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

时间:2020-11-29 12:38: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浮士德》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5篇)

  《浮士德》读后感1

  这个星期的任务是《浮士德》。

  歌德这个老头子聪明得过分,他还永远有18岁的小姑娘的可爱,这倒罢了,可18岁的小姑娘也爱他。怪不得他垄断了欧洲的感情。

  我总觉得浮士德有些强迫症。当然了,他的自强不息用心进取是十分值得肯定和效仿的。可我偏偏就是喜欢那个老和浮士德捣乱的靡菲斯特。

  靡菲斯特实在是太酷啦!我私心里觉得他就应是披着斗篷,带着兜帽,时而戏谑,时而冷笑,时而骂娘,时而跳脚的大酷哥一枚。

  他就应是冷笑地说:“尊贵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常青。”OMG,实在是太给力了!

  我尤其振奋于他即将带领浮士德开始访问小世界时说:“我祝贺你开始这段新的人生旅程!”哇哇,每次看到这句话我的小宇宙就燃烧了,激动之情不能自已!恨不得也和靡菲斯特签个契约。

  歌德你实在是太伟大了!创造出这么酷的男二号!深深后悔自我不学无术,如果勤奋些不就早一点读到这么棒的书了么?哎,相见恨晚啊!我太失败了,学外国文学可此刻才读经典,惭愧啊!

  另外我觉得浮士德对玛加蕾特示爱时说的话太有水平了!“唉,我就不能在你怀里安安静静呆上个把小时,胸贴着胸,灵魂搂着灵魂?”OMG,以后我要是有儿子,他追女孩写情书的时候我必须要强烈推荐他写上这段话!

  最后,我觉得我的这篇文章配上上方的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天衣无缝,交融,相得益彰,大放华彩啦!

  《浮士德》读后感2

  第一部1773年开始写,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临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中间跨越六十年,花费其毕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花了我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仅读了个大概。

  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是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纪德国历史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术、炼金术。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发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歌德认为,沉沦和进取的双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对等,他的神性要强过魔性,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这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读后感3

  《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歌剧。它在世界上是一朵花,永不凋谢的奇葩,闪射出魅力迷人的光彩。它曾是马克思最喜爱的德语文学著作,被他读的烂熟。正如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研究莎士比亚有“莎学”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浮士德》也以构成“浮学”。

  这本书写的是,在天国里魔鬼头子与上帝打赌,魔鬼认为,人类代表浮士德茫然不定,浑浑噩噩,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傻瓜,疯子,而上帝确认为,他很快就会从浑噩中醒来,成为人类的圣人,带领人类走向幸福。于是,魔鬼便于上帝打赌能够让他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忙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间,经历了许多事情,但还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最终在围海造田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很老并且双目失明的他找到了心灵完美的家园,然后就死去了,然而他的灵魂魔鬼抓进地狱,而是由天使护送上了天堂,因为他帮忙了人们。

  本书分为第一节和第二节。这本书都是在讲浮士德怎样帮忙大众,又怎样被魔鬼危害等等之后遇到了玛格丽特这个人,两人一齐飞向了更高的天堂。

  《浮士德》是一本说不尽的书,谁也不敢说读懂了它,我明白了,不能作恶,不能迷惘,一旦到了地狱,你将万劫不复,为了人类的幸福·美满而奋斗吧!相信吧,你最终会飞往天堂,与思念的人在一齐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

  《浮士德》读后感4

  我刚读完《浮士德》这本书,听到这个书名,你也许很惊讶吧因为这是一本西方版的书,好多同学都说看不懂。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只是用自我的思想、自我的眼光来看这本书的资料,分辨故事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我喜欢故事中的魔鬼——“梅菲斯特”。你们必须会觉得我的思想有问题,可是我爱书中的魔鬼是有原因的。

  梅菲斯特虽然是个恶魔,可是却有为成就大恶而行善的力量。正如他在自述中说:“我是永远的精灵!”他总是想作恶,却总是产生行善事的那种力量。梅菲斯特不是一个普通的恶魔,因为他是考官,是神通广大的打手,是学识渊博的恶灵,是一个促进者。

  他喜欢突然邪邪的一笑,露出一个极有个性的笑容。他喜欢一个人,就用心去爱;他恨一个人,就一本正经的告诉他——我恨你!我就喜欢他这种直白、真诚的个性。他让我联想到人类的“魔鬼”,那些人心里是黑的,表面上却笑嘻嘻的,一副纯洁的样貌;还有的人表面上称兄道弟,暗地里却各自打着算盘;也有的娶了媳妇竟把含辛茹苦的母亲赶出家门。这些人与梅菲斯特相比才是真正的魔鬼呢!

  也许,人人心中都会有邪恶的一面,可是人和魔鬼不一样的是:魔鬼把邪恶挂在脸上,于是他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丑陋的、邪恶的;那么,如果把邪恶藏在心里,就是纯洁、善良的吗这不是连魔鬼都不如吗。

  正邪只在一念之间,这是《浮士德》教我的,也是梅菲斯特告诉我的。正视心中的邪念,找回与生俱来的善良吧!

  《浮士德》读后感5

  寒假里,我阅读了德国文学家歌德的著名诗剧作品——《浮士德》,这本书让我实在是受益匪浅啊。

  诗剧的主要内容是:上帝与魔鬼靡非斯陀打赌:由靡非斯陀引诱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弃高尚的追求,弃善从恶,成为魔鬼的俘虏。魔鬼帮助浮士德恢复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界,经历了对爱情、宫廷权势和财富、古希腊艺术之美的追求和享受,但均未能满足浮士德的心灵。最终,在围海造田这一事业中,主人公浮士德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说出了决定赌局胜负的那句话,然后便倒地而死……

  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的结局:浮士德并没有成为魔鬼靡非斯陀的俘虏,而是升入了天堂。因为他虽然说出了决定赌局胜负的那句话——“真美啊!请停下来”,但最后做的围海造田属于上帝当初所规定的“带领人们走向幸福”这个标准。他享受爱情、财富、权力,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其实并未获得心灵的满足。只有最终在围海造田这一既征服了大自然,又能替大众谋取福利的公益事业中,百岁高龄、双目失明的浮士德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此时,他死了,死得心满意足了。

  由此我想到:人的一生,如果只是毫无目的地空虚度过,直到死,心灵也就没有真正充实、满足过。只有在活着的时候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生命才会显得有意义。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浮士德》读后感15篇04-09

浮士德读后感15篇04-07

欧洲话题作文: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01-14

《浮士德》的精彩段落09-03

读后感作文精选:《欧洲笔记》读后感12-25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04-08

关于《边城》读后感范文精选04-07

活着读后感精选6篇03-28

丰碑读后感精选4篇03-28

童年读后感(精选15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