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时间:2023-04-15 11:41:40 方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1)班的学生人数是37人,(2)班的人数是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八、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 :3 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单元练习: 1课时

  3.图形的拼组(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 :写数——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7.认识时间(3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2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

  别这些图形。

  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

  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 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多媒体播放动画):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配《拔萝卜》这首音乐)。板书课题:拔萝卜

  师:根据刚才的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生: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师:你会解答吗?

  生1:20+40=60(个)

  生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0+6=36(个)

  师: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4+32 45-32。

  12+21 26-13

  …… ……

  54+27 23-15

  (除了进位或退位的.两位数加减算式外,教师把其余的算式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后的送礼物游戏中可以用。)

  【评点】: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一方面,孩子们可依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旧知,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那就要在这里复习铺垫;另一方面,又为孩子们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对出现即将要学的知识,让孩子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己选择处理办法(或放进“问题银行”,或由教师把它们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放在课后解决)。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数量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l)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l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l”表示,周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6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方面:

  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过程,感受数学的合理性。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数学思维的训练。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学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7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餐厅里的数学问题 8课时

  第二单元: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14课时

  第三单元:市场里的数 9课时

  第四单元:商店里的计算12课时

  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5课时

  第六单元:总复习6课时

  课时数共54课时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本册教材目标分析 :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

  6.用划正的方法整理数据,将数据填入表格中,通过涂色等活动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4、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

  六、课时安排

  周次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8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型

  教学关键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4+3+1=8

  教学反思

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一、复习: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要求地上有几只小鸡,该怎样求?(把这3个部分合并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教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道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

 连加算是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成5+2+1,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

 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3、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

  看图。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该怎样计算?

  2、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4、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7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掌握10的分与合。

  2. 经历探索10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个袋子,袋子里有一些花片。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小朋友从袋子里拿出几个花片。然后告诉老师你拿出了几个花片,老师很快就能知道袋子里还有几个花片。想玩这个游戏吗?

  师生一起做游戏,连续做三四次。

  提问: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你能猜出其中的秘密吗?(袋子里一共有10个花片)

  谈话:小朋友猜得对。老师知道袋子里一共有10个花片,是根据10的组成想出还有几个花片的。如果小朋友学了10的分与合,也能猜对。

  [说明:猜花片的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从羡慕老师的高明到发现其中的秘密,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二、 自主探索

  1. 初步感知。

  要求:请小朋友拿出10个花片,把10个花片分成两个部分,一边分花片一边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指名到磁性黑板上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按先无序后有序的顺序组织反馈)

  揭示课题:10的分与合。

  2. 有序探索。

  谈话:小朋友能有次序地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真了不起!小朋友也能像这样有次序地找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作业纸,看图上有5串珠,每串都有多少个珠?

  要求:你能有次序地分一分、涂一涂吗?先和同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可以怎样涂,再涂一涂、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下面的方框里。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反馈:你是怎样涂,怎样填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分的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涂法,如:可以从左边开始涂,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涂;可以先涂1个,也可以先涂9个)

  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可以想到几和几合成10)谁能有次序地说出几和几合成10?(指定两三个学生按顺序说出几和几合成10)

  谈话:你能很快记住10的分与合吗?先自己记一记,再说给同桌听。

  擦去黑板上方框里的数,提问:谁能按顺序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10,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的。

  谈话:大家都记住了吗?(记住了)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检查,我背给你听,你再背给我听。

  [说明:从自由地分花片到有序地涂算珠,学生亲历了自主探索10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了有序思考的方法。根据10可以分成几和几主动想到几和几合成10,沟通了分与合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让学生交流怎样记住分与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记忆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 巩固应用

  1. 猜一猜。

  出示10块糖,谈话:小朋友看,这里有10块糖,老师把这10块糖分在两只手里,不让大家知道每只手里有几块糖,你能猜出老师每只手里有几块糖吗?(把糖分在两只手里,握紧拳头,让学生猜)

  谈话:小朋友想玩这样的游戏吗?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用圆片玩一玩。一个小朋友拿圆片,另一个小朋友猜,然后再交换玩一次。

  学生活动。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用线连一连,再组织反馈。

  3.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谈话:一列火车从很远的地方开了过来,到站时,车箱上的数少掉了一些,你能把少掉的这些数填完整吗?请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指名说答案,集体校对。

  4. 找朋友。

  谈话: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拿出1~9这9张数字卡片。老师拿出一张卡片,小朋友要很快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张卡片,使你拿出的卡片上的数和老师拿的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并把你的卡片举起来给老师看,说出几和几合成10。看谁第一个举起卡片。

  师生一起做游戏。

  谈话: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做这个游戏。一个小朋友先出卡片,其他小朋友找出合适的卡片;再换一个人出卡片,像这样轮流进行。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小组活动后,评出合作最出色的小组。

  5. 有几种分法。

  课件出示:有10张画片,要把它们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先让学生用学具分一分,再说出分得的结果。

  [说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猜一猜找朋友的游戏,以师生间、同桌间、小组内等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机会,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评出合作最出色的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意识。]

  四、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1

  教学目标:

  1、 同学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身学校生活中存在的数学。

  2、 培养同学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前一段时间,俺们学校开展了一些体育方面的竞赛。想一想都有哪些活动?

  同学回答:踢毽、跳绳

  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是你喜欢的?

  2、活动:俺们到教室外面去比一比

  设计项目:踢毽、跳绳、跑步、拍球、跳“房子“、跳远、

  (1) 同学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时间15分钟。

  (2) 回教室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帮着补充。

  问:根据跳绳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A、可以说一说参与跳绳的一共多少人?

  B、谁和谁一共跳了多少个?

  C、谁比谁跳的`多几个?

  请同学列式解答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思路?

  问:跑步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

  同学自由说,可能说谁跑了第几名?也可能说有几人跑?

  其他同样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出示准备的大挂图,根据同学活动项目填表,讲明图中各列的含义。

  2、示范,根据同学跳绳人数在虚头像上涂色。

  3、让同学把其他的板演在挂图上涂色。

  4、教师提问:

  (1)参与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2)跑步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5、同座相互提问,全班交流,充沛肯定同学的合理想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2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演示动画“写数”】

  (1)出示数位表

  十位

  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2”表示2个什么?(2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5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看图写数:

  出示p79格子图(一)

  师:如果不摆小棒,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这有两行格子,左边的黄格子有几个?右边的粉格子有几个?一共是多少?这个数怎么写?(先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上的“4”).

  出示p79格子图(二)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写数吗?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

  师:这是计数器,是用来计数的,右起第一档是个位,第二档是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

  边拨珠边提问:十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

  个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11)

  师:同样是1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这个数怎么写?请你书空.

  出示计数器图(一)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二)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2)用数字卡片摆数

  老师说,学生摆.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在田格里写数(11~20)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拓展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右起第三位是什么位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1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加法含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看图列式。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铅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2枝黄色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看课件学着试一试。师:一共有几枝铅笔?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2.摆圆片。教师出示幻灯片课件,演示摆桃子的过程。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生:1+3=4。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参照课件演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出示小明一家的图画。)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04-15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04-15

数学教学方案04-12

数学教学方案04-12

一年级数学线上教学方案02-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02-2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04-12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03-31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07-08

数学教学活动方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