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笔记

时间:2024-05-23 08:44:3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读书的笔记(合集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的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书的笔记(合集15篇)

读书的笔记1

  今天,我学习了王愿坚写的《灯光》,学完之后颇有感受。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灯光看一幅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插图,陷入了无限憧憬。战斗打响之后,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用火光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战斗最后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在和突击连失去联系的时候,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这时,郝副营长可以自私一些,不点燃那本书,但是这次的'围歼战也会随之失败。因此,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队伍照明。火光却暴露了他,最后他牺牲了,他为了让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而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种舍己为人的事情在现在也发生过。一名大学学生张华,在听到呼救声后,马上赶去解救,把溺在粪池中的老汉给抱在腰间,最后,他因窒息时间太长,中毒太深,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郝副营长与张华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永垂不朽!

读书的笔记2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

读书的笔记3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书,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经常阅读有关生物学科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专业书籍外,看一些杂志报刊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报刊会有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师专家对于生物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学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师介绍的书中,《中学生物学》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图书馆翻阅了《中学生物学》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在这一期报刊中有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学科易混淆名词之辨析》。文章作者陆新华辨析了高中生物学科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名词,如:蛋白质与蛋白,着丝点与着丝粒,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逆转录和反转录等,看完这些名词辨析,我们会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忽略对那些概念比较接近的名词的辨析,有些名词虽然我们知道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但要我们仔细辨析我们一时之间会说不出来,甚至有时会把两者混为一谈。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着丝点和着丝粒是同一个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用“着丝点”,而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讲解染色体结构或细胞分裂时,又常出现“着丝粒”,我一直以为两者为同一结构,之前也没有仔细去探究两者是否不同,但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染色体主缢痕处的特殊分化区域由富含重复碱基序列的DNA异染色质区组成,称为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在结构和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着丝点就位于着丝粒的其中一个结构域—着丝点结构域中,是着丝粒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着丝点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纺锤体忽的纺锤丝(或星射线)直接附着在着丝点上而不是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上,没有着丝点,染色体不能由纺锤丝牵引移动。因此,着丝点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动能也不同,但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由于着丝点与着丝粒联系密切,结构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联系紧密,两者常合称为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专有名词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及范围。但在平时

  我们常把相近的名词混为一谈,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将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会带来相当大的阻碍。这篇文章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很好的分辨这些名词,甚至有时把两个名词混为一谈,说明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就多注意这些意思相近的名词之间的辨析,只有我们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注意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辨清,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不会误导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解,而且我们应注意在以后为学生讲解到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我们应特别强调。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另外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教学的思考》。该文章中提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些知识明明在课堂上已经强调多次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记不清楚,经常弄错。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往往会被教师忽略的,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结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的教学从前概念的产生,如何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讲述如何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

  看了这篇文章有利于我们现在学习的教学设计,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记住新知识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对重点的新概念要重点的与之前学生可能接触过的错误的前概念区分,这也是我们这是以后真正去给学生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

  这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我们避免不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已经在小学的科学课、初中的生物课接触、学习到了许多生物学科的知识,而且学生也会从互联网,平时生活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这些知识数量很多,有部分学过的知识是因为当时知识水平不够而没有深入学习,只学习浅表,而有一些信息是错误的,这就使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生物的时候会有这些前概念的干扰。作为老师应利用各种方法,如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及发现学生是否有错误的前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受到干扰、误导,影响学习效果。

  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其实与其他的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文章作者举例说明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在其中涉及的化学键在化学学科中有学习到,而在政治学科中也有对“通货”的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学科交叉,以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辨析前概念。这就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在学习专业的知识外,也要相应的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身的知识面更广,利用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课堂的教学。

  虽然有时候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会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但只要正确处理,前概念也能为生物教学服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习前一个概念时能为后面概念的学习作铺垫,学习后面概念时能以先前学过的概念为例,巩固前后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作为教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通常会举例,打比方等,这时要特别注意自己举的例子是否合适,要避免因为教师不经意的失误也可能成为干扰学生以后学习的前概念。

  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知识,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看这些相关的杂志报刊书籍能使我了解到更多的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汲取其中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读书的笔记4

  时光,是谁都拥有的东西,是谁都能掌握的,是谁都能珍惜的。时光的流逝是谁都无法阻止的,它说快也快,说慢也慢,主要看你怎么运用它。

  朱自清在文章《匆匆》中写到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觉得这句写得好,体现出时间的宝贵。时间确实宝贵,它在我们不经意间就消失不见了,珍惜它的人,会好好利用它;而不珍惜它的人,就会浪费时间,时间就等于生命,浪费了时间,也就浪费了生命。时间过去了,生命也就无声无息的过去了。

  在我觉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是玩一个游戏,游戏一但玩完了,人也就消失不见了。就像《匆匆》里朱自清发出的感叹“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就是人,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世界上,转眼间,也要一无所有的回去。时间就是这样折磨人,只要你珍惜它利用好它,它也不会折磨你。

  时光匆匆,只要你不珍惜它,不把握住它,那你的一生,就会毫无价值。

读书的笔记5

  从身份来看,北宋昌乐人张行婆是社会低层最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却少有人能及,是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明星,从而感得大文豪司马光为她作传,名垂青史。她的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生命是什么?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质量,全由修养的境界所决定。

  张行婆身世曲折,数历人生苦难。幼年失去亲生母亲,实为人生不幸;七岁又被继母卖掉,远离家园与亲生父亲的怀抱,此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个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这不幸中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听闻到了佛法,于是这一切不幸与苦难化成生命的助缘,滋养了心灵,深深的污泥中盛开了微妙清洁的大白莲华。

  张行婆如何修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却极为高超。她心地柔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继母卖掉,二十一年后才与父亲相认,父亲要把继母赶出家门,她却替继母求情,“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今赖天之力,得复见父,若儿归而母逐,儿何安焉?”不但毫无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亲去世后,张氏奉养继母,尽心孝敬,继母年老不能行走,就背着她走路。把后娘当成亲娘孝敬,不论她对我如何,我只管诚心诚意尽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圆满了自己的德行。她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同样充满慈悲,对富人家的女仆“专诲以忠勤”,当有人不愿听而辱骂她时,她绝不与人计较。对待猴、犬一类动物,也是慈悲爱护,及时喂养,以至当她离开时,这些动物“数日悲鸣不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至诚心爱护动物,便能与它们感通。

  或许有的人会说,张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也太无情了,显得没有人情味。然而,这正是其境界高于常人之处,是她的智慧的体现。一切众生之所轮回,皆因贪爱,“爱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贪爱之中,对子女的贪爱最重。世间人对子女的爱,常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爱,是我执表现。若出轮回,必需斩断这种自私的贪爱,代之以无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平等之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显然,张行婆已经修行到这种境界,她说得很明白:“凡学佛者,先应断爱,彼虽吾子,久已舍之,不复思也。”她把自私的偏爱舍弃了、放下了,但是无私的大爱却修成了,她对年幼女仆“视之如己女”,如母亲般照顾她们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难道会没有人情味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没有爱吗?一切众生皆是儿女,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这是如佛一样的大爱,是真正的人情味,是大仁大义。这种大爱超越族群、国界,遍于整个法界,一切正直的人莫不为之肃然起敬,甚至感动了反对佛教的司马光为她作传。

  张行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年,想必她早已修成正果、重返娑婆度众生了吧!当今时代物质主义横行,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众生的贪爱、自私更加炽盛。但是,张行婆的道路却永远不会过,因为她的修行之道是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

读书的笔记6

  卡西尔的《人论》一书,是一本研究人的问题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类文化哲学体系。指出了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从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书中引古论今,其睿智的语言、精深的文化及精辟的阐述都能让读者深刻的感受到这位西方哲学大家的魅力。在沉浸于其独特而又富有哲理的文字的同时,又引发了笔者相关的思考:

  1、人性之说。柏拉图有言: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写在国家的本性上的,这是从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去研究人。但是,政治生活并不就是公共的人类存在的唯一的形式。在人类历史中,国家的现有形式乃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较晚的产物,无论国家怎样重要,它都不可能表达或囊括人的所有其它活动。由此,引发了更广阔的关于“人是什么”的探索。卡西尔从人类文化的角度给人下定义:与其说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不如说“人是文化的动物”(政治也只不过是文化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已)。在他看来,人的本性,并非仅仅如柏拉图所说是以大写字母印在国家的本性上,毋宁说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印在文化的本性上的。

  追溯千百年来,人类几乎从未停止过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人性是什么?对此问题,古今中外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回答,如主导人性善的有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思想的后继人孟子则进一步论述为人性就是人所特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据此推出的“人之初,性本善”;主导性恶的荀子(儒家另一重要继承人)却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告子又说:“性犹揣水也,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人性之分于善与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是主张人性中性。

  2、符号之意义。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情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己被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以至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这也就强调了自我的发展过程,而排除了除人的自我以外的存在发展因素。并且,在卡西尔看来,这种人的符号,本身便是存在于人的意识结构之中,即人本身便是具有了“先验的构造能力”。因此,人类的全部文化都被归结为“先验的构造”。而自觉地创造各种“符号形式”的活动叫“符号活动”。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便是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号的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即可以化为一个基本的公式:“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在卡西尔眼里,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符号是作为一种思想性的媒介,是人把握世界并赋予人自身生活以意义的一种特殊方式,人正是用符号这一功能性工具去解释世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当符号本身所具有理性,善的意义时,它会指引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去解释世界,去创造文化。继而使人们走向一个和谐,文明的层面,使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反之,当符号本身所具有疯狂,恶的意义时,它便会以狂热的姿态去面对整个世界,使人们在符号的指引下,做出各种疯狂之举,以符号为掩盖。对于符号本身的反思中,笔者认为只有将符号本身给予一个恰当的理性的意义,才会在运用符号进行创造文化这一活动中真正起到积极作用,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从而去促进整个人类在这个社会及世界中的发展。

  3、教育之论。在卡西尔的哲学里,文化是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而成为人的所有物。那么,在人运用符号及符号活动去创造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教育又在其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笔者在此并不是要强调教育的必要性或是重要性,只是想对教育在人用符号创造文化的活动的意义进行思考。

  教育对“符号本身”的启发引导与选择更是对创造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对“符号”本身的能力的选择是为了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其内在的循环加速机制:思想革命――政治革命――教育革命――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等,教育在其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换句话说,文化不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教育便是通过对现有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了解,而去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新的文化,由教育去引导“符号”,开发“符号”,继而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这对于卡西尔所述的用符号去创造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用符号创造文化的进程。

  当然,这只是笔者对于卡西尔《人论》所得到的相关启发,至于符号本身的意义及教育的作用的思考还有很多的思考途径,有待进一步探讨。

读书的笔记7

  我们刚刚学习完了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深有感触。

  我只有十几岁,感受不到大人们对自己年龄变大的悲伤,我只有四千多天,感受不到岁月变迁的惆怅。

  就像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提到:“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文章里透露出作者无限的`哀伤,是啊,当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当我们在为犯下的错误懊恼时,不知时间又悄悄的溜走了。我已经上六年级了,马上就要迈入毕业的殿堂,可是剩下的时间,又能让我做些生么呢?

  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那就让我们抓紧时间,做点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不后悔的事情吧!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时间有单位吗?应该是没有吧?

  

读书的笔记8

  “政策制定者通过控制货币政策反应曲线的斜率,来影响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用来应对总需求曲线的变化。”

  感觉这个模型存在几个问题:

  1、需求曲线的变化可能是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等"外生因素"所造成,因而是整个系统的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个反映。通过任何策略(例如货币政策反应曲线)试图“稳定”经济的企图,或许本身就是不对的,促进的也是无效投资。因为环境的变化,需要经济资源配置做实质性的,不一样的调整。

  2、需求曲线的变化,可能是消费者偏好的永久改变。通过任何策略(例如货币政策反应曲线)试图“稳定”经济的企图,如果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实际上促进的是消费者不需要的“无效生产”。

  3、需求曲线的变化,是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通过任何策略(例如货币政策反应曲线)试图“稳定”经济的企图,是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来实现的“总体稳定”(此消彼长),如果不是1中所说的环境改变,而真的是假设中的“波动”,那么这种应对方式有利于投资方和不利于消费者,加剧贫富差距,并进而减少消费需求。从长期来看,是对整个经济的'伤害。

  综上,政策制定者通过控制货币政策反应曲线,在衰退期(调整期)促进了无效投资、加剧了贫富分化;埋下了通胀的隐患。当经济在事实上适应了新的需求之后,先前的货币扩张效应开始体现为通货膨胀,并伤害新经济的发展,此时再进行的调整(紧缩),实际上是对前期错误的扩张的修正。

  个人结论:货币政策还是以稳定价格为第一要务。寄望于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的看法,是错误的;是假象;徒然增加了经济的波动而已。

读书的笔记9

  梦想的旅程带着很多的感伤,情感的开始更于心中感悟,一副隽永幽远的画卷,几许别样浪漫的人生。

  子君,两副面孔出现的子君。会馆时期的子君是恋爱时期的子君。这个子君在小说中是一个新女性的形象,果敢,有见识,有主见。而吉兆胡同时期的子君——即同居时期的子君——却是一个旧女性的形象,怯弱和无知,带有中国旧时代烙印的传统女性。不管怎么说,子君这个女性,代表的是不只自己。世上最能打动人的是悲剧,这是很残忍。《伤逝》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子君死了,为涓生而死了,那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子君把爱情当作人生终极目标的.痴情女子的悲剧。

  涓生,一个拥有感情却又时时被时代所要挟的知识分子,他面对帝国主义的罪行可以义愤填膺,而面对情感却畏首畏尾,他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但他的感情却是那样的脆弱却又那样的坚固:“她却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夜阑时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了,我常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运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这,是他对子君的理解,更是他对爱情的理解子君的悲剧在于把爱情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真的无法承受失去。子君选择和涓生一起生活,她的压力在那个时代肯定比涓生大得多。在那“五四”初期的时代里,子君的执著,却给她带来无数鄙视的目光。“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种绝然的态度,已经注定她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的悲剧的开始。

  《伤逝》是一种超越视觉和人生的冲击,们分析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爱情,而我们自己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的、心碎着的爱情却是我们自己也不愿去分析,不愿去推敲的。个中原因是经不起。

  在爱情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涓生从浪漫走向实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而子君则从果决刚强走向平庸懦弱,从希望到满足进而走向失望和绝望。在与生活所作的悲剧性抗争中,子君是弱者和牺牲品,而涓生则作为一个强者终于站起来,“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作我的前导……”。不能说他一定会成功,至少,他还没有失败。

  

读书的笔记10

  作为一名护士,如何做一名好护士呢?这一直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能时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善于把握沟通的主动性和技巧,再配合诚恳的态度和精当得诉求,相信你就是很会说话的好护士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转眼从毕业到工作,在这几年里,我不仅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患者家属,见过形形色色的病人,遇到各种各一样的病情。有时发生争吵,深会体会到我们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要有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净化患者的心灵,提高患者的素质。工作中多理解病人的痛苦与苦难,多理解病人的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充分诠释热心。爱心。真心和关心。使病人信赖我们,相信我们,实现真正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儿童输液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就诊来的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个个都认为自己家的小孩病情重要,需要优先处理,所以建立起有秩序的排号秩序。在输液时,由于小孩太小或血管太细不好找,避免不了再扎一针,这时有的家长就会语言攻击,甚至恶言相向,我们所做的要时刻告诫自己绝不能有向病人发火的心理,这时我们态度要和蔼,如果这样说“你小孩老是乱动,这怪不得别人。”显然病人对你的说法很是气愤的,这时用婉转的的一句话,“小孩太小,血管太细,回血不好”。人也是感情动物,简单几句解释的话,病人是可以理解我们的。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序进行,忙而不乱。甚至后来病人及其家属对我们也很尊重!

  沟通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本能,它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后天培养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的,努力经营的。随着沟通时代的'来临,学习沟通技巧,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具有影响力,能够把自己的理论更顺利地实施。

  看到一篇总结护患沟通技巧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1).加强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良好的形象,抓住时机、营造沟通的氛围。.鼓励患者表达掌握信息。

  (3).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沟通方式的病人来自四面八方,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要求我们每名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对病人有所了解,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机和病人进行沟通。

  (4)营造温馨的环境。

  (5)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

  (6)入院宣教。治疗护理前,护士应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

  (7)把握良好的语言技巧。

  (8)非语言沟通。

  (9)利用移情提高沟通效果。护士要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理解患者的情感。

  这篇文章详细的总结了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我们说话做事的方式。作为一名护士,要勤学,会学,善学。医学领域是学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然后在临床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术是第一关,要熟能生巧,尽量让病人满意,我们要时刻想着病人总是对的,如果病人对我们不满意,说明我们交流沟通解释不到位。护士的职责是为病人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操作时,做好解释,要把知识运用到临床护理当中,要勤学好问,不断请教老师,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批评是金”,病人及家属对于我们的工作大多不懂,所以很容易产生误会,当患者有不良情绪时,对我们的服务表示不满时,我们不要把它狭隘地理解为“找茬儿”,应该把它看成是改善医疗服务的良机。这时,只有我们“勤开口”,用婉转的语气多向病人解释,多与病人沟通,让病人理解,才能减少摩擦,减少病人对我们的不理解和自身不悦。通过我们与患者语言交流,用我们的仪表,举止时时刻刻感动病人及家属。

  语言是沟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医疗语言”的艺术性,沟通前提依然是以德为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怀有“同情心”去理解患者的心态,我们所说得话才能深入到患者痛楚的内心。这要求护士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要会用心说话,才能学会感同身受的和患者沟通。其实语言表达更需要表情、语态、语气等各个方面的立体结合,有时虽然无语,但却胜过有言。患者生病后的心态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对外界的事物及人都比较敏感,尤其是一些特殊患者,这时医者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更需要注重沟通方式的方式和环境。跟患者沟通好了,消除了患者的焦虑,药到病除。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护士这个行业,护士是很神圣的,有些时候医生的话就是命令,他会驱离一个个病魔,让病人重塑健康体魄,他会让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会把轻生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教育他们享受幸福、美好生活。他有时也让我明白,会说话的医生和护士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重新给予一个家庭幸福。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有落落大方的仪态,开朗坦荡的气度,增大与患者的“亲和力”。一言一行都要让患者感到亲切,我相信,我们都会成为一名更会说话的好医务工作者,让我们身边的医疗环境更和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患者满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医院永恒追求的目标,我相信,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我院的医患关系定会更加和谐,整体服务水平定会上升一个新的层次。我“更会”说话了!

读书的笔记11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桑娜和渔夫那用金子都买不到的爱心,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温暖。

  这篇文章讲了,桑娜一家和邻居西蒙一家都是穷人。在一个风暴来临的夜晚,渔夫打鱼没回来,桑娜去邻居家时发现西蒙死,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但她怕渔夫回来会骂她,但出乎意料的是渔夫同意了桑娜的做法

  课文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神态、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渔夫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系列的人物神态描写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爱心是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有时爱心可以换取到钱买不到的东西,例如:开心、笑容。这世界上最贵最有推动力的东西是爱,是爱让桑娜激起怃养那两个小男孩的勇气。我同桑娜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虽然看见那些拉音乐的.乞丐就给他们一元钱,但这种微小的爱心怎么能和桑娜渔夫他们的爱心比呢?

  同学们,让我们用这些微小的爱汇成一个爱的旋律,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吧!

读书的笔记12

  一本读者,一篇首卷语,一页页精彩的文章,将身心浸入其中,你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见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喜欢《读者》是因为它似乎包罗万象,展现了许多“别人的生活”。而我坚信人交往的意义就是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碰撞,当两个世界碰撞融合交汇就会产生新的物质与思想。

  最近这几期很多都是关于环保与科技的,毕竟是热点话题,大家都很敢兴趣我也不例外。在很多篇文章里,我都感受到这样一个词“变化”。就拿乡村来说,十年前的乡村是那样的欣欣向荣、诗情画意,而十年后的乡村,有的作者把它比作“吞噬人心的地方”“充满迷雾的世界”。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哀。是怎样的深情与愤怒才能写下“祖国大好河山岂敢欺”这样的激昂之语?我不禁想问,十年有多长,有多——可怕?那湛蓝的'天空竟然变成了阴沉的雾霾!那天真无知的少年竟然成了勾心斗角的奸商!那野百合竟然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工厂!虽然科技进步带给我们便利,但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如果100年后机器代替了人类的劳作,那么还需要人类干什么?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努力没有目标等待死亡?

  也许有人说我偏激愤青,但当你看见作者笔下那千疮百孔的“家”与“乡”,你会作何感想?会不会有他的那种“扑面而来的空寂感”?也许还会有人说我不知好歹,拿着手机发着短信还在吐槽手机多不好!ladies and gentleman,我和作者一样,我们并没有否定科技,我们是想说,当人类在为科技凯旋高歌的时候不要忽视了那些被某些阴谋家所淡化的负能量。《读者》上说“发展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机器,那么操作它的人就是试试呆呆的人类”所以我想说,人类也是发展的一个牺牲品,为未来而牺牲,为后代而牺牲,伟人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不是么?

  我觉得我一个17岁的中学生在这里大谈科技,大谈人类的意义也是很靠谱,我们的状态是正在缓冲,缓冲的动力就是听说读写,最重要的是思考,毕竟纸上谈兵人人都会,听你吹的天花乱坠,图片仅供参考,生活需要大脑。很喜欢《读者》上的一句话“是人就要活出自己,让你的名字不要只是一个代号而成为一种标志”。

  而我想说的是“亲爱的,不管你是秋香还是如花你就是你,你是一个单独的完整的个体,也许你不能改变世界,但凭着自己的力量你一定可以改变自己!

  读者是很好的阅读伴侣,你值得拥有。

  最后的最后我想发自肺腑的说一段话:“你能言善辩不能沉默寡言,你心向往之不能望而却步,你能说能读能写,就不要给青春留下空白与残缺,翻开书页读一读写一写,今天你们听我说,明天我想听你说。”

读书的笔记13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合上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顾牛虻的一生,眼前仿佛有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流,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返顾地投向大海!从打开小说的第一天起,我便不由自主地被这浪潮所席卷,震惊于这惊心动魄的时代下扣人心弦的故事,他被最信赖的人欺骗过,被最心爱的女人伤害过,即使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躯体在甘蔗园卖苦力,甚至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牛虻始终没有放弃过追求。我的耳边回响起亚瑟坚定的话语:“献身于意大利,帮助她从奴役和苦难中解放出来!”正是这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一次又一次重新站起来,用残废的手握起笔,对准一切虚伪外表下的丑恶灵魂,毫不留情地抨击和鞭笞!也正是这崇高的信念,支持他“怀着轻松的心情,就像是一个放学回家的学童一样走到刑场,昂首面对乌黑的枪口。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不能称之为人;没有信仰的人也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信仰是精神的脊梁,崇高的信仰如同一盏指路明灯,赋予处在黎明前的人无穷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鼓舞人们直面人生,勇敢地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磨练,也使人以更加超脱的态度看待生与死……

  小说的封面上写着:影响三代中国人的外国名著。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来阅读,依然有着强烈的共鸣。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这股精神力量。如今,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只有拥有坚强意志和独立精神的`人才能走在前端!引领时代!即使相隔百年,却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震撼力!小说《牛虻》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它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牛虻已是英雄的化身,然而在作者笔下,他并不被赋予“完美”,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他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他曾幼稚激进过,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也有忧伤脆弱的一面。对于生父蒙泰里尼主教,他始终处于既爱又恨的矛盾中——无法调和的仇恨,感人肺腑的爱情,矢志不渝的追求,贯穿了牛虻的一生,正因如此,牛虻的形象才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牛虻》的故事告诉我们逃避现实,与世无争是懦夫的表现;直面人生,义无返顾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读书的笔记14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服饰上,会使服饰带有生气;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新建议》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

  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 “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1、平等的爱;2、理解的爱;3、尊重的爱;4、信任的爱;5、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作者认为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作者说“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另类校长”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兴奋。感慨的是当大家都在提教师专业化,大搞教育科研时,还有这么一位校长从教师的心灵中走来,为教师创设教育理想、教育灵魂。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读书的笔记15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读书的笔记】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03-09

读书的笔记08-27

读书的笔记11-18

读书的笔记(经典)04-12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1-15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01-10

《猎人笔记》读书笔记01-02

《自然笔记》读书笔记02-28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01-25

《自然笔记》读书笔记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