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在奇遇中成长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在奇遇中成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道《小布头奇遇记》已经有四五年了,但一直没有去读它。直到写这部书的“怪老头”去世了,在别人的追忆文字中,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跟着书中的小布头,有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小布头一出场,就被小朋友放的炮竹吓得躲在长颈鹿的四条长腿中间,被大洋娃娃、小鸭子、布猴子、小花猫嘲笑胆子小。为了练胆子,小布头闯了祸,糟蹋了粮食。他的主人苹苹批评他不爱惜粮食,他不接受,还生苹苹的气,负气出走,开始了他的一段漫长而充满惊险的奇遇。
他跟支援农业的电动机一块儿来到农村,见到很多城里没有的新鲜的事物,结识了一批新朋友(如大铁勺、黄珠儿、小金球、小芦花)。他被老鼠拖进了洞里,但当老鼠们以他为诱饵来陷害好朋友小芦花时,他宁愿牺牲自己,叫小芦花快逃。后来从二娃口里知道小黑熊、布猴子在鼠洞里,他又只身拿着一根织毛衣的长针闯进了鼠洞,跟小黑熊、布猴子合伙打败了四只坏老鼠,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回来。在这些奇遇中,小布头逐渐克服胆小的缺点,成为一个“为了做好事什么都不怕”的勇敢孩子。
小布头对粮食没有概念,所以苹苹因为他浪费一点粮食就狠狠地批评他,他不能接受。他在农村,结识了大铁勺。从大铁勺给他讲的关于“臭稀饭”的故事,知道在旧社会的农民(如YY,及YY娘)因为吃不上一口稀饭而活活被饿死,他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他又结识了麦子黄珠儿、小金球,从他们讲述的故事中,知道麦子是如何播种,如何生长,以及农民为了收获麦子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经历这些遭遇,他醒悟到自己错怪了苹苹,想望回到她身边。
叶圣陶先生在《谈谈<小布头奇遇记>》中说:“这部童话叙述布娃娃的遭遇,借此说明两点意思,一点是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勇敢,一点是为什么要爱惜粮食。”这评价是精当的。但我想补充一点,孙幼军是在充满了趣味的动态故事中说明这两个道理的。整篇童话并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童话作品普遍的说教气息。它是把道理寓于鲜活的形象与动人的故事之中,每一个小读者会从故事中得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能够在20世纪60年代初做到这样,作者真的太了不起了!
我喜欢读这部书,因为它充满了童趣。如第十九章 《一笔挺难算的帐》里四只老鼠作的诗,都充满了乐趣,尤其是鼠老二的诗,就既有童谣的趣味,又有打油诗的诙谐,甚至还带有一定的讽刺:
鼠老二,本事大,
嘴儿尖尖会说话。
别看今天当军师,
吱呀吱呀吱呀呀。
其实最后一句他想写的是:老大一死我当家。但这个不能当着鼠老大的面念出来。写鼠老大与其它三只老鼠分小布头吃,充满了童趣,尤其是鼠老大把“二分之一”固执地当作“全部”,以至于在旁听着的小布头都忍不住笑出声来。第二章《小布头的心事》里小花猫与布猴子关于男孩子好还是女孩子好的争吵,趣味十足,尤其是小哈巴狗替女孩子辩护的理由,道出了男孩的淘气与女孩的斯文,完全符合儿童的实际生活。
它的故事一环扣一环,充满了惊险,最后都是在惊险中化险为夷。故事与故事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小布头“换了”几个主人,最后回到苹苹身边,作者是通过苹苹的父母下放到农村支援农业,苹苹也来了,而苹苹父母下放的农村就是小布头的主人二娃的村里,这个安排很巧妙,没有勉强之嫌。小布头性格的变化,也符合人性成长的自然规律:我们都是从叛逆走向自觉,在艰难与挫折中变得勇敢与成熟。
《小布头奇遇记》是模仿《木偶奇遇记》而作的,叙述者经常与读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如开头一段:
有那么一个小布头:
小布头?小布头是什么哪?
小布头,嗯——他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布娃娃……
这个布娃娃有名字吗?
有啊!当然有名字……
正文前的“入话”(或楔子),全是叙述者与预设的小读者的交流。可以明显看到《木偶奇遇记》的影子。当然你可以说看到了张天翼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的影子。
在技巧上,又借用了民间故事的“故事中套故事”(如《一千零一夜》)的手法,如第十五章《大铁勺讲的故事》、第十六章《一口稀饭》,这两章是以故事中的大铁勺为叙述者,向小布头讲述了“臭稀饭”的故事(其实是关于郭老大的翻身前与翻身后的人生经历);第二十九章《黄珠儿讲了一个故事》、第三十章《小金球也讲了一个故事》,是分别以黄珠儿、小金球为叙述者,讲述了守粮仓的`老爷爷的勇敢故事,小金球和妈妈的故事,及勇敢的人黑胡茬伯伯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故事,虽然有些并不精彩(如关于守粮仓的老爷爷的故事),但它们有丰富人物性格,及充实故事情节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故事,小布头就很难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结尾让人欢快,又让人担忧。欢快的是,小布头经历种种奇遇后,回到了苹苹身边,而且可以经常跟好朋友布猴子、小黑熊、小老虎一起玩,过得非常快活。担忧的是,小布头又有了一次新奇遇,坐在一只木船上向远处漂去,越漂越远,它又会经历怎样的奇遇?它经历挫折与冒险后还能回到苹苹身边吗?——这自然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也为续作埋下了伏笔。
我不光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作者的谦卑。在《新版自序》里,作者写道:“获奖和孩子喜爱并不等于说这本书是‘成功之作’。事实上,在我这本‘处女作’里,主人公小布头被我当做所谓‘反映现实’的工具。我精心安排的不是主人公个性的发展,而是那背景。好比拍摄人物像,我把焦距对准人物身后的建筑物。结果是,背景是清晰的,人物面目却模模糊糊。”作者写这段文字时,早已是国内童话界的大佬级人物,但对自己的创作仍保持如此清醒的反思与谦卑姿态,不能不让人感动。
在近期《文艺报》读过樊发稼《我最亲爱的朋友孙幼军》、张之路的《孙幼军:一支燃不尽的烛,一本读不完的书》等文章,对孙幼军的个性与精神有所了解,像这样可爱、有趣的老顽童,实在值得我们追念啊!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在奇遇中成长】相关文章:
小松鼠奇遇记故事12-04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05-24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05-28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心得04-19
木偶奇遇记英文读后感12-19
孩子奇遇记12-23
周末奇遇记作文12-06
“熊猫”奇遇记作文04-06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汇编15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