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通用1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通用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1
本回开头一段:“(悟空被收下后)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这段话,以往读时不过匆匆扫过,这次细细回味,不觉颇有收获。但看菩提祖师收下悟空后,并没有立刻“授道”,而首先第一件,让其学言语礼貌,学言语这倒不难理解,总要先做到顺利沟通吧,而学礼貌,大而言之,可见古人学习先学做人,这从孔子提出的“六艺”中就可以看到;小而言之,这实际也是一种沟通,要想和人打交道,首先要有礼貌。可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却越来越忽视这一点,别说有的学生之间有时候脏话连篇,就是对老师说话,少数学生也是丝毫没有敬意,我就不止一次看到或者听到学生对老师以恶劣的态度说话。可是平心而论,这种结果是谁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和大人“横”惯了;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和许多家长都不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只要你成绩好,让我干什么,哪怕叫你亲爹亲妈都没问题。但是到了将来走向社会,你就会发现,如果不懂“礼仪”,可谓寸步难行,又要通过无数次碰壁补上这一课。西方人就很重视这一点,吃西餐的种种礼仪可谓名目繁杂,而信徒们吃饭前的祷告,即使只是一种形式,日久天长,也必然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接着往下看,悟空所做之事,除了讲经论道这一正式功课外,还要习字、焚香,这两件事,在我看来都是雅事,这还不算,接下来,还要做扫地、锄草、烧火、挑水等园丁和杂役的工作。也就是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一干就干了六七年。也就是说,在正式学“道”之前,悟空干了六七年“无谓”的'工作。我不禁想到,如果菩提祖师收的是现在的学生,即使空有一肚子“道”,也教不出一个孙悟空。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学差生,我们更要耐心辅导,有句俗语“慢工出细活”,教人亦如此。看起来悟空这六七年什么也没学到,但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学“道”。所以,在七年后,悟空终能识得妙音,才得到真传。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2
读完第二章后,我的感触有如下几点:1)为了自己树立的明确目标要坚持不懈;2)要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从比较优势中寻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去努力;3)知恩图报,尊师重道是人之根本。
孙悟空为了能“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漂洋过海,登界游方十数个年头,其中所吃之苦自不必说。任何事情若想成功不付出辛苦是万万不行的,这自是世人皆知的,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也会有所努力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着众多的艰难与诱惑,能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目标不放弃,始终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的却极为稀少。也就是所谓的圣人立长志,凡人常立志。
孙悟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长生不老,躲过阎君之难”,他也是一如继往的向着他的目标努力。在求仙过程中,他开始访了无数的地方都没有访到仙家,如果他中途放弃或者改个目标,学写武术就算了,也就不会最终学得仙道。就在他拜了菩提祖师为师后,祖师问他要学什么道时,他也是非能长生者不学,甚至不惜惹怒师傅。孙悟空可以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妥协,可以为了自己的志向奋斗终身,他的执着是众人所不能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凡事除了努力外还要有这方面的天赋。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是你倾其所有都做不成的。天赋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无色无味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存在。有些人轻轻松松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有
些人费尽力气也不过表现平平。孙悟空在学道过程中,因非长生者不学而惹怒师傅,师傅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若不是孙悟空有此悟性,知道师傅是让他三更从后门进入,秘处传他道法,他也学不成如此仙道。
做人一定要尊师重道。孙悟空虽然性格乖戾,不服管束,但对自己的师傅尊重有加,师傅睡时不敢惊动,师傅传道叩头礼拜,就连师傅赶他走时也是无奈拜辞。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尊师重道。
我希望能从每章的西游记中品味出一些人生哲理,这样它能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有所激励,能使我的心平静下来去做好每一件事。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每读到其中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都让我回味无穷。
《西游记》是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讲述了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个取经团队里孙悟空英勇善战,但非常急躁;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安逸;沙和尚脚踏实地,非常稳重,但是战斗力比较弱;唐僧心地善良,但是有时因为是俗世凡人而看不出是人是妖,所以常常糊涂,气走孙悟空;他们之间有一个和事佬——白龙马,在四人关系非常微妙的时候打圆场。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组合,一路上磕磕碰碰,分分合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从他们的团队日常中,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幽默搞笑,还有一种团结一致的优秀团队精神,值得我学习。
《三打白骨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狡猾的白骨精一变少妇,二变老奶奶,三变老翁,将唐僧等人骗得团团转。不过这种小把戏,可逃不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识破了白骨精的身份,出现了三打白骨精的.场面,救了唐僧。可唐僧不但不领情,反而责怪悟空滥杀无辜,直将孙悟空气赶回了花果山。
唐僧呢,也由于气走孙悟空而被白骨精抓入洞中。猪八戒与沙和尚没有办法救出唐僧,只好上花果山寻求悟空的帮助,好说歹说才将孙悟空劝回去救唐僧,最终结局是白骨精被收服,唐僧等人又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西游记》带我领略了精彩的鬼怪故事,同时也教会了我只有团结一致才可取得成功的道理,它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4
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最近,老师又让我们看《西游记》这本书,这让我不禁有点厌倦,因为已经看了很多遍了,再看也没意思了。周末没什么事干,我便静下心来,坐在家里拿起《西游记》开始仔细看。我把《西游记》一书认真地看了一会,这时才让我真正领略到《西游记》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我便对它又充满了兴趣。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在整部《西游记》中,最吸引人们的就是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人或妖,所以,他最善于降妖捉怪了;但是,如果没有善于水性的沙僧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虽然贪财好色,但力大无比的他也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最终经历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取得真经。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假的现象所蒙蔽了双眼。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不是容易的,是靠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团结一心,去获取成功的!读了《西游记》后,也让我知道了:不要因为这本书看过很多遍,就对它产生厌倦,就可以不用再此反复的读它。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没错,读的次数越多,就会获得越多的知识。每次读同一本书都是不一样的,每次读它都会发现新知识,所以,我们要反复的读一本书。
《西游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5
书中抓住了师徒四人的个自特点,对各个人无物描写的栩栩如生。虽然他们师徒四人的样字不同,三个徒弟的样字长的有点可怕,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和正义之心,他们在与妖魔鬼怪的打头中,不顾自己生命。在去天取经的路上不知帮助过多少需要帮助的人。为了取得真经,他们不怕困难,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书中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顽固执著,人妖不分,心地善良;孙悟空——武功高强,忠心耿耿,不屈不挠,任劳任怨;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四人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师傅取得了真经,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一路保护师父,即使师父误会了他,将他赶走,还不忘叮嘱八戒碰到妖怪要提他的.名字,一听师父有难就立即回来救他。他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就翻出十万八千里,手中一根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敢于与强大势力做斗争,其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了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我敬佩他们的执著及不畏艰险的坚定信心,孙悟空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一想到自己遇到困难的事情经常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就感到惭愧。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要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善始善终,这就是胜利。
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了取得真经除了靠本领,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把这份精神放到学习上,我一定会学的更好。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6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姜成然,今天我读了西游记的第二个回合《闯龙宫的金箍棒》,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话说孙悟空驾着筋斗云不到一个时辰回到了花果山,他说:“孩儿们,大王回来了。”孙悟空却听到了哭声,猴子哥哥痛哭流涕,说:“大王,自从你走后就来了一个妖怪,自称混世大魔王,在我们这里胡作非为,欺负我们,把我们的地盘都占领了,而且还要把我们杀了。”孙悟空听了之后火冒三丈,说:“孩儿们别怕,大王这就找他去。”
孙悟空驾着筋斗云走了,路上他碰见了两个小妖怪,他说:“这山上有一个混世大魔王,我倒要看看他的厉害,他三番五次的来到花果山来欺负我的孩儿们,今天我要找他宣战,小妖听了就快速跑回洞里告诉了混世大魔王,混世大魔王听了小妖的报告,说:“我早就知道这里有一个猴王,想不到他今天竟然回来了,把我的兵器拿来。”混世大魔王和孙悟空大战了很长的时间,孙悟空赤手空拳,混世大魔王手持兵器,混世大魔王敌不过孙悟空,慌忙的逃跑了,第二天,混世大魔王的两位兄弟来了。
孙悟空见敌就打,混世大魔王的两个兄弟说:“大王别打,我们是来和你道歉的`,我弟弟不知道这是你的领地,所以才冒犯了你。”孙悟空听了他们的话,请他们到水帘洞喝酒,他们几个结为兄弟,混世大魔王的兄弟说:“兄弟,你的兵器呢。”孙悟空说他根本就没有兵器,牛魔王说:“想要得兵器,去东海龙王那里呀!东海龙王武器不少。”孙悟空就驾起筋斗云来到了东海龙宫。东海龙王说:“我与他素不相识呀!”孙悟空让龙王拿兵器来,孙悟空试了几个兵器,都说轻。
东海龙王让孙悟空去后花园,孙悟空看见上面有一块如意神铁,那块神铁一共有十万八千斤重,孙悟空说了三遍:“再长点再细点。”如意神铁变成了一根棒子,孙悟空耍了几下觉得很合身,于是就带走了如意神铁,回了花果山。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不要“盲人摸象”需要打探好情况再下手,不可以侵犯别人的领地,要遵守规矩。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7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遵守现有规则的,另一种是不遵守规则的,前者是好人但未必是天才,后者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恶棍,唐僧属于前者,孙悟空属于后者。《西游记》第三回充分反映了作为天才的孙悟空的两面特征。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里,孙悟空已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菩提祖师学了一身本领,会翻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第三回首先写他给小猴们和自己弄武器,吴承恩这样写道,孙悟空“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他的动机,简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他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领地立下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没错,而且体现了他有气魄有胆识的一面。但他却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来国街市上抢了若干武器,后是到了东海龙宫不由分说取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并且得寸进尺所要铠甲披挂。市面上的武器本来是应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去买的,定海神针也是龙宫的镇海之宝,也不该在对方勉强的情况下取了来,由于他艺高人胆大,没有人敢惹他,所以两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却也因此得罪了人,东海龙王记了他的仇后来去玉帝那里告发他了,他不遵从规则,伤害了别人。
而后,冥府以阳寿已尽的法度将他拘了去,他十分恼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罗殿,悟空的话说的义正言辞:“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既然已经成了仙,当然就不服不合理的规则。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这还不算,还把猴属的名字都勾掉了,从此猴类有很多长生不老的。吴承恩的这一段文字写得令人拍手称快:“悟空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可以说,悟空在这里也创造了一种关于生死的新规则。但细想来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仙,却白白得了长生不老,旁观起来,有点不劳而获的感觉。这种霸道的做法也得罪了阎王,阎王也把他告到了天庭。
应该说,悟空这个人是天才,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胆识有魄力,不服旧规则,想要创造新规则,其实,事情的关键不在于遵守规则还是创造规则,而是规则本身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旧规则是合理的,那么就遵守,不合理就该废除;而作为创造规则的人,如果他的规则合理,他才值得称赞,如果不合理就不值得称赞了。《西游记》写到此时,悟空尚不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天才同时具有善和恶两种特点,因此,才有了日后的西天取经的辛劳,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历练中成长。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8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自从老师发下这本书时,我就对它爱不释手,每天都要读几章,今天我读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取真经的路途中。一天,他们走到一座高山上,唐僧忽然感觉饿了,要孙悟空去化斋。孙悟空去了,唐僧那边却被白骨精盯上了。白骨精十分想吃唐僧肉,于是她先变成个小姑娘来给唐僧送斋饭,却被及时赶回来的悟空用火眼金睛识破了。当悟空要打死白骨精时,白骨精却早有准备,逃走了,留下了尸骨。但白骨精很不甘心,她又变成个老太婆来找女儿,又被悟空发现,这一次,她又逃走了,还留下了尸骨。最后一次,白骨精变成个老头儿来找女儿和老婆,结果又被孙悟空发现,还被打死了,留下一堆白骨。看着地上的白骨,唐僧这才将信将疑,但由于猪八戒的挑唆,使本来心地善良的唐僧被迷惑住,把悟空逐出门下,悟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走了。
在本章节中白骨精的形象无疑是诡计多端,因为她变成柔弱的.女子和孱弱的老人来博取唐僧的同情心。而唐僧这个人的心地过于善良,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所以有些是非不分,但他毕竟是个凡人,这事不能怪他。孙悟空虽然有一些玩劣,但他对唐僧算得上是忠心耿耿,处处保护着唐僧。但猪八戒因对孙悟空有些不满,就挑唆唐僧,这是最不对的地方。
读这篇文章时,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我不禁想起一次我去朋友小高家玩,那时她家还有一个叫小李的女孩,我们一起玩时,小李出去了,然后我们忽然听到哗啦一声,我出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玻璃杯倒了,还掉到地上碎了。小高见到后气坏了,大声地说:“这玻璃杯是我爸爸出差时给我买的,你怎么可以打碎呢?”小李急了,脸涨得通红,连连说不是她弄的,后来越说越生气,便提出绝交,怒气冲冲地走了。后来小高发现她家窗户没关,那时又在刮风,可能是风吹倒了杯子,小高立刻跑去小李家道歉了。所以这个故事说明了不能看表面,细节最重要啊!
《西游记》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9
有错能改,亦可成佛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句名言出自毛泽东口中,正是这句名言,让我下定决心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部书主要写了唐朝时期,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向如来佛祖取经回大唐的故事。
我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情节就是大闹天宫了。天宫到了一年一度的蟠桃大会,掌管着蟠桃园的齐天大圣偷吃了蟠桃,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立马派兵来抓孙悟空,孙悟空就与天兵天将大打出手。
可天兵天将根本不是孙悟空的对手,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如果当初玉皇大帝对孙悟空好一些,邀请孙悟空来参加蟠桃会,孙悟空会不会偷蟠桃还大闹天宫呢?如果天兵天将在花果山大开杀戒,孙悟空的猴子猴孙会不会受到伤害呢?作者有这么精彩的'语句,让我怎能不爱呢?
不过,偷蟠桃、闹天宫毕竟是不对的,所以孙悟空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五百年后,孙悟空被唐僧救出,然后跟着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西天取到真经,孙悟空也由齐天大圣变成了斗战胜佛。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路上会有许多坎坷,难免会摔跤,难免会犯下错误,但这个人如果明辨是非,一路向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能收获伟大的成功。
爱迪生不正是如此吗?爱迪生小时候读书并不聪明,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但他迷上发明以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像蜜蜂扑在蜜糖之上。孙悟空成佛只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连续失败了两千多次,可是,他没有放弃,哪怕很多人指责他,很多人怀疑他,很多人骂他是疯子。爱迪生不停地试验着一种种材料,终于,他找到了能够发光的材料,将整个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他也获得了“发明大王”的美誉。
《西游记》这本书真是精彩,让我爱不释手,我读着里面的情节,也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学习道路上,一定也会有着无数高山峻岭,甚至有着无数妖魔鬼怪,我也会遭遇挫折,也会犯下错误。但是,我一定会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把努力当成我的金箍棒,就像孙悟空一样,一路降妖除魔,到达我心中的灵山!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10
泱泱大国五千余载,在此间建起的历史长河中,祖先挥袖刻下了那么多文学界的明珠,留后人品味古迹璀璨。《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那绚丽多彩的神魔之界、披荆斩棘的取经之道,无不令人回味无穷。因此,也吸引了我这个小读者品读一番。
故事主讲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灾难重重、迷惑人心,但唐僧师徒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最终历劫八十一难,终成正果,驾雾修仙。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章节非属“三打白骨精”,当然,吸引我的不仅是白骨精那千变万化瞒天过海的变化功夫,再者孙悟空嫉恶如仇,对白骨精大打出手、大秀武功,而是行者对师傅所言:“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落骂名。”其中,“知恩不报非君子”令我深思,受益匪浅,更令我小小反省:在此之前,我是否有过愧于他人,并非报恩于施恩者也;对于为我们勤劳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父母们,我们是否也可以予之感谢、温暖对待,甚至涌泉相报?答案在心中浮出水面,却令我扪心自问多遍。对于父母的辛劳付出,我似乎从来都置之不理、理所当然。的确,这小小道理的确使我羞愧难当了!
《西游记》中最令我喜爱的却是猪八戒。似乎许多人都为他贴上了骂名:好吃懒坐,不思进取。但在我心目中,猪八戒并非只是如此,更多的.,其实是心底的忠心耿耿和勇敢。若并非如此,他又怎会甘心对师傅放在第一位,心甘情愿保护师傅,对名与利满不在乎?愿意协助孙大圣?没错,在如今网络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大多数“哲学家”随波逐流,对表面事项指指点点,贴上标签。“只许周官放火,不允百姓点灯”。此话讽刺得正是网络上的“哲学家”,我们是否可以开始思考,对一个人,我们有无权利批判;仅在一面的展现中,我们是否应该转换方位,全面思考后再定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西游记》笔韵悠长,令人惊叹一绝。浅读,唐僧懦弱无能,孙悟空好斗无脑,猪八戒贪生怕死,沙和尚世事无成。深读,愧疚不以,拍案叫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西游记》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11
这个寒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原著。《西游记》主要讲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后和唐僧师徒一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的正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书中的每个小故事总是那么精彩,引人入胜,以至于把我吸引住,都忘记了玩耍娱乐了。
在唐僧师徒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了。我最为羡慕的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他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变。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用这些本领帮助别人,就像孙悟空一样保护唐僧西行。孙悟空把本事用在了降妖除魔、保护师父、求取震惊上了。他难道不是一位好英雄么?我喜欢孙悟空那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积极乐观的精神,无论与到什么妖魔鬼怪,他都勇敢面对、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把妖怪们耍的`团团转,遇到困难都虚心请教。最后成了斗战胜佛。
白龙马是一位憨厚老实、任劳任怨的小白龙。无论猪八戒好吃懒做,把一切一切的行李搬在白龙马身上,它也不埋怨、不生气,为唐僧做好坐骑,安心的保护这唐僧。当上了八部天龙。
猪八戒原本是皇帝的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仙娥,被贬下凡间。他好吃懒做、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好女色心,但是他的水性好,在帮助孙悟空驯服沙和尚时立了不小的功劳。
沙和尚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不小心打碎了玉皇大帝最喜爱的琉璃盏,被贬下了流沙河。他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善良踏实、顾权大局,但他不懂变懂、好坏不分、缺少主见。他也和白龙马一样挑着行李,不做任何抱怨。
唐僧,他前世原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他不听说法,轻慢如来的的大教,故贬他的真灵,转身东土。他意志坚定、心地善良、勇往直前、一心向佛,但他人要不辩、是非不分、固执迂腐、懦弱无能。虽然他一见到可怕强大的妖怪,就吓得魂不守舍,但他依然记得在东土发下“绝不往后返回一步”的誓言,依然坚定的走下去。
读了《西游记》使我改变了很多,使我多了许多良好的品质,我都知道,这都得感谢唐僧师徒一行人呢!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12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次读起这本书,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最近,我再次认真重温了《西游记》这本书,并且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为我们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来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读完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把妖魔鬼怪描绘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把取经路上的重重困难写的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师徒四人的形象更是描写的维妙维肖,对比鲜明:诚心向佛、慈悲为怀的唐僧;正义勇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财好色、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沙和尚……
在《西游记》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忠诚无私、临危不惧的精神使我敬佩不已。他火眼金睛决不看漏一个妖魔,手中的金箍棒绝不对一个鬼怪留情。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孙悟空的表现尤其令我佩服。
话说师徒四人取经途中,路过一座荒山,山上有个白骨精,她听说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于是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三变老翁,几次欲取唐僧。悟空识得妖精,关键时刻挥动金箍棒三次打杀了妖怪。第一次唐僧已经心存芥蒂,第二次,唐僧怒骂孙悟空肆意作恶并念起紧箍咒。到了第三次,唐僧仍然不辨真伪,再加上八戒的谗言,狠心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尽管孙悟空一次又一次被唐僧误解,但他从没有放弃,强忍着紧箍咒的疼痛,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在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之下,悟空有着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一颗宽容的心,正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忠心耿耿、不计前嫌的保护,唐僧才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他不愧是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超级大英雄。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的不再只是幼时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迷失方向,止步不前,而要像孙悟空那样顽强、勇敢地直面任何挑战,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努力,用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13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战胜困难取到真经的故事。
师徒中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路上为师徒西行背行礼,任劳任怨,谨守会佛门戒律,踏踏实实的一心跟随师傅取到真经,他的决心让人感叹不已,修成“金罗汗”。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为人贪婪。他遇到困难时只会退缩,可是他聪明,18集时孙悟空被唐僧贬走后被妖抓去,八戒用激将法把孙悟空激了回来,孙悟空打败妖怪,获得唐僧原谅,又回到唐僧身边一路西行,要取回真经,猪八戒的角色又让故事回到正路,这显出猪八戒的机智聪明。取经成功后猪八戒成了“天篷元帅”。
唐僧,就是啰唆,可是他是个善良的苦行僧,就连身上爬的小虫也不愿打死,把它放生。取经路上不辞艰苦,意志坚定,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修成正果,为大唐佛教做出了贡献,后带回经书,成为了“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敢斗,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也敢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练就的火眼金睛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绝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绝不退让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英勇好斗的'神话英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斗战胜佛”。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有成就。它有丰富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的语言,构筑了一座具有特色的艺术,神鬼妖魔的形象让人回味无穷,走过了十万八千里的大江南北,历经了一十四遍寒暑的意力让我惊讶。它让我领悟到,任何事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正象我们的人生,在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挫折时,我们要勇于战胜困难,要经过努力,才能见彩虹。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从《西游记》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获,而《西游记》这部国学经典也会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熠熠生辉。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14
《西游记》讲述了一个奇怪而精彩的神话故事。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大师兄孙悟空。他曾经从石头里跳出来,他是一只天真、顽皮、任性的野猴。他拿走了老龙王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场撕破了生死簿;闹天宫,偷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自称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便被佛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全,他正义大胆,技艺高超,是怪物的克星。他从不对这些人手软。虽然他很多时候不被唐僧理解,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他们赶走了。即使事后被各种神仙带回妖魔,甚至导致唐僧残忍驱逐,除害护航之心也从未改变。
二是二师兄猪八戒。他贪财好色,有问题,好吃又懒,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特别爱吃。每次孙悟空让他找食物,他总是打着找食物的牌子,但总是半路睡觉,或者在回来的路上找到食物。它有更多的小脑筋。我清楚地记得有一集,一条河结冰了,但马不容易前进。当每个人都遇到麻烦时,猪八戒立即说他可以用布包裹马蹄铁,增加摩擦。虽然他很贪吃,但他也很保护主人。他一点也不比孙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险,他就会不顾一切地救他。
然后是三师弟沙悟净。他心地善良,安于命运。他的能力比悟空弱,八戒弱。他淳朴、诚实、忠诚。他总是拿着行李默默地跟着他,努力工作,生动地展现了他淳朴的形象。
最后是唐僧,师傅。他心胸开阔,惠及黎明人民。闵城善良的苦行僧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他毫不犹豫地远行,以求真经。而且,他思想周到,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规范严谨,善于发现问题,低调不张扬,遵守时间。
是唐僧师徒经历了81次磨难,让我想起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毅力。这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为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感到羞愧?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从头到尾做一件事,无论我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尽力去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第二回好句摘抄11-27
西游记第二回原文翻译08-28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范文08-30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精选47篇)10-13
西游记的第二回读后感(通用20篇)06-17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通用7篇)07-06
水浒传第二回读后感水浒传第二回读后感10-18
《西游记》第一回和第二回读后感500字(通用24篇)08-27
《水浒传》第二回读后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