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难和易有感

时间:2021-09-22 19:11: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难和易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难和易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难和易》一文篇幅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此则短文文,细细咀嚼,体会出这样一个道理:天下事是有难有易之分的,做了,“难”能转化为“易”;不做,就是“易”也会娈成“难”。

  不是吗?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那个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而那个尚去了,富和尚却去不成。可见,做与不做,大不一样,富和尚虽然比穷和尚具备较优裕的条件,但不去“做”,去游南海一事终不成功。我想这做与不做的道理对我们的事业不也有某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历史上的许多有重大成就的样名人,都是能够确对待“做”与“不做”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例如,伟大物理学家牛顿,他是近代力学、光学、天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你认为他从小一定是聪慧超群的视神童吧?其实不然,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智力迟钝,呆头笨脑的,曾经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顿并不因此自暴自弃,他以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勤勤地“做”科学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别人用一倍时间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时间去做。”牛顿成为举世瞩目的大物理学家。有人曾请教牛顿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问题,他幽默风趣地回答:“我一直想、想、想、想、想、想。”这句颇为轻松的语言包含着牛顿多少辛勤的血汗啊!

  我国大画家齐白石,他的画之所以闻名海内外,和他生辛勤的“做“是分不开的。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的:”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重视“做”是何等重要。但是却有这么一些人,因为看不到“做”的必要性而埋没自己的才干。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做”得不够,或都放松了“做“。

  我国古代有一个秀才叫江淹,很有才气,他的诗赋也曾轰动一时,但由于后来做了大官,耽于官专场中的钩心斗角,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也不放松了学习,松解了“做“,使自己的才干衰退到和平常人无异。后人为了不重蹈江淹的覆辙,总结出一句成语叫“江郎才尽”。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他们生活在优裕环境中,成才的条件也比别人好,他们虽然想到事业,但往往因为缺乏“做”行动而功亏一篑。《难和易》一文,对这些人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清醒剂吗?另一方面,也有人虽然条件差一点儿,却因为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终于在逆境中以奋成才,这种人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大力提倡“做”,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读难和易有感】相关文章:

读《蜀道难》有感(5篇)10-14

读《蜀道难》有感5篇10-14

读《蜀道难》有感精选5篇10-15

读《前倨后恭》有感01-22

读《草》有感01-21

读《马缨花》有感01-20

读《金锁记》有感01-20

读《猫王》有感01-20

读《牺牲》有感01-20

读《落差》有感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