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1
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掌握了最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指导着我。《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获得。在我看来,或许思维能力的获得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孩子们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信息过量的世界。他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就需要吸收与自己有关有用的信息,而抛弃众多的无关信息。这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对两种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做了要求。那么,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下册中的《生活中的推理》这一课有了明确的体现。在中段对于学生的要求还不太高,只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合情推理的能力。虽说,在整个教材中只有一篇专门针对推理而设置的课,但,在不同内容的课中都对推理能力有一定的练习或是渗透。比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9+5=?有的孩子会说,我知道10+5=15,那9+5=14,这个孩子就很好地进行了推理,又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了三位数(中间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后,放手让学生探索三位数(末尾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的方法。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新标准》的出炉,提醒着老师们要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下面谈谈我对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的几点体会。一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二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
经验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的基础。没有亲历的数学活动就谈不上经验。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所以新课程大力提倡“做数学”。不过光“做”也不行,还要善“思”。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对“做数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反思自己如何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处境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积累起宝贵的数学经验,才能找到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标准》中更加强调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等多种数学思考方法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看来,问题解决在数学课中就有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和使命。当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建立在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上。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回顾反思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2
学期由于参加基本功比赛,认真翻阅了《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确实使自己不论从教学中还是从理论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是自己的一点小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可以看出,“人人”和“不同的人”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人人”意味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提出:“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我不用测量,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任意两个角,我就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对此半信半疑,纷纷来提问,对于老师的回答,学生在经过测量后发现都是正确的,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三个内角度数规律的研究学习活动。各小组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优等生带着后进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此时教师来回巡视,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不断的验证,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又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例题为25×9×4,25×9×4=(25×4)×9从而使计算简便。如果课堂中一直出现类似如:125×7×8等习题,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讲会模仿例题使计算正确。但是老是无法了解新授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无法及时“调节”课堂进度。对于较好的学生来讲无新意,慢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这时我们不妨出示类似“(7+7+7+7)×25”的题目来挑战一下。这样的习题目的是从不同的练习形式来揭示有关算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英语新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6篇05-23
教师《英语新课程标准》读后感10-01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范文12-23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读后感07-2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汉语拼音教学04-03
标准提案范文11-19
标准贺信范文11-14
标准讣告范文10-23
标准审计报告范文标准模板03-02
小学的数学教学计划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