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1-05-12 19:55: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弥儿》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1

  近几天在看《爱弥儿》读后感,一张张的纸,一个个的观点,一个个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赞同的,愤慨的。读着读着,我就想到了我唱歌的经历。

  本人天生五音不全——只不过,专家表示,唱歌不在调上,其实并不是嗓子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听不出音高。我说呢,我的声音一再被人表扬好听,唱歌不行原来是听觉有问题(耳朵听进去后,自己想象出一种音高加以模仿,可因为开始就听得不对,因此模仿出来的也是错的。声乐老师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没有音乐的耳朵,也就是天生的音准不行。)朋友小聚,结束后有人建议去歌厅,我内心实际是很不情愿的,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总是装着兴高采烈的样子。到了,我就忙着喝水,一可以润嗓,二可以频繁地上厕所排毒,以逃避被人叫唱的时刻。别人在唱时,我为了融入,就在旁边扭啊扭的,跟着节奏跳跳,可以抽空锻炼一下。有时,一个一个唱过了,朋友说,每个人必须唱一首,不能放过。我一听,头就大了。这个时候我是不接口的,怕被第一个叫上。我总是推托,让别人先来,也总希望多出现几个麦霸,这样就轮不到我了。有时,我知道逃不过,便在心里想,唱什么呢?儿歌?小朋友的歌曲?算了吧。记得有一年,刚毕业那会儿,单位开联欢会,我主持,在同事们的起哄中,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唱了首《小燕子》,我知道我唱不准的,唱时,台下的同事们笑得花枝乱颤。

  但我坚持唱完,谁让我是主持呢?我的任务是要让大家开心的,权当给大家讲个笑话吧,让大家乐一乐。就年轻时会有那样的勇气。后来,我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但在小范围,在亲密的好友一起时,我的胆子就在朋友们的鼓励声中渐渐大起来了。记得师范里的有一个暑假,我在听收音机,有一首歌重复听了好多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跟着在心里哼,次数多了,歌词有点熟了,心里就有了一个跃跃欲试的念头。一个一个都轮过了,话筒就那样传到了眼前,没办法,得邀约上另外唱得准的陪我。还好,朋友唱得准,我就被人带着,手拿着话筒,让自己出声了!声音肯定是轻轻的,透着极度的不自信,有时,朋友不出声了,我就找不着北了。然后就很歉意地笑笑。大家也包容我,不笑话我,朋友依然接下去,我就有勇气再发出声音来。有时,夫陪着一起去,他比我有勇气,在大家的鼓动下,他要拉着我唱《选择》,虽然音不准,但情却是真的。我在心中默念歌词,跟着哼哼,夫唱得很投入,唱毕,掌声鼓励。家里也有唱歌的设备,新搬家那会儿,朋友们常来唱,有时,我们两个开着也学唱。可惜房子不隔音,影响到楼下邻居。那个房间就那样空着了,那套设备也被冷落了。

  我说这个唱歌的事是我的亲身体会,我就想到了写文章这件事。这两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我可以很愉悦地欣赏歌曲,但我怕唱歌;就像有人可以很快乐地读文章,却怕写文章!我现在所做的事,就像在歌厅里极力要我唱歌的朋友一样,他让我为难,我又不能拒绝;我布置让大家写这个写那个,我知道,我让大家很为难,但我没权力让大家不写。我就在想,我的听力通过训练应该可以提高(专家说的,只不过我本人没这个动力),那么,写文章的能力也应该可以提高的。我觉得可以模仿,可以借鉴,但一定要是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会。能够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写文章这种形式与别人共享,那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2

  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社会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人。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这也正是卢梭倡导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则的根据。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

  其次,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为教师,作为父母都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样,当孩子走向社会,无论在何时他们都会有目标,能为了理想而奋斗,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至于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院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观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卢梭还非常强调阅历的重要性。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对于生活的感触,我们还要用行动多多增加自己的阅历。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活得年数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触的人。虽然年满百岁才寿终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来就丧了命——如果他到了临死的那一刻都过的是最没有意义的生活的话。

  教会孩子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通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正如苏霍林斯基据说,即使他将来做铁匠,也要是一位能够理性思考的铁匠!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3

  《爱弥儿》卢梭的著作之一,这是卢梭关于教育的论述的著作。书中作者通过一个虚拟的人物“爱弥儿”来表达作者对教育方方面面的看法。

  书中作者是爱弥儿的导师,爱弥儿出生在富贵家庭,但是他是孤儿,从小就用导师带。这样作者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他自己的教育思想来培养爱弥儿。作者从爱弥儿的出生到以后的成家立业,其中每个阶段的指导和教育都是用他自己那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他强调根据自然的法则来培养教育儿童。

  他主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对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锻炼。他觉得应该根据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教育应该是适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准则。让儿童在游戏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让儿童在劳动中了解劳动的光荣和神圣,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只凭书本。

  《爱弥儿》这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卢梭关于教育的看法,从婴儿到成年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分别举例说明。其中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有很深影响的,如,我们要不能溺爱儿童,让他们在受到小挫折小伤害之后,明白什么是幸福快乐;我们教给儿童的不是知识,而是教他们如何在需要时去火的知识;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明白学习那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理解,最终掌握。

  因为内容好多,很多都很好,嘻嘻,所以还是要自己看得好啊!!我只是随便写写,发泄发泄而已!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4

  《爱弥儿》是一本西方教育专著,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让——雅克——卢梭,在这本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

  读完《爱弥儿》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自由。卢梭在爱弥儿幼年和童年都主张采用顺应自然的教育,在第二卷里面更是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顺应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经典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观念。作为一名幼师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生来是善良的,我们所能给与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努力去呵护、保持孩子与生俱来的纯真,善良。但是自然教育是不是就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呢,显然不是。在幼儿园小朋友身上有一些后天环境所造成的不良习惯,而人的行为结构和人的童年记忆有非常大的关联特征,因此如果孩子童年的很多毛病被放纵,会在成年后极大的放大。因此卢梭在本书中还提出与自然教育密切相关联的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以上两点只是有感而发的浅谈,我想与每一位同行分享的是:每一位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善待他们吧,因为他们还是一群孩子。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5

  印象中“爱弥儿”一词在大学时期的课堂、教材和试卷上频频出现,当时对于《爱弥儿》一书的认知仅限于“卢梭的一部关于教育的著作”,除此之外并无更深入的了解。踏入工作岗位后,无意间在当当网上再次看到《爱弥儿》,觉得熟悉又陌生,便想着入手“一读究竟”。

  “那些聪明的作者总是致力于研究成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却从不问问孩子具备学些什么的能力。他们总是期待孩子变成什么样子的成人,却从不考虑在变成成人前孩子是什么样子。”翻看续页,这段文字就像一把刀子扎在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毕业初期的我吗?一心想着到底该如何教孩子才会懂,却未曾去深思孩子到底该如何学才能更快乐。

  孩子哭了,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办?

  奶奶选择赶快安抚或是尽力帮助,去做一些让孩子开心的事,马上满足孩子,让孩子觉得一哭就能解决问题。爸爸首先想到求助,无人帮助时,再去做一些让孩子可能开心的孩子。孩子哭了,很多时候,为了让他们平静下来,我们会抱抱他们,抚慰他们;安抚无果,我们会吓唬他们,甚至打他们。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对我们下命令,就是我们让他们服从命令。因此孩子最先习得的不是支配别人就是受人支配,还不知道怎么说话,就会命令别人了;还不知道怎么行动,就会按照别人的意思行动了。不是我们屈从于他们,就是他们顺从于我们自己的一时念想。

  孩子哭了,妈妈则先了解原因,观察孩子并确认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如有真正需求,及时认可并立刻满足需求。摧毁一个人的最快方法,是让他想要什么就立刻得到什么,因为所有欲望得到满足就会觉得生活安逸,欲望便随之日益增长。待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的要求,而这样的拒绝完全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后果便不堪设想。

  发展,顺应自然;教育,回归孩子;成长,遵循规律。

  人总是强要淮北的土壤生淮南蜜橘,强要淮南蜜橘结在淮北的苦枳之上,但是气候、风雨和季节等自然条件,他们通通不管;新生儿离开母体,还没有开始活动和伸展他的四肢,就又被放在床上固定脑袋、伸直双腿、用各种各样的包布和带子将他们束缚起来,殊不知新生儿需要活动并伸展他们的四肢,才能让四肢不会因蜷缩太久而感到麻木;想要孩子身体强壮、自主独立,却不训练他们忍耐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事事包办代替。想努力改善自然,却时时刻刻破坏它;想努力培养孩子,却时时刻刻限制他。蜜橘生长,要顺应生长环境;孩子成长,要遵循发展规律。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6

  谈到教育我相信大家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些问题。什么是教育?怎样去教育?教育又是为了什么呢?这是很多人的疑惑也是大家一直在讨论的热点话题。前有虎妈狼爸,给幼儿园的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后有济南一博士以偷电动车为生,还有大学生抑郁症频发,高中生跳楼事件,这些目前出现的种种现状让我们思考更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也是跟着小组的选择安排我去读了《爱弥儿》这一教育著作,希望通过阅读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教育著作《爱弥儿》的第一句话。也是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反映出卢梭认为人性本善,是社会上的一些腐化的东西使人失去了本性从而变恶,基于此卢梭在《爱弥儿》中倡导的是自然教育,顺应本心。

  该书创作于18世纪,而18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同样当时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在此背景下卢梭以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为主人公,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他成长的不同时期提出对应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德智体感爱五方面的教育。共分五卷。第一卷,婴儿期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幼儿期是着重论述了对2岁~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少年期论述了对12岁~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青年期着重论述了对15岁—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爱情。以苏菲为范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同时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也进行了论述。

  首先在第一卷,幼儿期卢梭首先提出了人的发展的目的、教育的作用和原则:从自然出发,以符合自然的方式把人培养成公民,同时防止社会将人引入歧途。其实这里卢梭提倡的是不要溺爱孩子,在婴儿时期我们只需要给他必要的帮助同时注意防范,防止他偏离自然生长就好。在我看来,教育就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那么这里人是“自然的”还是“公民”其实并不冲突,只是对于不同的事情我们有不同的选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我们教育中也应该包含如何平衡这二者关系。

  在第二卷幼儿期的时候,这一阶段的争议比较大,因为在这一时期对于孩子性格等的培养至关重要。谈论的是自由,卢梭提出了他著名的“消极教育”原则。

  第三卷和第四卷分别是少年期和青年期,少年期的潜力巨大应该进行智育,青年期会有情感懵懂应该进行德育。卢梭在德育这里倡导的是通过实际的事物来进行教育。这里也刚好反映出我们目前德育教育缺失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过于书本化。同样在智育的时候卢梭也倡导的是不要过多的去进行理性教育。其实这里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我们不去进行理性教育仅仅依靠自然教育又如何能够真的使孩子了解到他们应该了解到的东西呢,这也是卢梭过于理想化也是不适用与当代社会的一点,仅仅依靠孩子自己探索是不行的,同样的现代社会孩子们更为早熟,在这种情况下,理性教育我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不是所有的理性教育孩子都不能理解,我们要做的也是父母主要做的就是弄清孩子的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理性教育并结合实际,言传身教这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

  要想真正的使人成为人,首先对待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异,要多关注孩子,我一直觉得父母跟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可能是朋友或者说是大多数是朋友的存在。卢梭说:“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偏见、权威、需要、先例和社会制度的荆棘中为灵魂筑起一道围墙”那我认为,教育是要为灵魂建造滤网,给原有的灵魂上添加我们的先进知识,包容吸纳改进,这才是我认为的真正的教育。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7

  《爱弥儿》这本书讲了卢梭作为一名导师对书中假定的一个正常孩子“爱弥儿”从婴儿期到结婚的自然培养过程,体现了卢梭崇尚自然教育,崇尚自由人的教育方法。

  首先阐述了教育的意义,教育产生于自然、于物、于人。当三者趋向于共同的目标,生活就会变得有意义,这种教育就是好的。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依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爱弥儿的儿童期,当看到这独特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我期待已久的成果时,我很兴奋。12岁的爱弥儿开朗大方,眼神中依旧流露着天真明静,成规和习惯对他来说没有意义,更没有命令和服从,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工作和游戏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读到这里,想象一下爱弥儿游戏时如同工作般的认真严肃的状态,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这样的成果很是令人欣慰,因为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到了读书的年龄多么的厌恶书本,把它们当作束缚,他更没有因此失去美好的童年。现在再回顾其“教学”过程,也并没有发现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是顺着自然规律走,不给孩子强加任何不必要的束缚。

  但是,教育的确是一门深奥艺术,实现好的教育并不简单,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违背教育的规律。书中有一例子说到,我们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诚实的人,可是当你不恰当的问法却使他撒谎。当我们不在时,孩子干了一件坏事我们不应该向孩子问出“是不是你干的?”这种草率的问题。如果是他干的,如果他认为你已经知道是他干的,还在设置陷进问他,那么,他就会与你对抗。如果他认为你还不知道是他干的,那么,他就会自问:“我为什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呢”?这样一来,你的不谨慎的提问就促使他撒谎。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你必须首先仔细的观察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因此,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不过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去接受挑战。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8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此刻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能够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像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此刻,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这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剩余的东西。因此,我们此刻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但是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必须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能够不去学习,这样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潜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好处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贴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就应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齐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我认为就应持续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孩子在学习起步时,教师就应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要给予孩子肯定。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着作,而且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职责,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我只是期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职责都推给教师,我们的教师确实是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职责,但是并不代表我们能够承担起全部的职责!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请支持我们,一齐来当园丁,共同携手创造更完美的园地!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

读爱弥儿有感02-21

读爱弥儿有感13篇02-21

霜儿优秀作文09-07

张爱玲《爱》读后感优秀作文12-27

关于《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5篇02-09

飞之弥高,怀之弥壮作文1000字12-31

《童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21篇)03-15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07-26

张爱玲《爱》读后感范文09-12

弥山遍野成语解释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