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大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大学有感 篇1
《我的大学》是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对自己青年时期和命运描写的自传小说,是世界文学的一个巨大的财富,最近,我阅读了这本精彩的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的经历让我唏嘘不已,下面谈下我的读后感。
书中讲了主人公年少离乡,独自去喀山求学,但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大的玩笑,他并没有成功,后来只好为了生活努力奔波,但是上学的梦想却从未在他心中破灭,在他卖苦力为生的过程中,他不断与大学生,城市居民结交朋友,他其实进入了一所更广阔的大学—社会,他在这所大学里学会与各种人来往,他在这所大学里学习各种专业,做过流浪汉,做过面包工,做过搬运工,做过杂货店伙计,他在这所大学里接受各种严峻的考验,思想和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他还坚持学习知识,坚持看书,他的人生经历让人敬佩。
读后感到书中洋溢着一股满满的正能量,是的,命运有时是不可预料的,但是我们经过努力总可以在不可预料的命运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我们应该学习主人公那种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的品质,即使现实生活看似距离我们的梦想已经太遥远,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样,在命运女神向我们招手时,我们才有足够的资本昂首向她走去,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读大学有感 篇2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是我刚刚毕业的表哥在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送给我的。记得暑假,我总是在家庭聚会时缠着他跟我诉说关于他的大学,我既兴奋又期待。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算是他给我的一份开学礼物吧。面对大学新鲜陌生的环境,我有点担忧。于是想到《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或许可以给我一些指示,带着疑问,我便进入求知的海洋。
这本书的内容都是给大学生的一些忠告,虽然有的是一些大道理,比如大学期间要多看书、学好英语等等。但不管我们爱不爱听,相不相信,这些忠告都有一定听取性的。毕竟这些都是前辈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叛逆,牺牲我们的青春来印证这些的忠告的真实性。
我想我在这本书找到了我想要的。在书中谈到专业时有这样一句话:“冷门未必不给力,热门往往很坑”。我想被分到冷门专业的人都会很懊恼吧,觉得自己应该要去读金融会计等热门专业,这样才比较有“前途”可是谁不想去呢?我突然想起了在上专业导论课时老师讲的一句话:只怪你分数不够。是呀,你竞争不到那些热门的专业,所以你理应到竞争小的专业再跟别人竞争。
热门专业就一定好吗?我有时在想,这些热门专业都被别人探索、搜刮完了,再在这样的基础发展还有意思吗?或许,从乐观的角度去思考,说不定冷门专业,却是热门前途呢。谁会知道四年后社会会发生什么?流行什么?热门专业又会是什么?说不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会像现在的软件工程、金融会计等等热门专业一样,人人都想挤破脑袋冲进来。社会发展日益完善,老龄化愈发严重,我想以后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多。所以那些还在为处于冷门专业而懊恼的朋友们,不要觉得自己倒霉不幸运,或许幸运在某一时刻就会降临。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碌碌无为,而是创造更好的条件去抓住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我也不是赞成书里的所有忠告,比如“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就不认同。老师上课,我们都要到席,不管你喜欢与否,你都应该尊重他的劳动。你可以上课不听做你的事情,你可以看书写作业,但是逃课就不应该提倡了。况且学校在这方面管得也挺严格的,所以这种忠告不是对谁都适合的呀。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在我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读完了。有时候觉得多翻翻,看看,挺不错的。它能在你颓废的时让你重燃起学习的激情,我就是这么做的。不可否认,读完它后我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读了五本课外书,也挺欣慰的。所以朋友们,在你迷惘的时候就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吧,它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读大学有感 篇3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读了一遍《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文学作品。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高尔基光辉的一生,也向我们展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
主人公阿廖沙因为父亲的去世,来到了外祖父家,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他从姥爷那里学会了识字,从别人那里听到了许多故事,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但随着母亲的去世,他来到了人间,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靠做学徒工、在船上帮忙等维持生活,还要忍受老板的剥削和有钱人的斥骂。十六岁时,他抱着想上大学的心愿,背井离乡来到喀山。谁知梦想破灭,他迫于生活的压力,进入了社会大学”。在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了俄国社会底层,在一群进步人士的熏陶下和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一些朋友一起迈向了新的生活。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种热爱文学的精神。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书对他来说很贵。他没有书,也没有时间读书,但他不理会别人的讥讽和反对,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们应该向文中的阿廖沙学习,做到热爱读书、读好书,并学会从书中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读大学有感 篇4
卢卡奇把总体的观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科学之间决定性的区别所在。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范畴,“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在黑格尔那里,总体范畴是绝对精神的别称,绝对精神是普遍的、统一的、 完整的总体,世界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既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又是其本质的表现, 绝对精神之外无物存在,它就是世界的总体本身。因而总体就是实体, 是作为万事万物本质的精神实体。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总体观作了“独创性地改造”。也就是说,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的总体观,但不是把总体理解为精神实体。马克思的总体范畴是根源于经济分析的对人与人关系的总体把握。就把历史看作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一点而言,马克思和黑格尔是一致的。再进一步,人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从经济范畴出发去把握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这是完全不同于黑格尔独断论的绝对精神总体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抛弃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的神秘主义成分,正确地指出了,历史无非是人与人的关系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的根源都只有到人的实践中去寻找,一切社会关系都象麻布、亚麻一样,是人们生产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理解, 这种理解应根据人与人的关系,把主体和客体的全部社会运动作为历史的基础, 突出人的物质存在活动的实践性、社会性。如果我们需要理解某一特别的历史事件或过程, 我们就必须把它看作一个具体的整体的一个方面。比如,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都是人的关系的具体体现,它们都可以归结到人的关系的总体中。作为总体的环节和不同要素,它们之间的不同是统一体内部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卢卡奇认为,辩证的总体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真实状况,在认识社会历史的现实中赋予总体观以现实性。他说唯物辩证法是最现实的科学, 它所反映的是:事实及其相互联系的内部结构的真正本质。马克思的辩证总体观是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比如,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马克思的辩证总体观不停留在表面的批判,而是深入到这个社会的深层,揭示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对抗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的矛盾性质。马克思的辩证总体观所追求的是对世界的完整的把握,即通过总体范畴赋予一切各别的认识以现实性。
辩证总体观的现实性也表现在自身的理论总体上。辩证法的一切概念都不可能被明确严格地界定,任何对辩证法的概念作出界定的努力都将失败。因为,辩证法的本质就在于扬弃,辩证法的一切概念都只有作为在总体中被扬弃的环节才有意义。所以,必须从总体上来理解辩证法,任何一个单独的概念都不可能成为直接走向理解辩证法的通路,它只有在总体中,作为在总体中被扬弃的环节才能成为理解辩证法的工具。
辩证的总体观是具体的。也就是说,总体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为许多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是最丰富的具体。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的具体性,有时干脆把总体范畴规定为“具体的总体范畴”。卢卡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总体范畴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性的全面的理解, 即在全部的社会历史运动的基础上来把握人的物质存在的实践性、社会性。总体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孤立的事实”必须在总体中才能得到理解,如果我们要把握某一个别的历史事件或某一特定阶段的历史过程,就必须把它看作是具体的总体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只有总体观才是具体地把握各种社会现实的科学方法。
读大学有感 篇5
今天我在残疾人的行列中,发现了一颗耀眼的星星,他就是刘涛。
刘涛是谁?
他,就是文章《无臂少年用脚考大学》中的主人公。你相信吗?在儿时的一场不幸中失去了宝贵双臂的他,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拼搏精神,以579分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天津财院!
也许,在震惊之余你会感慨:他真厉害!可又有谁去想过这“厉害”背后隐藏着多少苦涩的泪珠与艰辛的汗水呢?他在5岁不幸失去双臂后,也曾哭过,也曾想过自暴自弃,但在父母的一次次鼓励下,他终于明白了流泪不如流汗的真理。学着从床上站起来,学着用脚来写字、打字、骑车……他的付出可想而知,他的艰辛也一定是同龄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经历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张用心血做成的奖状和用汗水凝成的录取通知书。
他成功了,这只断翅的燕子终于飞上了蓝天。我们这些健康的孩子又怎样呢?可悲啊!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却对“奋斗进取”四个字无动于衷;惭愧呀!在那条比刘涛要平坦的多得多的生活大路上,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孩子选择了那条毫无价值的路—放弃,整天怨天尤人,愤世嫉俗。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都是崎岖的,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只有拥有了坚强、向上、不屈不挠、不弃不畏的精神,才会拥有光明,才会得到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愿拥有刘涛那份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驾驶着我的人生之舟,绕过暗礁,趟过险滩,搏击风浪,去领略人生的壮美!
读大学有感 篇6
这几天,我们学了《圆明园的毁灭》,看到这座世界瑰宝的毁灭,我无比的憎恨英法联军,也感到无比的惋惜。
圆明园分三园组成,分别是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总共面积350多公顷,相当于600多个足球场大小,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位皇帝150多年建成。圆明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这些西洋景观独具一格有大水法、海晏堂、观水法、远瀛观、养雀笼和万花园,这些建筑宏伟壮观,使人流连忘返,可是现在,只剩下几根破烂不堪的残柱了。
这群可恶的侵略者,竟然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抢劫,不仅仅是这些,他们竟然把抢来的东西陈列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还谎称是自己造的,这真是一群鸡狗不如的畜生。这还不说,还逼迫我们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真是令人发指。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十二生肖》电影上的拍卖会。带头者竟然高价卖给中国,这原本是中国的东西,但是却要用昂贵的价格买回来,这就是强盗的坏;我还看见有些东西卖不出去,就把那件物品投入火山口,这让我火冒三丈,这种世界文物卖不出去竟然毁掉,这就是侵略者的贪婪、罪恶。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中国强于地球,让全世界人民知道,我们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精神,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读大学有感 篇7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敢于挑战,敢于拼搏的人。从小一心想出海航行,但由于父母的阻止,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要出海,邀请他一起去,欣喜若狂的鲁滨逊完全把父母的劝阻抛在脑后,和那个朋友一起出海了。
在航行中,鲁滨逊遇到了可怕的大风。恐慌的鲁滨逊第一次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后悔自己不该踏上这条危机四伏的船。但是这条船还是从危险中逃了出来,转悲为喜的鲁滨逊又一次踏上了危机四伏的船。我很佩服他敢于向前的精神,就像我们写作业一样,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畏怯,而要敢于与它作斗争,直到战胜它为止。
在这次航行中,鲁滨逊可没有上次那么走运,他们遇到了百年一见的大风浪,大风浪把船上所有的人都卷入大海了,只有鲁滨逊一人被侥幸浪卷上了一座荒岛,鲁滨逊在岛上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到处乱蹦乱跳。累了之后,鲁滨逊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去路。他想这可能是上帝给他的磨炼。他开始认真勘察这座岛:岛上没有人居住的痕迹,也没有野人,但是岛的另一半可能有野人;他还发现了一个“果园”;里面有很多果树,鲁滨逊收集了一些葡萄准备晒成干,准备慢慢吃,他还惊奇的发现海上有一艘遇难的船,虽然船上没人,但是船上应该有不少他需要的东西。果然,他在船上找到了不少东西:衣服,工具,食物,都是在荒岛上求生的必备物资。他找了一个凹下去的大坑作为自己的家,并做了一些简单的家具。他就这样过了很多年,直到一天,他俘虏了一个野人,作为自己的仆人,并给他取名叫“星期五”,‘“星期五”告诉他,他们部落的人厌恶战争,因为隔壁部落的人总是不停的来打扰他们,所以挑起了战争。终于有一天,有一艘英国船来到荒岛,鲁滨逊帮助船长平定了船上的叛乱,还把罪人留在这里建设小岛。当鲁滨逊再回来的时候,这里已经人丁兴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我特别佩服他,他能在岛上生活28年,要是我,早就崩溃了!
读大学有感 篇8
去年跟雅茹妹妹一起坐地铁回家,她拿着一本国学经典《大学》在看。我很是好奇,她告诉我说得用坐车的空闲时间都可以读好多书了。我平常上下班在车上的时间足足有2个小时,除了刷朋友圈还是刷朋友圈,刷得我腰酸背疼脖子痛,外加老眼昏花。我为何不利用这个时间来读读书呢?于是乎我在20××年的7月9日决定开始读《大学》、背《大学》。
当你下定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有的困难都会为你让路,比如离开大学很多年了,基本上没有读过书背过书了,比如记忆力大不如前了,比如不能集中精力啦……为了能克服这些困难。
我用的就是《中庸》上的一个方法:“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能一遍记住的我就用一百遍,人家十遍能记住的我就用一千遍。于是乎上下班的路上再也不会只刷朋友圈了,而是读书,背书,每天背一小段,字数并不多,只有20-30个字,但是要真正背下来真的不容易。走路背,吃饭背,冲凉也在背,甚至做梦都在背书。经过30天的坚持,终于在20××年的8月10号背完了第一遍。仅仅是分段背诵而已。
第二步就是通篇背。我只用了13天的时间把前后贯穿起来背,还可以倒背。所谓的倒背不是每个字都倒过来,而是从最后一段向前推倒着背。同时也抄写了6遍。抄写的时候都是用心去抄的,争取不错一个字。
第三步是什么?当然是理解其意思啦。虽然背完了,其实我都不知道大学的三纲,六证,八目是指什么。不足为奇,老祖宗的东西就是不好理解,几千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容理解我们现在的语言。刚好接下来有《大学》串讲的内容,就是讲三纲,六证,八目。总算知道了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六证是指: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囯,平天下。《大学》的宗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第四步,加深理解。刚好《大学》精讲的课程也开始了。每个周末都有一节课程,上了两个月。大漠老师不辞辛苦地牺牲周末休息的时间为我们义务讲课,真的很难能可贵。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此同时,自己还结合听杨军老师的《大学》精义,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听的。终于理解了:“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的真正含义。
从去年12月份开始每天坚持打卡读一遍或者背一遍。几乎不读书的老公在我的影响下也拿起了《弟子规》和小宝一起背诵了。晚上忘记打卡的时候,他们还时常提醒我要打卡了。就连大小宝都能自然地背出《大学》第一段了。这就叫潜移默化,身教大于言传。
试着用老祖宗的字体来感受一下,结果人气爆棚,似乎有点好名了。
大学》的重点是什么?修身,修身,修身!如何修身?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曾国藩十二课程:
第五步,修身。如何修身?修身从写日课开始,日课不同于我们平常的日记,日记只是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而日课则需要自我反省,重点在反省后能改掉之前的种种坏毛病。《论语》记载,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
从2月份开始写日课到现在刚好1个月时间,性格由原来的暴跳如雷改到现在基本能够冷静下来。原来看到老公和大宝就生气,现在看到他们已经不再生气了,可以笑脸相迎了。用大宝的话说,写日课就是写检讨(他偷看了我的日课,也不是偷看,就放在书桌上,他想看就看)。现在的大宝也愿意听我讲了,之前我们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般人遇到问题都喜欢找别人的原因,而《大学》修身则要求“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自我。“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只有修身才可以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只坚持修身一个月,家庭关系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你想来试一试吗?
读大学有感 篇9
暑假的一天傍晚,吃过晚饭后百无聊赖,随手翻起了书桌上的一本书,封面看起来毫无特色,但翻开书页后,突然眼前一亮,随后,好像在一股强大的魔力吸引我看了下去……直到我轻轻地关闭了书页,我好像才从那奇妙的文字乐园中挣脱出来,但我的身心好像还沉浸在里面,一种幻妙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感觉我的心灵似乎经过一次洗涤,它把我积在心头的污垢冲刷得无影无踪,顿时文思泉涌,感慨良多,似乎用一根手指轻轻戳一下,它就会喷薄而出。
我不禁佩服起这本书的作者,翻开仔细一看,原来它的作者叫做“马克西姆?高尔基”。他出生于伏尔加河畔诺夫戈罗城(今高尔基市)的一根工匠家庭。他幼年丧父,后来寄居在外祖父家,高尔基从小饱受苦难生活的折磨,只读过两年小学,十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的作坊破产,他从此告别“童年”,来到“人间”在黑暗社会的底层挣扎度日。苦难生活使他亲身体会到人民的痛苦,看到社会的丑恶,他憎恨丑恶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努力探索革命的道路。
啊!原来就是这么一位饱受苦难历经折磨的人,写出了这部文学巨作,难怪书中一些底层人物刻画得那么细腻,逼真,如尼克拉的母亲,她让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光辉照耀下温暖,这个“瘦弱矮小,面色苍白的可怜寡妇从市场回来,她把买回的东西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怀着苦楚的心情想尽办法去解决难题:怎么样用这一小块劣质的肉为三个正长身体的健壮青年人――――就算自己不吃,做出一顿足够吃的美餐呢?”她性格沉稳,温顺和倔强,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写她的这种性格:“就像一匹已经精疲力尽的,拉着重车爬坡的老马,即使知道无能为力,却还拼命地往前拽。”她的厨房技艺也令人叹服,具有“复杂的厨房经济和化学戏法。”她靠爱心和聪慧养活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我”这个相貌平平,不懂礼貌的小流浪儿。
还有一个人物使我深刻,他虽是一个貌不惊人的老工人,但是他却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对现实生活有清醒地认识,充满社会智慧、活泼可爱热忱的老头。作品写他的外貌令人难忘:“一对病态的灰眼睛在深色眼镜上和耳朵后边都留下了铜绿的斑点儿,纺织工们都把他称做‘德国佬’,因为他每次刮脸时,都要在嘴上留一小撮唇髭,在下巴上留一小束浓密的花白胡子。老人身材中等,胸部宽大,充满了愉悦的心情。”一个亲切有趣而又个性鲜明的老头形象写得呼之欲出。
作品写他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个性。“我已经活了五十七年了,我的小家伙。”“马真实一种聪明的动物。它们是怎么被训练出来的呢?”“我只是一条无尾巴的丧家犬,而人民都是戴着锁链的狗。”“火星在各处不时地冒出来,可是那些鬼东西把它们都扑灭了。”“人们不会一直忍耐下去,总有一天会爆发,把自己那些无味的生活都砸得粉碎!”“我们要战斗到底!掐死这些青蛙,打死这群小鳔鱼!”
作品写他的行动,表现他的正义和反抗,写他听说雅柯夫死了:“举起手开始发牢骚,背着手走来走去,不是地咳嗽着,嘴里嘟嘟嚷嚷……”写他帮工人老伙计打水兵:“立即摘下眼镜,投入战斗中。”
一个多么活泼、可爱、热忱的老头!
这本小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三《我的大学》,它通过描写作者在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和追求光明的历程,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历史和无产阶级新一代的成长。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为人们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我”。 “我”的充满辛酸,痛苦的生活经历,“我”逐步走向成熟的丰富多彩的人生。“我”身上洋溢着青春激情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各具特色。特别是作家笔下的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作家对于景物、环境、人物肖像和心理的描写更让人赞不绝口,生动形象的语言从生活中来,更好地表现了生活。
这部小说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人活在这个世界就是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勇于探寻自己的理想,即使前方的路已是荆棘遍地,也要坚定执着地向前,向前!
读大学有感 篇10
如果,你只身一人深陷沼泽泥潭而不能自拔时,你会选择坐以待毙,还是奋力自救?似乎很难做出选择。那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高尔基的生活吧!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合上书,我却思绪万千。说不清是悲伤呢,还是欣喜。
这本书是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廖沙幼年时父亲去世,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做过许多工作,十六岁时,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级、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阿廖沙童年的生活是无比痛苦的,能摆脱外祖父的毒打就很不错了,更别提有现在我们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有一个很凶的外祖父,还有两个品性很坏的舅舅,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慈祥善良的外祖母。阿廖沙的妈妈跟人跑了,而他的舅舅们却整天不是殴打,就是咒骂。在这种粗俗肮脏的日子里生活,小小年纪就看到了这么丑恶。
童年是单纯快乐的,童年充满了希望与憧憬;对我来说童年是一个七彩的梦,是一个在指尖慢慢放飞的泡泡,是一株在心里永驻扎根的小苗。但是,阿廖沙的这个“梦”却是黑色的,这段“梦”也许比一般的“梦”更刻骨铭心,但正是这段“梦”,激励阿廖沙慢慢长大成才,直到有今天的成就。
那些经历磨难的成功人士,很多,像张海迪,海伦·凯勒,贝多芬……不足为奇。当我抱着这样的心理去读这本书时,我还是震惊了,真正的震惊了。高尔基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那个站在镜头前,颇负盛名的高尔基背后的经历是充满辛酸与汗水的。
高尔基生活的环境像不像一个“泥潭”呢?甚至说比沼泽泥潭更可怕。可是,高尔基屈服了吗?没有,高尔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很自信,很坚强,在这么一个“泥潭”里,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没有“屈服”只有“进步”,才会有现在这个高尔基。现实也是可以打破的,只要你心中充满希望,树立正确的目标,就可以改变未来。当然,如果只说说而不做,那是途劳的,高尔基的生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们都要应该去学习他。
读了这本书后,再问我开头的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正确的'方法奋力自救,只要心存力量,就会发生奇迹。有时间,我希望同学们也去找这本书读一读,和我一起充满信心地去学习,迎接新一天的朝阳!
读大学有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无臂少年用脚考大学》的好书,书中的主人公叫刘刚。他在儿时的一场不幸中失去了宝贵的双臂,但是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傲人的分数考入了天津财院。
也许,在震惊之余你会感叹他真厉害,可又谁想过这“厉害”背后隐藏着许多苦涩的泪珠与艰辛的汗水呢?
五岁时,他不幸失去双臂后也曾哭过,也曾想过自暴自弃,但在父母的一次次鼓励下,他终于明白了“流泪不如流汗的真理”。从那以后,他学着从床上站起来,锻炼用脚来打字,写字,骑车……他的付出可想而知,在历经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张用心血绘成的奖状和用汗水换来的录取通知书。
他成功了,这只断翅的燕子终于飞上了蓝天!与他相比我们这样健康的孩子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啊!我们拥有着健康的体魄,却始终没有坚韧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生活中有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健康,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那条毫无价值的路:“放弃,整天怨天尤人”。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崎岖的,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只要拥有坚强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才会拥有光明、获得成功。
遭受厄运是不幸的,但谁也保证不了厄运永不降临到自己头上,当厄运袭来时是被击垮还是顽强抗争,这就是显示了一个人是懦弱还是坚强 。“我自信不是懦夫,因为我战胜了厄运。”我会永远记住刘刚说的这段话。这的确是真理,也是真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愿拥有刘刚的那份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去领略人生的壮美。
这就是我读过的终身受用的一本好书
读大学有感 篇12
“门随即被关上了,把他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亲人,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关在外面了……”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既像在批判主人公的丑行,又像在暗示这社会的腐败。
终于因为杀人而被推上了电椅的克莱德,现在是否在忏悔。其实,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能怨他,只能怨美国当时的局势,终于造就了这条卑贱的生命。也许,是因为穷怕了,苦怕了,被欺辱够了,所以不想再回去。也许是因为上流社会,所以才导致了他的堕落。
时局是不允许公平存在的,以前也是,现在也是,永远都不可能,只因为有了三六九等这条无理取闹的等级制度。富人花天酒地,肆意挥霍着钱财,那些有钱人后代的小傻瓜每天举办着宴会,醉生梦死。穷人,奔波了一辈子,都没有可以避寒的冬衣。
克莱德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在了一个信仰耶稣的家庭里。可是上帝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正如克莱德在结尾的时候在心中问自己:真的有上帝吗?
小时候他撒着谎,怕母亲跟自己要钱,每天只知道上街说教的父母,根本就不给他学习,甚至根本没有想起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养活自己的工作,并有了稳定的收入,而私奔被抛弃而回来的姐姐因为有孩子,又不得不花钱。
他喜欢编造谎言,在撞死了一个小孩之后,在被女人耍弄之后,他逃到了叔父所在的城市,并且通过叔父,在叔父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又因为叔父的提拔,成了打印间的负责人。从这里起,终于成了一切灾祸的源头,因为他在这里见到了罗伯塔。
他因为了吉尔伯特长得一模一样,又因为比吉尔伯特优秀出众,很快得到了桑德拉的垂青,并在她的帮助下,进入了有钱的青年人的社交圈,并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而罗伯塔怀孕,成了他成功的最大绊脚石,因为他已经准备和桑德拉结婚并且靠其进入上流社会过真正有钱人的生活,可是罗伯塔成了他的包袱,而就在此时,他为了摆脱罗伯塔,在和她旅行的途中,将她推下了水,淹死了她。
可是事情败露了。法官梅森不管证据够不够,为了通过此事升官,竟不管证据充分不充分,直接将其推入了死囚牢,最终年仅23岁的他被送上了电椅。
读大学有感 篇13
大学,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是很多人梦开始的地方。但大学里不可或缺的就是校训。看了《世界著名大学校训》这本书,我有着很深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说的就是各种名牌的校训,主要有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洲。书中讲了许多名牌大学的校训,如亚洲的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美洲的哈佛大学:真理。耶鲁大学:光明和真理。欧洲的牛津大学:主照亮我。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大洋洲的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悉尼大学:物换星移,心智相通。非洲的开普敦大学:美好的希望。等等
在我看来,校训往往凝结着一个学校的历史,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背景或创建历程,或者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的宗旨,一种精神的追求。好的校训都是采用格言警句的形式,短小精悍,一目了然,能让人感受一个学校的个性、气质。好的校训如同一个招牌,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标志,能鲜明地这个学校的特色与成就。
《世界著名大学校训》让我有了深刻的感受
读大学有感 篇14
《奋斗》里夏琳和陆涛的爱情也许在开始的时候遭很多人的鄙夷,因为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的一见钟情,更不会有这样狂热持久的一见钟情,我们也不喜欢这样无情的横刀夺爱。
可是后来我们慢慢开始羡慕这样的爱情,因为他们的爱击倒了我们的那不能称之为爱的爱。
我们的肤浅与现实,在夏琳与陆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夏琳,她没有米莱那样的富爸爸,只有夏天挤公交车中暑的单亲妈妈;她没有杨晓芸那样温暖的家庭,只有奔波与父母之间无奈的离异生活。
可是他比米莱骄傲,比杨晓芸自信,她是学校里人人羡慕的“三好学生”——人好,模样好,运气好。
她注定什么都要自己努力,注定好强,她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因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拉近与别人的距离,她内心脆弱,喜欢争,她不愿让任何人看不起自己,无论自己的家世如何,无论以前的生活如何,她都相信凭自己努力不会比任何人差,她有自己的理想,并能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
在别人看来她总是很容易成功,可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别人看不到的辛酸与泪水。
她坚强独立,不会去依靠任何人,她立场坚定,不会小女人的为任何男人,她原则分明,不会做一件有违良心的事。
可是她偏偏遇见了陆涛,自己最好的朋友的男朋友,她的原则塌陷,做了第三者横刀夺爱;她放弃了去巴黎,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她每天等着那个男人回到那个小屋,让自己彻彻底底的做了小女人;一切只因为那个人是陆涛,那个她一见倾心不能自拔的男人。
当夏琳遇到了陆涛,夏琳不再是夏琳,她变得疯狂,再无之前的理智与自我,也没有了别人羡慕的那份个性。
丢掉了理想,扔下了友情,失去了自我,她的生活里只有陆涛,“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美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一个孤魂野鬼。”
慢慢的陆涛开始膨胀了,她觉得这个女人已经理所当然的属于自己,他也爱她,可是得到她他觉得理所当然,他甚至忘了她无论怎么爱始终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世界。
夏琳理解他,他所有的事情夏琳都可以为他分忧,他所有的快乐,夏琳都陪着他一起分享,他所有的坏脾气夏琳都可以忍受,像哄孩子一样迁就一切,他给夏琳怎么样的委屈夏琳都可以一笑置之,在他面前,夏琳不再心高气傲,哪怕委屈自己卑微的迁就,也是心甘情愿,只因为她爱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去爱他……
可是陆涛不懂,他从没认真想过夏琳要什么,夏琳说:“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爱你”,爱情里我们唯一在乎的只是你这个人。
夏琳可以为他付出一切,可以不在乎得到与付出的不平衡,爱情里的天平永远不会平衡,可是她不能忍受感情上的失衡,无法忍受他的理所当然,他的理所当然让夏琳变得毫无价值,好像自己天生只是来为他把自己掏空的。
陆涛的狂傲,已经看不见夏琳心底生出的一份悲凉与恐惧,他只是一味的享受着夏琳的爱,却满足不了夏琳想要的安全感,他自私的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还要打着是为夏琳的旗帜,他忽视夏琳为他放弃理想而失去的成就感。
他也爱夏琳,可是却用错了爱她的方式,他让夏琳自己去买车买房,夏琳怒了:“陆淘,我爱过你,为了你,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和占有欲,我把我的生活空间压缩的不能再压缩,我的生活中除了你就是你,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我都会永远的支持你,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你面前,我是自觉自愿的失去自我,因为我爱你。
但是现在,我不爱你了,你从我面前消失了,当我爱你的时候,不管怎么样,你都是我的一切,我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的。
可是现在,对我来说你就是一个陌生人,你想用你的钱和成功,再次让我失去自我。
哼,真可笑,这事以前不可能,以后更不可能。
如果我要住四居室开跑车,在你穷的穿假名牌的时候我就已经能够办到了,但我不是那样的人!陆涛,如果不是因为爱上你,我永远都不可能失去自我你明白吗?!”
夏琳选择了离开,割舍了心里难以放下的爱,她根本不可能不爱陆涛,不可能忘记他。
可是他再也无法忍受陆涛的幼稚与自私,她不能让自己的爱变得没有价值,不能容忍陆涛的理所当然。
她再优秀,却始终只是个女人。
每个女人心里对爱情的渴望总是完美的,容不下一点杂质。
夏琳是孤傲的,但也至情至深,她在爱情里唯一的要求就是感情上的平衡,她是那种可以把感情当饭吃的女人。
在爱情里,我们需要彼此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疼惜,我们也需要互相学习,互补互足,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是欠你的天生该为你付出的,她对你好,只是因为爱你,但是你不能理所当然的觉得她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我爱你时你才那么闪耀,我不爱你时,你什么都不是。
爱情是需要彼此一起努力才能绽放光彩的钻石,为我戴上钻戒,如果没有爱的光辉,那它还不如一块钱的硬币来的干脆。
夏琳离开了,让自己成长,也让陆涛成长,她其实知道陆涛不是不爱他,只是爱的有压力,重新找回的自我让她必须自己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活在陆涛的光辉下而掩盖了自己的光芒,走时她对陆涛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我从来没有强迫自己去做过什么,因为我爱你,这是我的意愿,也是我的快乐。
你总是能带回一些与你有关的新鲜事,叫我也手心痒痒,特别想试一试。
我从心底里羡慕你的机会,嫉妒你的徐志森,恨你的设计图,而我只能自己去创造机会。
我的机会不在你身上,而在我自己手上。
你叫我明白了,别人再大的事儿也是别人的,自己再小的事儿也是自己的。
请不要难过,陆涛,我必须把你当作别人之后我才会长大。
我现在对自己不满意,我必须像你一样去努力,去奋斗过之后,我才会长大,我才会对自己满意,希望你能理解我,陆涛。
夏琳走了,因为被忽视了,只能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让他可以在陆涛面前不再觉得有距离,不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家庭主妇。
夏琳走了,不过是想寻回失去的爱情那份平等,两个人惺惺相惜,真心对等的相爱,所以最后她还是会回来,带着成长后的夏琳回来,因为她爱陆涛,比爱自己还要爱,因为陆涛也同样深爱着她。
陆涛知道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夏琳还是会要他,当他成为穷光蛋的时候他唯一敢找的那个人就是夏琳。
陆涛懂得了夏琳的爱是真的爱他这个人,是用感情走进彼此的生活,用感情融入彼此的生命。
这样的爱情注定有个美好的结局,因为爱的人学会了怎么去爱,尽管之前他们也经历了很多波折,可是最终还是回到了爱情里的幸福。
可是我再也回不去了,不想回去了,不是每一个陆涛都能遇到一个夏琳,不是每一个夏琳都能遇见属于自己的陆涛。
【读大学有感】相关文章:
读《大学》有感08-18
读《大学》后有感01-07
读《我的大学》有感11-05
读我的大学有感08-18
读《大学》有感800字06-28
大学读《猎人笔记》有感12-25
读《大学之路》有感800字02-09
学行——读《论语》有感-大学作文09-22
读匆匆有感_读简爱有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