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时间:2024-03-07 17:31:09 方案 我要投稿

[精华]实施方案6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施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实施方案6篇

实施方案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我校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广泛开展,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开展击剑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和能力为宗旨,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目的,以掌握运动方法和技能为根本,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体育课程改革,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我校打造成参与面广、水平较高、设施完备的体育特色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目标:

  1、构建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结合我校现有体育特色,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2、选择击剑活动项目。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育活动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生体育素养修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体育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形成学校特色项目。传承击剑特色,全校学生参与练习击剑,在学校大课间进行整体推进、普及。

  3、建设优秀特色教师队伍。以学校击剑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建设一支有创造性的,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教师队伍。

  4、打造学校“击剑教育”品牌。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体育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开展好击剑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体育特色学生,以兴趣小组带动其他学生进步,努力打造“体育教育”品牌。

  三、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状况,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击剑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体能和文化素养。

  3、普及性的原则。广泛开展课内外体育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课堂教学与创建击剑特色学校的关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5、以人为本原则。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注意加强相关体育知识和击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四、项目选择:

  本着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学校特色师资优势,通过课程设置、活动推广,兴趣小组提高等形式创建我校体育特色。

  五、组织机构:

  1、学校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王建华副组长:傅志强成员:各班班主任

  2。特色辅导教师:王丽萍

  六、实施步骤:

  特色学校创建时间20xx年9月――20xx年6月,实验研究程序和进度如下:

  1、准备阶段(9月)

  (1)开展前期调研,确定学校击剑特色项目。

  (2)建立学生体育特色档案,落实参与教师。

  (3)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4)开展创建宣传,学习相关理论,奠定研究基础。

  2、实施阶段(10月――20xx年4月)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落实特色创建各个环节。

  (2)构建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落实体育大课间,推广,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5)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体育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

  (6)实验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

  3、总结阶段(6月)

  (1)汇总整理各阶段的成果资料,进行体育教育成果总结汇报活动。

  (2)撰写特色学校创建的总结报告。

  (3)申报击剑特色学校,准备相关材料。

  七、工作措施:

  (一)、实施三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校园文化,全面建设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将创建活动纳入学校管理之中,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参考内容。要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面开创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竞赛有成绩、社会有影响的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新局面。学校教导处处负责牵头、组织、落实创建活动;将特色项目纳入常规教学计划和管理中;体育组、艺术组教师要各负其职,认真开展特色项目的训练与辅导;后勤处要尽力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强化教师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创建实施方案以及有关教育理论,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根据实验工作的需要,适时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了解实验信息,掌握研究动态。积极为特色教师创设施展特长的平台;健全机构,形成艺术教育科研网络;外聘内兼,壮大体育教育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支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体育教育骨干、多名兼职体育教师组成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3、完善设施设备。

  完善的设施、充足的.器材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物质基础,也是创办击剑特色学校的基本保证。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依托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投入资金,增购设备。学校要不断改善场地和设施,添置配备必要的器材,保证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制定好击剑活动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借还登记,精心使用,严格管理。

  (二)、夯实三种途径。

  1、开设校本课程,实施普及推广。

  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在完成教育部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校特色项目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另外,注重把审美教育渗透于其它各学科教学之中,利用大课间普及、推广击剑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引导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分层分类辅导,力求学生人人会做简单的运动项目动作,人人具备所选项目的简单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活动中充满快乐。

  2、开展丰富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发展校园文化,活跃校园生活,为学生搭建施展体育才华的舞台,使体育苗子脱颖而出构筑平台。坚持每学期举办两次击剑比赛,为学生施展其体育才华提供舞台;让学生全面参与,引领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

  同时,将击剑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辟展室展示,向社会汇报体育教育成果,把学校击剑教育推向社会。

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强市目标要求,通过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增加绿量、提升质量,加快生态强市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生态优先。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城市绿量。

  二是坚持适地适树,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在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优先选用乡土长寿树种,提倡多树种混交造林,增强森林功能稳定性。

  三是坚持造封结合,严格保护。结合山地立地状况,通过多种方式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分郁闭度,结合封山育林保护和储备绿化成果,全面增加绿量,提升林地利用率。

  四是坚持产业支撑、综合利用。统筹生态、经济、社会、碳汇、旅游、文化等功能,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的同时,激活经果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生态文化产业等潜力产业。

  三、目标任务

  20xx年计划完成造林16.8万亩,其中:砀山县0.7万亩,萧县1.7万亩,埇桥区8.9万亩,灵璧县2.05万亩,泗县1.6万亩,**经开区1.2万亩,市高新区0.1万亩,**马现代产业园区0.4万亩,市国有夹沟林场0.16万亩。

  一是重点推进城区森林建设工程、道路水岸森林长廊工程、镇村与农田林网建设工程、荒山绿化攻坚工程、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工程等七大工程。

  二是继续推进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示范段建设;完成退化林修复2.6万亩、森林抚育27万亩。

  三是注重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逐步提升森林质量,实现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效益提升有机融合。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示范典型带动机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增绿增效行动,确保增效增效行动开局顺利。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增绿增效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增绿增效行动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2.广泛宣传发动。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举措大力宣传开展增绿增效行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形象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绿化事业,增加植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

  3.严格督查奖惩。市政府将增绿增效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各有关县区年度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奖惩。对在增绿增效行动中认真负责、贡献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乡镇、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严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有关县区政府也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对有关乡镇的考核,制定激励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增绿增效责任到人头,任务到山头。

实施方案 篇3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参与。建立家长委员会,有助于对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进行指导、监督、评价、反馈,拓宽教育阵地,形成共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家长的教育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对教育也越来越关心,建立家长委员会,有助于发挥家长优势。有利于集热心于下一代教育的有识之士,在做好实际工作的同时,对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整体化、网络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有利于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服务性原则。家长委员会要以服务家长、服务学校为宗旨,代表家长心声,反映家长意见建议,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发展。

  2、互动性原则。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促进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和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

  三、组织建设

  家长委员会是在学校领导下,由学校学生家长自愿参加配合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学生而成立的一个群众性组织,实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在自愿的基础上民主产生,原则上一学年一调整,家长委员会每三年为一届学生毕业离校后家长自动卸任。

  1、班级家长委员会由班主任负责,组建初期发放《家长委员会家长自荐表》,根据家长自荐情况,由班主任组织班委会选举产生出8—10名委员,要兼顾各行各业,并推选出主任1名,全面负责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

  2、年级家长委员会由年级主任负责,所属各班家长委员会主任担任委员,并推选出主任1名,全面负责级部家长委员会工作。

  3、学校家长委员会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联系,成员由各级部、各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代表产生。学校家长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委员组成。家长委员会常委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秘书长1名,委员若干。

  4、家长委员会委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品德高尚,热爱教育、热心公益事业;关心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及学生的动态和表现等,凡事从大局考虑,从集体利益出发,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的经验或成效,积极完成委员会布置的工作;有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组织协调能力与号召力,能保障参与家长委员会活动的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

  四、工作任务

  1.积极参加家长委员会例会。定期召开全体委员参加的例会,定期听取工作情况的通报,为班级、年级、学校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2.积极做家长义工、义教志愿者。发动和组织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年级和校级的各项家校互动活动、教育教学活动。

  3、积极参与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活动。在学校协助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家庭教育讲座活动,以家长会合并举办和单独组织的形式,总结推广家教经验,帮助家长提高家教能力和水平。

  4、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必要时可选派家长委员列席学校校务、教务、德育等会议,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参与并监督学校的管理和有关重大决策,向家长传达学校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积极参加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

  5、积极沟通家校关系。家委会配合班主任创建“三人行网络教育”信息平台,构建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息化沟通渠道。即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积极与老师沟通,及时反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协调学好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

  6、积极维护教育形象。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让社会进一步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帮助协调社会关系,优化学校发展环境,提升教育社会形象。宣传教师教育书育人先进事迹,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努力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活动项目及考核

  1、家委会例会。班主任每学期要组织开展1——2次的家委会全体成员会议,汇报班级工作及学生情况,听取家委会意见,合力推进班级工作,促进学生发展。家委会主任要做好家委会例会记录,每次例会后交德育处存档,纳入班级育人效果考核。

  2、家长接待日。学校将双周中间的周六、周日作为家长接待日,家长可以和班主任、老师预约到校交流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可以提出家长的意见或建议。

  3、家长讲座。家委会成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班级教育活动。在班主任的邀请下,为同学开设专题讲座,为时1—2课时,时间可选取在双周中间的周六或周日。班主任要做好前期沟通与安排,商量课题,预约讲课时间,指导家长要精心准备,必须有文稿,可制作课件展示。班主任讲座开展前要向学校汇报记录,可邀请领导或老师参与旁听;讲座时可请学校安排录像或照相,讲座后要收集讲座文稿,填写《家长讲座登记表》,存档登记。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开展,家长讲座每学期每班开展不低于2次,纳入班级育人效果考核;

  4、家长听课。家委会成员要积极参与班级听课活动,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可集中组织,也可分散进行。家长听课活动开展前要向学校汇报;听课时要请学校安排录像或照相,以便存档。组织开展家长听课活动的.班级,作为加分项计入班级育人效果考核。

  5、参与管理。家委会成员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如学生离返校时段的协助管理、午休时段的协助管理、文体活动时段的协助管理、双周中间周六、周日校本课程时段的管理等。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家委会的管理作用,要创造性的用好家长的管理力量,为班级服务。邀请家长参与管理的班级,作为加分项计入班级育人效果考核。

  6、参与活动。家委会成员要积极组织家长参加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社会实践、师生家长三方座谈、文体比赛等活动。班主任要及时通知或邀请家长参加班级所组织的或参加的各种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活动的班级,作为加分项计入班级育人效果考核。

  以上开设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也可以兄弟班级合作组织开展;也可以作为级部家委会或校级家委会组织开展的活动项目,均纳入育人效果考核。

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常规管理规范〉,切实加强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学校常规管理的有效机制,全面加强环境“三园”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极力打造书香校园,让人民满意、社会满意。

  二、目标任务

  1、严格按照《……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结合…局长在常规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逐项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开展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努力打造一支道德高尚、行为良好的师生队伍。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让每位教师当楷模。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3、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三园建设”。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搞好老校区的特色化建设;师生行为文明规范,以加强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为主线,大力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做示范班级、争创文明校园”活动。

  4、全方位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坚持规范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坚持规范地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校常规化管理水平。

  三、具体步骤

  1、前期准备、动员阶段(20xx年11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再次学习《……县中小学管理规范》,传达县教育局常规管理会精神,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照差距和要求,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纠,将基本要求分别明确到各个部门,细化管理目标,明确岗位职责,找准问题关键和工作切入点,研定措施,狠抓落实。

  2、全力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励评价功能,初步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整治校园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打造特色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3、总结迎检阶段(20xx年7月)。迎接县教育局及全县领导对学校的检查评估,积极申报市、县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并做好相应的文档整理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在全面贯彻教育教学管理以人为本、人文管理的原则的同时,在前一阶段已明确的各类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岗位工作目标,规定常规工作内容和创新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类工作人员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达到“搞好自己一小块、激活全校整盘棋”全局效果。

  2、明确教育教学目标,狠抓“七管”

  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中心,狠抓教学“七认真”,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得知识,启迪智慧,发展能力,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主要渠道,是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20xx年学校将从课堂教学的方向、容量、难度、结构、时间、方法、气氛等方面全面加强管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在教师进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教导处全面加强过程管理,全面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出成效。

  3、抓好特色学校创建前期准备工作。学校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探索,初步形成了特色学校争创的基本工作思路,思想上逐步确立以加强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的主线为学校的基本特色,今后将使这一特色活动逐步巩固和发展。20xx年,学校将研究制定特色学校争创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基本工作思路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的一切活动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以便使特色活动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氛围。

  4、加强德育工作,坚持“三个不变”

  ⑴、主题教育活动主旋律不变。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心系祖国、健康成长”,各班队要把学习和活动开展结合起来。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等各项活动主旋律不变,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和能力,让每次活动都育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⑵、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变

  20xx年学校继续努力做好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开展学习《守则》、《规范》的活动,继续开展争做合格生、示范生活动,坚持规范升旗仪式,规范少先队文明监督岗的工作,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⑶、“寓德于教”的要求不变

  丰富班队课的活动形式和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课任教师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强化德育渗透和基础道德教育,体现和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5、推进“三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努力打造特色学校,环境建设与教育教学活动并驾齐驱。以硬件促软件,在老校区前期的维修基础上,再思考改进,打造出亮点、特点。丰富校园文化,做好文化墙,美化教室及楼道,让每块墙壁都说话。使师生身处一个优雅、舒适、文化底蕴厚重的校园。

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拼搏精神;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在认真总结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践的基础上,特制定出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教育观念及目标

  (一)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教育对象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有高尚的品德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人才;

  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中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学会健体——要求学生不仅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三、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一)思想品德教育

  目标: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新世纪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

  3、开展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质。

  4、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主要途径:

  1、以品德课教学为主渠道,按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以舆论为先导,抓好校园的宣传主阵地 。

  3、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1)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开设“国情、校情系列讲座”。

  (2)学生工作处认真组织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校纪校规的学习工作。

  1、所有教育内容面向全校学生;

  2、各项活动要求见《小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考核实施细则》。

  (二)人文科学素质培养

  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本质、识别他人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情感智商和审美素养。

  2、锻炼学生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增强对事物触类旁通的应变能力。

  3、通过人文知识宣传,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使学生提高人文知识素养。

  主要途径:

  1、以礼仪美育课教学为主渠道,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2、低年级开设《人际沟通技巧》,高年级开设爱国教育课程或讲座。

  目标: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主要途径:

  1、教务处要积极探索现代化职教思路;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因材施教原则组实施。

  2、探索形式多样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要求:

  1、以上各类培训考核,重点在一至二年级阶段进行。

  2、各项工作制度化,各项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主要途径:

  1、学校结合专业课教学,开设健康教育课,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维护自身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3、每年举办运动会和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4、认真做好学生体育素质达标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实施措施

  1、成立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检查和评估学校素质教育方案的实施情况。

  2、构建以教师、专职辅导员、学校政工系统为主线的素质教育实施网络,逐步形成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四育人(即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体系。

  3、素质教育工作部门分工

  (1)教务处全面负责学科教学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美育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

  (2)大队部全面负责劳动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奖惩工作 。

  4、素质教育工作的考核

  (1)素质教学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在期末或年终时按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

  (2)学生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课程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3)对学生在科技文化活动中的成果,学校给予奖励。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安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03-27

[精选]实施方案07-30

实施方案[经典]07-28

[经典]实施方案09-04

实施方案(经典)08-17

(精选)实施方案08-20

【经典】实施方案08-09

实施方案【精选】08-14

(经典)实施方案08-15

实施方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