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导学案
三棵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课题“三棵树”的由来,具体是指哪三棵树及它们的特点。
(二)互学目标:
3、理清本文的线索。
4、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三)综合目标:
5、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一、引言:
这是苏童于2000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四篇散文之一。它讲述的是发生在三棵树和苏童之间的一段故事。
二、认定学习目标:
三、引导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至少朗读一遍课文,独立完成以下内容。组长检查做出批阅标记。)
1、看注释或查资料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怅惘( ) 乌桕( ) 黄桷( ) 苦楝( )
石埠( ) 一掊( ) 残垣( ) 悲悯( )
嫉妒( )( )京沪( ) 摇曳( )
3、解释下列词语。
怅惘
悲悯
缺憾
弥合
登堂入室
素未谋面
4、作者从什么着笔,写到三棵树?
5、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哪三棵树?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结合文章语句分析概括。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小组分工,研讨以下问题)
1、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
―( )树---( )树--( )树----( )树---( )树
2、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概括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提示:与上题相对应)
精讲点拨: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那么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那么就请大家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3、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精讲点拨:经过讨论我们发现作者呼唤“我的树”实际上就是呼唤树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这实际上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也就是主旨。
4、鉴赏评论你认为哪一句或几句写的好请摘抄下来并简要分析。
例如:我认为第3 自然 节写的精彩,因为作者一连 四次说了“我没有树”。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出我没有树的无尽怅惘,表现我对树的向往,渴望之情。
可以从以下4方面去鉴赏评论:1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2看是否富有哲理;3看句式结构;4看修辞手法。
四、达标检测:
1、'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地付出,无边无际地奉献。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提升
本文讲人与树的依存关系及对生命的思考。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三棵树导学案】相关文章:
《故乡》的导学案02-14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