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

时间:2021-10-25 12:15: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7篇)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1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百年孤独这部名著,直到最近才把这本书看完。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并没有看懂,因为这是一部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的巨著,而《百年孤独》的另一大魅力就是书中有大量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宗教典故,而作者所用的叙述手法更是让人又爱又恨。对于我来说,这种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让我一方面既迷恋,但同时给我理解文章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经历,特别的是,这个家族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那样的充满神话色彩,无论是从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还是第七代的奥雷利亚诺,抑或是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他们的经历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以致于有一个作家曾这样评价过,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到让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乌尔苏拉,她是那样的充满活力与激情,在那样一个不正常的大家庭里,在经历种种不幸与变革下,在她慢慢变老后,她还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她离去后的这个家庭,在我看来已经是个空巢,没有了核心,可惜她离开人世的方式让我的心中始终留下一个结,那种方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或许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2

  一直很想静静的把它看完,可是没有机会,一直推到现在……

  一直以来习惯先看简介或者前言,可奇怪的是这本书没有,开篇,即已开始讲述,讲述一个家族——布恩迪亚。

  虽然只看了前几章,还没有理出个头绪,不过细细想来,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吧,布恩的第一代家族,想要用简单的方式提炼出金子,最终他成功了,可是提炼出的还是他原本的金子啊,有些东西,不是追逐就有结果的'吧。他喜欢追逐新的事物,吉普赛人推行什么,他就想到些什么,最终……

  其实我觉得他也算得到了,至少得到了失败……

  觉得它应该讲的是每个人追逐的那一份自己的梦想,没有其他人理解的梦想时的那一份孤独吧……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3

  那日逛书店,没有什么合适的书。

  突然看到这本,隐隐约约记得上学那会好像读过。唯一记的,书中一段情节,开始时干旱,后来就开始下雨,一连下了很多年的雨,很多事物包括活着的人,死了的人都长了绿毛。其他的,真的一点记忆都没有了。直到现在,都奇怪自己居然敢在那个年龄段看这本书。

  其实,这次读,也没办法,还要借助网络。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感觉自己太空白,只能上网搜索别人的读后感。

  以下来自网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看到了吧,七代人的故事,而且所用的名字基本一样。很多人都要整理出来族谱,才能走出迷宫。

  其实,还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至少让我懂了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现实的魔幻和真实发生一样,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人鬼之间的对话、交往没有任何隔阂,就像平常我们面对面随便聊聊今天吃了吗一样简单。

  生活中,原来很多人都是孤独的,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孤独。

  而那种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的孤独,有时候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周围的亲人、朋友。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4

  说来很惭愧,我一直没读懂《百年孤独》,对它也没有热爱之情。但王浩百凉对《百年孤独》的研读远在我之上。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呵,今天正好相反,“学生拥有一桶水,而老师才有一滴水”。于是,今天语文课的讲台属于他,不属于我。于是,“王老师”跟大家分享他的阅读感受。

  这个“王老师”做事可真认真,备课本上写满了心得体会,重新整理他的阅读思路;更难得可贵的是,他还摘录了一些作品里的精彩片段,复印成讲义发给同学们,颇有点大学教授的“范儿”。

  登上讲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同学们,要走进这样一个长篇小说,先得从心态开始调整,要带着积极的态度与文字接触,这样才能读懂文本;其次,他比较了不同的译本,他认为不好的译本会影响人的阅读心情,好的译本会更让人容易走进作品;他手头的译本是范晔的译本;第三,他拿中国作家余华的《活着》来比较,让同学们对《百年孤独》多了一份亲近感,因为很多同学看过《活着》。

  有了这样的铺垫,大家对作品就有了情感上的接受。当进入故事情节的时候,“王老师”讲述了作品较为经典的情节,概述了主要人物,分析了作品的主要特色……同学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低首读书。

  作品是《百年孤独》,可讲课者和听课者都不孤独。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还是讲课的同学中板书最多的老师。不过,“辣”字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我想。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5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次获得正式授权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马尔克斯影响的莫言,翻阅过的《百年孤独》,都是盗版。突然觉得它分外珍贵。

  说的是孤独,看见别人写的读后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字而写。不不不,你们都搞错了,不是文艺青年自己喝着咖啡所发出孤独的感叹,不是非主流们黑白人生的孤独,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间里没朋友的那种孤独。

  这种孤独,是一个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非一般外物所能改变。是一种追求理想过后,发现这种追求根本没有意义,多年来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带来的那种孤独与彷徨,正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被迫发动 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也正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学而最终精神失常,被捆在树上至死 。

  最奇特的莫过于整个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里,一直不睡觉,但却一直遗忘东西,不得不在每样东西上贴上标签,杯子、碗、凳子之类的。这是一个民族的孤独,他们盲目地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却不知道 自己在追逐什么,而身后的事物——历史,却被他们渐渐遗忘。而生活在这里的何塞家族,一共经历了六代,但每一代却只是第一代的轮回,改不了那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盲目,向往虚无的东西。

  但马孔多的女人们却是坚强独立。她们务实勤奋,乌尔苏拉照顾全家,开糖果店赚钱不断修建家;阿玛兰坦热衷于刺绣;蕾梅黛丝则心地善良。而她们都带有传奇色彩:乌尔苏拉活到一百四十岁,阿玛兰坦和死神对话, 而蕾梅黛丝则飘上天去了。

  马尔克斯的这番回答,正是对马孔多的孤独的最佳解释。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6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鼻祖,马耳克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你欲罢不能!

  一部家族的悲剧史,七代家族成员周而复始、万劫不复的宿命史,昭示了一个百年预言的实现。

  我是带着一种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沉闷压抑的心境来读此书的,因为书中的故事情节令人不得不沉闷,而书中有关各种神秘事物的描写,却令人耳目一新,在沉闷的故事梗概中增添了一抹亮色,使读者的心灵闪亮发光,变的鲜活明快。

  我断断续续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我彻底被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吸引住了,作者马尔克斯把每个人物都标上了独特的烙印,每个人物被描述的那么鲜活,那么富有特色。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7

  即使人命定有孤独相随,即使我们必然要行走于大大小小亦真亦幻的循环之上却又不可以如庄子般“得其环中”,那我们又为何要构筑铜墙铁壁,孤独重复从前的故事和悲愁,又为何要放弃我们尚被自己承认的自由,而不选择栽下能随性漫步的花草,集结交合起世上人的生活,能随心从这个循环走上另一个循环——以构建起生活的新意直至消亡?让心到达孤独背面,让真理与爱充盈我的眼界,我只愿做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孤魂。

  真正不会体悟到孤独之痛的人只有美人儿蕾梅黛斯那样的神话,但她终须幻化上天。而我们只属于地面。所以伟大的马尔克斯写就此书并非为了批判孤独,而是希望能使拉美人乃至全世界的人能有所警醒,正视孤独,打破各自封闭的枷锁,停止无知愚昧的循环,走向融合与团结。他甚至创造出了将来过去未完成时的语句,企盼今天和将来的人们能像马孔多人一样对抗失忆,正视历史,但又不会像他们一样到头来怀念的是亦成孤魂的梅尔吉基亚德斯的部落的智慧,以及只有鸟鸣可以指引方向的封闭生活。接受、求索、敞开心怀,我们背负孤独,却不会枉活。

  大风掠境,羊皮卷上的家族被抹去,自永远至永远,都不应再被重复。

【高中《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600字高中01-10

百年孤独读后感1200字01-04

百年孤独大学读后感01-06

《百年孤独》读后感个人范文01-05

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01-05

经典书籍《百年孤独》读后感09-11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02-11

百年孤独读后感(通用15篇)12-22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个人感受01-10

百年孤独读后感(集锦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