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精选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 1
1997年和1998年对于杨先生来说是很残忍的时间。一生相知相扶相濡以沫的伴侣,唯一的女儿都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会。“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接过女儿的笔,用心记叙了他们仨这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就是《我们仨》。
通读一遍之后,我真的无法想象杨先生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完成了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他以独特的写法,以感人的文字记述了坎坷的历程和他们仨相依为命的一生。
他们仨的足迹跨越半个地球。无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始终站在一起,美好的家庭是他们避风的港湾。自从1998年钱钟书先生逝世后,杨先生从此独伴青灯,她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散在字里行间,令我为之动容。
但若你想从内容上看到丝毫悲观的文字,那你要失望了,书中丝毫没有伤痛欲绝的诗句,而是处处洋溢着思念的。他们虽然阴阳相隔,真情却从不被阻断。她通过这部书,用文字向天上的亲人无声的倾诉着时他们的怀念。
家的意义,在她的书中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决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改变。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孤灯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拿颤动的笔,一字一句,伤心欲绝。仿佛远去的人才刚刚远去,垮了的往事就在昨夜。在他挂满泪珠的脸上却带着舒心的微笑,她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且撇下情感背景部分,文章分三部分和三个附录部。详细介绍了他们在一起的63年,尤其是在国外钱媛的降生经历。
文章第一部分是以杨先生的一个梦境拉开帷幕。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梦,而是一个老人的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
从第二部分七记叙了他们仨开始分开的情景。说实话,第一遍,我真的没读懂杨先生到底写了什么。她以一种独特的手笔-梦境,幻化了一种飘渺的感觉。钱媛那时还在吗?我揣着这个问题又深读了一遍,似乎还是不大明白,为什么作者梦境中钱媛已经去世,钱先生也已病入膏肓了,事实上钱媛还活着。这是真的梦吗?为什么天天都做这个梦呢?这真是奇怪!这也是我惟一不明白杨先生的地方。
到了第三部分时,已只剩下杨老一个人了,夫女接连脱离了这个家,连杨先生自己也说,我现在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容: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大概这就是她要继女儿之后完成《我们仨》的原因吧,一个人闲暇时间难免会胡思乱想的,而将回忆与读者分享或许快乐会增一点,也许痛苦会减一点……
我真的非常羡慕他们这个朴素的家,住着一屋子与世无争的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求能够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共同解决困难。然而这个小小的要求命运却不愿满足他们,“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活下来的人要比去世的人痛苦千倍。可又怎样,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俗话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果然如此啊!
现在,杨先生将他们曾经共同的岁月重温一遍,再享受一下亲情存在的感觉。回忆往事,那深藏内心的痛苦又再一次被掀开,我想她应该是含着眼泪完成的吧。特别是写到钱钟书先生在小舟上的生活,那冥冥之中无尽的思念,折磨了我们好久好久。而我似乎跟着作者在他们的驿道上走了一回,杨先生的心境,恐怕只有这句“梦魂以逐漫漫紫,身骨终拼寸寸灰”只以写照。
书中的钱媛是个乖巧聪慧的孩子,更是个孝顺的`女儿。她和父亲更胜密友,两人默契绝对可得100分,“格物致和”更是他们一直赞同的理论。我真的很佩服她对病魔抗战到底的勇气,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敢说敢做的干劲以及对父母的孝顺。与她相比,我真的还差的远呢。就连她去世前不久,还不放心她妈妈的一日三餐,特地写信教妈妈做简单饭菜。事实上,当时的她自己已经无法进食了,可赞她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妈妈。这份深厚的母女情恐怕现在少有,连我也不禁惭愧:我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什么呢?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会像钱圆一样付出吗?
她尽管忍受着疾病和治疗的折磨,还想利用自己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时间,把过去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写下来留为纪念。于是,她拖着微弱的身体开始写《我们仨》。但是不久医院报病危,她便放下了笔,而这本书也只到3个内容清单,就无法再写下去了。所以最后只好由母亲杨先生来完成了。
而杨先生的文字也很具感染力,我随时能“亲身”体验到他们三人的天伦之乐和未泯童心。他们的善良正直以及对生命、家的感情,使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所有的悲欢离合,在作者那里是一种自然,在读者那里却经常潸然泪下。书中最后谁:“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原来没有亲人的家庭只是一间空荡荡的客栈罢了,没有丝毫温暖可言。这时候仅剩的一人活下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怀着潸潸的眼泪终于读完了着本书,无法诉说的爱,无人可说的情。在心里埋藏很久,很久……家的感情绝不会随时间而渐变,冲淡。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 2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最温的暖,最善的心。这就是大家闺秀杨绛先生,她的一生始终宠辱不惊,温柔如水。她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钟书把她放的很高很高,她温柔贤惠,他宠溺温情。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是一场不惊天动地却成为永恒的爱情。
如她温婉,如他专情,这才是最真的爱情,这才是最温的陪伴,这才是最长情的多情。让我用自己的笨拙和感动谈一下我对爱、对婚姻、人生的理解。致敬杨绛先生,您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一、两个人的世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表白,不需要太深情的对白。我爱你,我从心底里心疼你,我为你愿意做任何事情。我爱上你,就爱上了爱情,我们彼此变成更好一个人,我们一起吃苦、一起读书、一起散步、一起交流,一起走过人生的起起落落,一起面对人生的春夏冬秋。
因为有你的陪伴,我从不孤单,因为有我的陪伴,你从来不寂寞。
钟书做错了事情,弄坏了东西,搞砸了事情,总是忐忑不安的找到杨绛,杨绛总会说一句话:没关系,我会修好它。没关系,我去做。没关系,我会弄好它。多好,这时的钟书,这时的才子像一个被宠溺的孩子。也或许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有一种母性,对她深爱的男子总是想对他更好,更好,那个时候柔弱的她也可以成长一棵大树,为她爱的人遮风挡雨。
这种感情美好、纯真、透明。我遇到了你,从此你就是我最美丽的风景,无人可以超越,那是最真、最纯、最珍贵的爱。
从前慢,慢到我们只能去爱一个人,慢到我们的心只有能放下一个人的空间。我遇到你,从此之外的风景只是经历,那美好的将成为永恒。
细数如今的爱情,太泛滥,太多情。当代的爱情多数都是快餐,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感觉、三分钟热情、三分钟感动。三分钟后你向左,他向右,无非是谁先将谁遗忘。遇到一个真心爱的人,遇到一个能让你感动,能走进你灵魂的人,得拿出石头剪刀布的运气,爱情都去哪了?是谁辜负了谁?
爱情是需要经营和付出的,爱情出了错,两个人都有责任。
自私、猜忌、两个人思想的不对等都无法构建完美的爱情。爱情需要身心相互吸引才能碰撞出热烈的火花,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谋求肉体关系而维系的感情,总是会在短暂的热烈中支离破散、灰飞烟灭。
二、三个人的世界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诗篇。阿圆是幸运的,她有懂她的妈妈,她有爱他的爸爸,而且他的爸爸和妈妈也彼此深爱。这是最完美的童话。
孩子是天使,是让两个人关系更稳固,更有共同语言的纽带。
虽然养孩子绝对是一个让经济负增长的投资,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幼儿园、小学和更深层的教育经历。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可是孩子是我们无法拒绝的礼物。
我敢说每一个拒绝孩子的人,在有了孩子之后就会嘲笑自己曾经的观念是多么可笑和无根据。当然,现代人的生存压力太大,含着金钥匙拼爹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辛苦劳碌、起早贪黑的加班、加班中消耗年华。
数万一平的房子,日益增长的支出,你要去维系生活,你要努力去在城市里打拼拥有一个家。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人生不是在荆棘和苦楚中走出来一条光明大道。
有些苦、有些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长大前,我们是父母怀里的小宝贝,长大后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唱着好听旋律的情怀主义,诗和远方是要在努力奋斗的背景下才能实现的后享乐主义。
你坚持,你努力,你终会收获自己的风景。我们仨一起走下去,这是最温柔,最美丽的风景,比诗和远方更真实。
三、心疼你的心疼
读杨绛的我们仨失散了那些片段。我几度放下,搁浅,数次有想哭的冲动。我心疼这个百岁的老人,在短暂的时间失去女儿、失去爱人,独自行走在风里。
虽然这位百岁老人依然是那么慈眉善目,心平气和,用不急不缓的语调来回忆她失散的亲人。且不提钟书的才华横溢,再优秀的他也不过只是她心里的一个支柱,只是她的'爱人,她女儿的父亲,她陪伴走了多年的亲人。
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了你爱,也给你伤,它给了你甜,也给了你苦,它给你无与伦比的爱情,也留给了痛入骨髓的悲伤。
她的心里的痛只有黑夜懂得,只有落日的云霞懂得,只有飞翔的鸟儿懂得,只有她那颗忽明忽暗的心懂得。只是有些伤不必说,有些痛无需言,那些想念和悲伤都通过了她的温婉、她的娓娓道来得到了体现。
真的心疼这个坚毅的老人,再坚强的心也不过是女人。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当水结成了冰,还得拼命把自己焐热,只因为逝去的已经不能重来,生活还是要继续,爱情永远活在灵魂里,杨绛一定是依靠着爱的坚定、细微的真诚来守护着自己的一颗初心。
无论多苦,无论多悲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先生,您是我一生的榜样,愿您们一家三口在那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恩爱如常。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 3
1998年,钱钟书逝世。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是杨绛失去爱女,又失去钱钟书后写的一本散文题材的回忆录,书中她以“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三个章节,记录了三口之家的“平凡”生活,以及在人生最后阶段的那刻骨铭心的情感。虽都是琐碎小事,却有着满满的温情、爱和美好的回忆,尽管有失散的痛和遗憾。
第一次看《我们仨》,感觉没看懂,这两天又重读了一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给我的感触颇多。首先,三口之家均为当代学者,钱钟书和杨绛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仍然笔耕不辍,坚持读书写字和教书育人,对自己要求还很高,这个就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钱钟书是一个在学术上智商很高,却不是很通人情世故,而生活还有些“低能”,但他愿意为杨绛学着生煤炉子做早饭,平生第一次学会了划火柴。而杨绛跟了钱钟书,担心他生活不能自理,陪同去英国留学,为他能吃得可口,专门租房子单独做钱钟书爱吃的中国口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钱先生是清华的狂才谁都收不住降不了,唯独杨先生的淡定和通透润泽了这份不羁和浪漫”。在此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作为两位伟大学者的女儿,钱媛从小虽然体弱,但是生活很乐观。她很孝顺,从小就乖巧懂事,始终是父母的安慰和骄傲。作为北师大的教授,她忍着病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也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喜欢这对无论何种境遇,一找到机会就恣意读书的学者夫妻;我也喜欢这一家三口,从年轻时的相互扶持,到年老后的相互依偎,正如作者在书中说“我们仨,却不止三人”。钱钟书与杨绛幸福的学者家庭是不少人梦寐的理想生活,而我也不例外。
其次,最让我感触深的是这样一段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自在。”内心的淡定与自在,指的就是心态。我们是应该先追求命运的波澜,然后才让自己淡定与自在,还是应该先让自己淡定与自在,然后再去追求命运的波澜?毫无疑问,后者更有意义。正如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我们没必要非等到人生走到尽头了才有那样的感悟,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刻就让自己淡定自在,用这样的心态去对待余生,在淡定自在中追求命运的波澜壮阔,会看到更加绚丽的风景。杨绛先生见的太多太多,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离她而去,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释怀,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有这样一番感言吧。
最后,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珍惜一家三口在一起走过的每一天。杨绛先生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有无穷的乐趣,他们非常珍惜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光。杨绛一家人一起吃饭,钱瑗和钱钟书会发挥“格物致知”的功能,通过听邻座谈话,举止,就能知道他们的`故事,所以他们去饭馆是一边吃饭一边看戏。钱钟书和女儿一起会童心大发,给女儿的肚皮画画,晚上在被窝里藏玩具甚至恨不得把扫把,簸箕都藏进去,逗的女儿每晚睡前都使劲找东西,而他们一直玩的乐死不疲。看到这些让我好生羡慕,我们现在的家庭里,相聚时各自玩着手机,甚至给孩子也一个手机,有时待一天一句话都没有。对于我等平凡的人来说,用心体验那些微小的、确切的幸福并不是难事,或许是和家人团聚,或许是和好友快乐的交流,或许是听一首好歌,或许是看一本好书,感知并享受身边小小的幸福点滴,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快乐、充实。我想,动手动笔将这些小小的感动和幸福记录下来与亲人和朋友分享,也为自己留下一份记忆,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书的最后,杨绛先生说:“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样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守,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书中她引用了白居易《简简吟》中的两句诗:“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意为: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就如同美丽的彩霞容易吹散,珍贵的琉璃容易碎裂一样,美丽但不长久。这两句恰到好处的总结了全书的精髓,也点透了她一生的遗憾。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眼看着至亲至爱的人离去而无能为力,那是怎样的痛彻心扉啊,我都能感受到那刻骨铭心的痛,想到杨先生的坚强、隐忍,想到这么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要遭遇这样的痛苦,禁不住让人潸然泪下。在早已肝肠寸断,却极力克制的表达里,我体会到了人生最深的那种悲。她的人生何尝不是每个人的人生,我们终将一个又一个地失去至亲至爱之人,我们注定要不断的告别,注定要一生受尽爱别离之苦。“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二零一六年初夏,杨绛去世。他们仨从此团聚,不再死别,亦无生离。杨绛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和家人团圆了,《我们仨》的故事划上了句号,但我希望有更多的家庭都能像《我们仨》一样幸福和美满!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 4
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以一种朴素而真挚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学者家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相濡以沫,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平淡与美好,以及亲情的深沉与珍贵。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 92 岁高龄时所著,回忆了她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温馨生活。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以一种如梦似幻的方式开篇,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杨绛先生的梦境之中,感受到她对年老孤独的恐惧和对亲人的牵挂。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则以一种沉重而悲伤的笔调,讲述了钱瑗和钱钟书先后患病离世的过程,杨绛先生用“万里长梦”的形式,将这一段痛苦的经历化作了一场虚幻的旅程,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悲痛,又为她的坚强和豁达所感动。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则是对一家三口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从留学英国到回国任教,从动荡的岁月到平静的晚年,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温馨和爱意。
在书中,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让人羡慕不已。他们相识于清华大学,一见钟情,从此相伴一生。在英国留学期间,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做饭、一起散步,相互扶持,相互陪伴。钱钟书先生虽然在生活上有些“笨拙”,但他对杨绛先生的关爱却无微不至。而杨绛先生也总是在钱钟书先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了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是不离不弃。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理解,让人感叹爱情的美好。例如,在钱钟书先生写作《围城》期间,杨绛先生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为他查找资料,提供建议。而钱钟书先生也会在完成一天的.写作后,与杨绛先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这种相互成就、相互支持的爱情,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
他们的女儿钱瑗,也是一个聪明可爱、孝顺懂事的孩子。钱瑗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继承了父母的才华和品质。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关心父母,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在书中,杨绛先生回忆了钱瑗小时候的趣事,以及长大后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钱瑗的存在,让这个家庭更加完整和幸福。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家庭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钱瑗和钱钟书先生先后因病离世,留下杨绛先生独自一人在世间。但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刻,杨绛先生也没有被击垮,她用坚强和乐观,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思念着自己的亲人。
书中所描绘的一家三口的生活,虽然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享受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一起品尝美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对生活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忙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杨绛先生一家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日常的点滴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
读完《我们仨》,我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否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我们是否在忙碌的工作中,忘记了陪伴家人、珍惜亲情?杨绛先生一家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家庭是我们永远的港湾,亲情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亲人的陪伴和支持,我们就能勇敢地面对一切。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人生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珍惜当下,用心去经营每一段关系,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正如杨绛先生在书中所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应该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此外,杨绛先生的文字简洁而富有韵味,她用平淡的语言,讲述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她的写作风格,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她没有刻意去渲染情感,却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她内心的喜怒哀乐。这种朴素而真挚的表达,是一种很高的写作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我们仨》是一本让人感动、让人深思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家庭的温馨与美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以杨绛先生一家为榜样,珍惜家庭、珍惜亲情,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 5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以简洁而沉重的文字,叙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故事。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涓涓细流,缓缓沁入读者的心田,引发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初读《我们仨》,我被杨绛先生平和而真挚的叙述所打动。她以梦为引,讲述了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一同度过的那些平凡而珍贵的时光。在书中,杨绛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琐碎的日常,如一起读书、一起散步、一起做饭,都充满了温暖与爱意。他们一家三口,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这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在当今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钱钟书与杨绛先生之间的爱情,堪称典范。他们相识于清华园,一见钟情,从此携手走过风风雨雨。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既是夫妻,更是知己。钱钟书曾称赞杨绛先生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而杨绛先生则在钱钟书生病期间,悉心照料,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在平淡中流露出无尽的深情。这种相濡以沫的爱情,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并非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在困难时刻的相互陪伴与扶持。
而他们与女儿钱瑗之间的亲情,同样令人动容。钱瑗聪明乖巧,从小就深受父母的疼爱。在书中,杨绛先生回忆了钱瑗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她的出生、求学,到她的工作、婚姻,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父母的关爱与牵挂。钱瑗也非常孝顺,即使工作再忙,也会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他们一家三口,相互关爱,相互依赖,构成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这种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然而,命运总是残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先后因病离世,只剩下杨绛先生一人独自面对这世界。在书中,杨绛先生用平静的语言描述了这一段痛苦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与坚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句话包含了无尽的思念与孤独,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但杨绛先生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她在痛苦中坚强地生活着,整理着钱钟书的遗稿,继续着他们未完成的事业。她的坚强与乐观,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们仨》不仅仅是一部家庭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亲情的启示录。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家庭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也让我看到了在艰难岁月中,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温暖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而《我们仨》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生死有了新的认识。杨绛先生在面对亲人的离世时,虽然痛苦万分,但她并没有陷入绝望和消沉。她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用回忆和文字来纪念他们。她写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种对生死的超脱和对生命的敬畏,让我明白了生命是短暂而无常的,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唯有珍惜现在,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此外,《我们仨》还展现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在学术上的追求和成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耕耘,不断探索,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治学态度和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勤奋和执着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读完《我们仨》,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美好、亲情的珍贵,也让我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家庭,用爱去温暖每一个与我相遇的人。同时,我也会以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为榜样,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我们仨》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它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是一股清泉,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灵。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和力量。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我们仨杨绛阅读答案12-18
杨绛我们仨读书笔记03-02
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01-04
《老王》杨绛09-21
杨绛经典句子10-28
杨绛《我们仨》散文艺术表现手法赏析06-28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04-23
杨绛经典句子好句03-16
杨绛语文《老王》08-07
杨绛《老王》语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