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时间:2024-08-20 16:59:59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1

  《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 第一课时

《晏子使楚》

  主题:尊重

  步骤: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抓课题,隐含主题

  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要清气满乾坤。”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我呢,也是这样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吧,彼此之间鼓励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出示:规圆矩方。学生齐读。)

  [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察“矩”字,和你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

  生:“矩”的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的。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

  师:想像一下,为什么要在“矩”里多加一点?

  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

  生:是要告诉自己一定严格要求吧。

  师:这个“点”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要规矩多一“点”儿。对外呢,要更要讲规矩,懂礼节。比如对这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

  生:古代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对古代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牌匾的解读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引出了本课教学的课题。]

  师: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杀三士》,《越石父》。

  师:还有《金壶箴言》等。同学们可以读读《晏子春秋》,你会知道得更多。今天,我们就走进晏子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题目出示,学生读出)

  [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这跟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师:“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国)。让我们读读课文。

  生: “春秋末期……显显楚国的威风。” (读一二自然段,内容略)

  师:自评一下自己读得如何?

  生:还不错。(学生表情得意)

  师:的确不错,比如“大夫”,现在我们读dàifu,过去我们读dàfu。你读得很准。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读得如何?

  生:“我在这儿等一会儿”。这句有两个“儿”,儿化音,你读得也不错(该生对着刚才朗读的同学说)。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刚才读的时候“临淄”的发音要准一些;“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师:大家很注意听。读人家的书一定要读正确,不能丢字落字。我理解刚才这位同学,她在创造性朗读呢。请你再规范读一次,以后表演或复述的时候你就可以尽情创造啦。(该生又读,读正确了)。

  生:“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学生评议,读得很流利。)

  师:注意,这里出现了两个成语,是哪两个?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学生把这两个成语画下来。)

  师:通过全篇朗读,我们发现,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齐国没人了;第三次,楚王讽刺齐国人在楚国偷盗。

  师: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各方都要规矩多一点。然而却没有得到尊重。

  师:但,不管怎么样,最后的结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让学生再齐读课文的最后这句话,并板书。)

  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说出“敬重”、“佩服”之意。)

  师:那“不尊重”呢?

  生:尊重。(同学们啊了一声,该生一下子明白了)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视。

  师:“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师让学生把“不能不”送进句子中变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在教师的牵引和巧妙地点拨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点,紧扣“不尊重”和“不敢不”通过换词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味极浓。]

  师: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么呢?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认为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华。

  师:晏子靠什么来表现他的才华?

  生:表现在晏子说的那些话,也就是说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

  二、依文字,铺垫主题

  师:那好,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给大家读读,看看晏子的话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读。而后发言)

  生:我说说第二个故事中晏子的这句话:“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没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阵雨?袖子举起来,真的就一片云?用夸张手法啊。楚王不是说我们国家没人吗,这样一来,楚王没话说了。

  师:晏子的语文修辞手法用得真好(笑)。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

  生:有“张袂成阴”,意思是“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有“挥汗成雨”,意思是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师:快把这两条成语写在课文相应的意思下面。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还有呢,谁再说。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的就是“摩肩接踵”。还可以说成“比肩继踵”(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读别的书读到的,我平时看书看得多。

  师:唉哟,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们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同学们赶快把这同一意思的两个成语写下来。也要工工整整地写,一边写就一边记在心里啊。

  [既有词语的积累,又有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

  生: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还说了这句话:“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说我们国家的规矩,然后再说我最不中用,最后呢,就得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所以只好我就来了。

  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这个“因为”还可以放在哪里说?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生: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因为”重复使用,语言不罗嗦,理由还充分。

  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绵里藏针,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给我开了一个小门,像狗洞一样,那我就将计就计,把它说成狗洞,推理出楚国是狗国。这样听着好像很有根据。

  师:那就请你给同学推理一下:(课件打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学生填出,大笑)

  生:我说第三个故事中晏子的话:“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环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长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晏子的知识真丰富,拿这个比喻反驳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变成盗贼。他没明着说,而是做了个比较,不能说是比喻。

  师: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作典故。老师给同学配的补充教材中就有这句话。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背下来,提示今后可以适当用上。)

  师:请总评晏子的语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生: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补充教材上的这句话,在这里评价晏子,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回过头来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时语气很坚定。)

  三、品文学,深化主题

  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生:也是。他从墙角挖的洞,就说是狗洞,然后推理出,既然是狗洞就是狗国,的确有一些狡辩的意思。

  生:另外,晏子说自己国家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也不一定有这个规矩。

  师:谢谢同学们的思考。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打出):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 某外交官。

  师: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己默读,静静思考一下,发表如下观点:(板书以下)

  (赞成/ 不赞成/ 说不准)

  生:我说不清。这位外交官考虑外交的含义,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国和齐国之间就会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须“绕口令”。不过外交官的话也有道理,晏子有点逞口舌之能。

  生:我怀疑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众笑)

  师: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妒忌是说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神圣不可侵犯的。

  师:人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就说是忌妒,是吗?(教师表情带有不同意该生意见)

  生:……是。(学生挠头,不好意思了)

  师: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我更相信你的观点不一定代表最后的观点。

  [正是课堂的民主平等,才会得以支撑学生袒露真实的心路历程。老师巧妙的引导正是教师育人的高妙之处。]

  生:我觉得每个人说话是通过大脑来思考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智慧,才能说出一番话,我认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随机应变,把楚王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赞成。晏子有做语言游戏的感觉,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对话能那样吗?就是楚王逼的,要是我的话,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赞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严又不伤害对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话,我说不出来。那位外交官司怎么能这样说呢?

  生:我说不清楚。晏子说的的确是有依据的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说“晏子是在做语言游戏,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也许外交官说的也是对的,所以我说不清楚。

  师: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我们尊重你们的意见。有的同学不赞成,有的赞成,有的说不清。我们的确要思考:越说不清就越需要我们去说说看。如果说晏子的话感觉是语言游戏,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

  师:好,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晏子说的这些话。我们先看这句话:“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说”。)

  师:注意这个“看了看”,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这能表现晏子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能力强,压根儿就不用太长的时间想招儿。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生:其实,“看了看”说明晏子是亲眼所见事实之后才说的话,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说的。其实,这个“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师:原来这“看了看”藏着这么多意思啊。同学们再拿出《胯下受辱》。当无赖叉开双腿,让韩信从他裤裆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是——

  生:韩信也是“看了看”。

  师: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是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不过,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齐国。

  师:你有多高?

  生:1米40。

  师:看课文,课文写晏子身高五尺。古代一尺相当于八寸。估算一下晏子多高?

  生:一米四几左右。

  师:“左右”用得好。(和该生的个头比较一下),也就这么高。

  生:晏子是矮了一点(笑)。

  生:矮是爹妈给的,模样不好是天生的。你说我没学问,我可以学,但这样侮辱我,还借着我的个头侮辱我的国家,要是我会很愤怒。

  师:可课文却是“晏子看了看”,没写出晏子的愤怒。

  生:韩信虽然看了看,但他没像晏子那样去反驳。因为韩信是一个忍辱负重、大智若愚,有非凡气度的人,他可能是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一个锻炼。所以韩信能成为一个将领。(教师顺势和学生读《胯下受辱》最后一段话。)

  生:无赖在韩信心里,根本不算回事。因为韩信有自己的志向,无赖只是针对韩信个人,所以凭韩信的性格,韩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针对晏子个人的话,说不定晏子也会像韩信一样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节,所以,晏子不能像韩信那样忍气吞声,他选择了马上反驳。

  师:好啊,从晏子的“看了看”,你看到了晏子的什么呢?

  生:晏子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

  生:我觉得晏子的智慧是很冷静,而且也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侮辱后,镇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师: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简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也就是从这“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话有了底气,这是超越了晏子脾气和性格的勇气!回过头来读这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下面的两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背后,体现的智慧究竟在哪?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联系上下文读读晏子的话,看看这语言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力量。

  《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第二课时

  师:请同学们交流。大家注意倾听,看看他的见解与你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以补充,可以升华。

  生:我说第二个故事。你看,楚王嘲笑齐国没人,就是说齐国没有人才,怎么派你这么个拿不出手的人来了呢。晏子是“拱了拱”手说,既是礼貌,又是不卑不亢。也许在“拱了拱”手的时候,低头想对策,但不让楚王发现。(板书“有礼”)

  生:请同学们注意,晏子用夸张的方法说自己国家人多的时候,确是“严肃地说”的,你看,本来夸张的事实就不是真正的,可晏子严肃地夸张,就不得不相信齐国的人多。

  生:还有,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回答楚王的。这是故意的,让你楚王先得意,一会就让你哑口无言。同时,还是给楚王足够的面子。

  生:再有,不但如此,晏子还说“敝国有个规矩”,不但把自己国家放在低处,还要说,不但我讲规矩,我们国家也懂规矩,不像你,作为一个国王竟然这样不懂规矩。

  师:那意思就是晏子和齐国做到了“规圆矩方”了。哈哈。再读读晏子说这句话的前后表现,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故意笑了笑”。我认为晏子故意笑了笑,是晏子笑楚王太狂妄了。但只是笑,不是发脾气。这就不是正面在讽刺楚王,他是在拐弯抹角地讥笑楚王。

  生:“故意”是说我们有目的地去做给别人看的事,所以,刚才晏子是“看了看”,现在是“笑了笑”,说明他缓解紧张的气氛,笑得非常轻松。

  生:晏子的笑也是自嘲呢。晏子承认自己个子矮,不中用,因为不中用的人派到下等国家,所以说楚国是一个下等的国家。

  师:而我们的国家人才多啦!用刚才学的成语,那叫——

  生: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师:我们看了多少广告,你看那些形象代言人,什么漂柔洗发广告的靓女啊,什么雅戈尔西服广告的酷男啊,总之一句话,要做广告代言人,那得——

  生:帅。而且要是国家外交官更是风度翩翩。可晏子个子就这么高,要形象,没形象,要个头,没个头。

  师:楚王啊楚王,你笑吧,你冷笑,嘲笑吧,你不是说我不中用吗?这是敝国的规矩,就让我这不中用的人——

  生:访问你这样的国家。(大笑)

  师:我就笑着和你说,一点都不生气。(笑)大胆想象,当时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生:晏子一脸得意。

  师:但没有忘形。那就请你得意地说。(该生读“敝国有个规矩……”)

  师:表情没跟上去。注意,要通过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的得意,当然要有表情更好,这有促动思考的作用。(该生真的得意洋洋地读起来。掌声)

  生:幽默地笑。

  师:我们可要听听你的幽默啊!(生幽默地读起“敝国有个规矩……”来,还加了笑声。掌声热烈)

  师:你的幽默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们感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生:晏子是笑里藏刀(笑)。

  师:这个词我们要好好斟酌。你先想想,究竟笑里藏着什么。

  生:我觉得晏子有点故意傻笑,他是装出来的。(该生表演朗读。)

  生:我觉得可能是冷笑,因为楚王你冷笑我,我的笑是反攻、回敬。

  师:那就是说,这“冷笑”中是一脸严肃,请读。(该生的朗读很有特色。)

  师:就是这笑了笑,笑得那么轻松,那么潇洒,那么自信。谈笑间——

  生:樯橹灰飞烟灭。

  师:用今天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笑声)

  师:就是这笑了笑,我们感到,小个子的晏子也是潇洒倜傥,风度——

  生:翩翩,气质非凡。(掌声)

  生:晏子哟,才1米4左右,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魅力无穷。(众大笑)

  师:刚才你说晏子笑里藏的是刀(对着刚才说“笑里藏刀”的学生说),晏子笑里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剑!(大笑)

  生:(老师做了一个思考的表情)是晏子的智慧。

  师:所以,晏子的话才透着他的骨气!

  生:我想谈第三个故事。楚王故意叫武士押着齐国的囚犯从晏子面前走过,想让 晏子难为情。哪知晏子面不改色,非常冷静,而且用举例的方法反驳楚王,楚王又失败了。

  师:好,晏子是“面不改色”说这些话的。你发现的好。晏子不改的是什么?

  生:不改的依然是那份沉着和从容。(让学生用沉着的语气说晏子的那句典故“橘生淮南……”。)

  生:晏子一次次面对楚王的侮辱毫不胆怯,一次次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

  生:不改的是他对国家那种热爱的情怀。当楚王这样侮辱齐国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地和楚王对话,可以说做到了有礼有节。

  师:那就是说晏子由勇气,到骨气,上升到民族气节。

  生:因此,我认为不改的是他作为使节的这一重大责任。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明白了,晏子还是原原本本的晏子。他什么都没有改变。是晏子的智慧和自重,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国家的尊严。总之,晏子作为个人也好,使节也罢,不改的是他的气节!(板书“有节”)晏子一次次受到侮辱,都面不改色,谁改了?(采取引读的方式)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结果只好——

  生: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生:第二次,楚王冷笑说齐国没人了,怎么让晏子来。结果在晏子精彩的反击中,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楚王说齐国人在楚国偷盗,晏子用类比推理,结果楚王只好赔不是。

  师:相同一个“只好”,不同的是楚王越是侮辱晏子,就越一次次没面子,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课件)“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想象一下,楚王会怎么赔不是?

  生:楚王苦笑着说:“我原来想取笑……”。(生苦笑着读)

  生:楚王叹了一口气说:“我原来……”。(生读略)

  生:楚王后悔地说:“我原来……”。(生读很有味道)

  生:楚王惭愧地低下头说:“我原来……”。(生读略)

  师:(抓住该生追问)堂堂一国之君,你为什么说人家惭愧地低下头说?

  生:楚王能在大庭广众前承认自己错误,说实话,楚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呀。

  师: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承认错误,可爱之中也透着可敬,好难得的一国之君啊。(师用了几种不同的语气范读,掌声)

  生:说不定楚王会说,我再也不狂妄自大啦 ,你真聪明,我认输啦!(一片掌声)

  生:这是因为晏子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才导致这个结果,不然楚王不会这么受教育的。

  师:是啊,世上没有一边倒的真理,强者不可以恃强,弱者也不可以示弱。弱者赢得尊重,不是靠施舍,不是靠等待,需要个人的实力争取。

  师:我们感到:一个人(板书)要获得尊重,不仅要讲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回扣这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师把这句话的句号变成叹号。引导读自己的味道。有的强调“尊重”,有的强调楚王的态度……)

  [摒弃技术化痕迹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跟人物形象作跨越时空的对话后,有效地张扬了个性,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情感的发抒。]

  师:晏子的使命最终胜利完成。虽然一波三折,但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人的他,赢得了历史的尊重,所以,参考书这样评价晏子使楚的意义——(课件:“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给齐国赢得了尊重。”)

《晏子使楚》2

  (一)、谈话导入

  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有一回,齐王派晏子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晏子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二)、开放预习--读书、看图、查资料

  提出预习的要求:

  1、读书:认真读课前的预习提示和课文,遇到生字拼读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读几遍。读完后想想,课前提示告诉你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又有些什么疑问?

  2、查资料:搜集有关《晏子使楚》背景资料,了解楚国和齐国的情况和晏子。

  (三)、初读竞赛--展示、交流、测学情

  读书、看图、查资料,经过认真预习,同学们肯定都有收获,下面同学们就来展示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比一比谁的预习成果大。

  1、赛读生字、新词,比谁读得准,理解得准确。

  2、赛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赛理清思路,谁能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4、赛资料收集,比谁了解有关当时两国的国情、晏子的资料多。

  5、赛提问题,比谁提的问题有价值。

  (四)、确定探究目标--交流、整理、定目标

  1、针对这篇课文,你们想研究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

  3、集体梳理,确定本课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

  (2)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

  (五)、小组合作研究

  (1)个人自学,默读课文细细体会。

  (2)个人发言,组员注意倾听,互相补充,记录员做好记录。

  (3)讨论整理记录,大家达成共识。

  (4)发言人试讲,其他组员评议。

  (六)、展示探究成果

  各小组以记录为凭借,结合课文相关词句,向全班同学展示探究成果。

  1、研究调达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2、教师相机引导,共同整理,达成共识。

  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洞,晏子反驳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结果楚王只好开门迎接。

  第二次楚王笑齐国没人才,晏子反驳上等人访上等国,下等人访下等国,结果楚王只好陪笑。

  第三次楚王笑齐人没出息,晏子反驳是因为水土不同,齐人到楚国便成盗贼,结果楚王只好赔不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

  第一次,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

  晏子与楚王第二次、第三次斗智,请大家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

  第二次,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

  第三次,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水土不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水土不同),可见楚国是贼国。

  教师小结: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再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当今世界,美国称王称霸,必动伊拉战争,西欧动荡不安,中东战事频繁,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为了努力搞好国际关系,争取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帮助,需要有许许多多能处惊不变,能言善辨的外交家,像历史上的晏子、诸葛亮,新中国的周总理、陈毅、钱琪琛还要有具有这方面才能的外交事务的接班人。

  (七)、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泓扬个性。

  (八)、深化探究主题

  布置作业:把故事内容编成剧本,演一演,可以自由组合,分别表演三个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在文中找台词,最好有所创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评课

  这节课莫老师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当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适当地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阅读教学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小学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促进这种发展。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主要通过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的推理过程的分析,训练学生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我巧妙地安排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士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新理念。通过读读议议评评,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布局的特点,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层层剥笋,顺藤摸瓜,逐渐揭开谜底,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个性化朗读,解放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3、板书设计简洁、美观、大方,把故事完整地表述出来了,用最精练的文字反映了作者的思路,也突出了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板书使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三路归一,师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晏子使楚》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并能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课本剧表演比赛,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晏子使楚》4

  教学目标:

  1、教学晏子三次击退楚王侮辱,维护尊严的事例。

  2、学会推理,学懂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晏子使楚》一文中的大概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我们也知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会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找到了跟你同桌交流。

  2、同学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引导:

  (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愿意大声读出来?

  (2)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必须去做,即使你不愿意,也得去做。)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我们说这个楚王一开始是准备干嘛的?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有几次想侮辱晏子?到底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板书:侮辱

  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

  (2)指名回答。

  (楚王想借钻狗洞来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3)你怎么知道这是狗洞呢?“5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呢?

  (让晏子从这个一米高的洞里钻过去,这对于晏子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是一种人格的侮辱。)

  板书:钻狗洞——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1)师:“瞅、冷笑”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2)指导朗读这句话。

  板书:没人才——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下,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理解。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同学们,如果你们身在异国他乡,别人说你没出息,你的国家社会风气不好,你会有何感想啊?(没面子,难过,气愤)光有这些感受有何用啊?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来驳倒对方啊!我们来看看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会很生气)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投影出示:晏子看了看,地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有何含义呢?

  访问正常的国家是开城门,访问狗国才需要钻狗洞,楚王让我钻狗洞,说明楚国是。

  板书:是狗国

  4、所以-----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可真是无可奈何啊,否者你就要承认自己国家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6、小结

  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晏子的聪明才智。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没有恼羞成怒,冷静地反驳,巧妙的语言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8、全班交流完成习题。

  A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不中用的,最下等的,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最不中用_的_,最下等的_。

  结果楚王只好陪着笑。

  B淮南水土好,产柑橘。淮北水土差,产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

  所以楚国是社会风气不好的强盗国

  结果_楚王只好陪不是

  9、师:晏子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现在自由欣赏一下晏子的语言。

  10生分角色读文.

  五、分析人物

  1、师: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从他的从容应对,从他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

  生自由讨论(能言善辩又不失礼节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足智多谋、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六、小结

  师:同学们,晏子成功出使了楚国,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重要的是晏子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这可真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啊。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和晏子一样充满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灵活应答。

  七、迁移练习

  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不满他演讲的人从下面传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八、欣赏课文情境剧。

《晏子使楚》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宴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宴子凭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口才驳倒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精神。

  2.学习分段、归纳段意。

  3.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宴子凭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了解词义,师生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共同讨论词义。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d4 fu)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乘机:利用机会。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撒谎:说谎。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树的一类,指柑、橘、柚、橙等。

  赔不是:赔罪。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有些字词要特别提出,加强记忆。

  出示投影片请同学填空。

  1.侮辱的侮按音序应查( ),总笔画是( ),字的意思是( )。

  2.敝国的敝按部首应查( )部,再查( )画,字的意思是( )。

  3.规矩的矩按部首应查( )部,再查( )画,字的意思是( )。

  4.多音字组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

  (三)结合课后题学习全文。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楚王想依仗国势显威风。)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晏子刚到楚国后,当楚王以他的身材矮小来侮辱他,不让他从城门进去,而要他从事先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钻时,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回击。他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出。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这样说的目的,在于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自己的难题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中进去。

  晏子进了城后,见到楚王,楚王又以貌取人,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来欺负晏子,侮辱齐国。对此,晏子胸有成竹地引鳖入瓮,诱使楚国让自己说出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下等国都不是的楚国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着笑。

  晏子赴筵席时,楚王又用事先安排好的把戏来羞辱晏子,晏子却从容不迫地以橘变枳来说明齐国人进入楚国才变成盗贼,这是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治国无能造成的,以此反击了楚王的'污蔑,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的侮辱三次予以坚决地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认识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过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敛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课后的第二个问题简单、清楚地表现出来。

  通过表格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这个表格,再结合开头和结尾的内容,能够正确地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这篇课文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指导学生分角色或按照发展顺序朗读课文,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因为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主要以学生为主来完成的,所以这个板书和课文的学习顺序不太一致,仅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晏子 名婴,字平仲,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春秋末期齐国的国相。晏婴长得很矮小,身高不足五尺,但是腹中有良策,精明强干,在诸侯中颇有贤名。战国时人搜集他的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成《晏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

  春秋 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6年,在战国时期之前。

《晏子使楚》6

  第一课时

  一、认识晏子,了解晏婴以及晏子春秋,引出课题

  二、学习生字生词。

  三、加小标题,了解故事梗概。

  四、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试着运用。

  2.培养学生默读能力,要求有速度能理解地默读,每分钟300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欣赏课本剧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谁能说说《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二、抓对话,体会人物形象,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以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故事的对话,先读一读。(幻灯片出示)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关注人物对话的提示语。请你来读一读他说的话,动作表情可以演出来。这位同学从对话中分析了晏子的人物形象,谁能从对话中感受一下楚王的形象啊?你来读一读。

  找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一段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同学们看,这篇课文就是这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生动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三、拓展阅读:《负荆请罪》

  我们一起读一读补充教材一:《负荆请罪》。认真读读本文的对话,说说你的体会,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大家的默读速度能达到每分钟300字吗?这篇文章共有482字,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默读时间。

  接下来再给大家几分钟思考的时间,思考老师布置的问题。

  四、拓展阅读:《周恩来妙语》

  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是这样,那么,现代作品是不是也有用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非常成功的例子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周恩来妙语》,这篇文章是182个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老师把周总理的巧妙回答空出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会怎么说。

  学生猜测。最后出示答案,说说周总理是什么样的形象?

  五、拓展阅读:《变色龙》

  中国的作品有非常多这样用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经典作品,我们再来看一篇外国的,你看看在外国文学作家的笔下,通过语言来让人物绽放出光彩的,你感受感受。一起来读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这篇文章比较长,900多字,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怎么样?读懂了吗?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它没有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用大段的对话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六、学生激活已读作品中典型例子

  其实我们读过的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对话,你们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段人物对话,让你特别喜欢或者讨厌某个人物,或者让你一想起来就觉得乐。

  七、总结写好人物对话的方法

  这节课通过大家的阅读和分享,大家可以体会到写好对话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想写好人物的对话要注意什么呢?

  1.关于说话的内容

  说话的内容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品味、学识等等。

  举例1:(1)“我好喜欢哦!”

  (2)“我超级喜欢的!”

  (3)“我也喜欢。”

  你觉得哪句是7岁的孩子说的?哪句是17岁的少年说的?哪句是70岁的老人说的?

  举例2: (1)“这年头,钱越来越难挣了。”

  (2)“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很多行业受到冲击。”

  哪句是做买卖的人说的?哪句是经济学家说的?

  2.精彩藏在提示语里

  (1)精彩的提示语,包含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让人物充满立体感。

  (2)不带“说”字的提示语

  一个字:呼、吟、读、骂、吼、夸……

  两个字:谈话、议论、商量、发言、辱骂、诅咒、劝告、分辩……

  成语: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快人快语、打开天窗说亮话、一语道破天机、妙语惊人……

  明人不说暗话、妙语连珠、唇枪舌剑、巧舌如簧、强词夺理、信口雌黄、胡说八道、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读背两分钟,记得越多越好。

  谁能挑一个做提示语,说一个说话句……

  八、实战:写对话

  情境一:妈妈怨气十足:“这家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这时候爸爸和你在旁边是怎么说的,有什么表情啊,动作啊,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写一组人物对话。

  情景二:做晚饭时,妈妈发现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正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要我去,我只好去。

  多少说的话没有写出来?大家说说。

  用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学会运用,不要写哑巴作文。当你学会了这种方法,你会感慨,原来人那么会说话!

《晏子使楚》7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

  2、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重难点】

  1、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朗读引入,春秋末年,齐国派谁出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盛,想做什么?楚王几次侮辱晏子?那晏子出使的结果怎样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板书:

  不敢不尊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找到相关的句子,把关键的词句勾下来。楚王的用波浪线,晏子的用直线。

  板书:

  楚王晏子

  2、抽生回答,楚王是如何侮辱的,你找到了什么句子,你勾了什么关键词句?楚王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3、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先读句再勾词。晏子的`这番话是话里有话,你读一读,体会晏子的话中之意。(板书话中之意)说一说,建议用上“如果……就……”。

  楚王听了之后,一想:如果让晏子钻洞,我楚国不就成了狗国了吗?所以怎样?(学生用朗读回答。)

  4、楚王的第一次侮辱被晏子击退了,真是大快人心,我把晏子说的话换了一句,让楚王不敢小瞧晏子。出示问句,读一读,都是问句有什么不同?反问是表肯定的意思,改为肯定句是什么意思?晏子这样问行不行?晏子心里明白表面糊涂,你觉得晏子会怎样说那番话,谁来试一试。你体会到晏子的聪明了吗?

  板书:

  体会晏子的聪明

  5、分角色朗读,有关楚王的句子请1、2大组读,晏子的句子3、4大组读。

  (分角色读。)

  6、第一次交锋可真是精彩,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晏子说临淄人多的话可是非常精彩,后来演变成了三个成语,你知道吗?当形容某处人多时就可以用上这些词。

  注意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上体会晏子的聪明。晏子的笑是假装表示歉意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掩饰尴尬无可奈何的笑,因为他说了不生气。表演时要注意加上表情与动作。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不敢不尊重 晏子 话中之意

  钻狗洞 狗国 分角色朗读,评价

  没有人

《晏子使楚》8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2、品味晏子的话语,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尝试从不同角度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和爱国精神。

  3、激励儿童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回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楚王和晏子,如果用一个词来连接他们,你觉得应该是哪个词?(学生试填:楚王侮辱晏子)

  2、原因是什么?(生自由读1、2自然段)

  3、文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这场较量的结果,请同学们找出。

  师板书: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齐读)

  4、本来想侮辱,结果却不得不尊重,这中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精彩的较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看老师要求: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2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哪里。3把你体会到的记在空白处。

  5、生自由读,读后交流这三个问题。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楚国,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6晏子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可以看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7、结果怎样?楚王是怎样打开城门的?(只好)

  一个只好透着不甘心、不情愿,所以我们看他又抓住了燕子的什么弱点来侮辱?

  (二)、学习第二回合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1小组同学用分角色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2体会语言的妙处。3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同学听。

  2全班交流收获。

  说说几个夸张句子相对应的成语(联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所以楚国是( )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见解。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三)学习第三回合

  1此时,结局怎样?(只好陪着笑)。楚王表面笑,心里怎么能善罢甘休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3小组自由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指导点拨。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因为水土不同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盗贼,因为( )

  4所以楚王只好赔不是,想像一下楚王怎样赔不是。

  三、总结

  由于晏子的机智勇敢、有礼有节、高超的辩才,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齐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拓展延伸

  其实,古今中外,象晏子这样维护祖国尊严充满语言艺术魅力的故事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总结

  你对晏子此次出使楚国的表现满意吗?我们送他一副对联,齐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500年过去了,楚王和晏子的故事仍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留在我们心中的是尊重。希望同学们在长长的一生无论面对困境还是侮辱都能活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赢得在世界上的尊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②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感受语言魅力,发展学生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难点: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初读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了解到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是屡次三番侮辱晏子,而晏子从容应答,巧妙反驳。

  2.那么,通过初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晏子:机智勇敢 楚王:欺侮弱者、自找苦吃)

  二 揣摩对话,悟智勇

  (一)、第一个故事

  1.要想细细品味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最能体现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怒气冲冲,趾高气昂、心平气和、晏子的冷静、不卑不亢)指名2—3个学生读。

  你是从晏子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智慧和勇气的,很好!请说说你的`体会。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教师评价:晏子冷静反驳,看似轻描淡写,却入木三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二)第二个故事

  1、分析句子

  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连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2、有感情朗读下列句子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冷笑”,怎么笑?谁来冷笑一声后,再读楚王的话?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严肃的口气是怎样的?请一生读。)

  晏子说:“你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请一生装著为难的样子来读这句话?)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请一生加进动作来读读这句话)

  看来,晏子面对楚王的步步紧逼,没有乱了分寸,而是冷静反驳。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第三个故事

  (1)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你注意到楚王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吗?谁来笑嘻嘻地读?指名一学生读)

  (2)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②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我现在请两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读旁白。

  (四)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好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好一个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此时此刻,楚王的心情怎样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个歇后语等来形容一下?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课文上怎么写他?(只好……只好……只好……)

  三、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2.评价。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五、布置作业:

  1 .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板书设计: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驳)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10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概括。

  2、学习课文,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晏子,了解课文大意

  1、揭示课题,生读课题。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吗?“使”是什么意思?(出使)

  2、初识晏子。

  (1)课件出示晏子的资料——晏子:名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生齐读。“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古时候对有学问,有突出贡献的男子的尊称。如:老子、孔子、老子……)

  (2)预习课文后,同学们印象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3、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敝国、囚犯、淮南、柑橘、枳、盗贼

  学生读,教师正音。理解“敝国”的“敝”。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国势强势 身材矮小

  侮辱 面色不改

  赔不是 尊重

  A、生自由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B、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要写什么?

  二、朗读课文,读懂晏子语言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怎么回击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特别要关注课文中写到的晏子的语言。(板书:语言)生自由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语段:“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同学们看,这是晏子第一次说的话。晏子这一段话共说了四句,会读书的同学,会发现者四句话都围绕着一个意思在讲。生答,师板书:狗国。

  (2)同学们看看晏子说的另外两次话,能不能也用一句话来说说晏子主要在说什么?(生答,师板书:下等国 贼国)

  3、重点研读第二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

  三次回击,其实就是三个故事。晏子和楚王来来去去回合最多的是课文中的哪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第二个故事中,晏子一共说了三段话,请同学们拿起书,自己读读这三段话。

  (1)课件出示: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A、这段话晏子要说什么?晏子为了说明齐国人多,晏子用了什么办法?(板书:夸张)

  B、这段话在《晏子使楚》的原文中用了三个成语。

  (出示古文:齐之临淄……。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袂成阴的意思是什么?“袂”的意思是什么?

  挥汗如雨的意思是什么?

  比肩继踵的意思是什么?“踵”的意思是什么呢?

  同学们把这三个成语写在这段话的旁边,做好积累。

  C、指导朗读。谁来读一读,把晏子说话时夸张的样子读出来。

  (2)师生合作读“这么多人……又怕大王生气。”这真让晏子为难啊!(板书:为难)指导学生把晏子话语中“为难“的语气读出来。晏子真的为难吗?这“为难”是为了引出下文。

  课件出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A、假如说晏子现在是拳击台上的.一名拳手,你觉得这段话他应该出的是什么拳?这拳重重地打在了楚王身上,让楚王毫无反击的余地。(板书:重拳出击)

  B、指导朗读。晏子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反驳楚王。谁来读?

  晏子说的这三段话一步紧跟一步,一环紧扣一环,同桌分角色读三次对话。请生读。

  4、研读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

  课件出示: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这段话都是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它们在说话的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生默读思考。

  (2)师随机小结:晏子先直接说这就是狗洞,然后一层一层往下推理,这样的说话方式叫推理。(板书:推理)

  第三个故事中有举例子和作比较。“举例子”“比较”合起来叫“类比”。在第三个故事中,晏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反驳楚王。(板书:类比)

  5、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把晏子说的话读明白了,把课文读透了,这就是晏子语言的艺术。(板书:艺术)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从容不迫。有礼有节地进行反驳,从这以后楚王——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全班齐读。

  三、拓展延伸,学写晏子的语言

  1、感受晏子的爱国情怀。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晏子出示楚国,大胜而归,除了他能言善变,更重要的原因在哪里?晏子说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国家有益的就喜爱它,对国家有害的就讨厌它。生齐读这句话。

  2、晏子回国后,齐王要对晏子大大奖赏,要“尊为上相”,“赐千金裘”,要“割地封号”,但都被晏子回绝了。面对齐王送来的这些东西,晏子退回去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把晏子对齐王说的话写下来,不妨用上前面学到的晏子的推理、比喻、夸张、等手法。

  3、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晏子的爱国情怀,感受了他的语言艺术,晏子不愧被称为——“子”。让我们学习晏子说话的艺术,也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记在心里。

【《晏子使楚》】相关文章:

八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精选15篇)10-16

楚源小学2017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中试卷03-2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