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

时间:2024-08-25 06:58:58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在此,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一起来学习吧!

  篇【1】: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

  “无为而治”语出孔子,而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还是老子的《道德经》:“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做事,没有什么管理不好的。

  “无为而治”是“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为现代管理界所推崇。

  “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既以“无为”代替“有为”,不过度进行人为的干预。

  “不管有没有人管,都可以做好自己该做的”,或是“最好的领导者是帮助人,又让人感到不需要他。”,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境界。简单通俗地理解“无为而治”,就是“有人管无人管一个样”。

  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不仅适用于工作,同样也适用于家庭。

  在家庭中,我一直很信奉“无为而治”。

  无为管理要达到的境界应该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轻松愉悦,生机勃勃。

  作为一个女人,我认为男人不必管。我倾向于做一个“不管”男人的女人。

  只是我要声明的是,我所说的“不管”,不是真的不管,不是不关心,不是冷漠,不是疏远,而只是不约束,不限制,不控制。

  具体地说,“不管”的前提首先是“管”,也就是,如果你是男人,先做好一个丈夫应尽的本分,而我作为一个女人,要先做好一个妻子应尽的本分。首先管好老公的胃,让他觉得家里的饭菜可口又养人,回家吃饭是件愉悦的事儿;其次管好自己的嘴和心态,不乱唠叨常指责,让他觉得家不是牢狱不是战场,是个可以放松身体和精神的所在,下班后愿意早些回家;

  “不管”,则是不把老公当成生活中的唯一内容。在老公不在家的时候,做自己该做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绝不时刻关注老公的行踪以烦恼自己,不查看老公的手机以随时发现可疑情况,不管束老公的花销而让他囊中羞涩。

  欲达到“不管”的境界,其前提是把好选择的关,其关键是管理好自己,做个有情趣的可爱女人,做好一个妻子的本分。如果从源头就有问题了,也就是当初就选错了人,再如何费心劳神地管,不仅徒劳无功,而且会让自己越来越神伤。

  在单位里,在我的实验室,我同样信奉“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

  在实验室里面对学生们,我也奉行“不管”的管理方式。我所说的“不管”,并不是完全放任,而只是通过一种顺乎自然的管理,希望达到学生们愉快,我也轻松的境界,我想,这应该也算是一种“无为而治”。

  在我们院,每个老师的实验室都有它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有的老师的实验室象公司上班一样严格,早晨八点到,中午十二点吃午饭,下午一点半到五点半,晚上六点半到九点半,而且学生有事也基本是不能请假的。这样的管理制度很严格,学生们看似没有偷懒的机会,但我听自己的学生说,这些实验室的学生往往逆反心理很严重,如果老师出差,学生们就象出笼的鸟儿一般。而且这些实验室还有学生们互相监督制度,往往造成学生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而这是我极其反感的。

  在我自己的实验室,当然同样也有一个基本制度,上午和下午应该几点到实验室,也有明确规定。但是我们没有打卡制度,也没有让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因为我觉得这种互相监督容易摧毁学生之间的真诚和信任。同时,我也不过分强制学生,而且我告诉学生们,如果家中真的有一些大事急事(比如父母生病,至亲去世或结婚等),可以准假,前提是提前向我请假。我告诉学生们,我不会去调查你请假理由的真伪,因为我信任你们,如果你们说了假话,辜负的不仅是我的信任,还会损害你们自己的诚信。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在我身边的几年首先是一个快乐的、正常的人,因为学会做人和活得快乐比什么都重要,而且我相信一个人在愉悦轻松的情绪下的工作效率一定远远超过在郁闷的情绪下的。

  在规定了基本制度之后,我主要是给每个学生制定每阶段的任务。

  对于今年新入学的新生,我要交待的话比较多。

  前两天,我和两个新入学的学生谈了一个多小时,向他们申明了实验室的各种制度,并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我告诉他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这几年没有家庭牵累的无忧无虑的学习时光,你们这些学生,天资相差并不太多,能够在将来让你们和别人拉开差距的是勤奋。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人,这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身体等。你们这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跟着师兄师姐学习,尽快掌握各种实验操作和扩展知识面,学会科学思维。你们除了上课和学习实验技术,每周必须阅读一篇英文文献,阅读之后要整理成阅读笔记发给我,阅读笔记要包括文献的创新性、所采用的研究手段、自己读文献受到的启发,每周五下午六点前必须发给我。

  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课题,我会尽量每周不定时和学生们交流,要求他们,这一个月,你的实验应该差不多进展到哪一步。

  对于面临毕业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些进展,我会督促学生完善前面的工作,在特定的时间内(比如一周内或是放假前)写出要投稿的英文论文初稿,发电邮给我。

  不去在时间安排上对学生要求过细,只是定期检查学生们的工作成果,让他们自己有比较大的宽松度去安排做实验和看论文的时间,这就是我在实验室的“无为而治”。

  篇【2】: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

  事物是相对的,新与旧、美与丑、真与假、宏大与微小……这种差别上的互相对立、不平等,毋庸多言,都被认为一种常识。

  但有时又常常会被社会生活中一些相对的客观事实,百思不解,似乎又超出了常识范围。

  譬如:才识浅薄者却能高官厚禄,品格鄙俗者却是地位煊赫;知识渊博者却怀才不遇,德行美好者却地位低微……尤其是在眼花缭乱的商品经济社会里,民主与法制还不怎么健全的体制下,荣辱则以钱财多寡、权位高低为标准,促使自己的心境在焦虑、浮躁、抑郁不平的飘摇中不能稳定。于是,便有了“愤世嫉俗”的心态,“生不逢时”的牢骚,便有了思想上的动摇、失落和愤慨。

  追其原因,大多只看到了事物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而没有看到事物自身对立的这一面。其实,正是这种相对主义不完全的反映,也就有了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表示郁闷和愤懑的心理。如果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会有所认识和了解了。

  环顾自家的居室摆饰,上千元的全自动电脑洗衣机,可谓劳苦功高,为何只能默默地在卫生间工作;几千元的电冰箱,清廉刚正,为何只能屈居厨房……这些高档的电器似乎永远也不会被安排在亮爽温馨、匀称舒适的客厅之中。相反,一只描绘花草的抱枕、一朵华而不实的绢花,却能堂而皇之身居典型环境,唯我独尊地进入大庭广众的视线中。面对这种“生不逢时”、“地位不平”的相互对立,何以不“愤世嫉俗”地把洗衣机搬到客厅?把电视机挪到厨房?把电冰箱放到卫生间?

  倘若辩释:居室摆饰并不是以电器或绢花的自身价值来布置的,而是依照它们内在的规律运行,在居室中它们相互并存、相互依赖,如果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布置,居室岂不乱了套,这日子还怎么过?所以它们是不分“是”与“非”的。

  如此,便要为你拍案叫好!因为起码从家庭的摆设,懂得了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有它的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同样有它的是与非。“是”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非”的变化也是没有穷尽的。所以通达的人是不会走划分“是”与“非”这条道路的,而是以明静的心境去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

  自然万物、人类社会、人生命运,不变只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

  在绝对的总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尽管都是相对的,实则各个依然平等。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没有什么东西不可。善与恶、忧与喜、荣与辱、强与弱……它们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无论变化大、变化小,表象清楚、表象模糊;所以在变就是因为它存在矛盾,从道家的思想观点看,它们都是可以相通为一的。了解这个“通而为一”的道理,就能获取内心的平静,不会再有“愤世嫉俗”的成见,不会拿“荣辱以钱财多寡、权位高低”来衡量人生,这就是因任自然的道理。

  顺着自然,认识变化,承认变化,就会自觉地养成全面、长期地观察事物,尊重客观,顺应变化,适应生存的能力。所谓顺应变化,适应生存,并不是让人消极、被动。首先要了解自己、以无用寄托于有用之中,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

  如此,就不会为社会的不平不公或大惊小怪、或慷慨愤词;就不会有思想上的动摇,失落和伤感。这就叫做: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顺应事物的本原。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感悟】相关文章:

感悟“无为而治”06-06

实习感悟范文03-20

有关军训的感悟03-19

错误郑愁予感悟03-20

军训感悟700字03-19

读报告心得感悟07-24

生病后的感想感悟03-19

《圆柱的认识》课后感悟07-18

军训拉歌感悟03-19

公司军训拓展感悟03-1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