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读后感

时间:2023-04-30 09:49: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是什么》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是什么》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是什么》读后感

《教育是什么》读后感1

  在阅读了《教育是什么》一书后,全书主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也从中吸取了许多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及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同时对我街道岱山的“理想教育小镇”的未来轮廓有了一定的憧憬。关于教育是什么?人们所需要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本书中也有一定的答案可循。

  “人是什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本书首篇的内容便是关于人而展开。“环境是什么,是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本书第二篇的内容是关于课堂软环境而展开。“人是教育的内因,环境是教育的外因,作为内因的人与作为外因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教育”,本书第三篇的内容是关于教育的具体落实而展开,而后作者又立足于三个三维九方理论模块构建的三维九方理论体系,让我们这些关心教育的.人多了一个观察教育的新视角,多了一个解释现有教育现象、开创未来教育新局面的新的理论工具。

  作为一名街道青年,就我而言教育应该首先要面向孩子的,在这个时间段里的教育决定着他未来的处事方法、行为模式,直接塑造着他在未来的认知。要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理想的意义,让孩子们得以感悟生命美好,珍惜生命存在。

  毕竟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生命的准确意义还不能太好地理解,但只有明白什么是生命,明白父母养育一个生命的艰难,明白每一个生命存活于世的可贵,他们才能懂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珍惜,才能学会尊重每一个小生命,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宽广的胸怀,与他们、社会达到完美的融合,从而随着世界的发展和谐发展。

  其次,我认为理想教育还应该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三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过:“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让孩子在面对灾难和危机时作出正确的应对。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树立三观要从孩子时期开始,尤其是在他刚刚对世界有了自己的个人认知时,很多重要的问题都要开始培养。

  在我看来,“理想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们知识、构建高质量教学环境,更应该塑造孩子们良好的理想信仰与价值追求,如此才能跳出狭义的“教育”,全方位融入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的平均教育素质,将岱山打造成一个从学生到家长、从少年到老年、从本地人到外来人口在内,人人享有高质量教育公共服务的“理想教育小镇”。

《教育是什么》读后感2

  对像我这种从来没有执教经验的小白来说,卢安克先生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很容易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卢安克先生作为一名地道的老外,却能在中国待那么久,并对中国的乡村儿童、乡村教育有很深刻的了解,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到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不禁让我对这个人产生了敬仰之情。

  “真正的农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办公桌上计划的,而只能是通过自己在农村的生活,通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来发生的。”

  没错,真正的农村教育绝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扎根农村,与那些需要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经历他们经历的,体会他们体会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慢慢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山区的孩子往往是孤僻、害羞的,他们通常比较排斥外来人进入他们的生活,这时候就要十分注重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往往一点小事就可能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卢安克的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一篇,也是我感觉对我们意义最大的一篇,要数作为教师与志愿者里的一篇“作为志愿者”。我们去帮助那些身处大山的孩子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匆匆一瞥,到底会在他们的人生中起到怎样的影响?敢肯定的是,我们能做的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只不过是派对上的惊喜,夜晚划过的流星,自然远远不及那些身处山区的乡村教师。他们扎根于此,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使得孩子对他们产生了信任,而这些信任正是他们教育工作的最好帮手。

  卢安克先生喜欢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也很好。像书中提到的《三个世界》、《和平剑》、《在乎》、《梦别》等等,中间的过程对孩子们的意义是很大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每个去山区想要支教的志愿者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想去体验一下支教的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上添上几笔;有的可能单纯去玩;而我想大多数的人应该是怀揣着梦想的。他们大多也是来自农村或者是山区,并想要给孩子们传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

《教育是什么》读后感3

  虽然阅读下来感觉较为吃力,但是还是花了大约二十天陆续看完了《教育是什么》。作者沈思先生人生阅历丰富、思想深邃,虽以教育命题,但全书并不局限在狭义上的学校教育,更是包含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场教育等更加丰富宏大的主题。

  掩卷思索,对照自己近二十年的受教育历程、十五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六年为人父的家庭教育角色,我既感受到实践与先进理念的巨大落差,有一种理想与现实不能合拍的困惑,又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开悟。在两个层面上有所收获:

  一、找准人生角色定位

  借鉴作者的说法是有关“道”的层面。正如书中所说,教育需要回归本心,将“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只有在这个定位上教育才能良性发展。人生数十载,我们大部分时间需要同时承担多种角色:子女、父母、夫妻、学生、朋友、下属、同事、领导。有些以主动选择的,有些只能被动承担。只有我们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在某一时刻的角色,全心投入进去,才能使得人生绚烂多彩。

  比如作为子女要懂得感恩并孝敬父母;作为夫妻要相亲相爱共担人生风雨;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下属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自己岗位上的螺丝钉;作为同事要相互补位,共同创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作为领导要善于带队伍,激发士气,既会管(人)又会理(事)。

  沈思先生在书中写道:“想不想做,在心,排第一;怎么做,在脑,排第二;具体做,在手,排第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并按照上面这句话去审视自己,坚持做人做事的规则,人生就一定会释放光彩,会更有意义。

  二、善用问题分析工具

  借鉴作者的说法是有关“术”或“器”的层面。三维九方图是沈思先生的.创新,清晰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教育是什么的阐释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分析、解构问题的工具,是将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过程显性化、逻辑化的手段。正像作者所说,三维九方理论是“解释教育、推动教育转型升级之利器,也是解释文明、推动文明转型升级之利器”。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问题,需要像沈思先生这样找到一些“利器”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比如在分析问题中常用到的头脑风暴法、鱼刺图法、系统图法等等,在执行中用到的有PDCA工作法、5W1H工作法等等。在工作中,只要我们坚持做到宏观思考、中观分析和微观执行,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和各种问题分析工具,就一定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教育是什么》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是什么的名言10-24

红色印迹是什么教育随笔06-22

家庭教育特色是什么11-10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么07-22

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08-08

小班教育教学计划是什么03-28

函授与网络教育的区别是什么03-09

消防安全教育标语是什么11-11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10-26

教育孩子的最好办法是什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