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时间:2024-06-08 18:41:44 泽彪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2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24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

  我有幸品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觉得心中涌动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越读我的心越是无法平静: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本书的核心……师爱。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正是他,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深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正是李老师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另外,这本书中最使我感动和反思的是第六辑:《在写作中成长》。李老师教给我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课堂上真正闪烁着灵感火花的精彩片断、和学生间发生的曾经感动着自己、感动学生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其实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都有很多值得记忆,值得研究的东西。他的.价值胜过任何荣誉称号,胜过任何的赞誉。他是一种可以使人丰富和充实的东西,是一个做教师的一生的财富。如今,只要我写下只言片语的教学随想,我都能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愉悦,感到一种久违了的充实。我现在才顿悟可能就只有文字才可以帮助自己记录下和学生曾经走过的日子,曾经的感动,曾经的精彩和心灵的触动。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颗善良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快乐,用爱伴着孩子们的成长。有了李老师的人生引导,我前进路上如同有一盏明灯照耀。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2

  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直对这句话颇有感触,也正是不断践行这句话,便在我做教师这几年里有了格外深的体会。

  前些日子,偶然读到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力作—《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受益匪浅,也为我的教育之路指引了方向,更是激励着我在教学管理艺术和创新上去努力打开一扇明亮而精彩的窗。

  李镇西先生是一位语文老师,在书中,他以才华横溢的美丽文笔,以细致入微的辛勤工作与认真态度,以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以班主任的责任感和爱深深地激励与感动了我。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教师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文字朴实而真切,就像是发生在我自己身边的事情一样,但是李镇西老师处理问题和在班级管理中的艺术性却让我望尘莫及。作为一名优秀的模范人民教师,李镇西先生凭借着几十年科学的班级管理经验,教导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和班主任如何去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市井的喧嚣,在平凡而伟大的三尺讲台,在"半亩田园"辛勤地耕耘着,收获着,也感动、激励、影响着每一个执着于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

  在读过李镇西老师对待"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做法后,给了我很大启示和警醒。以前我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有些过于"豁达",而对待"差生"却没有给予正确而合理的指导和鼓励。教师必须懂得,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作为判定"优生"、"差生"的标准,或者说不是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在其它方面表现都好,而学习成绩差些的学生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方面。其实我们有时会发现,"优生"很多时候只在专注于课业,有的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交流,性格偏于内向,甚至与老师迎面走来却不曾向老师问好。而"差生"正好相反,虽然在课业成绩上落后些,但很多学生往往都很"合群",有一定组织力和凝聚力。所以我们该了解,犯错并不是所谓"差生"的专利,对于"优生",班主任也要给予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书中,我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特别礼物",有创意地编写"班级史册"等等。这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教育的确需要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除了需要爱,还需要智慧,需要创新。所有这些特别的方法都是他教育智慧付诸于实践的表现,而这些教育的智慧和创新的来源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持。然而有些班主任认为坚持是乏味,每天要面对很多复杂烦琐的小事,面对有些不听话淘气的孩子,每天会冒出的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奇怪问题,可能有些教师和班主任已经厌倦,因此把它仅仅当作一份工作,有的甚至当作走过场,敷衍了事。教师是多么神圣的字眼,毫不夸张的讲,祖国的未来都承载在我们的肩上,这已经不是简单责任感,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讲,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而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书中提到一个学生张超威的事例,其实我们也常会遇到,这也是年轻班主任必须度过的一道难关。他很淘气有些叛逆,常言说淘气的孩子都很聪明,只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还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过程中让他自己发现乐趣,主动学习,李镇西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确立了标杆和榜样。中学生正处在青春的萌芽阶段,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叛逆的`情绪已经产生,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越是刺激他,他越不服,面对这样的学生时,作为老师真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其实这也是我要克服的困难和需要具备的能力,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多鼓励多交流,不出现重大原则性问题和错误,尽量不要随便通知家长,这样会造成学生更加对班主任的不信任,无法让学生与班主任推心置腹,表达他们的想法。

  通读全书,给我感觉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韩愈的《师说》中写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身为教育者的三个层次和境界。如果把这三个层次比做文化的涵义,那授业和解惑属于物质文化,而真正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在心智上有健康、科学的教育导向,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有一个真正强大的精神支撑的,那精神文化当之无愧,也就是传道这个层次,且传道也应该是每个教育者终其一生的教育追求。从本书中,我便可以深刻体会到,教育其实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所以说传道是最难的,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去追求的境界。

  李镇西先生在书中谈到: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我认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拥有教师的身份,更要把自己演绎成父母或家长,这样才会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现代教育,班主任早已不是教授学业的单一角色,在授课的同时,班主任更要学会如何让孩子们懂得去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因此,除了课业,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要保证青少年在正确、健康的轨道上学习、成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坦白讲,做教师不容易,尤其是做班主任。但既然做了这个选择,就应该真诚地做好。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需要学习和改进的方面还很多,一方面多阅读教育类相关书籍,学习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学会以学生们的立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知道了他们想的是什么,那教育工作之帆才有了真正的幸福之风,而学生们才会把我当作永远值得信赖的港湾。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3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你愿意当班主任吗?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用心来做教育工作,是爱学生的。但面对这个问题时,扪心自问,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在思考答案的瞬间,学生的进步,学生的热爱所带来的幸福感可能在心头轻轻荡漾。但我更多的想到了班主任的披星戴月,想到了班级每天都要面临的繁杂琐事,于是,我动摇了。也许,动摇之后会有很多的不舍,会有暂时的失落,甚至还会有后悔的一刻。

  李镇西,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一个坦言"真的非常愿意当班主任"的人。

  利用假期,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让我获益匪浅!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

  李镇西老师给我最大的启示:

  一、"苦"中的"甜蜜,幸福"

  当班主任以来,我总认为"班主任"的标签是"辛苦,劳累"。李镇西老师说班主任是"甜蜜的.‘苦差事’"。他说"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让我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当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这才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二、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

  李镇西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是科学的、民主的。从第一次见到学生开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学生相处的机会,不放过一次和学生培养感情的机会。比如:从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给学生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等等,他更是细心准备,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关心。李镇西老师连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都不放过,他给学生安排座位的原则是:"尊重学生,有力学习,小组固定,每周轮换。"想想自己,别说尊重学生了,轮换座位基本上是两周一次,这还是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时学生想调位,我总是怕他和新同桌讲话耽误学习而蛮横地拒绝他的要求,想想真是霸道。

  李镇西老师说"对年轻人最好的培养,是让他做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没有比做班主任更能锻炼人培养人的了"。今后我会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争取做一名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4

  看了《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虽然书中的一些事例不太适合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但对于从师范一毕业出来就当班主任的我来说是还是非常认同书中的一些观点。

  在书中”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一文中提到的做班主任”赢得尊严“。一个班主任,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是一种尊严;班上得了流动红旗,这是一种成功,一是一种尊严;他的班级获得了优秀班级,他也觉得有尊严;他发表文章了或者出版专著了,更是觉得有尊严。这种尊严就是幸福的来源。赢得尊严,获得家长、学生的尊重,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当听到家长热情地与自己打招呼,向自己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自己益友一般交谈教育孩子的心得时,幸福感油然而生。当班上的孩子们事无大小都喜欢围在自己的身边与自己交流感想时。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第一时间与自己分享时,自己对他们的要求都一如既往地遵循时。这就是当班主任的'骄傲,当班主任的幸福。就如李镇西老师书中字里行间中提到的当自己还是默默无闻的年轻班主任的时候,那时不但没有什么名,反而还因为经常犯错误二挨批评,工资也不高,可是我照样和我的孩子们穿行在细雨蒙蒙的原始森林。照样细心观察研究班上的事情,从中获得一种非名非利的幸福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5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20多年前创建“未来班”,今天身为校长兼班主任,李镇西以他的爱心、民主和尊重,让他的所有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他与他的学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李镇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素质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深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之辛苦,之肩负的责任重大,而这本书也确实让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窍门,好让我的学生更优秀,我的教育工作更顺利。李老师的文字中没有娇柔做作,摆弄华丽的词句,用朴素的语言把自己的教女实际、教学实践作了详实的叙述,没有高深的理论包装,有的'只是娓娓道来,我的感觉不是在读教育专著,而是读的是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生活的实际,仿佛他所做的一切也是我所经历的一样,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校园场景,一堂堂朴实的课堂实录,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活在我的眼前,他所讲的教育理论是我所知道的,也是这些年来我作为教师反复学习的,但是李老师做的确实朴实而真诚。我想:朴实与真诚应该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吧。

  从李老师朴实的叙述中有两件事最让我感动,第一,他发自肺腑的对学生的爱,他十几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全身心地对学生倾注他的爱心,他的热情,始终如一的保持着他的童心,并用这种童心感染着教育着他的学生,让他的理想主义教育保持着完美。这种爱心与童心正是当下许许多多的教育者的缺失,许许多多的教育者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的重复的工作中丢掉了爱心与童心,灵魂变得麻木,工作方式变得简单而粗暴。而李老师呢,他把工作看成了生活,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把教育现象当作自己的生命,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实践,用快乐的心态面对枯燥乏味的日常琐事,于是他就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只要我们也抱着这种心态,我想:我们也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枯燥、繁复的教育工作中注入我们的热血,我想我们的工作就会充满无限的激情与乐趣。这真是李老师说体现的,也应该我们说追求的目标。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6

  在这个寒假假期中,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的内容我感觉在工作中非常实用,李老师的教学经验,让我们在工作中有了借鉴经验。

  这本书讲述的都是他在做班主任期间遇到的真实事件,我们在工作中都会碰到,因为都是在工作中常见的小事情,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实现我们的价值,在与学生相处的小事中我却能看到李老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大智慧,这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与学生的相处是需要教育机智的,李老师善于抓住每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比如说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发教材,碰到一本破了封面的音乐教材,学生都主动要领取这本教材,让出自己完好的教材,教育学生“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学生都有了为班集体奉献自己力量的热情,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新的班集体,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

  与学生的相处中,我发现李老师从不以先生居高临下,相反,他总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新生开学时他就问学生,你们希望李老师是怎样的人?而我们在工作中大多数教师都是要求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因为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在班主任的权威震慑下,表现会好一些,可是慢慢地学生可能不再怕你,有了逆反心理,学生就不好管理了,师生之间有了距离感。李老师在讲自己的经历时说,他深受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你越忘记了你是先生你就变成了学生心目中最好的先生”,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李老师的师生观--平等和民主!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教育才会发生奇妙的反应,我们的思想被学生接纳,我们的行为被学生模仿,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亮点需要我们年轻教师去细细品味,反思!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7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里面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让我获益匪浅!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认为“班主任”是最累、最苦的代名词。班主任起得比鸡还早,累得比牛还喘。做的是得力不讨好的工作。一开学,当校长公布老师的工作安排后,有些老师为自已不用做班主任而开心不已,有些老师因为担任了班主任而苦笑。但是李镇西老师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理解让我感动。他说:“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李镇西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持让人赞叹不已。李镇西老师还把无法预料的麻烦看成教育的魅力,成长的必须,这是怎样一种境界!这让我感觉到李镇西老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已一生的追求。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在读《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的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后进生所付出真诚的.爱也深深感动了我。他对后进生不但付出更多的爱,而且用尽方法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爱。在转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不但效果明显,而且充满了艺术。例如:写“每日九问”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情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让学生在“问”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在“问”中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在“问”中感受到改正缺点后的自豪。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以后我也会象李镇西老师一样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我管理。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多换位思考问题。希望能象李镇西老师一样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书看完了,至今仍回味无穷,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

  1、原来做班主任可以这样幸福。

  2、当学生后进时,我会想:假如他是自己的孩子,自已会怎么办?

  那就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个办法。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8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刚开始拿到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班主任是最好的班主任?标准是什么呢?毕竟我们并不是人人都是名师,也不可能人人都是首席班主任。陈老师在书中提到:所谓“最好的班主任”,并不专属于某个人,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在学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己。我个人理解为就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运用教育智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成全学生也成全自己。

  在整本书中,陈老师提出了不少自己成功的`经验,同时还伴随着许多真实的案例。我们每位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些教育经验和案例,而陈老师的善于总结和提升,语言精炼,案例易懂实用,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因为我本身是一位热爱搞班级活动的老师,所以整本书中的第五章《组织班级活动的艺术》让我十分受用。受用的并不是陈老师组织活动的流程,因为毕竟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活动流程的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陈老师总结的班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组织活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陈老师在书中列举了当下学校班级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尤其是“流于形式,内容肤浅”“自上而下,自说自话”,所谓自上而下自说自话就是活动是官方的,并不是学生乐于参加的,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比较低。而流于形式内容肤浅这个问题让我立刻联想到每过同一个节日都搞同样的活动这个现象,例如母亲节就是捶背洗脚送礼物。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9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回忆过去的人,除非什么事或物触动了记忆的开关,否则长存于心的大部分是当时的心情或感受。象我这样健忘的人或许更应该在教书生涯中随做随记,随想随记。可由于自己的懒惰,工作中的一些案例、想法没有及时记录在案和总结,很快就湮没在了繁杂的事务中,无处可觅其踪迹了。

  这次学校搞这个读书笔记的活动,开始还颇多抱怨,觉得书看了就看了,我本身也是一个爱书之人,勿需学校用这种方法催逼。感受也是自知即可,何需将其写下来呢。可当洁白的笔记本翻开于桌面时,除了写点心情日记久已不写什么的我竟有了往上填点什么的冲动。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其实刚发到手中就已经被我用了三天空闲时间看完了。因为我还记得一年前接到任初三班主任的电话时的心情。那天我带着对美好暑假的回忆及对新一学期工作的憧憬的愉快心情踏下飞机,可是手机刚一打开就接到了让我做初三八班班主任的电话。顿时,恐慌、焦虑的心情一下将我那种刚从云端回到地面的踏实、愉快的感觉一扫而光,仿佛又一次被升到了几千米的高空。这一次会摔到粉身碎骨吗?虽然我年纪已一大把,可并没有做班主任的经验。做这一届据说混世魔王颇多的年级的科任老师就已经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这一下又将我提到班主任的高度如何让我不倍感压力呢。

  当失眠开始成为常态的`时候,校长发了这本书给我们。捧着它如得了一本武功秘笈,如获至宝的我很快将其读完。可是读完了我才发现这并非一本班主任速成教材,其中所蕴涵的教育观,教师、学生、家长观及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哪是我等资质平庸之人能马上领悟并得心应手地运用的呢。只有常翻常看,在日常工作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是修行的正途吧。

  不过虽无法速成却也有诀窍,那就是我发现在全书当中,李老师无论是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还是对他们的教育时,秉承了一个最基本理念,那就是——爱心。李老师的《爱心教育》一书也是在校长推荐下阅读的,受益颇多,感受颇多。其实和孩子们打交道,无论是普通老师还是班主任,只要内心有一个“爱”字,有一腔爱生之心,又哪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呢。这既是李老师所有教育著作中的基调,又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真理吧。

  爱心我是不缺乏的,但这只是入门的必备素质,要想真正掌握班主任管理的艺术还得假以时日在实践中去探索和领悟啊。

  李老师,多承你指教了。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0

  这个假期,我利用空暇读了李镇西的《做个最好的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被李老师那种对教育的满腔热诚,对班主任的那份执着,以及对学生深深的爱,尤其是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的精神,所感动。

  在文中,李老师提到解放班主任,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求班主任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的作为一个老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去学习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不断汲取新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学技能。在读的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随手拈来。而这两位教育家对李老师的教育影响非常大,这正是李老师不断学习,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如此有名的教学大师,正是学习造就了他!

  在《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素养》中,李老师提到作为老师要成为一个专家:第一,课要上得很棒;第二,还要有某些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或一技之长。”的确是,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特别快过,然后在下课时,跑上讲台滔滔不绝地与你分享、或交流他还未说完的或者他提出他们的问题时,或者对你说:“我很想在下一节继续上你的课时,那种喜悦之感不言而喻,这样的一节课是吸引学生的,此时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拉近,当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时,他们会从内心信服老师,自然他们便会听你的指挥,就会爱戴你!学生对你的爱,这就是教育的幸福!

  所以,我们必须要经常学习专业知识,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不断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让课堂师生间的关系更和谐,当师生间形成朋友的关系时,当学生内心深处信服自己时,学生就不会故意惹事让你去处理,这时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会因为学生惹麻烦常要自己去处理而头疼烦心,幸福感就是这样来的!

  在安排座位上,经常把我难倒,而李老师一套成熟的做法,和安排座位的原则“尊重学生,有利学习,小组固定,每周轮换。”给了自己一些参考。其中“小组固定”就是前后四人或六人就是一个整体,小组内部可以互相调整,给了我不少的启迪,我们的生本小组也可以采用这种调位方法,这样不大的调动可以免去不少的麻烦,有利于小组的交流与小组间的学习竞争。其次“每周轮换”的方法,让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每星期全班都以小组为单位变化一次座位,让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之内几乎把教室的每个方位坐遍。他的“每周轮换”对于老是做坐后面的学生家长来说,他们一定很赞成!而且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坐教室里任何一个位置,对每个学生来都显公平,而这样常调位,让一些熟络了的学生少了说闲话的机会。

  《走进心灵的艺术》,使我深受启发,文中讲到一个女孩第一次远离父母,很不适应,心中的苦闷不能排解,她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可是老师的一番不解人意的话:你是不是太娇气点儿?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却让这个女孩很失望,从那以后再也不找老师谈心了!”李老师同样遇上这样的一个女孩,他耐心倾听,循循善诱,效果截然不同。李老师的做法让我知道了,跟学生谈心,我们要以真诚的眼光给孩子心灵的安全感,才能敞开大家的心扉,朋友式一样跟学生谈话非常重要,在谈话中多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建议,避免训斥。对学生要尊重、理解,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心灵的隔膜会造成语言的隔膜;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仅靠“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究语言技巧;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在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获得孩子的信任,进而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只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才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李老师的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如何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如何去转化后进生,如何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读了这本书收获真不少!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1

  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书中,一个个闪烁着教育智慧的教学案例让我受益匪浅,也刷新了很多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其中一条让我记忆尤为深刻,也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和管理班级的主体原则。

  李老师认为,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智慧。乍一看,这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话,但是仔细思考,我们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真正能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的爱是指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样的爱,这样的爱有多少,这些爱是通过什么方式给学生的,而最终学生又感受到了多少。其实,真正的爱应该是指最终学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时候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这个过程中带给孩子们的感受。总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方式粗暴一点也是合理的。看了李老师的著作,我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们虽然年幼,但是在人格上丝毫不低于任何一个成年人。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时,虽然把正确的观念给了他们,却使用的是错误的方式,那么,无疑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种错误的方式甚至会影响孩子们以后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一个叫夏吉祥的学生因为屡次不写作业又被叫到了办公室。我当时火冒三丈,长久以来压制的耐心终于消耗殆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我数落完了以后,他蔫蔫儿地回班级上课去了。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是在他的周记中,却深刻而又详细地诉说了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原来,他是那么渴望被尊重,那么渴望被认同。这件事情让我震撼!后来,我和他进行了几次平心静气的谈话,同时又在适当的机会给予了他几次表扬。慢慢他不再拖拉作业,上课的状态也有了改善。这时我才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温柔的爱来呵护。

  李老师的书还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实践,慢慢咀嚼品味。我期待着自己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有着提升和进步。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2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倡议每位教师自己选择一本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进行阅读,由于我这学期初次当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就选择了《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今日,我用自己粗浅的文笔谈谈自己在读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点滴感受。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三心”,即童心、爱心和责任心。

  一、童心

  工作中常觉得自己和学生之间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换来的只是自己的感叹。每天晚上总在想怎样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李镇西老师在关于童心的论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魏老师所说的用 “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二、爱心

  小原国芳说“班主任要具有奉献精神”。常听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说: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给了学生,可我的学生为什么不领我的情,难道我还不具有爱心吗?其实他们片面理解了爱心的涵义。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

  三、责任心

  常认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地陪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未来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为国家培养现代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更应该是班主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责任心的背后是我们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现想。现今社会越来越功利化,我们的思想正在渐渐蜕变,更多的人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把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尺,那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教育理想,也不会存在所谓教育理想(即责任心)。而我们需要的班主任,是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遥望未来的眼睛,有创新教育的理念。

  我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三心”的含义,明白班主任工作是“心”的事业时,我们跟优秀班主任的距离就近在咫尺了。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3

  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充实自身班级管理能力,尤其作为年轻班主任,众多方法中,用读书来提高自身,是更好的途径,这一年时间我把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完了,当时读书一方面是提高自己,一方面是因为手头正好有一本,便慢慢读了起来。读完后,感触颇多。写下一篇读后感反思和提高自己。

  在读这本书时,我是一边看一边回想自己6年班主任的经历,书中第一章就写到: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寻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而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其实在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时脑海中闪过一丝怀疑,班主任工作累,工作忙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幸福感从哪里体现呢?后来书上写到:“这年5月4日20年前毕业的学生邀请我聚会。同学们回忆,我带他们去野外玩........彭可嘉不停向我请教各种家庭教育问题。20年前,我毫无经验,无论班主任工作还是语文教学,都谈不上多么优秀,正是学生对我的爱让我感到职业幸福”。回想自己现在不就是李老师20年前的`模样吗?对待学生充满无尽的热情与爱,每当坚持不下去时,学生反方向对老师的爱又让我充满动力,其实当班主任并不求所谓的“关系网”、“饭局”的回报,更希望得到的是一种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上一届毕业后一些同学组团来学校看我,虽才离别3月,但见面时已经是慢慢的幸福感,我认为我的教育是起到作用的,最起码在学生的内心中,我的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这点来看是成功的。

  当然书中提到李老师在管理班级时利用了各种方法和模式,看到每一种方法时我都会细细琢磨,取其精华,结合自己班的环境,选出一套自己适合的方法。

  做班主任,要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牢骚,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责怪,坚守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用热忱的心关爱学生,用温暖的话抚慰学生,用心呵护每一朵花的成长,他们自会还我一阵芬芳。

  书籍是夜间的伴侣。当你翻开它时,它会使你忘记压抑在心头的苦衷;书籍传授给你知识,增长你的才干;它从不妒忌,更不会疾恶如仇;它总是认真完成你的重托,无论时间多么长久,它绝不背叛友谊的誓言。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4

  纪伯伦曾在诗中说过: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在爱与不甘的交织下对“班主任”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再次拜读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我依然犹如春风拂面,被他细腻的文字和认真的态度所打动。

  我一直都很认同,工作需要有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初读这本书,第一章写到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我回想当班主任的幸福,就是学生给我带来的一个个小小的感动,一句句关切懂事的话语,一次次的进步……每一件细微的事情凑在一起,就是我的幸福吧。

  凡事都有两面性,班主任之所以被冠之以“容嬷嬷”的称号也不是不无道理的.。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家人纷纷发我的牢骚,说我关心他们的时间太少了,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说我瘦了、气色变差了,老是忙忙忙,脾气也变差了。后来,当家人理解了我这么做的原因后,他们学会了将心比心地去理解我,也会给我一些教育学生的建议。就像李镇西老师的亲身经历一样:享受这个职业,才会有成就感和获得感,才会赢得尊严及家长学生的认同爱戴、认可和敬佩,家庭也会更加幸福和谐,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李老师在书中还写到,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不由得让人感叹,教育就像是霍格华兹魔法学院里的糖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糖果是什么口味的。而班主任,就像是侦探一样,不断地揭晓悬念的谜底,初体验麻烦来临的痛苦,后体验揭秘的快感。“周而复始,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如果做一份工作,是怀着体验魅力的心态的话,那还有事情是做不好的呢?

  我很喜欢学者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个假期,严重疫情当前,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既要开眼看世界又要坚持学习,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愿我终有一天,能做最好的自己,也能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5

  寒假里,我沉下心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书中,一个个闪烁着教育智慧的教学案例让我觉得如醍醐灌顶一般茅塞顿开,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坚定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

  李老师认为,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智慧。猛一看,这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话,可仔细想想,我们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真正能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的爱是指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样的爱,这样的爱有多少,这些爱是通过什么方式给学生的,而最终学生又感受到了多少。其实,真正的爱应该是指最终学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时候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这个过程中带给孩子们的感受。总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方式粗暴一点也是合理的。看了李老师的著作,我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有很多错误。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们虽然年幼,但是在人格上丝毫不低于任何一个成年人。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时,虽然把正确的观念给了他们,却使用的是错误的方式,那么,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种错误的方式甚至会影响孩子们以后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沉坐于藤椅之中,我闭目养神,心思量之间,内心蠢蠢欲动,也想回忆自己参加工作26年来教育生涯中和孩子们发生的闪光事例。

  十几年前,我教初一,班里有一个姓张的女孩子,个性很要强,张口就是粗话,开水不顺眼就和谁打架,许多男生看见她就远远地躲避,原因是她有一次在教学楼楼梯上把两个九年级的男生打跑了,因为那两个男生把我们的卫生区弄脏了。因为这个女生违纪的频率太高,我们班不停地被学校批评,所以对她批评的方式和次数都不断地增加,写检查、写说明书、打扫卫生、扫厕所、做深蹲起等等,全试遍了。效果吗,稍好一点,因为恶习难改呀!用她父母的话说,谁教育不成了。我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对学生批评之后,特别是严厉批评之后,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和学生沟通交流,让他理解老师的用意。所以这个很难教育的女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甚至学业无成,但是他对我还非常感恩,去年夏天她叫了七八个那一年的学生带着礼品来看我,来的一群学生都没有上大学,但是他们现在都有自己的事业,对社会做着贡献,我心甚慰。让学生考上大学是伟大的教育,把品学很差的学生教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是一项伟大的收获,因为其中的心血付出真是太多太多了。

  班级管理是一件良心活,混混大大也是一年,但用心教育会刻骨铭心,对学生、对班主任自己都是一样的。静心教育、用心教育,在二、三十年以后才能看出真正的效果。用爱心教育学生,收获的就是爱。学生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温柔的爱来呵护,因为孩子是用他们的眼光看问题的。

  李老师的书还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实践,慢慢咀嚼品味。我期待着自己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有着提升和进步。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6

  当拿到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时,我很兴奋,因为这是我一直渴望的精神食粮。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近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地阐述了他的教育观、学生观、家长观等理念和实践。细细品味,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老师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他所带的班级,一次次被感动,被启发。

  班主任的耐心教导。他在“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一文里,写到了从颓唐走向优秀的凌飞同学。面对一次又一次犯错的凌飞,李镇西老师一次又一次选择原谅,一次又一次找凌飞谈心,最后甚至用书信交流。他的这一系列的'言行,终于感化了凌飞,让凌飞同学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不敢想象,我们遇到这样的学生,是否会有相同的耐心。李镇西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和榜样。要知道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来自他的教育实践,最根本的来自于他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我会一直努力,努力做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7

  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贯穿李镇西老师教育理念的三个词是:爱、民主、平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育者不能用不当的言辞扼杀未来的人才,而应该用爱、民主、平等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的误伤。

  爱学生,这是绝大多数教育从业者的共识。在地震中让学生先走,自己却失去了逃生机会的老师;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及时推开学生,自己却被撞飞的老师;面对行凶歹徒,紧紧护住学生的老师……以生命为代价来爱护学生的.老师不胜枚举。但是,大部分老师一生也不会面临这样的凶险境地,大部分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活是平静、平常、平淡的。在日常工作中,怎样才算是爱学生呢?总结李镇西老师的观点,爱学生体现为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不打骂学生,不蔑视挖苦学生,保住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在细微的观察中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不唯分数论,保住学生的自信心;关爱学生,体察学生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状况,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觉幸福”,以心换心,保住学生的善心。爱学生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

  民主应该是李镇西老师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班主任们常常调侃自己是“警察加保姆”,最希望看到的状况是学生“听话”“服从”。李镇西老师觉得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实现民主化、制度化。当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的时候,班级工作可以自主运行。当学生“有为”的时候,班主任可以“无为”。在学生自主管理这一点上,李镇西老师和魏书生老师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他们都不赞同老师包办一切,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怎样实现班级管理科学而民主,从未做过班主任的我真是没有发言权啊。

  平等是李镇西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老师与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不高高在上,不颐指气使。李镇西老师非常崇拜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对李老师影响甚大:“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你。”李镇西老师常用休假时间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约出去游玩,他也因违反班级《条例》而自觉接受学生们规定的惩罚。他平等地对待学生,也教会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人。当这些学生踏入社会,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平等理念的坚定执行者,社会的文明进程因为有这样的年轻人的加入而得以推动。“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教育的意义真正体现在这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人格的健康塑造正是在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无声无息地完成的。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8

  这个月,我继续读《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李镇西老师说:“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

  这三颗心,我最缺乏的就是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真正的“三心”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19

  常听到现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说: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给了学生,可我的学生为什么不领我的情,难道我还不具有爱心吗?其实他们片面理解了爱心的涵义。他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他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说这样的话的原因或许是他并不懂得“爱心”的内涵,他们把爱心建立在成绩的上下的根底上来,“爱心”化作了分数,不会去考虑学生是是否承受的了这种爱之重。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局部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他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

  书中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我们怎样付出爱心。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孩子出去的快乐,自己攒钱买船带孩子去旅行,他说“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就就是“爱心”。

  常认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他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他未来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为国家培养现代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更应该是班主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误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典范,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我们的责任重大。

  责任心的背后是我们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现想。现今社会越来越功利化、技术化、庸俗化,我们的理想正在渐渐失落,更多的人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这些人把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尺,自然谈不上什么教育理想,也就不会所谓存在教育理想即责任心。而我们需要的班主任,是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披荆斩棘的双手,有遥望未来的眼睛,在他们的心中应有永远燃烧着教育现想(责任心)的火距。

  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我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三心”含义,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业时,我们跟优秀班主任的距离就在咫尺之间了。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20

  当一本本书籍作为阅读教材发到我的手中时,我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拿起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品读起来。第一次翻开它,很是激动,认真地看着。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

  李老师对教育、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

  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地流泪。李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师。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陪着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起成长,和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作为班主任,要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那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幸福的班主任呢?在书中,李老师字里行间的都是对教育的深情,都是日常行为的点滴。他言传身教,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李老师亲近学生、接受变化,而不是拒绝变化。不是以不变应万变,不是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他愿跟紧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要接受学生的变化。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的.变化。或许,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但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很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正如我们黄荣勇校长经常强调的话:“我们教师要会教书,也要会育人。”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最后,引用这本书序中的一段话作结:“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想,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都能够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21

  读罢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老教师在用温柔的言语和行动,一步步引领我在班主任的道路上成长,变成一个更宽容、更温和的人。

  班主任事务繁多,不必说运动会入场式的排练、合唱曲目的组织,更不必说学生打疫苗班主任必须到、学生跑操班主任必须到、学生到班班主任必须到这些必须,光是纷涌而至源源不断的青骄平台做个题催一催、宪法活动看视频催一催,填报各种资料催一催的这个“催一催”就足够我厌倦这个职业。

  “你为什么要骂他”“你为什么要看他上厕所”“你为什么不写作业”“你为什么上课睡觉”这些下课后我与学生的谈话,衬的我俨然像个断案的法官。在我无可奈何的深陷自己造就的樊笼时,李镇西用他的一个个班主任教学工作实例告诉我,“没关系的,我们和学生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悉心教导我班主任幸福感的获得。他说“克服厌倦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和孩子一起,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你就会有幸福感的。”

  我开始明白这些琐碎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就像农民,不可能今天播种,明天就指望着收获。为学生付出、与学生交往的收获是学生的心灵。学生那充满信任和爱戴的眼神望向你时,你会觉得,再苦也值得。

  除此之外,我想他一定是个实干派,是真实的在班主任岗位上摸爬滚打过许多年的。一直以来,令我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学生的惩罚。惩罚的时候,和学生不假辞色,师生关系变成了对立面,一个不当就容易让学生仇恨老师,躲避老师。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不是伤害学生,而是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书中,他否定了“罚跑”“写检讨”“罚值日”等诸多方法,而是说了一句话“让他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让犯错误的学生去做一件让其他人幸福的事儿。可以帮助人、也可以公开地表演一个节目,让同学们感到高兴。在我所任教的初三10班,我使用了这个方法,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感到上台表演的害羞和紧张,但看到其他人都遵守,自己也会不自觉的完成惩罚。

  书中类似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永远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站在他的对立面。而是关怀备至地、小心翼翼地、触碰这些年轻的心灵。教育应当充满了人情味以及对孩子的关怀,唯有如此,孩子才会乐于分享属于他们的青春烦恼,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22

  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首先要有爱心。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认为的,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断成长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所以,教育这个行业是不断创新的行业,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干好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热爱学生,要有爱心,要把自己真正的变成学生,这样才能走近学生,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

  与学生,与同事,包括与家长相处,要有耐心。作为小学生,他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有很多东西都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试错。与小学生的相处不像是在天上和小鸟一起飞,而像是在地上和小蜗牛一起散步。所以说必须要有耐心。与同事和家长相处,每一个同事和家长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虚心学习。同时,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能够去接纳和理解,扬长补短,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智慧地管理班级,主要是要有细心,因为班级的事务比较繁杂,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如果不细心的话,就可能会顾此失彼,甚至会因小失大。只有我们细心地梳理好工作的轻重缓急,然后才能够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变得有序,变得高效。

  爱心是主体,耐心和细心是双翼,只有三者都具备,我们才能在教育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23

  鼠年新春本应是举家团圆走亲访友的好时节,然病毒肆虐,疫情严峻,无奈之下只好在家隔离足不出户。陪伴家人之余,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收获颇多,感悟也颇多。本人从教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多年,深感班主任工作不好做,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繁琐,有时候很迷惘,甚至有一种心烦不想干的挫折感。今天读了李老师的书,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天下事,无心,事小则亦难;有心,事大则亦易。对于李老师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爱心、民主和尊重。他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模式,让我迷惘的班主任工作渐渐清晰,也让我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魅力。

  班主任一没权二没钱却干着最杂、最累的活儿,关键还责任重大,很多班主任常有此感,并为此而感到疲惫心累,甚至有一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敷衍心理,而李镇西老师当班主任却做得得心应手,幸福满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李老师做的非常好。

  李老师的书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种博大的爱心,这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事实上前者很容易做到,后者却很难做到,但李镇西老师却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做到了这一点,令人敬佩。在《爱心:对孩子的依恋之情》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洁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千万别小看这种思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坦白说当班主任多年我有时觉得自己也爱过学生啊,但很少有李老师所说的这种依恋之情。相反我和学生一样,也盼望着周末或节假日的到来,因为这样我就不用管这些熊孩子了,也不用做一些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了,甚至有一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轻松愉悦。现在才明白一个班主任能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内化成为一种依恋,这是一种多么深的情感啊!如果一个班主任对学生有这种依恋之情的话,那他肯定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有质的改变。当我们以这样一种心境去看待班上的孩子时,那么他们犯下的错误都已不值得去计较,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能让我们感到骄傲,所谓的优生差生也都能一视同仁,再多的辛苦与付出都变得甘之如饴。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24

  寒假闲暇之余,我拿起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读中让我有诸多感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你愿意当班主任吗?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用心来做教育工作,是爱学生的。但面对这个问题时,扪心自问,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在思考答案的瞬间,学生的进步,学生的热爱所带来的幸福感可能在心头轻轻荡漾。但我更多的想到了班主任的披星戴月,想到了班级每天都要面临的繁杂琐事,于是,我动摇了。也许,动摇之后会有很多的不舍,会有暂时的失落,甚至还会有后悔的一刻。

  认真拜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李镇西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懂学生们的心,他才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最好的班主任09-07

做最好的班主任感悟心得03-30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笔记07-28

做最好的班主任感悟心得范文05-15

做最好的家长06-13

做最好的自己08-26

做最好的自己!10-06

做自己,最好10-09

做最好的自己02-10

做最好的自己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