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

时间:2024-05-06 12:50: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1

  在我的语文课本里,有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深深地打动了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一千多年前这送别的场景就好像在我眼前。我好像听到了诗人在低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王昌龄被贬入吴。但是,他却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乐观的精神。

  每次读这首诗,我就会想,王昌龄都被贬官了,还有一颗高尚纯洁的心,正如他所说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啊。

  世界上很多人也像王昌龄一样,有一颗“冰心”。就像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朱自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己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和王昌龄一样,都是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有着一颗纯洁的心。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冰心”,才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一颗“冰心”的人,就像高山上的青松,不怕风吹雨打;就像挺直的翠竹,坚守理想;就像野草,顽强乐观;就像寒梅,在风雪中盛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一遍一遍地吟诵这首诗,想象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送别朋友的王昌龄是多么孤单。“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又是多么坚定。诗人就像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散发着清香。这朵莲花一直在我们的历史中盛开。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朵莲花,闻到这股清香。

  读着这首诗,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有这样一颗冰心吗?我能像王昌龄一样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气节吗?

  我希望我也能够有一颗“冰心”,晶莹而璀璨,纯净而坚定。

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2

  今天,我们学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可是我怎么也体会不出送别的那一份感情。

  于是,我读呀读!这时我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睛,等再次睁开眼时发现周围一下子变了样。我看见迷蒙的烟雨,还有浩浩荡荡的江水。这时,我忽然看见两个人,都穿着古风衣。我问了问路人才了解到辛渐被贬官了,这是他最好的朋友王昌龄正送辛渐离去。王昌龄说:“我送你离去,可是我要独自留下,如同那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我听到这不禁流下了泪,也不禁感叹:“这古人真好,不像我们平时朋友很多,可是转头来真正真诚的朋友一个也没有。”我只好看着辛渐离去。

  突然听见有人在叫我,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在做梦呀!

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3

  当两位很多年没见面的朋友见面时,心中会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会有许多话要对朋友说。可世上没有不散的酒席,人终究会离别、各奔东西的。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便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它表现了满江的寒雨在夜间悄悄的.降临,早晨送别亲友心中感觉十分孤独,甚至觉得连山也孤孤单单的了,表达了诗人十分孤单、依依惜别的感情。可不是所有的离别之诗都是忧愁苦恨的,如李白的《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是送别的诗,但它表现得却是明朗轻快、春意盎然的景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作者巧妙地将情与景相交,尤其传神。

  古诗中,有的描写了景色,有的描写了深挚的友情、亲情、思乡之情,还有的描写了爱国情怀和许多地理特色……古诗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富有形象性和音乐性特色。如果下功夫背诵一些古诗,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等,真是一举两得呀!

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4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

【读芙蓉楼送辛渐有感】相关文章: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03-02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11-28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反思03-23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范文09-01

送芙蓉楼辛渐教学反思11-15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11-17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反思04-21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06-04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02-20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经典]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