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4 00:47:18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写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理想的风筝》听课偶拾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这样一个感恩氛围浓郁的日子里,省特级教师、仪征实验小学副校长丁雪飞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精细而不失大气的示范课、录像课。听完课后几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深为丁校长精湛的教学技艺、精深的教材解读、精密的教学设计、精当的教学点评而叹服。今天我是带着任务听课学习的,的站长沈高明先生希望我校语文组承担一篇课文的在线教学研备活动,活动大致包括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听课评课等内容,是真刀真枪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丁校长欣然接受任务,将自己这一年来精心打磨、巡回示范的精品课例《理想的风筝》和盘托出。为了方便老师们写作评课稿,丁校长不辞辛劳,在母亲节这个神圣的日子里,连上两节课,完整地呈现了《理想的风筝》一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特级教师、学生是实小学生,课堂上师生情感和谐共振,思维的触角频频闪现智慧的火花,师生妙语连珠,听者目不暇接……老实说,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品评看起来可写的角度非常多,真正写起来却又无从下手,坐在后面听课,我边听边焦急地思考着我的评课稿,怎么评?怎么评?就在我想得头痛的时候,我蓦然听到丁校长讲了一句:“写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我恍然大悟,是啊,刘老师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之一,如果不是作家苏叔阳写作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有谁能知道曾经有个左腿残疾、头发花白,靠一根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讲课、放追风筝的刘老师,又有谁能知道这位看似残弱的刘老师却凭关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苏叔阳幼小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支撑着苏叔阳熬过对灵魂的践踏,抗住了癌症的折磨。而我们通过阅读苏叔阳的文章,又何尝不从刘老师的精神世界里汲取了我们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可以说是苏叔阳通过自己的写作使得刘老师精神千古,流芳百世。所以丁校长在课堂上说:写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曾记得,方智范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因为只有通过研究课文的语言表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纵观这一课的教学,丁校长也正是牢牢抓住了“写的意识”将长文教短、深文教浅。丁校长既关注课文“写什么”,比如引导学生概括了三件事:笑谈残腿、转写板书、放追风筝;更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比如她引导学生将文中所写的三件事作进一步分类,前两件事是工作中的事例,后一件事是生活中的事例,最后通过板书“典型事例”和“神态、语言、外貌、动作”,“边叙事边议论”告诉学生,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借助这些写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像这样关注作者怎样写的教学设计还体现在很多处,有时丁校长是抓住一个字比如“浮”、“泛”、“漾”等,来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并适时指出:有时一流作家和二流作家的作品往往就相差了这么一个字。有时又是通过品味一个标点、一个短句来揣摩作家情感的跌宕起伏,比如文中有三处省略号,第一处最好理解,省略的是故事内容。第二处“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这里省略号充分表现出作者一种矛盾心理,因为作者写作此文时,刘老师至少是“年过半百”再加“30多年”,至少80多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刘老师是否健在真的难说。但是作者情感上不能接受刘老师离开我们的可能,所以这里的省略号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刘老师的感激、怀念,永远铭记,不愿其离去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感情。第三处“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这里的省略号充分表露出作者出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此情真的是“绵绵无绝期”。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也领悟了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之处,用丁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得意又得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学反思03-1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