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06-13 03:56:22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话语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一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向学生展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课文包括一首诗歌和三篇记叙文,其中一篇中国历史故事,两篇外国故事.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体会”话语在人与人之间的作用. 《大地的话》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分五节。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它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前四节分别叙述大地母亲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博爱之情,第五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作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全诗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单元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学会运用.

2.理解关键词,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

技能目标:

1.朗读诗歌,掌握朗读技巧.

2.能仿照诗歌结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

3.查找相关资料.

情感目标:

1、 诵读,感受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此同时感受无私奉献的情怀.

2、 同情和帮助残疾,做具有善良品德的人,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

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体会”语言在人与人之间”如何连起爱的纽带.,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俗语和名言警句..

2.学习精读的方法,阅读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单元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1 《语言的魅力》 2 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 在文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1 《秉笔直书》 2 课文朗读比较

2 《大地的话》 1 找出太史说的话进行有感情朗读 能复述课文内容

2 《语文天地》 1 积累重点词语,并能学以致用 收集资料

2 作文 2 学会审题进行练笔 小组学习修改习作

3 测验 2

大地的话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联想已有的认知,理解诗句,感受大地母亲的博爱、无私。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话”,提问:这是什么字?(话)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再板书“大地的”,要求学生思考:大地会与谁对话?

(3)师:大地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地的话》。(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注意难写难读得字。(嫌、窄、碎、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互动交流:大地的话分别说给谁听得?从大地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2、精读课文,填写图示导读:

( )

( )

大地对 说话

( )

( )  

3、品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

师:现在老师配上音乐把诗歌朗诵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2、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出示第一节;

2、自由朗读诗句,说说你从哪些诗句,深入体会到大地母亲博大的爱。

3、指名反馈们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诗歌。

总结第一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下面几节。

3、分角色读,指导学生用“心”说话。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教师点击相关课件(每一小节都制作动画课件),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五、换位抒情。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六、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课件,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七、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全班展示交流。

七、作业

1、认真修改仿写的内容,并抄正。

2、背诵诗歌。

八、比较阅读

春声

是时候了,如果仔细听,如果今夜没下雨,你可以听见虫声唧唧。真的哩,那些在冬天时不知躲到那里去的小虫们,终于又从泥土里爬了出来,精神抖擞地现“声”了。经过这段日子以来春雨霏霏的滋养,雨停后,小虫们彼此招呼的谈笑声,一定更有元气了吧。  前提是,你得仔细听。关掉电视,关掉音乐,在夜里,静静聆听这春天的声音。

但如果今天夜里又下雨怎么办?

那就静静聆听春雨的声音。

板书设计

种子

飞鸟

大地的话 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

游鱼

小草

《语言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 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

  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  (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究竟是哪句话有这么迷人的魅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去寻找一下答案。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填写图示导读:

语言 结果

老人:

作家:

五、品读课文,细嚼语言:

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延伸

  过渡: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出示图片:1、不要踩草坪! 2、浪费水罚款!)

  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对于学生那些有创意的语句,教师可鼓励他们制成卡片,贴于宣传栏上。)

七、比较阅读:

美丽的谎言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老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 ,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思考题:1、老师为什么要说“谎言”?

2、谎言是什么意思?难道美丽的说谎就值得一赞吗?

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到 无动于衷 什么也没有得到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可是‥‥‥ 产生同情 得到的钱多极了

《秉笔直书》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二、教学步骤:

1、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 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3、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4、精读课文,填写图示导读:

太史 写了什么 理由 结果

5、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 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6、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7、比较阅读:

一句话一辈子

多年前,一个15岁的男孩来到杭州胡庆余堂做学徒。在去胡庆余堂的路上,他的小脚老祖母颤巍巍地送他,一路上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

学徒很苦,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清晨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擦拭摆放在柜台上的器具,然后又要服侍师傅起床,帮他倒洗脸水。

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低,除了混饱自己的肚皮外就所剩无几了。

有天凌晨,男孩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地上躺着几枚钱币,面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元钱。他很需要钱,在身边没人的情况下,他完全有条件把钱占为己有,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把钱捡起来,天明的时候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发生过多次,每次师傅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

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笨小孩,做事一板一眼,不懂得变通。而且,有些学徒变着法子偷懒,他却不会。

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几两鲜竹沥往往要在火堆旁蹲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

如果按现在有些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学徒成不了大气,他缺乏商人应有的灵活和世故。

但他现在的身份是杭州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名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他靠的不是灵活,而是诚信和戒欺。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多次提到他的小脚祖母。他说当学徒那阵清早捡到的钱币,都是师傅故意放在地上的,他知道原委已是多年以后。如果当时他把钱币放到自己的口袋中,他的人生肯定会是另外的样子。

都说人生的关键只有几步,其实,人生最关键的话也只有几句。

思考题:画出改变小男孩一生的一句话,说说这句话是他的一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谋杀国君

太史: 伯 仲 叔 季 南史氏(尽职尽责,按事实记录)

           刚直不阿、秉笔直言

《语文天地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

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

3.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派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

研究性学习设计:收集有关话语的谚语,积累知识,丰富学生语言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文天地》第一题、第二题、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摘录笔记,进行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

2、学生自己读生字。想一想:观察生词发现了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词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出示投影:

1、学生自己朗读词语,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3、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

4、学生学习运用词语。选择自己明白意思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5、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6、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互相进行纠正。

7、指学生进行词语的造句练习,集体点评,提高造句能力。

8、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比较好,说给大家听听。

9、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板书,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三)畅所欲言

1、你对这首古诗句有哪些了解?(指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资料)

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老师可以简单的讲解古诗的意思。

5、学生再进行语句的朗读,一边读一边结合自己理解谈话。

7、练习说话

三、课堂小结:

课堂中我们进行了生字、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课下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把阅读熟练读熟练。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话语的谚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语文天地》,学习阅读《难忘的一句话》、初显身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名人名言,进行抄写练习。

1、出示名人名言:

2、自己读一读着这几句话,说说你觉得这几句话说怎样?

3、指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你能读懂几句话?指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5、自己在练习簿进行抄写练习。

(二)阅读课文《难忘的一句话》。

1、昨天大家在课下进行了预习,画出了自己读的不熟练的词语,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每一个生字的发音。

3. 指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复述,了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

4. 你觉得的这故事中有什么值得你去学习的?(进行语言练习,提高表达水平)

(三)学习金钥匙——怎样做讨论主持人。

1、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学生进行讲解。

同位互相商量一下

2、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把自己准备好话说给同学听一听,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

3、小组竞赛,评选优胜

最后评出:

"最会说 ------说得清楚,普通话讲得好.

"最会听"------同学们听得好,能同学提出优点与不足

4、介绍经验,集体交流

在班级中交流,教师提出不足与优点

尝试演一演,在集体中评价

教师小结:转述问题要简洁明了,内容准确

5、老师总结: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预习课文《春潮》,练习

2、查找相关的资料,记录到资料本上,读熟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笔下生花:围绕话语,任选一题,讲述故事,表现语言的力量。并根据提示,学会独立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1. 自由审题,明确要求
  2. 指名反馈,出示文中两个习作题目
  3. 了解题意。
  4. 习作指导

一句含义深刻的话,可能给人启迪,甚至对人的一生造成很大影响。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围绕一句话写一篇作文,这句话可以是格言、警句、成语甚至可以是一句歌词或一个字。

这句话应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因为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焦点、中心和出发点,因此也称为“眼”。希望能围绕以下几点写:

  1. 围绕中心写,认真组织材料。根据自己选择地材料,深入挖掘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然后围绕确定的中心认真组织材料,明确写作材料。详略得当。
  2. 具体生动,有血有肉。注意记叙中要有生动细致的描写。把当时的情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等生动地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设计:

题目: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主题:着重突出这句话是怎样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习作中要着重以写话为主。通过具体事例来进行说明。

提纲举例:

一、“我”总也忘不了哪句话。(开篇交代)

二、这句话给我带来的深刻想响。(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

三、“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的原因。(结尾点题)

第一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学生在作文方面,总体来看,写作的水平有所提高。主要是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含阅读),获取写作材料。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然后在课堂上多指导学生“说”,比如在课前我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中强化训练重点。接着导入要学的作文,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明确作文题意后,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观察积累的内容在小组内互说,小组讨论以后,让个别学生上台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听完学生的口头叙述,再全班同学来评论这位同学说得好与不足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正确指导学生“写”,学生根据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第一单元教学后记

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旨在为学生展示话语的魅力,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初入文本,初步阅读,初探感悟到再入文本,深入角色,以读悟情,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读顺、读懂、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贴近文本,理解课文的中心,注意将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与评价朗读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在教学《秉笔直书》时,我发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故事的兴趣。

第二单元 春潮

教材分析:单元包括一篇抒情散文、一篇散文诗、两首古诗和两篇记叙文。《春潮》描写的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引导人们感受春天到来的不可抗拒,充满阳刚之气。《三月桃花水》描绘了江南春天的诗情画意,洋溢着阴柔之美。

单元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语文天地里的两首古诗

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精读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坚持做好摘录笔记

情感目标:充分体会文章的强烈思想感情和赞美普通劳动者勤劳、坚韧、精业的高尚品质。

单元重点:从民风民俗的角度来体会春天到来时的人们的内心的喜悦;学习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

单元难点:体会春潮的变化过程,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2 《春潮》 1 课文朗读比较

2 《三月桃花水》 1 课文朗读比较

2 《语文天地》 2 搜集、整理

3 作文 2 练笔

3 补漏 1

单元课时:7节

春潮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过程:

  1. 动情描述,激趣引入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

   2、出示生字学习,引导难写难读得字。

   3、读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品读文本,走进春潮。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写北方春潮从小到大的全过程)

2、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春潮?(时间顺序)

    3、课文为什么先写春潮的形成,后些春潮的气势?(因为春潮是一个有山上雪水慢慢融化过程,是一个有弱变强逐渐宏大的过程,到最后气势不可挡)

     4、读读议议,细读文本。提问:

1、课文怎样描写春潮由小变大的变化过程?

2、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1)观看录像,直观感受。

(2)展开想像,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教师过渡:春潮终于来了,大江复活了,让我们快去看吧!

(4)自由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读出春潮宏大的气势。

结合学生的交流,体会,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教师小结过渡:春潮的到来使整个大江的坚冰化作一江春水,瞧,春天正在传播春天到来的消息。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

三、小结。

教师小结:感谢那势不可挡的春潮,击溃了坚冰,赶走了寒冬,感谢那一江多情地春水,复活了大江,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展阅读,比较春天

    给同学们推荐三篇文章:

   1、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这篇文章表现了秋的萧瑟、凄凉和阴霾的情景。)在读时,和我们学过的《春潮》比较,看有什么不同。

   2、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3、冯德英的《苦菜花》,它能帮助你更深刻的了解《春潮》的含义。

  板书设计:

                   春潮

        春在进攻: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化着

        大江复活:坚冰崩溃→波涛汹涌→呼叫撞击→驯服地远去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 ,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桃花水 演奏着 各种声音 是竖琴,像铃铛

桃花水 倒映出 各种景象 是明镜,像丝绸

语文天地2

教学目标:

1、学习摘录笔记,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4、指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

5、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有声有色”是较高的标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习摘录笔记,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课件。

2相应的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语文天地》第一题、第二题、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学习摘录笔记,进行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

2、学生自己读生词。想一想:体会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词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学习摘录笔记,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三、学习古诗

1、你对这首古诗句有哪些了解?(指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资料)

(有关诗人、年代、古诗词的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老师可以简单的讲解古诗的意思。

4、学生再进行语句的朗读,一边读一边结合自己理解谈话。

5、练习说话

四、课堂小结:

课堂中我们进行了生字、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课下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把阅读熟练读熟练。

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古诗

选做题:

1、诵古诗词,说说古诗词的意思。

2、搜集礼貌用语、以小组为单位,贴到教师的留言板上,学习运用。

3搜集春天的农谚,至少要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开卷有益“泼水节”“抢春水”、“畅所欲言、

学习过程:

一、读一读《泼水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泼水节”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二、学习《抢春水》

1、 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短文《抢春水》。

2、 默读短文,查字典或与他人交流解决其中的生字。

3、 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4、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5、 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6、 分小组朗读。

【设计意图】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短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畅所欲言

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富于春天农谚的故事。

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习作要求指导:

春天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任选一题,用你的笔描绘春水吧》

  1. 春天的小河(小雨)
  2. 想象作文: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习作指导:

这次作文要求同学们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来描绘春水,属于命题作文。在这里提示同学们注意的是,春水不光是指雨水,还包括冰雪融化汇成的小溪和可流等。写好这次作文要做好以下几点:

  1. 观察春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春水与秋天的特点,抓住春水的特点来写。
  2. 描绘春水时,要选择地抓住最突出而又独特的现象,写出春水(雨水、小溪、雪水)的形状、颜色、声音、运动的变化,还有运用适当的比方和摹声方法。
  3. 要注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对春水的感情表达出来,借景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作文设计:

题目: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主题: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把自己想成春天的小雨点,以第一人称进行描述。想象你来到这个世界的心情,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一可以用小雨点的语气写一写看到的春天的景色。

提纲列举:

  1. 介绍“我“是春天的小雨点。(开门见山)
  2. “我”的到来给大地万物带来的变化和生机。(可以从田野、树林、小河等方面的变化描写,注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以及对春天的喜爱》(结尾抒情)。

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1、立足生活实践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关注孩子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孩子有话可说,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

2、凸显教学重点

新课程不再把段与篇的训练截然分开,四年级作为作文起始年段,亦不再像以往那样从段的训练开始,而是直接进入篇的写作,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很难,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指导及讲评时均选准一个侧重点,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的方法。本节课我把一件事的经过说具体作为教学重点,指导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策略性的知识,讲评时再以此为参照。

3、注重正面评价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说话训练,第一层次重在选材,第二层次重在说具体,两个层次的说学生都兴趣盎然,因为教师始终在激励他们,而最后的赏评环节——至少找出春天雨点的一个优点来说话,更是让学生乐不可支,这样的设计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第二单元教学后记

这个单元以“春潮”为主题,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春水,有表现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给人以生命的力量的,有描写春水温暖细腻的,应该说这两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适合细细品读。

在讲授这个单元时,我着重加强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读中感,读中悟,读中品,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景象有时不是靠讲而能讲出来的,必须由学生进入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出字的内涵,真实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美,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用自己的真情和语言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备课时,我紧紧抓住描写春水的相关语句,先放手让学生自独自悟,在交流中提高对语句的理解把握,在互读中去品文字的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感受春水的不同力量,由此激起了学生对春水的赞美之情,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去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个做法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文理解不是靠讲所能办到的,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才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浪花,并久久不能平静,产生感情,表达感情。

第三单元 花

教材分析:单元包括二首古诗、二篇记叙文;一篇抒情散文写种花的过程,一篇借花赞人。这些课文都传达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单元目标:体现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

认知目标:认识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

技能目标:坚持摘录笔记;渗透如何做批注笔记的练习。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美和光明的追求.

单元重点:指导学生精读的方法,坚持摘录笔记.

单元难点:针对文章的条理思路严整地提问.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3 《古诗二首》 2 创设情景

3 《种一片太阳花》 2 课文朗读比较

2 《花之咏》 1 朗诵

3 作文 2 练笔

3 补漏 1

单元课时:8节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感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生说)

(2)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文中的插图,学生自由欣赏。

说说自己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地说,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4)(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配乐范读古诗)

3、板书课题,了解大意。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有感情地朗读。

(1)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

议一议:在春天里,这些景物怎么样?你从古诗哪些地方感受的?

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四娘家门前的景象。

(2)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3)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二、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1)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3、抓字眼,明诗意。(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品读感悟)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交流:读着古诗,你都想到哪些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比较异同,拓展交流。

4、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 / 屐齿 / 印 / 苍苔,小扣 / 柴扉 / 久 / 不开。

  春色 / 满园 / 关 / 不住,一枝 / 红杏 / 出 / 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观察书上插图)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

教师小结:那满园的鲜花,出墙的红杏,让我们感受到春的娇美,春的活力,春的生机。诗人满怀对春的热爱与赞美,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春的 赞歌。

三、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吟诗、画画、习作等)

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古诗

选做题: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花满蹊 压枝低

碟舞 莺啼

游园不值

久不开 (怜) 出墙来

扫兴 欣慰

种一片太阳花

教学目标:

1、掌握15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花与人的关系,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重点章节,积累语言。

教具准备:太阳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课,激起学趣

在院子的角落里,默默地盛开这样一些不起眼的小花,它们永远向着太阳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它,就是太阳花。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出示课题:种一片太阳花(板书)

二、提纲挈领,抓住要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太阳花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2、轮读课文,分别正音。

三、初读品味,切入主题。

1、学习1――5段,从中你了解到什么?全班交流。

2、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家选择太阳花来种的原因是什么。

  是啊!由于太阳花很好服侍,所以大家选择了她。

四、抓住关键,理解主旨。

1、作者深深被太阳花吸引,他们来年还要再种太阳花,这又是为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6――10段,看看太阳花究竟什么地方深深地吸引了作者。

2、学生读读,划划,写写,议议。

3、学生交流。太阳花究竟什么地方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1)颜色美: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艳丽、夺目,五彩的锦缎。

(2)形态美:大朵、小朵、单瓣、复瓣。

(3)经久不衰:从初夏到深秋。

(4)不娇气:太阳花特别喜爱阳光,特别能够受住烈日的考验。只有太阳花,阳光越是炽热,它开得越加热情,越加茂盛。

4、指导朗读:假如有这么一丛艳丽茂密的花儿开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感想?带着这种赞叹、敬佩、喜爱的感情读读这部分。(出示课件)

5、除了颜色美、形态美、经久不衰、不娇气之外,太阳花还有哪些地方特别吸引你?(出示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作为单独的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2)“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绽放,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遗余力。”

(3)“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短促,但从整体上看,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6、你想对这些花儿说些什么?带着感情自由读9、10段。

7、作者被深深地震撼了,所以他发自肺腑地说:“太阳花的事业,这样兴旺发达,这样繁荣昌盛。“(课件出示这句话)

8、什么样的事才能称得上“事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吧!齐读这句话。

五、总结升华。

这普普通通的太阳花身上所蕴涵的精神力量打动着我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具有太阳花精神的人有很多。他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比如雷锋、孔繁森、任长霞、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

如果采一捧美丽的太阳花,你会送给谁?为什么?把心里要说的话写在练笔本上。

板书设计:

种一片太阳花

因起 渴望色彩 太阳花不娇不雅好服侍

等花儿开 焦急

经过 花儿绽放 惊喜、赞叹

花儿灿烂 兴旺发达

结果 来年春暖时节再种 热爱

启发 生命虽短暂但要珍惜,要顽强

花之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

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老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2、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板书课题)

4、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

(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个人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表演读。

六、深化理解。

1、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如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板书设计:

花之咏

装点生活

花之咏 感受生活 借物喻人

追求光明

语文天地3

教学目标:掌握读一读,我的摘抄笔记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摘抄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阅读文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抄笔记

1经久不衰 偃旗息鼓 短促……

2 湛蓝 孕育 啜饮 ……

3 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

【设计意图】: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积累词语,丰富词汇

二、读一读

锦上添花 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以自读为主学习《朱德与兰花》:

查找生字、词;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笔下生花

我最喜欢的花

想像作文:我是( )花

鲜花送给( )

【设计意图】:练习表达能力,灵活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

三、初显身手

观赏鲜花,用花打扮我们的教室。收集鲜花的图片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写作任务

选做题:摘抄有关花的文章

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同学们选一个题目,写你钟爱的花。第一个题目属于状物类,写出你喜爱的花的整体形态,花瓣的形状,颜色、气味及你喜欢它的原因,重点放在你喜欢上。一般说写植物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另外,观察时别忘这种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想到他的品质。

第二题选题可以对你所要送的鲜花的作用和他所代表的情意。首先要想好要送给谁,然后要写出为什么给他(她)送花,送花所代表的意义所在。可以通过具体的小事来表现其意义,也可以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对你要送花的人的感激、赞美之情。

作文设计

题目:鲜花送给妈妈

主题:之所有送给妈妈,是要用鲜花表达自己的心声,以此来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习作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行文赢富有感情。

提纲举例:

一、:“我”在母亲节这天送鲜花给妈妈。(简述)

二、回忆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通过相关事例来体现妈妈对“我”的关爱。

三、“我”借这份礼物,表达 对妈妈养育之恩的感谢。

第三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这次的作文我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因此学生能从课文中获益良多

第三单元教学后记

这个单元以“花”为主题,可以说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单元,我在教学时直入重点,通过大问题,将课文的重点全部领出。引导学生体会每篇文章“美”的部分,以不同人物赏花的赞叹、惊喜为引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花美的部分,引导学生适时联想,然后告诉学生文章寓意,作为人也应如花,把自己有限生命中最美丽最灿烂的部分展现给社会;而如果每一个人都如此,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会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和谐的发展。体会到这样两层意思,才能够比较清楚课文的关键问题。

但是感觉我的上课处理得不够灵活,。只是一步一步去上课罢了。因此,我深深感受到:语文课是有方法可以学习的,必须对文本的细读是极其重要的,对课文的理解不到位,那么教学的目的会不清楚,层次更难清楚;另外,语文课要上好,需要扎实地读书,不反复引导学生读书,尤其是第一课时不落实把课文读通顺或内容读懂,那么其它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

第四单元 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手”,围绕这一主题,教材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我们的手》、《一双手》和《手上的皮肤》。此外,在“语文天地”里安排了一篇自读课文《手指》。

  本单元从友爱、劳动、科学知识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我们的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实际操作,体会手在传递情感方面的作用。《一双手》从手的角度写张迎善的巨大贡献,赞美了普通劳动者勤劳、坚韧、敬业的高尚品质;《手上的皮肤》写出了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会快速搜索主要信息的能力。

  《我们的手》是一首诗歌,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的意象,把手分别比作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诗的结构相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和绘画美。《一双手》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手上的皮肤》是一篇富于情趣的说明文,详细、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的用途和奇妙之处。提醒学生们要爱护自己的手。

  “语文天地”里的自读课文《手指》也是一篇说明文。文中分别介绍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和作用,最后总写它们的“兄弟情谊”和“动手又动脑”的重要性。其中,重点介绍了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特点和作用,详略安排得当。本文的语言也十分生动有趣,众多拟人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单元目标

认知目标

1、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15个生字,运用正确笔顺独立书写18个生字。

2、正确辨析音近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技能目标 

1、学会做批注笔记。

2、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和古诗等。

3、学会使用修改习作常用的符号。

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是”在比喻句中的作用;学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做简单的批注笔记。

3、体会普通劳动者勤劳、坚韧、敬业的高尚品质;感受手所传递的情感和快乐;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手指的重要作用。

  实践活动:1、仔细观察一个人的手,能够进行仿写。 2、通过多渠道了解有关手的更多知识,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做翻绳游戏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是”在比喻句中的作用;学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做简单的批注笔记。

2.学习精读的方法,阅读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学会使用修改习作常用的符号

单元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4 《我们的手》 2 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 在文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4 《一双手》 2 课文朗读比较 多种形式朗读

4 《语文天地》 4 积累重点词语,并能学以致用

4 《手上的皮肤》 1 收集资料

5 作文 2 学会审题进行练笔 小组学习修改习作

5 测验 2

单元课时:13节

《我们的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4)在读中做批注,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在读中做批注,在放声读中想象画面,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情感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

1、 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 读懂全诗,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各种手的图片

3、诗歌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看图,说:我们的手能干什么? 这些手像什么?

2、 揭题。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小结:这手呀,可是我们的一个宝,我们得用它来学习、劳动、生活,用它来创造。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件读文章。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怎么办?(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你们的办法都不错!聪明的孩子最会学习。开始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的习惯。

让学生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电线)

(2)现在,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说我们的手是电线?

每位同学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出评价。小组汇报。

(3)(出示第一句)“我们的手,是电线。”齐读这句话。谁能把加点的字换掉,句子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也是比喻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说清这种写法是暗喻。)

(4)这一小节,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有感情的读,大家会体会得更好。指名读,美读。让读的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谈谈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2、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桥)

(2)为什么这样比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比赛读。

3、学习第三节、第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边读边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

(2)齐读。

(3)有感情的朗读。指名学生说说,训练说话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传递美好的感情)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手所发挥的其中的作用。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接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学习一定的表达方式。

五、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最美好的时刻,是心贴心的时刻,是手拉手的时刻。人们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业设计 :

必做题1.拼音写生字.

2.生字词的小测

3、仿照课文,写一节诗歌。

选做题: 1、摘抄文中的好词句

2、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板书设计: 像(是) 传递

电线 幸福

我们的手 桥 友好 美好情感

船 真诚 热爱生活

小鸟 快乐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

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

  均( ) 程 ( ) 奖( ) 张( )

  钧( ) 逞 ( ) 桨( ) 章( )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

【设计意图】:检查课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预习汇报,范读、评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

(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

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4、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扣准课题思考问题)

(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

(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

(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

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修改自己的笔记。

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景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用心说话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其他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另外,修改自己的笔记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

1、 积累手的动词。

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积累手的动词和游戏的活动,能充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也能对动词加深理解。

作业设计 :

必做题1.拼音写生字.

2.生字词的小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做题:摘抄文中的描写手的句子

板书设计:

老松木

深刻印象 木色、纹络深、粗 创造绿色金库的手

掌面硬、布满老茧

手指像一节老干磨

大拇指没指甲 裂纹黑且深 缠着线

《手上的皮肤》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手的情感。

2、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训练学生运用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双手,写一篇观察日记;搜集有关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入新课。

1、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关于手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表观察结果,说说对手的了解。)

1、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大家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信息,看来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们共同读一篇关于手的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设计意图】:召开“新闻发布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做出评价。

3、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能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检查预习汇报,组内读、评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学习方法。瞧,这一课的“金钥匙”又要教给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让我们共同听一听。(教师出示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2、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3、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提出小组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补充解疑。

(2)全班交流: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手上的皮肤?自由发言,指名板书。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引导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四段中处理的问题:相互比一比指纹是否相同。

②第二段中处理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双手的特点?

 ③第三段中处理的问题: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

4、借助板书,浏览课文, 试将每段的大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一说。

小结:除了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通过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 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指名回答)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

1、 小结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小结和课外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和记忆的能力。

作业设计

必做题1.拼音写生字.

2.生字词的小测

选做题: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 《手指》。

  总 分 总

板书设计: 有趣

手上的皮肤 手上皮肤厚度和特点

手心纹路、手背关节的皱接

语文天地4

教学分析:

本教材有:我的摘抄笔记、读一读,开卷有益,笔下生花,初显身手……

教学目标:

掌握读一读,我的摘抄笔记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记批注笔记和摘抄的技巧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抄笔记

1.传递 彼此 星辰 ……

2.惺忪 干蘑 铸造 ……

3. 粗糙 褶皱 敏感 ……

4.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着、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二、读一读

手舞足蹈 情同手足 心灵手巧 行家里手

手忙脚乱 束手无策 棋逢对手 ……

同学们交流和收有关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以自读为主学习《手指》:

查找生字、词;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朗读……

三、初显身手

做翻绳游戏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第三课时

内容:笔下生花

习作要求:

有的手粗大有力,有的手温暖细腻,又的手稚嫩灵巧……..每个人的手都不相同,请以“………的手”为题,写一篇习作。

习作指导:这次习作要求同学们围绕手来写,可以写成想象作文,可以写事,文体不限。

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可以补充“爸爸”“妈妈”也可以加修饰词语 ,如勤劳、粗壮等。

这是一个写人的文章,必须以手为线索,表现人物的特点,以手为线索,必须将人物所作的事,用手贯穿起来。写人物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描写,如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为了突出手的作用,在肖像描写中,应对手精雕细刻一番,在动作描写中,对手着力描写,只有这样,才符合本题的要求。

作文设计:

题目:勤劳的

主题:习作要紧扣勤劳二字安排材料,以手为线索,以勤劳为中心,选择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描写。还有突出对所写人物的感情。

提纲列举:

  1. 妈妈有双勤劳的手。
  2. 妈妈为了这个家勤劳地付出。(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妈妈的辛劳付出,重点要刻画妈妈的手,可以运用肖像刻画、动作描写等等多种描写手法)
  3. 感谢妈妈的付出表达对妈妈的爱。

第四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第一,这次作文教学的引入,我利用课本当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手的特点,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生活积累,又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第二,在明确习作要求环节中,先让学生自读题目,用笔在关键词句处做记号,然后讨论这次习作的要求。在进行习作之前,让学生明确交际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明确要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加以引导的过程。避免了交际中学生常常犯的两个毛病:抓不住特点和不能静心倾听。

第三,在学生介绍手的环节中,再次出示了说和听的要求,这样学生在说的时候有一个目标,不会出现胡说、乱说的现象,听的同学也回根据提示给予说的同学以补充和点评,既训练了学生的说,有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第四,在展示的环节中,我出示了几个学生的简单描述,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

第四单元教学后记

本单元是以“手”为主题的组合单元。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具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在这学期已初步接触了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围绕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导入。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中获得感悟,读得入情入境。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同时展开更深一层的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内涵。接着让学生联系课文谈谈生活中手的不同姿势和动作所表达的特殊含义,调动学生的生活回忆,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手在传递情感方面的作用。

但是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深远意境的感悟、引申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这种结构相同的诗歌时,还应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单元 智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主题,一方面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一个人有了智谋,在处理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胸有成竹,化险为夷;另一方面,也想引导学生意识到,不能把智谋理解成“耍小聪明”,要把聪明用在“正地方”。本单元选编的两篇主体课文分别是《草帽计》和《包公审驴》。《草帽计》讲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贺龙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了对方的追赶,而且让误戴红军草帽的敌人遭到自己战机的轰炸。《包公审驴》这篇课文讲的是包公断案的一个小故事,为了帮助穷人王五把丢失的驴子找回来,包公巧妙地用了一个常识,准确地找到小偷的住处,显示出他过人的机智。本单元还选编了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内容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有的时候,聪明不但不能帮助解决问题,还会把事情弄糟。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活动,“畅所欲言”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话题“把聪明用在正地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明确一些是非观念,并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初显身手”栏目鼓励学生到课外搜集关于智谋的小故事、成语或典故,开阔阅读的视野,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精神。“笔下生花”让学生围绕一个辩论话题展开评议,写出自己对事件中某个人物的看法。三个活动均以“智谋”这一主题展开,说、写结合,读、议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学生发展的平台。

本单元的阅读指导是比较相对应的段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习作指导是学习斟酌语句,把话说得更好;讨论指导的重点是发言时要紧扣话题。

单元目标

认知目标

1、借助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用摘录笔记或批注笔记等形式完成对课文的初步阅读。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能够概括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

2、能够针对某个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讨论时尽量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发言。

3、习作时学习斟酌语句,努力把句子写好。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意识到,不能把智谋理解成“耍小聪明”,要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2、鼓励学生到课外搜集关于智谋的小故事、成语或典故,开阔阅读的视野,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精神

单元重点:

1、继续练习为习作写评语,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

2、继续练习做单元小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

单元难点:

继续练习为习作写评语,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5 《草帽计》 2 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 在文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5 《包公审驴》 2 课文朗读比较 多种形式朗读

6 《语文天地》 4 积累重点词语,并能学以致用

6 作文 2 学会审题进行练笔 小组学习修改习作

6 测验 2

单元课时:12节

《草帽计》

《草帽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 贵州 蒋介石嗡嗡 侦察 葫芦 山土坊 匪军 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

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3.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A、学生组织好语言自说;

B、同桌交流,互相学说;

C、师指名学生发言,生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

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1.了解故事起因。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

A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学生可以分组思考并交流。

B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归纳概括,教会学生归纳的方法。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②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③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 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

(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①白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

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划出文中的成语,用心体会。

(2)教师点拨:

①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 (男生读课文第4段)

③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④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⑤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3)、交流分享,提升感悟

场面比较:

(1)你觉得那个场面描写得好?请谈谈你的理由,读出你的感受。

(2)请大家边听边想像画面,记住印象深刻的镜头。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说一说。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3.阅读《三十六计》。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 —— 神机妙算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猜不透 听指挥

红军 扔草帽

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2、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或课件)

1.认读词语:挣(zhènag)钱 辔头 听差(chiāI) 耷拉  圈(jugàn)栏 审 衙役 懊恼 一声不吭 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 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 案() 吭() 衙() 役()

神() 按() 炕() 衔() 投()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懊恼。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五、布置作业:

完成拼音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当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导练

搜集包公审案的故事,开个“智谋故事会”。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为什么审 怎样审 结果怎样

(起因) (经过) (结果)

换驴 ----------------- 审驴 -------------- 得驴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1、 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2、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学习习作。

教学重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难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继续指导学生摘录笔记的方法。

   1、观察词语的特点。

   2、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内型积累。

   3、根据不同的内型积累词语。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玩游戏“传口令”。

   2、寻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制定规则。

   5、依照规则重新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6、感悟规则的好处。

  三、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习作《缩写草帽计》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 (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第五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教师下水文引路,提高写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各种与教材同步的作文书籍泛滥,很多老师视范文为珍品,动员学生买优秀作文书,多看多读对写作很有帮助。确实,多看书,不会写也会偷,但大多学生未经老师指导,偷回来的词句往往不合适,会变成笑话连篇。所以我认为在习作教学时,应减小范文的篇数,提倡自己写下水文。特别是我现在所处的中低年级,识字率低、词句贫乏,要他们看优秀作文有时会不理解,选别人的佳词佳句可能不会运用。所以我在这次的写作中采取先学习范文写法,指导正确使用合适的词句的教学方式,果然收到的效果更好了。能使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第五单元教学后记

作为“智谋”单元,《草帽计》和《包公审驴》都可谓是经典文章。为了学生能更好的与文本融为一体。教学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通过介绍、汇报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贺龙、包公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好课文做好铺垫。

1、鼓励学生质疑。教学一开始,我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学习,而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鼓励把心中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在这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我只是组织者。巧设思维训练,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第二次默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路,找准学路。分别找出“贺龙设计”和“公堂审驴”的自然段,选准重点,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并用尽量少的文字复述草帽计和审驴案。边读,边想,边作批注。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的神机妙算和包公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

3、适时点拨,拓展学生思维。我知道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还应当是引导者,适时的点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积极思考。当学生在了解了我军情况之后,我引导学生揣摩贺龙和包公当时的思考,这些地方的点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六单元 眼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眼睛”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永生的眼睛》以及“语文天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写“希望工程”标志照片的一篇散文,反映的是农村问题。《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抗击非典医务工作者在面对危机时勇敢、坚强、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永生的眼睛》是选自外国的一个故事,写了一家三代人死后将自身的眼睛(角膜)无条件地捐献出来,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境界――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这种高尚的心灵,是永生的。“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谁的眼睛最好》,是一篇说明文,写各种动物眼睛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愿望。四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各异,但都与“眼睛”这一核心词语有关联,从而围绕这个核心词语构成了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单元。

“语文天地”则安排了摘录笔记,积累表示“看”的词语、成语,一个了解帮助盲人的社会调查活动和一个以“爱护眼睛”为主题的口语表达训练的活动。习作方面,设计了五个题目,有写实的,有想象的,有的是故事的叙述,有的是写眼睛的作用,有的是对眼睛的描述,有的是写对眼睛的保护,这些题目都能与单元主题、所选的课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有密切的联系,是有源之水,使学生乐写、能写、写得好。

单元目标:

  识字写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并能独立运用学过的笔顺规范书写。

  词语句子: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表示“看”的词语和成语,体会成语的对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阅读;搜集课文中背景材料。能有感情地朗读《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永生的眼睛》,自渎《谁的眼睛最好》,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结合所搜集的材料,结合重点词语讨论、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综合实践: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社会对盲人的关爱,和大家一起交流调查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

  习作:学会在习作中交代清背景。

  其他:在本单元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单元难点:

  1. 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

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1. 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

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6 《渴望读书的 “大眼睛”》 2 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 在文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7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2 诗歌朗读比较 多种形式朗读

7 《永生的眼睛》 2 积累重点词语,并能学以致用

7 《语文天地》 3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情感,熟悉文章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7 作文 2 学会审题进行练笔 小组学习修改习作

7 测验 2

单元课时:13节

《渴望读书的 “大眼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教学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

    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双大眼睛的?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画出让你受感动的语句。把感动你的语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指名朗读课文。

听他读,你听出什么了?你也来读读。

听老师读,你又发现什么了?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拼音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2、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

A自己先读读这段话,这指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呢?

B请你再读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

虽然( ),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梳。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

师指导同学们练习朗读。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这个小女孩平时的作业一定完成的很认真。

   生:我想她的作业本一定用的一点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我想她的铅笔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我补充,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用铅笔,都是在地上用树棍写,只有写课堂作业时才舍得用铅笔。……

   (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引导学生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自读最后一段,你现在想怎么做?你还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我的学习条件太好了,我以后要节约用本子和铅笔。

   生:我不再乱花钱了,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建学校,让那些穷孩子也能上学。……

  三、课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导练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学习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非典”肆虐时期,医护人员都得戴着口罩,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各种情感交流都来自于“眼睛”,从而体会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激起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2、进一步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环节,初步懂得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3、利用所学过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及生词。

教学重点、难点:在作者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激起学生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

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口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所学过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及生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趣导学

  1、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通过眼神和手势示意学生,同学生完成师生间问好的开课程序。)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刚才虽然老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但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师生间问候的程序,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老师的意思的?(2)刚才老师戴着口罩的时候,你们觉得教室的气氛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你们在什么地方经常看到戴口罩的人?(4)对了,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医生、护士是戴着口罩的,由于带了口罩不便说话,所以那里的气氛都比较严肃,用来交流感情的就只有眼睛和手势了,而更多的是用眼神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通过课文后生字表纠正读准生字字音。

  3、教师通过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及某些易读错的字词读音掌握情况:肆虐、抉择、充满、冷静、安慰、流淌、高尚、闪烁、温柔、深情、信心、心灵。

  4、在正音的基础上再通读3―5遍课文,并想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5、对了,这首诗就是写给那一场特殊的与“非典”战斗中的伟大战士――白衣战士的。诗歌就是歌颂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心灵的。(边说边播放“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三、解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了方才的录影,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板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结合你们调查的结果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3、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唯一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师示意生齐读“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师依学生回答板书: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深情、高尚。)

  5、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小节的内容)

  (1)医护人员面对肆虐的病魔,表现出的是愤怒和冷静。(抓住“肆虐、愤怒、冷静”分析理解。多媒体出示一组“非典”传播之快、感染人数之多、致人至死的数字和治愈病人的数字,配以解说帮助理解。)

  (2)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的时刻,表现出的是信心和坚定。抓住“生死抉择、信心、坚定”理解。(多媒体出示抗击非典英雄的一个时间表,师并相机简单插述叶欣、丁秀兰等人的事迹。)

  (3)医护人员安慰受难的病友,却表现出温柔的深情。抓住“安慰、温柔”,与“生死抉择”对比理解。(根据在医院的调查和看病的经验,讨论解决。师相机简单补充帮助理解。)

  (4)怎么理解“在战斗的日子里”和“高尚的心灵”?(合作讨论解决。师相机补充。)

  (5)引导学生认识到后两节是前三节的概括。

  四、总结

    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心灵。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所以它是那么动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拼音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非典”肆虐时期,医护人员都得戴着口罩,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各种情感交流都来自于“眼睛”,从而体会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激起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2、进一步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环节,初步懂得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课所学,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那你们有什么感想?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2、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战士很感欣慰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要说原因)

    (2)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 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学生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回顾延伸,点拨提高。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但知道它的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

   5、播放高峰演唱的抗“非典”歌曲――《路》,渲染氛围。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导练

板书设计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愤怒、冷静(。)

是那样美丽动人―― 信心、坚定(!)   

  高尚 温柔、深情(……)

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 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 才华横( )、文( )、回( )、容( )、翻( )、( )思、友( )

  jigāo (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 )挡、( )织、( )力、( )国、( )成

  (五)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2.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 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 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 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 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 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 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 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一说

(3)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

  (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让学生结合资料再次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很快联系实际感受到我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四)、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五)、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学生在音乐中朗诵“父亲的话”,触动心灵,升华感情。]

(六)、布置作业:选作一项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

板书设计:

角膜捐献 “我”的态度

母亲 不情愿

父亲 遵从遗愿

女儿 主动捐献

语文天地六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畅谈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习《谁的眼睛最好》,懂得眼睛的作用,体会到要珍惜、爱护眼睛。

   3、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积累、阅读、习作,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

教学难点:

    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畅谈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积累词语、句子。

   1、观察词语的特点。

   2、观察句子的特点。

  二、哪些词语表示“看”?比一比谁写得多。

   1、一个字表示看的?

   2、两个字表示看的?

   3、四个字表示看的?

   4、集思广益,共同讨论。

  三、填成语。

  四、畅所欲言

   1、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2、列举同学不爱护眼睛的表现。

   3、讨论保护眼睛的好方法。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谁的眼睛最好》,懂得眼睛的作用,体会到要珍惜、爱护眼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谁的眼睛最好》

   1、认真读短文,勾画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眼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核对答案,分角色朗读。

   3、办一期有关眼睛的手抄报。

  三、初显身手

   1、调查周围能帮助盲人的设施。

   2、创设情景,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3、你此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金钥匙。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有写的欲望。

2、指导学生用“眼睛”静心、有意识、有目的地看。

3、在叙述一件事时,要把背景尽量写明白。

二、教学过程:

1、看图谈话导入:(激发写作欲望,解决‘我要写’的问题)

(1)出示幻灯片

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眼睛?这只眼睛怎么样?

(明亮、炯炯有神、温柔、神采奕奕……)

(2) 过渡、衔接

在本单元里,我们认识了苏明娟的大眼睛,她的眼神激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心,我们还认识了“非典”期间白衣天使敬业的大眼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笔下生花,围绕“眼睛”进行习作训练。(板书:习作六)

2、指导搜集、整理、丰富写作素材(激活写作储备,解决“写什么”问题)

(1)、审题

(2)齐读课题要求

眼睛是心灵的灯。眼睛若明亮,世界就光明;眼睛若昏暗,世界就暗淡。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写。

我用我的眼睛……

怎样保护眼睛

(3)先解决第二个题目

眼睛是心灵的灯,帮我们了解观察身边的事物,我们应该爱惜它,珍视它,那么你知道那些保护视力的方法?

(生充分说)

好,请同学们把平时搜集和了解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下去以后完成《怎样保护眼睛》,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第一个题目。

(4)指导第一个题目的写作内容、范围、素材。

①我用眼睛会看到什么?

(生充分说, 是归纳总结)

②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看到这么多景,这么多事,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现在,我们眼中是什么季节?在春季里,你会看到什么?

(小草、柳树、桃花、杏花……)

③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只桃花。(出示一枝桃花图片)

④重点指导(花蕾-----一朵桃花-----一枝桃花-------一片桃花)

⑤我们试着用一段话来说一说,没有开放的桃花,一朵桃花,一枝桃花,一片桃花的颜色、样子、姿态。用“我用眼睛看桃花”作为这段话的总起句。同桌两人互相交流说一说。

⑥师总结写作方法:

(刚才我们按一定的顺序,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陶壶不通时期,不同样子的特点,运用了比喻、你人等修辞手法,一步一步把桃花写具体)

⑦那么我们的眼睛最先看到那些熟悉的人呢?(我的妈妈)

⑧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妈妈吗?

(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尽职尽责、心灵手巧、乐于助人……)

⑨我眼中的妈妈就可以用记事的方式来记叙,通过一件事来表现妈妈的高贵品质。

⑩那么,写一件事时,需要向读者交代清楚什么呢?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了,连丁丁也来提醒我们呢!)

⑾出示丁丁说的话:

在叙述一件事时,要想到有的读者也许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所以要把背景尽量写明白。

(5)齐声读

(6)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的名词,“背景”。“背景”指的是事情发生的现实环境,交代清楚背景,读者才会看明白。

(7)读下面一篇文章,谁来找找有关“背景”描写的文字

(8)小结:读了这段话,我们一下子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要买冰棍了。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出了妈妈的诚实、宽厚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作者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这件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9)总结全课:

我们的眼睛会看、会发现,就会有所想、有所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和在一起,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3. 练习

好,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激扬的思绪凝结在笔尖,倾诉你最真挚的心声,表达眼睛带给你的快乐和感动!

4.习作(10--------15分钟)

5. 评议 : (1)读范文 (2) 评讲

板书设计:

我 用 我 的 眼 睛 ……

抓特点

景 按顺序

用修辞

事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想 (真实感受)

第六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对于习作教学一直以来感觉很“困难”,这样说似乎很矛盾,因为一直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作文了,怎么还会对作文困难呢?原因有两点:

首先不知道怎样让孩子爱学作文,其次不知道怎样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枯燥的写作方法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乐学并且会学。可以说这次在选择教研课的时候,为了挑战自我选择了作文教学。

从设计教案到讲课那一天,我的教案一直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主要是指导学生写作这一环节,推翻了许多次,也重新修改了许多次,总是想把指导学生写作这一环节与讲课的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在大家一起研究之后才定下来。在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写作的:

一、叙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我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叙述清楚的,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再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让学生知道加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后,会使文章更具体、形象。目的是让学生在叙事的时候不要平铺直叙,要将学过的描写方法加进去,文章才会生动,富有感染力,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文章结构要完整。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完整的结构,事情叙述清楚了,还要有精彩的开头和绝妙的结尾。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修改作文的时间,致使在批改作文时出现了较多的病句、错字。这是本课教学上的一个失误。

第六单元教学后记

这个单元重在围绕“眼睛”去教学,既有感人肺腑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永生的眼睛》,也有真挚抒情的《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我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熟悉背景,帮助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布置学生课前查找、阅读、勾画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2.朗读抄写,联想感悟。文章中的句子夹叙夹议,事中有抒情,我先让学生看文章插图,谈谈自己的联想。然后再读文,抄写自己喜欢的“精彩段”,看看作者感受到的是什么,联想的内容和我们大家的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进一步感受故事背景的重要性。

3.升华情感,努力实践。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围绕“我们如何帮助眼睛有困难的伙伴”进行讨论。如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并号召其他同学也投入到帮助盲童的实际行动中

第七单元 纪念日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纪念日展开的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开放单元,教材以包含纪念日最多的5月份为例,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教师可以此为平台,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重大纪念日,并借鉴“开卷有益”中的两篇范文,指导学生交流新收集的关于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的资料,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积累关于纪念日的词语句子,不仅熟记关于回忆和纪念的词句,而且教师可指导学生继续学习摘录词句的方法与途径。

  然后指导学生组织、设计、开展纪念活动,这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可在全班内开展,让学生合作进行,以形成纪念的氛围,加深学生对纪念的感受,同时以习作的形式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单元目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

4、“日积月累”第一题要求背诵雨果的话,了解雨果;第二题的内容要事先布置学生做好充分地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交流。

5、初显身手:选择纪念日,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阅读,扩大知识面,全班应选择一个共同的纪念日,便于开展活动;个人可以另选一个日子,所选的纪念日最好不是突出政治性(学生理解不了),而是具有形象性的人或事,如5月8日的世界微笑日;今年5月9日的母亲节;5月12日的护士节、汶川大地震这个双重纪念日等。

6、制订计划:首先有一个全班的大体计划,由班委和班主任一起制订,各小组领任务,自选和指定相结合,小组活动计划针对小组所领任务而订,按照教材列出的三项填写日程表。从计划到展示之间,应当安排时间让小组组员碰头交流,做调整配合,抓好小组长。

收集资料:注意分工合作,不能海选一大堆

活动展示:尽量把纪念日活动贯穿在全天, 最后有一个比较隆重的展示会., 节目单、报幕、开场致辞、(邀请嘉宾)、布置会场、集体项目(如宣读誓词、朗诵、大合唱等)一定要事先商量好,最好彩排。展示活动的仪式程序应公之于众,尽可能让全班参加讨论制定,一方面可以使人人心中有数,避免混乱;另一方面使参加者有主人翁感,自觉维护会场秩序。

7、习作:可写展示会,记叙文;也可整理资料,写说明文。

8、“开卷有益”安排了两篇自读课文:冼星海和他的《风》、《登上地球之巅》。这两篇课文要安排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读,因为阅读课文的过程本身就是纪念的一种行为。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导语中为什么说“有些日子,我们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单元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日历、对话交流,了解重大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伟人及各类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树立强烈的纪念意识 。

  2、阅读日历重点记忆具体日期,掌握该日期作为纪念日所表示的特定含义及其来历。

  3、利用教材“空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畅谈五月特殊纪念日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日历,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在实现资源共享中期待创造意义更新、范围更广的纪念日。

4、通过纪念日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8 《纪念日》 2 积累重点词语,并能学以致用

8 《语文天地》 2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情感,熟悉文章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8 作文 2 学会审题进行练笔 小组学习修改习作

8 测验 2

单元课时:8节

《纪念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日历、对话交流,了解重大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伟人及各类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树立强烈的纪念意识。

   2、阅读日历重点记忆具体日期,掌握该日期作为纪念日所表示的特定含义及其来历。

   3、利用教材“空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畅谈五月特殊纪念日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日历,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在实现资源共享中期待创造意义更新、范围更广的纪念日。

   4、通过纪念日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纪念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日历、对话交流,了解重大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伟人及各类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树立强烈的纪念意识。

   2、阅读日历重点记忆具体日期,掌握该日期作为纪念日所表示的特定含义及其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播放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盛大场面。

   2、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并导入。

     是啊,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因此,每年到那个时候,我们都要纪念。国家有国家的纪念日,家庭有家庭的纪念日,甚至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可以使我们不忘过去,更好的面对未来。

  二、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

   1、识纪念日。

     (1)多媒体出示五月的日历,让学生通过看日历,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及其相关知识。

A、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巡视。

B、师指导学生按日期顺序把搜集到的纪念日进行排列

C、师指导学生把搜集所得记录下来。

     (2)交流资料,谈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

A、全班共同补充,完成表格填写

B、分组进行交流,师从旁指导

C、师汇总,生把表格内容读一次。

   “‘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地球日”、“世界无烟日”、“马克思诞生纪念日”。

   2、谈纪念日。

   你还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喜欢某个纪念日的原因。

   如:国庆节、党的生日、中秋节、儿童节、教师节、春节、圣诞节、戒烟日、端午节、建军节、世界水日、母亲节等等。

A、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纪念日的来历、意义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汇报。

B、学生汇报后,教师补充说明,使学生加深对纪念日的了解。

   3、想纪念日。

    (1)以课文中的两句对话为主题,让学生围绕“我家也有自己的纪念日”进行交流。

    (2)为班级、学校、社区设定值得纪念的日子。

     如:体艺节的日子;

       校运会的日子;

       校庆日等。

  三、活动总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感受。

   2、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模拟纪念活动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空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畅谈五月特殊纪念日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日历,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在实现资源共享中期待创造意义更新、范围更广的纪念日。

   2、通过纪念日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的要求,做好“模拟纪念活动”的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整理,按照兴趣分组,并选同学担任组长。学生畅所欲言,围绕课内外涉及的各种纪念日向大家做介绍。

   3、确定主题。比如围绕6月5日“世界环境日”确定“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主题。

  二、观摩“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

   1、让学生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自己工作特点及收获。通过观摩使学生了解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受人尊敬的,他们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学生评价,找出优点,提出希望。

  三、分组模拟纪念日活动。

    甲同学:国庆节――诗朗诵,歌舞表演。

    乙同学: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丙同学:植树节――各种劳动工具及表演唱《小树,快长大》。

    丁同学:某同学的生日――同学送的自制小礼物。

  四、拓展延伸

   1、师: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感到了语文活动就是这么精彩,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展的视野,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活动资料加工整理,并制作成纪念日历,我们就会了解更多的知识内涵,就会在回顾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

五、学生制作纪念日历

学生分工进行资料集的制作,然后全班合订成一本,学生共同编写目录,撰写前言并设计封面和插图。

板书设计

纪念日

五一、五四、国际护士节、

世界无烟日、世界红十字日、

马克思诞生日......

语文天地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

   2、围绕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

   3、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4、学习“金钥匙”,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中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

   2、围绕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观察书中的例子。

   2、总结例子中的特点。

   3、思考:为什么摘录中的句子加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你积累词句的途径是什么?

   5、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显身手

   1、实践活动的步骤。

   2、具体要求。

   3、各项工作指导。

   4、撰写纪念日实践活动的体会。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2、学习“金钥匙”,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篇课文

   1、自读短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勾画出冼星海刻苦求学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交流体会。

   4、教师点拨。(他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5、拓展练习。

   6、他是如何创作《风》的?

   7、你想对他说什么?

  二、学习《登上地球之巅》

   1、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你对它有了解吗?

   2、读课文找出文中是怎样介绍它的?

   3、读读能突出它特点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4、登山队员是靠什么力量登上地球之巅的?

  三、金钥匙

    幻灯出示:习作可以当时修改,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可能会发现不少新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活动与练笔 拓展延伸

  1、师:仿照《冼》与《登》这两篇文章,让我们也把搜集到的重大纪念日的名称、日期、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共同制作一本“纪念日资料集”。

  (学生可分工进行资料集的制作,然后全班合订成一本,学生共同编写目录,撰写前言并设计封面和插图。)

  2、师:摘录积累表示回忆、纪念的词句,理解由纪念一词派生出来的新词,并自己设计一枚某项活动的纪念章。(教材第58页)

  3、师:有些纪念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比如5月12日的护士节、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1日的儿童节……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节日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好吗?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师:既然是一次活动,我们就要精心准备,语文书的59页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做。

  (学生按教材提示,可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其中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可在课内完成,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可在课外完成,教师应给予指导。)

  4、节目当天选好地点举行纪念活动。

  5、师: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学生以日记、作文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

  6、学习“金钥匙“的修改方法。

  7、把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本单元实践活动的资料保存。

板书设计:

           冼星海和他的《风》

自强、自立、自理、字律

登上《地球之巅》

不谓艰难、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纪念日》教学后记

学完开放单元《纪念日》后,学生开始做一些习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的纪念日: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这道题很简单,根本没把它列入难点之列。但我错了——我巡视的时候才发现,好多孩子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不敢动笔。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们对于列出的部分传统节日不了解。对于元宵节,孩子们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一年级下期,他们曾多少次反复诵读“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在这琅琅的书声中,他们记住了元宵节,同时也记住了相关的一些习俗。但对于其他几个传统节日,孩子们就不甚了解了。唉……这怨不得孩子们!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可能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与分数有关的知识点了,对于这方面的渗透太少太少了。——所以,孩子们才会用沉寂和茫然回答我。于是我用了计划外的一节课为他们恶补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对于传统文化,孩子们缺失得太多!我想,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这也是算得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吧!作为教师,这是我的职责!

 

第七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1激发兴趣,使学生获得习作的动力, 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的纪念日中有自己的发现,及至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本次习作在选材上完全交由学生自主进行,没有任何的限制更容易,降低习作的难度,使学生有的可写。

3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本次习作很重视学生独特感悟,体现人的个性。

4 在观察真实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想像,把真实与想像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八单元 舟船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围绕“舟船”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二首要求朗读,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要求背诵;自读课文《初航》,要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抓住作者“初航前、出航时、初航后”的心理活动,理解“初航”的含义。

“笔下生花”可以任选一题。第一题模仿“开卷有益”的第二篇文章——《“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篇新闻稿,但是一定要提醒学生新闻稿不一定要写得长篇大论,必须要抓住新闻稿的三个特点:新、实、快。

单元目标

认知目标

1、借助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用摘录笔记或批注笔记等形式完成对课文的初步阅读。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资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能够概括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习作时学习斟酌语句,努力把句子写好。

情感目标:

1、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加工提炼信息资料的能力。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单元重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单元难点:

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9 《跳水》 2 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 在文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10 《沙漠之舟》 2 课文朗读比较 多种形式朗读

11 《语文天地》 3 积累重点词语,并能学以致用

11 作文 2 学会审题进行练笔 小组学习修改习作

11 测验 2

单元课时:11节

《跳水》

年级:四年级

主备人:黄玲

时间:4月18日

形式:集体备课

人员:黄玲、黄思琳、梁小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2、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质疑解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交流解决一部分生字词.(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2、学生描红临写。

3、评议:

  (1)学生交换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2)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跳水,大家齐读课题。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同学读后提出来。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3、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引导:读船长的话时,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4、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

  6、“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四、总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

六、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预习《沙漠之舟》。

板书设计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 松软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 大风卷着沙粒飞滚 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学生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填表

  特殊生理构造 适合沙漠生活 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脖子长 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     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 沙尘难以侵入 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     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 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     储存养料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拼音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

  (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教师进行讲评。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导练

板书设计

沙漠之舟

             带路

       生理特点→适应环境→做事报警交通工具

             驮东西

语文天地八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2、学习“开卷有益”,感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笔下生花”习作指导,金钥匙。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词语句子,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学会提高效率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2、学习“开卷有益”,感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摘录笔记

    (1)交流本单元的摘录笔记。

    (2)评选摘录笔记小能手。

    (3)教授有效摘录笔记的方法。

   2、读一读。(幻灯出示)

  二、开卷有益

   1、读课文,初谈感受。

   2、你心目中的效率专家是谁?为什么/

   3、你有什么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笔下生花”习作指导,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笔下生花”习作指导。

   1、出示幻灯片。

   2、习作分析。

  二、金钥匙。

  三、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1、读懂要求

           2、回忆往事

           3、明晰道理

4、谈看法

第八单元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围绕“舟船”展开教学,《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学生乐于学习;《沙漠之舟》趣味十足,学生喜欢探究。

我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段落精讲,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拓展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朗读,感悟,体验中突破重难点。在课堂上,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和骆驼的适应性,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同时让学生做一些动作,进行想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当孩子被救上来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船上的人们都会互相说些什么?你学了课文之后,想对骆驼说些什么?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从想象的人物对话中用清晰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当然教学时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在找学生朗读孩子处境危险时,虽然也找了几个同学读,但是有的地方读的感情不到位,没有充分表达出作者所描写的那种情况紧急处境危险。主要原因是指导朗读时引导语言单一,如果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一下,如当一个学生读得不到位,根据学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水手们真紧张(学生接着读书);孩子害怕了(学生紧接着读)一定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让学生自己想救孩子的办法时,还应该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而且在回答是否可行时,要让学生多围绕文本来答。允许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还应该以文本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

第八单元作文教学后记

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记下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采取读、说,写三者相结合的方式。

一、从开学来我就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收集同学们的课外书,并选了两名同学做图书管理人员,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借书,我要求每周交一篇读书心得,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写的三言两语,时间久了同学们的阅读量增大了,也有话说了,作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每周都抽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读自己平时自主写的优秀的文章,主要一学生为主,让学生们相互评,最后老师做点评,既给他们展示的舞台,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效果很好。

三、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亲自实践,实践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争取每周都组织一次活动,比如"感受太阳的实践活动""朗读比赛""纸船制作大赛"......每次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的去体验,然后让同学们走上讲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接着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自己的感受,作成文章.在平时哪个同学得到了表扬或者批评后,帮助别人或者接受帮助后,我都及时引导他们把当时的心理感受及时的记录,写成作文.因为那时候的感受最真实。

作文教学主要是读、说、写三者相结合,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坚持经常,养成习惯,再有就是老师的激励措施要做到位等。

第九单元《太阳》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太阳”为主题组合单元,从人文和自然两个角度选编课文,并通过“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练习,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和名句。课文包括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一篇说明文和一篇科学幻想的说明文。《太阳的话》《海上日出》抒发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前者以太阳的身份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后者描写观察海上日出的过程,抒发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

单元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语文天地里的两句古诗。

3、积累有关日的成语

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精读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坚持做好摘录笔记

情感目标:充分体会文章的强烈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体会《太阳的话》中以太阳的身份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体会《海上日出》中描写观察海上日出的过程,抒发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

单元重点: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和名句。

单元难点: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课程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突出重点方法

突破难点策略

《太阳的话》

1

课文朗读比较

《海上的日出》

1

课文朗读比较

《太阳》

课文朗读比较

《语文天地》

2

搜集、整理

作文

2

练笔

补漏

1

太阳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2个。

2、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3、阅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学生听谜语,猜太阳。

2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说说心里想对太阳说的话。

3 、你们对太阳说了这么多,她也有话想对同学们说, 她的话都写在一首诗中,你们想读吗?

4、 出示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师读课文.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 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3、 指名分节读课文 。

此次以读准字音为标准。

学生互评。

边读边评边正音

三、学习生字:

1、小组自学生字。

2、生词卡片练读生字词。

3、练习带拼音组词书写。

作业设计

必做题:抄写生字词

选做题:搜集有关太阳的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诗意,体会太阳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检查学生读生字卡片。

2、 全班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读音以及长句子的断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

2、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

生互评,师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太阳要来到我们周围的心情。

师可适当范读。

四、学习课文第二节

1、学生自主读文,边读边想象。

2、启发学生想象太阳带来了色彩缤纷的花朵,带来了树林中泥土与树叶的方向,深深地吸一口气,好舒服呀!看,太阳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阳光,我们可以在草地上踢球,唱歌,跳舞……多么快乐啊! 请大家再试试读这节诗。

自由练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3、太阳还会带着什么向我们走来? 激发学生想象,用 “我带着(      ),快乐地向你走来。” 的句式续说句子,由此体会到太阳把一个五彩的世界带给了我们。

4、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五、学习课文第三节

回忆课文第一节,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按照同样的方法读好第三节。

六、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打开门窗,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师升合作读课文。

2配上音乐,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诵读。

七、拓展延伸

想想自己会对太阳说什么。

作业设计:

必做题:《导学导练》

选做题:自己编写几句赞美太阳的诗歌

板书设计:

太阳的话

花束

香气 珍视生命

亮光 追求光明

温暖 热爱生活

露水 积极向上

……

海上的日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的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提出学生心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 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 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必做题: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选做题:

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词句,体会日出时景象的伟大奇观。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巧妙用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情况。

板书:天气晴朗

多云

2.分男女生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蓝天、红霞慢慢升起的太阳 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

3.再现海上日出的景象。(课件出示)

4.说一说,要是你亲眼看到海上日出的这一过程,你想说什么?(太神奇了、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

5.过渡: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的2、3小节,想想作者在观察或用词造句方面那些独到之处。

二、品读词句

1.学生自读,思考以上的问题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2.同桌或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归纳如下)。

a观察方面:不仅观察了太阳的形状,还观察了太阳的色彩亮光及其动态(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即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b写作方面:有序,能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用词造句方面更妙,具体表现如下:

(1) 作者所用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非常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太阳上升时的艰难程度及样子的壮观,精神的顽强。

(3)反映了观日出的真实感受。

4.指导深入朗读,体会。

(1)个人尝试读,找找感觉,看看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和 语速。

(2)在小组里读一读、评一评。

(3)展示读。

(4)回忆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观察海上日出这一部分内容的。

5.过渡: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特殊情况下(多云)海上日出这部分内容。

6.学生自读。

7. 检查自读情况。

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重点交流“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的理解。(这句话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齐读2至5节。

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整个过程,抓住了景物变化的特点,写出了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三、学习最后一节

1.这句话与全文是什么关系?(总结全文)

2.自读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赞叹)

四、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3.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必做题:完成课后作业

选做题: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蓝—红—亮

海上日出 日出时 脸 升 云霞 夺目 赞叹日出

日出后 躲 透

太 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阳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4、练习用“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就没有”

5、根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仿写一篇介绍星体的说明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罗老师说:3、收集和处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2、收集和处理有关星球的信息。

教学准备:搜集整理有关星球的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早晨,从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研究员”,了解了解太阳。请挂牌上岗,大家一起进入实验室研究太阳,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工作最出色。

二、课前交流整体感知

1、资料交流、感受新知(网络)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谁来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资料。

2、创设情境、引发质问

(媒体演示“七彩奇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此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此时教师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神秘地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吗?好像有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在哪里呢?噢,原来在这里。”学生们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阳,都乐了。

问:他是谁呀?

师:(板书课题)你们认识它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学生质问:……

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或是到网上去查寻。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再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谁是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员”!

【设计意图】资料交流整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理清结构。

大家认为课前要向学生提出阅读的问题:

张老师说:这篇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情况?

周老师说: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并在旁边加批注,知道些什么?

1、自学课文(课件演示“太阳探密”):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同位学习,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来研究学习。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罗老师说:请一个学生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演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学生认识太阳。

2、理清结构

指导①: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要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要求学生读后把每个自然段概括的内容写在旁边,像加注一样。

板书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9、太阳与杀菌

10、总结

指导(2):归纳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条理,整体感知课文

三、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有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人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指名扮演讲解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四)总结写法,点明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别讲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部分(第四至八自然段)具体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利用网络,进一步的学习太阳一文的写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写法写一篇自己熟悉星球的说明文。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好下节课上课的准备。

【设计意图】学习写作方法,明确写作意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形成练习,再创结构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太阳,并了解了课文的基本结构。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完成练习。(出示练习)

张老师说:太阳的什么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罗老师说: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太阳与( )、( )、( )

二、根据课文,建构文章

学了太阳一文的结构后,可以单独创作文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网上写作活动。你们小组准备写什么,怎样写?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后,先分工合作,再写作。

教师作用:

罗老师说:让学生展示收集信息。

1、资料源提供,如果有的同学对于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打开课前的网站,搜索,查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以了解学生的进展。(三)展示作品,驱动学习

生利用投影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文。

师:刚才太阳公公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想知道太阳公公在说什么吗?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课件演示)

太阳说:四(二)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速度就能完成一篇说明文了。为了奖励大家,太阳公公愿意亲自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大家想听吗?四(二)班小朋友们,我叫太阳,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我这样自我介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引导学生探讨几种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假设。

师:那谁来为太阳公公做一做自我介绍:

生自由畅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加深课文的理解与认识

三、自学第二部分: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媒体显示表格)

太阳的知识

数字说明

第一段: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

2.指点:从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板书:列数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点。

(1)、用传说。(媒体显示“美丽传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2)、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口头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

5.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理解承上启下句子的作用。

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怎样呀?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下面请大家拿起笔,用自己的读书方法认真的学一学4——8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指名读,品读,齐读。

听了大家朗朗的读书声,我想太阳公公此时一定笑得更灿烂了,不信,请你们看(媒体演示“温馨家园”)

周老师说: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太阳,并了解课文基本结构,根据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完成仿写练习,小组共同协商,先分工,再仿作。老师点拨引导。

张老师说:引导学生探究几种说明方法。

罗老师说:学生介绍自己的仿写。

【设计意图】培养自主自学能力,进一步认识说明方法。

四、应用新知、修改文章

通过今天大家的努力学习,我们又深一层的学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把刚才学到的好的说明方法,好的句子和句式应用到你们自己的文章中去。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俗,具体。

【设计意图】认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五、学生谈收获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逐段读思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画表格”“简笔绘画明因果”等方法。

六、媒体显示:“放眼太阳系”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太阳对你们的期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多读课外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面,增长阅读兴趣

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导学导练》

选做题:阅读有关天文星体的文章,作好知识收集整理

集中三位老师的意见作一个这样的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来说明事物,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多读课外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板书设计:        太阳

1、 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总结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自己的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朗读词语,学习两句古诗,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3、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为写作文打基础。

4、开卷有益学习《太阳城》,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以及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朗读太阳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

时 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摘录笔记、词语、古诗,积累语言。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作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摘录笔记:

1、学生齐读词语,交流“清净、一刹那”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评出“摘录大王”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读一读:

1、用各种形式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词语意思。

3、选词说话。

4、学习古诗:反复朗读体会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

【设计意图】以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习惯与能力

三、初显身手:

1、朗读题目,明确要求。

2、作好准备:A、确定时间,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

B、确定地点:学校操场。

C、准备好实验用品:镜子、喷雾器、肥皂水等。

3、活动过程:A、学生先独自或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B、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C、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太阳城》一文,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功能,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学生自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并交流。

3、指生朗读课文,思考:本课的“能”指什么?(能量)文章围绕“太阳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指生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自读能力以及自悟能力

二、师生交流: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应该怎样分段?

2、交流:1、(1)直接点明太阳城的特点: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资源。

2、(2~3)简要介绍太阳城接受、转换、储存太阳能的设想。

3、(4~6)具体介绍太阳能的作用。

4、(7)表达对太阳城的无限向往。

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得体会。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培养读书兴趣,并由此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计划安排06-17

语文下册《绝招》备课教案人教版06-02

《小池塘》语文下册的教案范文06-16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熟能生巧》教学设计06-02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研计划范文07-30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9-1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优秀教学计划08-21

四年级语文下册《用符号修改作文》教案08-25

小学语文下册《触摸春天》的教学设计07-09

小学四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的问题教案07-1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