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6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1
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它记叙了鲁迅先生成长的经历,书中即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侧面衬托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种种恶习的强烈批判。
在《朝花夕拾》中,生动地描绘出了旧社会生活的场景。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描写到的,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等生活场景,无不体现了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鲁迅先生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即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中,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长妈妈”。里面说到: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姿,刻画了她质仆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
在那个浑浊、昏暗和落后的时代,人们被黑暗压制着,不知有多少爱国者起来反抗。“范爱农”就是一个例子。他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和追求革命的精神,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再想想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那些革命英雄前仆后继的结果啊!
《朝花夕拾》中,描写最鲜明的人物,就数“藤野先生”了。《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藤野先生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鲁迅先生的一生。
总之,读了《朝花夕拾》后,让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也让我了解了那个封建,压迫,剥削的年代。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2
步入初中,我们初步认识了鲁迅。我们也曾学过他的许多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这些文章写的事情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也不乏一丝凄凉。自从我读过这本《朝花夕拾》,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
在书中,我了解到许多鲁迅童年的事情。鲁迅的家里丰衣足食,不被生活琐事所困扰,所以他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他可以进入三味书屋里读书,他还可以和同伴们一起在那里玩耍,一切都那样美好。但是在鲁迅的家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决定他命运的风暴,鲁迅也因此四处漂泊。但是鲁迅并没有被这次的灾难所击倒,他开始四处求学。在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表现出鲁迅的情感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有许多鲁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就以自己来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因为鲁迅童年时酷爱画画,当收到长辈送给他的《二十四孝图》时,本来高兴极了,接着就是扫兴和反感,所以他也借着这篇文章写出了自己的反感和厌恶的事。文中还有的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就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既写了百草园里景色的优美,也写出了在美好的景物的背后的丑恶的嘴脸。总之,《朝花夕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作者在以儿童的眼光追忆往昔的同时,又以成年人的眼光来做出新的评论。
《朝花夕拾》中还附有《呐喊》的几篇文章。《呐喊》中阐述了旧社会的种种事件。《狂人日记》中写了一个狂人收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了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现实是一个吃人的世界,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深知,他觉得自己的哥哥要吃掉自己。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下掩盖的吃人本质,讽刺了封建制度的腐。败。
鲁迅的小说,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多方面的艺术享受,令人常读常新。他的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我希望以后还可以多读一些他的作品。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
每个人,都经历过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事情,将这些岁月中没有随风飘过的一些故事捆扎起来,就成了一本书。鲁迅先生就将这样的事情记成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与我们现在的童年不同,鲁迅先生的童年没有我们这么复杂,虽然那时受军阀统治,但他的儿时是十分淳朴的:美丽的百草园、难忘的无常、调皮的隐鼠、“懂得许多规矩”的阿长。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都是我们现在的儿童所感受不到的,也是我们所感兴趣的。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讲述无常的那一章。所谓无常,只不过是些乡下人扮演的鬼神罢了,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画些鱼鳞,又拿着钢叉,怎能不让人感到好奇?所有的无常中(包括鬼王和鬼卒),我同鲁迅先生一样,最喜欢活无常。光是活无常那雪白的一身,我就想见识见识了,又见他写:“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我就更是想亲眼悄悄这无常们的真面目了。看见这些对无常惟妙惟肖的描写,我不知不觉的想到了我们过年时的秧歌。也是红红绿绿一大片,也是有扇扇子的,有办小鬼的,但气氛好像不太一样,也没有对鬼神那般敬重罢。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百草园了罢。那么多神奇的草木,和一个新奇的美女蛇传说,足以把我的好奇心引出来了。还有那冬天的捕鸟趣闻,在寒冷的雪天看到那么多可爱的鸟儿,在我们北方是少见的,真想去那里看看。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①在你想玩的时候,一定要先踏踏实实先学一会儿,这才玩的踏实。就想《五猖会》中写的那样,鲁迅小时候想去看赛神会,可是父亲却让他先背东西。虽然不明白问什么这样做,但他还是这样做了,效率还很高。
②不要迷信。对于文章中描写的阿长,就是一个多多少少有些迷信的人。在加上什么“阴司间”的鬼神,写得未免有些恐怖。所以不要迷信。
这就是《朝花夕拾》,一本讲述孩子童年的书。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4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5
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我小时候很胆小,一次,父母带我去人民公园玩,我看见小伙伴们从长长的滑梯里滑下来,我很想去玩,爸爸或许知道了我的意思,抱着我到滑梯口,我看见那长长的滑梯很黑,便有些不敢,哆哆嗦嗦的往后退,嘴里还结结巴巴的说:“不。《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关键字:老奶奶 拾破烂。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错的,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伟大人生追求。他不仅是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狂热日记》,杂文集《坟》、《华盖集》等等。他的努力,他的坚持让他的作品在文学界中历久铭心。
记得小学时就学过关于他的故事,至今还难以忘怀:他和闰土的纯真友谊;他忧国忧民,情之所系的精神;他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品格。直到今天,我正在细细品味着他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片片的小散文,它的名字又叫《旧事重提》。我在其中知道认识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也体验到了鲁迅童年时的童真与快乐;看透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明白了中国当时的闭塞。故事中的人物当然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长妈妈虽然愚昧迷信,但也质朴善良;藤野先生则是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对待学生平等待人的典范;我最讨厌的是衍太太因为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我最敬畏的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寿镜吾,也就是鲁迅先生的私塾老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其实就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使人们孝敬父母。开篇就用强而有力的笔调和坚定地语言表明了自己反封建的决心,之后便用看似不经意的对比,恰当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不顾儿童性命,一味愚孝的荒唐做法,也对此展开了强烈的抨击。我认为尽孝道是应该的,但是以儿童那无辜的性命来来尽孝于老人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孩子虽小,但是也是一条命啊!他的生命难道就这么不值得一提,任人摆布么?
书中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狗·猫·鼠》一文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让人了解彼此;《无常》使人明白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读后感05-15
朝花夕拾读后感05-10
《朝花夕拾》读后感05-24
【荐】朝花夕拾读后感05-17
【荐】《朝花夕拾》读后感05-17
《朝花夕拾》读后感【推荐】05-02
【热门】朝花夕拾读后感04-30
【热】朝花夕拾读后感04-28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04-26
朝花夕拾读后感【推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