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一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谋生》一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暂且不论王志纲先生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科学与否,通过阅读其《谋生》一书,确感其与他法不同,在论述具体方法之前,给我们展示一种从宏观整体把控的思维方式,而非单纯地就问题论问题。
王氏方法为何方法呢?三步曲:一,形势研判;二,自我认识;三,倒推法。此法以宏观形势为先导,加以自我清醒的认识,配上其独特的倒推方法,一气呵成,并适时加入鲜活案例,将读者/听者带入思考的乐园。
在了解这种方法论之后,我也开始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谋生之路。
因为机缘巧合,我成为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一名学生,对于一直生活在小县城的我,确实有些迷茫,城市规划是什么啊。于是按照学校的安排,开始了偏物质形态方向的规划教育,素描、画法几何、建筑单体设计、小区规划、景观规划,一直到后来的总规、控规,城市设计。不可否认,在最初的那一两年,我并没有感知专业带给我的快乐,但慢慢地,我却无意中找到了感觉,大约这就是积累的原因吧。走出大学校门,走向社会,在设计院工作两年之后,更觉察到自己已经与规划结下不解之缘,他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更多的是按照既定的规范去规划小区、城市,但慢慢地却发觉,这些规范是怎么来的,这些经验值是怎么得到的,我并不知晓,而原有的一些既定的规则却在现实中饱受挑战,这是为什么呢,我迷惑了。也正是由于这种迷惑,让我开始仔细观察我所生活的城市,反思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历程。在我看来,中国改革开发前三四十年,是中国城市框架形成的时期,他通过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现代主义,粗鲁地为中国的每座城市画上统一的烙印;而后续的百把来年,情况会改变,但非推到从来,我们会让他精致化。不可否认,这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行业,我相信会是一个造福人类的行业,这个时期,也是我们实现中国人民安居梦想的关键时期。
当然,随之而来的思考就是,这个行业细分为哪些子行业,每一部分都承担着怎样的任务。我个人会把他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决策层面,另一个是实施层面,我根正苗红所学的是规划设计,他更多的是为实施层面所服务的技术手段,且在这个买房市场的大环境下,规划设计只承担起了其实施的功能,而非真正影响决策。这种情况的改变是必然,但需要较长时间而已。对于我们处于转型时期的规划师而言,不仅仅需要的`是对现实城市建设问题的重新考量,更需要的是思维的转变。规划需要策划,当然,策划也同样需要规划!
经历形成性格,我的每一项性格特质都能从经历中找到其成因,根据王老师在书中的描述,基本断定我非混迹商场、官场之人。而自己的兴趣爱好亦非钱,也亦非权。王老师的第三种生存方式,确实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可能,也许,走着走着,也就成路了。
每个时代会有不同的传奇人物,不同的传奇人物也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我或许不能说出我最终想成为的人物是谁,但是我会用几个词来定义;感知、思考、总结、实践。
对于现在的我,没有什么可以叫嚣的,能做的只有,踏踏实实地积累。
重新回到《谋生》一书,作为一位过来人,回过头来讲述自己的经历,加之多年积累的再梳理、再总结,所成体系必然非我等之辈能及。但他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另一种可能,我由衷地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