻外岗位轮换制度。对驻外调回人员妥善安置,做好其思想工作,减少降薪的失落感。

  (七)各级主管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主管作为上传下达的纽带,要向员工传递正能量,以公司美好发展愿景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

  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交流沟通,与下属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要以感情留人,关心下属,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的关心。要鼓励员工加强学习、改进工作。发现员工有不良工作情绪,要及时进行沟通、疏导。

  合理安排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休息、休假,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八)开展员工离职面谈。

  各部门要做好员工离职面谈工作,调查了解员工离职的根本原因和动机,对绩效良好的员工要努力挽留;要通过离职面谈,减轻离职对员工带来的负面心理,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要认真分析离职面谈获得的信息,作为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参考。

  附:离职人员情况表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7

  针对“如何与自动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的课题,本公司综合部课题小组各成员积极参与研究,历时一个月多月终于完成,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开展总体情况

  1、20xx年12月第2周——设定目标

  1)建立员工离职面谈标准化程序;

  2)总结离职面谈方法及技巧

  2、20xx年12月第2周——现状调查。通过对标杆企业的离职面谈程序及技巧的研究,对本公司的离职面谈现状进行调查。

  3、20xx年12月第3周——原因分析。提交公司现状分析内容。

  4、20xx年12月第4周——建立离职面谈标准化程序。

  5、20xx年01月第2周——完成标准化程序修正并提交分析报告

  二、离职面谈现状调查结果

  根据不同层面的管理者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管理者对直接下属的离职人员几乎都进行离职面谈,人事部门对90%的离职人员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说明离职面谈虽然在整个HR工作特别是在离职管理中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和员工进行很好的沟通,难以从离职面谈中提取有效信息等使得“离职面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从调查数据上显示,面临的所有困难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离职员工所说与所想的不相符”,共20人,占80%,其次是“面谈技巧掌握不够”(9人占36%)、“离职员工不愿配合”(8人占32%)和“改进意见无法实施”(7人占28%)。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遇到比较多的问题,难以从离职面谈中提取有效信息等使得“离职面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措施

  离职面谈承载着管理者对它的众多期望,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却面临着种种的困难,需要在离职面谈中加以改善才能更好的面对,更应该对公司的用人环境进行改善:

  1、补救和预防行动。建立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桥梁,形成良好的互动渠道,员工的想法和工作中的意见能够及时接收和疏导处理,形成良性正面的工作氛围。同时改善员工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系数等。

  2、战略性改进。以员工为导向、给员工授权或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改进流程等。以员工为导向、欣赏员工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与赏识,管理者必须学习如何去了解员工的喜好、试着去满足员工个人的期望,对员工的表现给予肯定。“授权”对今日工作环境而言,毫无疑问的是留住优秀人才重要的策略。为了对员工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管理者必须设法让员工有能力独当一面,并且避免对员工事事干预、控制的事情发生。

  3、建立离职面谈标准化程序。

  4、对管理层人员进行面谈相关知识的培训。

  员工离职意味着他的一个职业生涯告一段落,另一个新的职业生涯即将开始。此时,企业如果能够出面对其既往生涯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评价,对其新的职业生涯进行必要合理建议,那么对离职员工来说将是莫大的安慰,也是企业对员工个人发展负责任的表现。因此,离职面谈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既是对离职员工的抚慰或挽留,又是对在职员工的心理安慰,减少员工的离职给在职员工带来心理波动。企业绝不应该把员工离职面谈看作是一种包袱或例行公事,而应该高度重视,并纳入员工关系管理体系之内,使员工离职后仍然能够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8

  离职分析

  我们无法忽视近些年企业的离职率,也不能无视离职申请表背后的群体特性。只有做好离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为HR,我们会经常见到离职分析报告,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对于这份报告,很多时候是一个数据统计的工作,所以,做好相关的数据统计,其实是离职分析的基础。要做哪些数据统计呢?本文就此与大家做个分享。

  从离职分析的内容出发

  1、整体离职分析:以年度离职率进行统计。每年度或者每季度、月度为单位进行罗列、总结,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统计相关周期的离职率;

  2、主动离职比例分析:很正常的一个数据就是主动离职比例会大于被动离职比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参考行业数据,从行业主动离职比例进行参考:公司的主动离职比例是否偏高,再具体进行分析;

  3、离职率职能差异分析:职能分析是我们常常做的,通俗一点就是分中心/部门进行离职率统计,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相对稳定的岗位为人力行政、财务、采购物流,而相对不稳定的为销售类、生产类岗位;

  4、离职率各职位等级差异:从定义高层、中层、主管、专业技术、一般职员和基础操作人员进行分类统计,同比比较及分析;

  5、主动离职原因分析:

  6、被动离职原因分析:

  总结

  不管离职分析做得如何到位,我们对于分析报告的目的要搞清楚:反馈相关信息,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善推动。凸显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体现了此份离职分析的含金量,当然,最后会对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说明,这个为基本前提。

  从现有很多公司的离职分析来看,领导把离职分析当作HR的统计工作,起不到引导、提醒的作用,更别说改善作用了,所以对于这一点,建议如下:

  1、改善的点从当月最突出的问题出发;

  2、对于需要改善的点,需要采取事前提醒、事中沟通、事后跟进的措施;

  3、不管HR在公司的地位如何,发出预警信息会比没有发出预警信息要好很多,而忙于招聘工作之余,关注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能够帮助HR在做新人培训时,提醒新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对于很多主动离职的人来说,非到万不得已,都不会离开。所以,理解他们,事后了解原因,要比当场问明原因来得好。很多时候,事后的一个电话回访,了解相关情况,会比在做离职面谈时真实得多,所以可以考虑开展员工离职后一个月内进行电话回访的工作。

  5、很多时候,我们会想着怎么去推动或者留人,但是实际实施下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公司能够提供或者直接拨付下来的资金很有限,这个时候的HR,就需要像做行政后勤服务工作一样,注重对一些细节福利的操作:比如关注出现心态、思想问题的人员及相关福利的侧重、部门员工出现异常考勤的提醒等等。

  针对建议措施

  一、分析各部门的流失率,做一个排名。公布各部门的流失率本身对于部门管理者是一个警示和压力,对于那些流失率高的部门,曝光后,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改进部门的管理,降低流失率。对于流失率最高的部门,还应该具体分析原因,帮助部门管理者找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操作时需要附上发布排名的用意,否则易产生误解)。

  二、分析流失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分布。这个可以展示很多信息,如果是半年之内新人流失率很高,说明极大可能是招聘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是3年以上的老员工较多,说明是员工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公司发展较慢。

  三、分析流失人员的绩效情况。如果流失人员当中平时绩效考核优秀的人较多,例如占比50%以上,那说明公司的问题很严重了:留不住优秀人才。如果是绩效考核较差的人较多,例如C/D等级的人占比超过50%,说明公司的管理问题不是很严重。

  四、还可以对流失人员的学历情况进行分析,对层级情况进行分析,对年龄分布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从多方面来揭示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找到真正的问题。而且这些分析之间可以互相验证,从而使得分析更加客观和有深度,也更加令人信服。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9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与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一般是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单位(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知识型员工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

  2.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3.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因此,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制于物化条件的约束。

  4.劳动过程难以监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

  5.劳动成果难于衡量。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和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并且劳动成果的形成通常非一人所为,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努力。因此,劳动成果一般难于衡量。

  6.工作选择的高流动性。由于知识型员工有能力接受新工作和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工人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二、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

  员工离职是企业中的普遍现象,无论何企业、何行业、何规模、何所有制和何时,员工离职的现象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

  1.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个人原因分析

  首先,知识型员工喜欢学习的这种个性特征使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他们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所以他们会通过企业间流动这种途径来学到更多的知识。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

  其次,知识型员工往往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当组织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相冲突时,这类员工往往会选择离开。

  再次,工作和竞争压力过大、厌倦目前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也是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因而这类知识型员工也会选择主动离开转到其他企业。

  最后,在生活中,知识型员工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住房、子女教育、侍奉老人和夫妻两地分居等,为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类知识型员工也会选择离职。

  2.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企业原因分析

  首先,没有把员工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造成员工主动离职。知识型员工渴望通过工作来充分展现个人才智,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将员工安排在一个不适合的岗位上,那么员工的智慧就不能发挥出来,就不能享受工作给其带来的成就感,就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从而导致员工主动离职寻求发展。

  其次,接受培训与教育的机会不多也会造成员工主动离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太快,知识型员工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希望学到更多新的知识,以实现自身增值。如果企业不能提供培训与教育的机会,那么就很难在此企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就会考虑离职寻找另一家企业。

  再次,不合理的薪酬与福利也会造成员工主动离职。经济收益对每一个知识型员工来说也同样重要。虽然说报酬对知识型员工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他们非常关注由报酬所体现出来的公平性,高效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果薪酬与福利不合理,那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大多数知识型员工会考虑离职。

  再次,不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也会导致员工主动离职。绩效考核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发展,如果绩效考核体系本身不科学,那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就不可能合理。用不合理的结果来评价员工过去的成绩,员工心中肯定会有怨言,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更有甚者干脆离职。

  最后,企业没有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也会导致员工主动离职。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企业就应该处理好双方的劳动关系。如果在上岗之前没有处理好劳动关系或者在履行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企业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承诺的兑现,那么员工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同时企业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员工的利益没有保障,那么员工就感觉工作不稳定,没有踏实与安全感,当然更别提成就感与自身价值的实现了。因此,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就不能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会导致员工的主动离职。

  三、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对策分析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不能离开人,因为其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人。因此,如何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头等大事。下面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对策。

  1.实施有效的招聘

  不成功的人员招聘是以后员工主动离职的隐患。找到合适的人如果放到不合适的岗位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都是不成功的招聘。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如果我们实施有效的人员招聘,为企业挑选适合其发展的优秀员工,而且人岗匹配,适岗适人,那么对员工主动离职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对众多的求职者进行甄别,挑选出符合企业发展和需要的人,并且还应当保证这种甄别和挑选具有相应的有效性。

  2.注重培训与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注重培训与教育将会成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此,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而且企业应将培训与教育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以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成为企业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

  3.合理的薪酬与福利

  薪酬与福利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要具有公平性,保证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岗位公平。因为员工会将所得报酬与自己的付出、同事以及外部市场进行比较,如果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地区行业薪酬水平相吻合,那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种不公平感将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并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主动离职的现象。所以,合理的薪酬与福利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一种公平肯定,会让员工获得成就感,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因此,合理的薪酬与福利不仅是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的前提,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

  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难以衡量,因而对知识型员工要进行正确的考评。注重知识型员工的人格和价值,承认知识型员工的劳动和业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绩效考核结果是加薪、人事调整和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因此,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劳动特点,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为企业所用。

  5.处理好员工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环境

  知识型员工综合素质较高,工作选择流动性大,为维护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利益,企业应处理好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免以后给企业的经营和员工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企业处理好与知识型员工劳动关系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企业只有理顺好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经营与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从而稳定员工队伍!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 10

  日前,人力资源服务商xx发布了《20xx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称, 20xx年员工整体流动性小幅上升,平均离职率为17.7%,其中,传统制造业离职率最高,20xx年企业调薪幅度为7.6%,预计20xx年企业调薪幅度依旧维持下降趋势,将降至7.3%。

  该调研共访问雇主3241家,员工4081人,涉及高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消费品行业及制造业。

  热门行业跳槽凶猛

  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陷入低潮,带动离职率进一步升高。从各行业员工离职率来看,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消费品行业的员工离职率依然处于领跑地位,分别为20.9%、19.8%和19.6%。

  前程无忧分析认为,20xx年,制造业受冲击明显,实体经济低迷,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部分岗位被取消或缩减,员工被动离职的情况有所增加;而传统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岗位可替代性较高,离职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此外,因物价水平进一步下滑,面临通缩压力,国内消费品市场增速回落,消费品行业员工离职率亦逐年升高。

  高科技、金融等热门行业的员工在20xx年的离职率也频频走高,分别为19.1%和18.1%。在大数据和“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高科技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第一文库网人才整体缺口较大,企业间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传统行业纷纷触“网”,也让高科技行业专业人才更为抢手。

  国企离职率日渐攀升

  20xx年,民营企业离职率依然最高,为20.2%,高出国有企业(12.4%)近8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弱,在人才吸引与保留方面并不具备太多优势,员工稳定性较差。

  从同比来看,国有企业离职率较2014年同比增长4.2%,同比增幅最高。分析来看,20xx年国企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在国企改制重组中,国企用人机制日趋市场化、去行政化,部分国企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部分人员需分流安置;此外,亦有部分国企人员主动跳到互联网、金融等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整体离职率亦进一步升高。

  “90后”员工越多 离职率越高

  报告显示,较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与职业成长空间,依然是大部分职场人权衡去留的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对“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排名从往年的第一位下降至第三位,而“对目前工作内容感到不满”跃居首位,这也折射出职场人跳槽观念的更迭——他们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跳槽。

  调研还发现,“90后”员工比例越高的公司,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也会随之升高。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90后”,最敢尝试各种职业,“有主见,不将就”是这个群体的显著特征。另外,他们普遍存在职业定位模糊及抗压性较差等特点,往往“说走就走”。同时,在全民创业热潮中,不少“90后”也加入了创业大军。

【离职人员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离职分析报告02-01

营销人员离职报告12-24

销售人员的离职报告10-20

酒店人员离职报告01-31

销售人员离职报告09-05

营销人员离职报告08-30

离职率分析报告范文12-20

公司人员离职报告集06-12

销售人员的简单离职报告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