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锦瑟》教案示例

《锦瑟》教案示例

时间:2024-07-13 07:38:21

《锦瑟》教案示例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锦瑟》教案示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锦瑟》教案示例

《锦瑟》教案示例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

  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3)苏轼《赤壁赋》。

  (4)刘鹗《明湖居听书》。

  (5)韩愈《听颖师弹琴》。

  (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7)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8)李商隐《锦瑟》。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二、如何理解《锦瑟》的字面意义?

  1、理解典故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2、翻译诗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三、如何理解《锦瑟》的深层意境?

  第一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问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第三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

  最后一联: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四、究竟《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认为:(并不要求学生认同)

  这首诗应该是感时伤世诗。《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五、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1、比喻象征,形象鲜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锦瑟”“蝴蝶”“杜鹃”“珠”“玉”象征着美好事物。

  2、意蕴深厚,朦胧梦幻

  《锦瑟》一诗,无论是“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心知肚明,完全意会,但究其具体,却云雾遮目,不甚明了。虽不能说李商隐开启了朦胧诗的先河,但这种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六、背诵诗歌。

《锦瑟》教案示例2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思索诗歌意旨。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

  [教学重点、难点]

  典故的使用。

  本诗的旨意。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探究合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是每个人都曾经有的故事,等是一种很美妙的期盼。这首歌仅仅是写青花瓷吗?

  看来,青花瓷是有故事的,在1000多年前,被称为唐代的忧郁王子的晚唐诗人李商隐面对一种很熟悉的乐器,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谜一样的诗。它让人百读不厌,读罢五味陈杂,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的——李商隐的《锦瑟》。

  二、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请全体同学放声朗读诗歌,老师提问: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

  明确: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

  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主眼。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2.诵读指导: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教师配上伤感的音乐。请一学生朗读,把握诵读节奏,用感伤的语调来读。

  3.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惘然”?他在思什么样的“华年”?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像《锦瑟》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三、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1.探究活动一

  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后,二人感情笃定。假设黛玉题帕,会送《锦瑟》中的哪一联给宝玉?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学生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

  (2)教师小结

  爱像蝴蝶梦一样朦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迷恋;一片思慕春心付与悲啼的杜鹃,绵绵不绝。既能表现黛玉的痴情与忠贞,又蒙着一层悲剧色彩,与原著相符。宝黛奇情,有还泪说。那月下沧海的鲛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爱情不为礼教认可,孤寂伤感,夜夜流泪成沧海。蓝田美玉也能预表宝玉,纯洁,有才华,埋于山中不外现。两句表达了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执着,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婉的。

  2.探究活动二

  李商隐的诗: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 。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1)知人论世:学生介绍李商隐生平。教师补充。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介绍“自伤身世说”“悼亡说”“恋情说”等学说,并总结:

  “蝴蝶梦”无限美好,却虚幻短暂;“春心托杜鹃”凄厉悲哀;“沧海泪”孤寂凄寒;“蓝田玉烟”飘渺而不可及。如作者的际遇遭逢,少有才志而卷入

  朋党之争,仕途失意,为谋生东奔西走;中年丧妻,十四年婚姻聚少离多。美好总是乍现即逝,诗人难免不发出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感叹。

  四、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1.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2.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3.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五、总结

  王蒙先生就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

  刚刚我们就是完成了一次与作家的合作,一种诗歌的二次创作,一种创作性的背叛——指的是对作者创作时的实际意图的无意或有意的曲解。这种重新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识到的作品的潜在意义,或者增加一种预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义。因此,我们让诗歌的内容更加的丰盈。所以,《锦瑟》虽然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依然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诗人的脉搏。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拨弄弦瑟,抚思华年,是追寻逝去的青春,是追问淡远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怅,是倾诉没落的时代,是诉说家事的衰颓。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1.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在这一回里,黛玉明明白白地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义山?

  2.试用现代诗演绎这首《锦瑟》。

《锦瑟》教案示例3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

  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

  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

  本诗的旨意

  六、知识点:

  ⒈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教学设计>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⒉艺术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李商隐的教学设计>文章也是文囿异卉,他的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⒊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认识为基点。

  七、目标达成

  ⒈译文: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3、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4、鉴赏要点:

  (1)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5、课外欣赏阅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吹麻滩中学

《锦瑟》教案示例4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

  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

  五、思考:

  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自己年近半百。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

  望帝化鹃——相思

  南海蛟人——破灭

  蓝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背诵

  八、作业: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初为牛党令孤楚赏识,被表为巡官。开成二年,因令孤楚之子令孤绹荐,中进士。调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为掌书记。后商隐与王女结婚。这行为被牛党视为“背主、忘恩”。从此他一生处在牛李党争的漩涡里,无法摆脱,郁郁不得志。开始,他虽遭打击,但还有热情,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想有所作为。及李德裕为相,朝政有些起色,他也比较积极。后来牛党上台,政治上倒行逆施,他再次受到排挤,到桂州、徐州、梓州等地做幕僚,最后在郑州抑郁而死。他的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重实用,对儒学有一定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全唐诗》编其诗三卷。诗长于七律,有杜甫的沉郁。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摹仿杜甫的《北征》,追溯历史,揭露腐败,带有总结教训的性质。《韩碑》则学韩愈《石鼓歌》,对宪宗朝平定淮西叛乱予以赞美。他的《咏史》、《有感》、《重有感》、《茂陵》、《马嵬》、《隋宫》、《贾生》等,或直接、或借咏古来批评时事,讽刺意味极浓烈。《安定城楼》表现抱负、胸襟,驳斥小人对自己的猜忌、诬蔑,其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为王安石所赏。《哭刘蕡》是控诉小人对故友的迫害。《登乐游原》等诗带有感伤色彩。最能表现其特色的是爱情诗,典丽精工、意境朦胧。写了不少《无题》诗,哪些只写爱情,哪些别有寄托,很难断定。《锦瑟》诗号称难解,也有人认为是感叹身世之作。《夜雨寄北》却意思明朗,感情真挚。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二○三。有《玉谿生诗集》和《樊南文集》。

  无题二首(其一)

  【题解】

  见《李义山诗集》。原作二首,此其一。诗写恋爱的兴奋喜悦与别后阻隔不遇的难堪焦灼。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其一)

  【题解】

  见《玉谿生诗集》。本有四首,包括七律二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此为第一首。作者围绕“梦”以抒写“远别”之情。

  【原文】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题解】

  见《李义山诗集》。诗述恋人间相见不易,别时更为难舍难分。相思之深如春蚕之至死而丝尽,悉绪之切似蜡炬之成灰而泪干。悬想恋人应于晓镜中觉云鬓已改,于夜吟时感月色凄寒。所隔不远,深望青鸟使者一探音问。诗歌曲曲写出恋人相爱而间隔受阻的痛苦、缠绵心声。或回顾前事,或瞻望未来,或空中悬想,或直抒胸臆,寄情比兴,萦回往复,透彻表现出甜蜜而辛酸的柔情蜜意。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

  【题解】

  此为李商隐于巴蜀时寄给妻子的诗。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诗写自己独居巴蜀的寂寞和对妻子的思念。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乐游原

  【题解】

  见《李义山诗集》。乐游原为唐代长安郊区登临胜地,可俯览长安全景。诗歌写出了无法摆脱的`黯淡心绪。

  【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锦瑟

  【题解】

  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难以确解。有的认为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有的认为是悼亡诗,怀念其妻王氏;或是怀念其青年时所爱恋的一位女道士。有的认为是追悼已故宰相李德裕。锦瑟,形容瑟的精美。瑟,古代的一种乐器。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自读思考

  分析《锦瑟》第二联所用典故。

  上句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下句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

《锦瑟》教案示例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

  1、听音频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标出停顿。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读完后教师要做评价和指导)

  通过三遍朗读,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诗,但究竟写的是什么,依然不是很清晰。想要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从诗人的生平和诗作的创作背景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四、背景介绍(一代情种——李商隐)

  很多人称李商隐为情种,这和他丰富曲折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多媒体课件展示),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公元838年正月初五,两人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他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这首诗就是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时所作,不久病故。

  五、课文研读: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瑟”是一种乐器,有二十四弦、二十五弦、五十弦,作者此处无端发问“瑟为什么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呢?”用意是抒发自己无尽的感慨,感叹自己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那每一根琴弦,每一根琴柱都如自己已逝去的美好年华,让作者思绪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诗歌的主要内容“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庄周梦蝶》出自庄子的名篇《齐物论》,说的是庄子在熟睡中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醒来之后分不清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这个典故指的是对绝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的事,说的是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在死后魂化为杜鹃,在暮春之时望着自己的国家不断哀啼,感伤春去,也哀痛亡国。此句寄托了作者无限的哀思、难言的愁绪与不懈的追求,就算自己死后化为杜鹃也将依然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句寥寥七个字,包含“沧海、明月、明珠、泪珠”四个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氤氲的雾气在山顶升腾,朦胧飘渺,当人们想要走近一探究竟,却什么也看不到了,作者的这句吟诵是对美丽愿望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叹。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整首诗的鉴赏完成了,我们完全沉浸在诗歌绮丽飘渺的意境中,但作者要借本诗传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相信同学们还是不能品味完全,这就是《锦瑟》,人们研究了千余年依旧未能全解。

  大学者梁启超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我们可以多角度的理解这首诗,所谓“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有理,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就是合理的。下面给同学们提供几种常见的理解,可以参考使用。

  六、常见的几种理解:(多媒体课件展示)

  1、咏物诗。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义山《锦瑟》诗……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刘贡父《诗话》(按,即刘(分攵)《中山诗话》)以谓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义山因以寓意,非也。

  2、悼亡诗——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3、爱情诗——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4、自况诗——自伤身世。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七、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1、善于用典2、哀怨的基调3、朦胧的意境4、华美的语言

《锦瑟》教案示例6

  一、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二、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学生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1.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锦瑟》教案示例7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

  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

  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

  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四、朗读指导: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五、典故补解:

  1、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2、良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六、内容精析(师生互动,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

  (一)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 (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二)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②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②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③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④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是如此结局;可叹望帝一份“春心”只能以哀啼相告;可惜我们的心思总是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传达。……

  3、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梦幻 美好 迷离 怅惘 // 怨愤 哀怨 凄凉 悲苦 不甘

  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三)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

  1、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鲛人泣泪为珠;鼓瑟者因痛苦心事奏乐: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②月亮、珍珠、泪珠都是圆而亮的,前二者相映,原本美丽异常,加上泪珠,却构成了一种凄楚之美。③ “沧海”极易令人想起“沧海桑田”的成语,有隐指今昔变化巨大之意;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痛苦,在今天回忆起来,都成为一种美丽。……

  2、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或指美好时光,或指美好梦想,或指美好情缘,或指美好前途:①异常美好却无从把握,难于得到,甚或连踪迹都难于寻觅;②就如玉深埋地下却又露有痕迹一样,此情深埋心中却又时有显露;③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④可以望见却难以企及。……

  3、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空旷 寂寥 孤独 冷清 凄美 //美丽 朦胧 似真似幻 若即若离

  (四)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2、“惘然”怎样解释?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 , 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 , 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 , 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①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②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 必定更加怅惘 , 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七、意旨的几种观点:

  苏 轼:咏瑟抒情 朱鹤龄:深悼亡妻 何 焯:自伤身世 程湘蘅:自序其诗

  钱钟书:自寓创作

  一般说法: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举例解说此诗:

  1、自伤身世: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付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八、艺术特色:

  1、抒情含蓄。中间两联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

  2、对仗工整。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稳,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甚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3、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似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有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这真是一个有意味的审美现象。

《锦瑟》教案示例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题解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綯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有时用典过多,晦涩难懂。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晚唐重要诗人之一,和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境。主要是政治史、爱情诗无题诗。

  这首诗不是咏物诗,而是无题诗,仅以首句的前两个字做题罢了,锦瑟意为装饰精美的瑟。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咏瑟说(苏轼)2、悼亡说(朱鹤龄)3、自伤说(元好问、何焯)

  4、自序其诗说(程湘蘅)5、自寓创作说(钱钟书)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自伤说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六、艺术特色

  1、托物比兴,委婉含蓄

  诗歌通过吟咏“锦瑟”这一物象的今昔、古今之变,暗示世事沧桑,委婉地倾诉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痛之感,对自身遭遇的悲哀之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古瑟多弦(五十),也暗示作者此时(晚年)思绪纷乱、感情复杂。诗作寄寓很深,意蕴也很丰富,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用典较多,精当深婉

  中间两联连用了四个典故,以“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名珠”、“良玉生烟”等四副静谧迷离而又颇带伤感的画面暗示寄寓着自己的遭遇和心绪,既让人有所感知体会,又难以指明实言,使得诗意朦胧深幽,抒情更加含蓄深婉,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板书设计:

  首联追思逝去年华起兴

  颔联人生迷惘年华流逝用典

  锦瑟

  颈联怀才不遇理想难酬用典

  尾联怅惘苦痛抒情

  七、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习。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八、作业。同步作业本上的练习

  九、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习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3、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习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习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锦瑟》教案示例9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 理解内部结构;

  3、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 亡妻的深情悼念;

  3、 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板书设计]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





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





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





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 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 课堂活动:点读练习。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七、作业。同步作业本上的练习。

  八、教后记:

  1、 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 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习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习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习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补:

  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 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教案示例10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这里包括所描绘的景(意象)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这两首诗歌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渗透一定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方法中提升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一、《登高》

  (一)、 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首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二)、 学生自读感悟

  1、自读全诗

  2、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

  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3、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1)、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人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2)、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明确: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生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4、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1)、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明确: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2)、比较阅读感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王维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确: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王维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全诗的语言清丽。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而杜诗则相反。(分析略)

  5、译诗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6、分析 《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萧瑟的秋天,诗人的笔下写得有声有色。

  首联落笔阔大,在猎猎的秋风中,诗人登上高处,随风传入耳畔的是长啸的猿声,日中所见的是清水白沙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这两句包容了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猿鸟哀鸣,飞鸟徘徊,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此联中“风急”二字绝妙精炼,猿哀、鸟鸣及下联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都是由此产生。

  颔联诗人具体描写秋景,“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状景逼真,意境雄浑绵邈。此联已成为后人传诵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实际上作者已经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写景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萧瑟凄凉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的描绘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

  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出了诗人的衰叹。“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的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律诗一般都是中间两联对仗,而且对得自然妥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胡应麟《诗薮》内篇五卷中赞誉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还称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一好诗。此诗虽是一首悲歌,但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凉和消沉,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为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构思用字的精妙。后两联的抒情将国家的现实和诗人遭遇联系起来,感情表露得深沉、旷远,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二、《锦瑟》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1、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2、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3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明确: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①: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

  明确:惘然

  ②:作者为什么而“惘然”?

  明确:为“此情”。

  ③:“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明确: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4、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现在让我们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 凄迷的意境?

  ? 华美的语言?

  5、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附板书:

  登高

  杜甫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

  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锦瑟

  李商隐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锦瑟》教案示例】相关文章:

《欢庆》教案示例03-19

《司马光》教案示例02-09

《老王》教师教案示例(通用12篇)03-19

各种报告范文示例03-19

党员转正申请范文示例03-19

排球训练总结范文示例5篇02-24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示例(通用10篇)11-04

种植银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示例02-15

半年度工作总结汇报示例范文03-20

2019年国企员工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示例模板05-12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