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1-05-12 19:14: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1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1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许久之前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直到现在,每当想起三国中的荡气回肠,热血激情,总令人内心有说出的感慨。

  从开始的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到最后的天下归晋。演绎出了一幕幕血与泪的故事。

  其中,我最为敬佩的人是曹操,但是书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的人,虽然如此但他个方面的才能依旧是那么显著,他在乱事之中统一了北方,击败了少数民族,同时魏也是三国中最为强大的。曹操是三国的君主中最有才华的,他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刘备能够成为一方霸主靠的是仁义的名声,与当时依旧对汉室忠诚的人才。孙权他却只能够守基业,并不能够像他哥哥孙策一样,有能力去打江山。

  三国里面包含了各种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正直、骄傲、奸诈等等,包含了善与恶。关羽是那正义的化身,他勇猛机智,敢于和任何恶势力斗争,是令曹操感到畏惧的她。

  诸葛亮在书中看来似乎是智慧的化身,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名流千古。阿斗是蜀国的后主,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可以说是一个烂泥敷不上墙的人,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君主之下,诸葛亮仍用自己的生命报答刘备的情意。

  一本三国夹杂了千种味道,令人回味无穷。同时也体现出了各种情怀。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在这个缤纷的暑假中,我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方的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具有特色的人物,比如说: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气、善战的关羽;勇猛的张飞;才华横溢的周瑜;胸怀大志的孙权;见利忘义、人中赤兔的吕布;还有我认为老奸巨猾的曹操……虽然有这么多具有特色的人物,但我还是最喜欢、最敬佩足智多谋、才思敏捷的诸葛亮。

  因为他智勇双全,就拿《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举例吧:当时周瑜借军事为由故意刁难聪明的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造完十万支箭,周瑜心里暗暗高兴:哼,你再怎么聪明也肯定做不到。可诸葛亮却对他说最多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务。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有三十名士兵,船用布遮住,两边都插满了草,可周瑜并不知道他的计划,非常疑惑。过了几天,江上大雾弥漫,半夜时分诸葛亮请鲁肃去把十万支箭取来,船慢慢靠近曹营,将船一字排开,曹操不敢迎战,只让箭手放箭,等到天亮,只见那十几支船插满了箭,诸葛亮把船驶了回去,完成了周瑜的要求,就这样机智诸葛亮利用有雾的天气;利用曹操疑心很重的性格,并且考虑周全,安排很巧妙,不费吹灰之力拿到十万支箭。这就是我敬佩诸葛亮的原因,而且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三国演义》最后一回合是荐杜预老蒋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统一:当时蜀、魏国灭亡,晋朝快统一天下,只剩东吴没灭,吴国孙皓无能,陆抗和羊祜相杀,羊祜因病而死,命杜预接任,准备灭吴,这时陆抗等将军也去世,因孙皓慵懒,吴国终被晋国所灭,晋朝皇帝司马炎一统天下,三国终结。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共有五大时期: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了。《隆中对》让我胸有百万雄兵;舌战群雄让我目瞪口呆;草船借箭让我赞叹不己;七擒孟获让我心服口服;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三把火烧的曹操心惊肉跳……这些足以证明,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虽然他被写成毫无战力的人,但是他的智慧冠绝群雄,是中国文人智慧的化身而近乎妖。在几十年的东征西战中,为蜀国占领了以四川为主的大片土地,连整个蜀国都信任他,他是三国中最有智慧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战略家。(这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具体地描写了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

  拿诸葛亮智收姜维来说吧,诸葛亮一路所向披靡,派人假冒夏侯楙的部下攻天水,姜维提醒马遵,把诸葛亮的诡计识破了,诸葛亮用妙计收了人才姜维,姜维帮诸葛亮取天水、上邽和三个城池。可见诸葛亮的智慧为蜀国帮助是有多大----不仅仅维护了蜀国的利益,还为蜀国的将来培养了又一个能文能武的接班人。(具体事例写诸葛亮的智慧)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了,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中“妖”的代表人物。我喜欢这样的“妖”!我崇拜这样的“妖”!我也想做这样的“妖”!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的是:刘备本来是一位卖草鞋为生的人,因为听说幽州太守刘焉招兵,于是就去投奔刘焉。在路上与张飞、关羽相遇并结为兄弟,他们三人一起投奔刘焉去了。刘焉死了以后刘备也招了点人马,驻扎在了新野,开始自己的事业。他们又“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来当军师,帮助出谋划策。开始关羽和张飞不服诸葛亮,直到诸葛亮打了一场大胜仗,他俩才心服口服。之后,通过刘、关、张三人的努力,他们与曹操、孙权一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国号为蜀,曹操国号为魏,孙权国号为吴。后来,关羽因为太过于骄傲了,就把他把守的荆州给丢了,还被捉到吴王孙权的手里,被杀了。张飞因为和关羽结为了兄弟,所以想报仇,可是却被手下给害死了。刘备看到两个兄弟都因为吴国而死了,就不顾诸葛亮的苦苦劝告,发动一百万军马去打吴国,最后被打败了,刘备也因此得了病去世了。太子刘禅继承了父亲的霸业。可他乐不思蜀,整天和奸臣一起吃喝玩乐,蜀国只好由诸葛亮来管理,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也因为身体不好病死了。刘禅因为没有能力,就被抓到曹操那里去了,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完了……

  在这个历史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对蜀汉忠心耿耿,自己死也想着蜀汉,这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种体现。诸葛亮非常聪明,打仗时不靠武力,靠智谋,也打了很多胜仗。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死记硬背,要用一种好方法来记,这样才能记得快。

  在这个历史故事里,刘备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关羽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骄傲,否则就会象关羽一样,丢了荆州又丢了性命。张飞告诉我们不要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引起了臣子的不满和天下的大乱。诸侯割地分据,百姓流离失所,谋臣武将拥主为王,而皇帝,则成了光杆儿司令。在各路诸侯你厮我砍的战斗中,渐渐形成了魏、蜀、吴的三国鼎立之势。由于他们实力相当,所以僵持不下,谁也攻不破谁。

  在魏、蜀、吴的三国的主公中,我最欣赏与钦佩刘备。因为他虽无诸葛亮的济世之才,也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却以仁德使赵云、黄忠、马超等当世虎将的投靠,虽身居三国最弱却能保持不灭,这是何等的能力!

  但他最让人敬佩的品质还不止于此。当曹操以徐庶之母为威胁让徐庶前来投靠他时,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此展开。刘备前两次去往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无功而返。第三次,当他准备启程时,关羽、张飞二人极力劝阻,但经过一番劝说,还是去了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刘备的耐心与诚恳打动了诸葛亮,使得他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终因为五虎将的相继离世和刘禅的懦弱无能,蜀国终于土崩瓦解。

  三国演义里,我还有一个钦佩的对象——司马懿。他作为一个能与诸葛亮匹敌的人物,懂得在别人面前示弱,善于隐藏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这些特点,把他推上了帝王的宝座。

  合上书,我的心仍在三国的世界里遨游,久久不肯离去。我细细品读这些经典,希望他们能带给我人生的哲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6

  这天,我读《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国演义》。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为深刻。

  谈起曹操这个人,有人会纷纷摇头。他阴险狡猾,还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都会让大家对他的印象不佳。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因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称霸于各诸侯的。他也是一个能接受失败的人,不像袁绍一样,输都输不起。曹操每次出征的时候,都是武装齐全,从来不丢三落四。他善于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士兵。比如上次讨伐袁术的时候粮食紧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来,这说明他有打胜仗的坚定决心,他的军令也颇为严厉。就从刚刚那件事,他规定:如果攻不下来全部人斩首,使得军队的士气大增。

  因为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挟天子令诸侯。同时,他这一举动也是深谋远虑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区的富裕,于是,他认真地经营中原这块根据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

  从中我懂得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样,心胸宽广,目标明确,学习他的长处,为我们长大做一些铺垫。让我们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军事家,政治家,谁说不是一个阴谋家呢?

  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最近,我迷上了《三国演义》,这是发生在东汉未年的一个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未年,皇帝昏庸无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由张角率领的黄巾军起义造反,由此拉开了诸候争霸的序幕。同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一起打天下,建立了蜀国。这时,天下三分,分成了魏国、蜀国和吴国。最后,全部被司马家族所占领。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感想万千,里面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羽忠义无双,张飞粗中有细,刘备宅心仁厚,赵云忠心报国,黄忠宝刀不老,曹操奸诈狡猾,董卓罪大恶极,袁绍目中无人,诸葛亮神机妙算,吕布英勇无敌等等。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关羽和赵云了。

  因为关羽气宇轩昂,还是斩颜良、诛文丑的名将,他还过五关,斩六将,连英勇无比、杀了俞涉和潘凤这两员大将的华雄都被关羽斩了,所以我喜欢关羽。再说说赵云,他可是在徐州大破曹操军的猛将,还在长坂坡杀了好几个曹军头领,在赵云很老了以后,竟然能斩了使用开山大斧的韩德和他四个精通武艺的儿子,而且可以以一挡千,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三国演义》给我的收获还是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不拘小节,胸怀大志,深谋远虑。

  《三国演义》读后感9

  我是一个书呆子,整天没事就喜欢钻进“书海”里去看书。我特别喜欢读名著。所以这个暑假,妈妈去图书馆给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我翻开书迫不及待地看起来,看完了第一章“桃园三结义”,我就被书中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我用了四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三顾茅庐”、“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整日萦绕在脑海中。

  书中人物众多,我喜欢以德服人的刘备。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刘备这一点真令人佩服。我现在经常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来告诫自己。

  我最佩服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善用火攻战术,唱了一出空城计,未伤一兵一卒,就让司马懿引兵退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鞠躬报国的精神体现。他忠心辅助刘备,让刘备的蜀国与曹操的魏国、孙权的东吴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临终托孤,可惜诸葛亮这次遇上的是乐不思蜀的刘禅。刘禅轻信流言,怀疑诸葛亮想谋权篡位,诸葛亮在汉中死后,刘禅下诏朝议,不容许朝中官员奔丧,也不容许各地为诸葛亮立庙祭祀,建纪念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这首《蜀相》道尽了诸葛亮的辛酸。

  英国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三国演义》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的,读《三国演义》如同读史书,让我更聪慧。我爱《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后归于晋朝的故事。书中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都描写的精彩绝伦,每一个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如果我能穿越过去,亲自体验一下,那该多好啊!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做诸葛亮身边的一名小卒,亲眼目睹三顾茅庐,看刘备三兄弟如何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亲身体验赤壁之战,看孙刘联军如何巧用火攻击退曹军。接下来随着他驰骋沙场,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新野,这些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智慧。但他却在街亭一战时误用马谡,导致蜀国大败,丢失重要军事要地,这样看来聪明绝顶的人也会犯错误的。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我会做一个曹操身边的小卒,亲身体验一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在官渡之战,我会随着曹操去烧袁绍囤在乌巢的粮草,帮助他取得这场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赤壁之战,我会随着曹操败退到华容道,亲眼看一看曹操在败退中三次大笑的豪迈模样,再看一看关羽是如何义薄云天,放走他的。这两场战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只不过身为主角的曹操在实力弱小时成为了胜者,在实力强大时却成为了败者。可见,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实力呀。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还想亲眼目睹一下武将的风采。先跟随赵子龙去长坂坡杀他个七进七出,再去看一看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情景。呀,我敢睁眼去看吗?我一定会吓得不敢睁眼的。最后,我还得去看一看蜀将姜维与魏将郭淮的骑马追逐战。他们两人一前一后用弓箭对射,看起来好像是电影里的汽车追逐战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如果能穿越回……唉,我还是别做白日梦了。如果觉得对三国的故事还没有看过瘾,我还是再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吧。读书的时候,自己不正是随着作者的描述在穿越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里面有不少教育意义。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其实有时伯乐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没有伯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与刘备让许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只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伯乐,才能让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乐。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1篇)】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5-09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最新04-06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04-06

《三国演义》读后感好句0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5-14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5-13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5-10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0字11-20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00字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