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倩》教案及练习
《聂小倩》教案及练习
《聂小倩》教案及练习(答案)
一. 教学内容:
《聂小倩》
二. 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聂小倩》达到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聂小倩怎样通过自己的心智与计策,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得到了真正的爱情的故事。
2、鉴赏蒲松龄高超的讲故事,刻画人物的技巧。
3、积累古汉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三. 知识归纳总结: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赐贡生。为生活所迫,在乡下做私塾老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四. 课文分析:
1、熟悉原文
(1)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
(2)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惟南一小舍,扃键如新。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意甚乐其幽杳。会学使按临,城舍价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归。
(3)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暮惠教,幸甚!”宁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
(4)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者,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既而相对词竭,遂拱别归寝。
(5)宁以新居,久不成寐。闻舍北喁喁,如有家口。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见短墙外一小院落,有妇可四十余;又一媪衣黑曷绯,插蓬沓,鲐背龙钟,偶语月下。妇曰:“小倩何久不来?”媪曰:“殆好至矣。”妇曰:“将无向姥姥有怨言否?”曰:“不闻;但意似蹙蹙。”妇曰:“婢子不宜好相识。”
(6)言未已,有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绝。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又曰:“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去。”女曰:“姥姥不相誉,更阿谁道好?”妇人女子又不知何言。宁意其邻人眷口,寝不复听;又许时,始寂无声。
(7)方将睡去,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惊问之,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我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8)诘旦,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至夜暴亡。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俱莫知故。经宿,一仆死,症亦如之。向晚,燕生归,宁质之,燕以为魅。宁素抗直,颇不在意。
(9)宵分女子复至,谓宁曰:“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君诚圣贤,妾不敢欺。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于寺侧,被妖物威胁,历役*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来。”宁骇求计。女曰:“与燕生同室可免。”问:“何不惑燕生?”曰:“彼奇人也,固不敢近。”又问:“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惑以金,非金也,乃罗刹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宁感谢,问戒备之期,答以明宵。临别泣曰:“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宁毅然诺之。因问葬处,曰:“但记白杨之上,有乌巢者是也。”言已出门,纷然而灭。
(10)明日恐燕他出,早诣邀致。辰后具酒馔,留意察燕。既约同宿,辞以性癖耽寂。宁不听,强携卧具来,燕不得已,移榻从之,嘱曰:“仆知足下丈夫,倾风良切。要有微衷,难以遽白。幸勿翻窥箧襥,违之两俱不利。”宁谨受教。既而各寝,燕以箱箧置窗上,就枕移时,齁如雷吼。宁不能寐。近一更许,窗外隐隐有人影。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宁惧,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棂,歘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燕觉而起,宁伪睡以觇之。燕捧箧检徵,取一物,对月嗅视,白光晶莹,长可二寸,径韭叶许。已而数重包固,仍置破箧中。自语曰:“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遂复卧。
(11)宁大奇之,因起问之,且以所见告。燕曰:“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若非石棂,妖当立毙;虽然,亦伤。”问:“所缄何物?”曰:“剑也。适嗅之有妖气。”宁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于是益厚重燕。
(12)明日,视窗外,有血迹。遂出寺北,见荒坟累累,果有白杨,乌巢其颠。
(13)迨营谋既就,促装欲归。燕生设祖帐,情义殷渥,以破革囊赠宁,曰:“此剑袋也。宝藏可远魑魅。”宁欲从受其术。曰:“如君信义刚直,可以为此,然君犹富贵中人,非此道中人也。”宁乃托有妹葬此,发掘女骨,敛以衣衾,赁舟而归。
(14)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祭而祝曰:“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凌于雄鬼。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祝毕而返,后有人呼曰:“缓待同行!”回顾,则小倩也。欢喜谢曰:“君信义,十死不足以报。请从归,拜识姑嫜,媵御无悔。”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丽尤绝。
(15)遂与俱至斋中。嘱坐少待,先入白母。母愕然。时宁妻久病,母戒勿言,恐所骇惊。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宁曰:“此小倩也。”母惊顾不遑。女谓母曰:“儿飘然一身,远父母兄弟。蒙公子露覆,泽被发肤,愿执箕帚,以报高义。”母见其绰约可爱,始敢与言,曰:“小娘子惠顾吾儿,老身喜不可已。但生平止此儿,用承祧绪,不敢令有鬼偶。”女曰:“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母怜其诚,允之。即欲拜嫂,母辞以疾,乃止。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入房穿榻,似熟居者。
(16)日暮母畏惧之,辞使归寝,不为设床褥。女窥知母意,即竟去。过斋欲入,却退,徘徊户外,似有所惧。生呼之。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中不奉见者,良以此故。”宁悟为革囊,取悬他室。女乃入,就烛下坐;移时,殊不一语。久之,问:“夜读否?妾少诵《楞严经》,今强半遗忘。浼求一卷,夜暇,就兄正之。”宁诺。又坐,默然,二更向尽,不言去。宁促之。愀然曰:“异域孤魂,殊怯荒墓。”宁曰:“斋中别无床寝,且兄妹亦宜远嫌。”女起,容颦蹙欲啼,足亻匡儴而懒步,从容出门,涉阶而没。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
(17)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黄昏告退,辄过斋头,就烛诵经。觉宁将寝,始惨然去。
(18)先是,宁妻病废,母劬不可堪;自得女,逸甚,心德之。日渐稔,亲爱如己出,竟忘其为鬼,不忍晚令去,留与同卧起。女初来未尝食饮,半年渐啜稀饣迤。母子皆溺爱之,讳言其鬼,人亦不知辨也。
(19)无何,宁妻亡,母阴有纳女意,然恐于子不利。女微窥之,乘间告母曰:“居年余,当知肝鬲。为不欲祸行人,故从郎君来。区区无他意,止以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实欲依赞三数年,借博封诰,以光泉壤。”母亦知无恶,但惧不能延宗嗣。女曰:“子女惟天所授。郎君注福籍,有亢宗子三,不以鬼妻而遂夺也。”母信之,与子议。宁喜,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由是五党诸内眷,咸执贽以贺,争拜识之。女善画兰、梅,辄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之什袭以为荣。
(20)一日俯颈窗前,怊怅若失。忽问:“革囊何在?”曰:“以卿畏之,故缄致他所。”曰:“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宜取挂床头。”宁诘其意,曰:“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宁果携革囊来。女反复审视,曰:“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敝败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妾今日视之,肌犹粟慄。”乃悬之。
(21)次日又命移悬户上。夜对烛坐,约宁勿寝。欻有一物,如飞鸟堕。女惊匿夹幙间。宁视之,物如夜*状,电目血舌,睒闪攫拿而前,至门却步,逡巡久之,渐近革囊,以爪摘取,似将抓裂。囊忽格然一响,大可合篑,恍惚有鬼物突出半身,揪夜*入,声遂寂然,囊亦顿缩如故。宁骇诧,女亦出,大喜曰:“无恙矣!”共视囊中,清水数斗而已。
(22)后数年,宁果登进士。举一男。纳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进有声。
2、结构分析:
(1)介绍宁采臣的为人
(2)——(13)宁采臣在金华奇遇聂小倩与燕赤霞
(14)——(21)宁采臣埋葬聂小倩的遗骨,聂小倩来到他们家,宁母渐渐接受了聂小倩,小倩用革囊战胜老妖。
(22)小倩还阳成功,宁采臣取得功名,得妻生子,子孙有成。
3、人物分析:
⑴聂小倩
小倩虽是鬼女,被人胁迫,但聪明向善,有悔过自新的心,最后她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
⑵ 宁采臣
为人正直,不为金钱女色所动。又富于同情心,重诚信,重友情,守孝道,最后功名有成,家庭幸福。
⑶ 燕赤霞
江湖的侠客,嫉恶如仇,重兄弟情谊,帮助宁采臣与小倩战胜了老妖。
⑷ 老妖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4、写作特点
(1)简洁周到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它是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可以更深刻的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灵动。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代小说常以奇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心理描写相对比较薄弱。然而《聊斋志异》则不同,整部著作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注重人物心理的流程、心态的变化。《聂小倩》就成功地描写了宁采臣对聂小倩在几个不同的场合相遇后,所随之产生的各种想法和不同的心理变化,聂小倩最初的“笑曰”,说明她内心满怀着成功的希望,揣测有成功的把握,因而才喜形于色地流露出得意的媚笑,并说出挑逗性的话“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正容”、“咄之”之后,聂小倩便收敛了起先的“笑” ,一下子变得“逡巡”起来,在对方一再的叱责之后,小倩终于因怕而“乃退”,这样的描写,说明了当宁采臣的义正词严唤起她内心良知的关键时刻,她的心里、她的思维中显然出现暂时的矛盾——回去怕无法向老媪交待,不回去又一时达不到诱惑宁采臣的目的,于是女主人公尴尬、难堪、进退两难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活化出一个女性因为要求遭到拒绝而变得面红耳赤的丰富而多变的特定心态。亲昵之计不成,“至户外”的小倩决意采用惯用的金钱引诱手段,因而“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来试探,遭遇更严厉的斥责后,她惭愧不已,满腹委屈无奈地埋怨宁采臣的铁石心肠。这样成功的心理刻画,不仅表现了聂小倩内心深处既喜且惧又委屈加羞惭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宁采臣不为美色金钱所迷惑的洁身自爱的正人君子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而且更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可见,蒲松龄不愧是心理描写的行家里手。
(2)写人物转化注重掌握分寸
《聂小倩》描述了被妖物役使的孤弱少女通过自己的心智与计策,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得侠客之助,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还阳与宁生结为夫妇,从而过上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崭新的人间生活,并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性格的发展、精神的变化,还是立场的转变,作者在写这个人物转化的时候,非常注重掌握合适的分寸,尤其是每一个细节的转化。
蒲松龄在描写聂小倩悔过转化之时,就非常注重把“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一种“妥帖性”,也就是非常注重掌握描写的分寸。“孤魂” 聂小倩原本是一个良家女子,不幸被恶魔老媪无情地掠去,被逼无奈充当了老媪的爪牙,专门做起了“为非作歹”的害人的职业。但聂小倩心灵深处的本性仍然是纯真善良的。当她前往兰若寺欲害宁采臣而被对方“惊问”的时候,她笑着回答说:“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郑重严肃地警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从最初的又笑又说,到后来的只说不笑,说明遭到宁采臣的拒绝和呵斥之后,聂小倩很受感触地良心发现、扪心自问,人物的转化逐渐开始了。当发展到“女逡巡若复有词”的时候,进一步表明聂小倩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对这样的一个善良书生伤害呢,还是不伤害呢?伤害吧,被书生驳斥得理屈词穷而不能不“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不伤害吧,又担心老媪训斥虐待。这样一描写,即把聂小倩进退两难的尴尬神态刻画得几近淋漓尽致。当她用女色和金钱双管齐下进行诱骗皆以失败而告终的时候,作者描写的“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明确地告诉我们:聂小倩的内心思想进一步发展到了惭愧难过的地步——这样一个正直正派令人钦佩崇敬的人怎么能去乱加伤害呢?这样,由不怀好意的笑到只说不笑,由决意害人到“逡巡”犹豫,由先前的“女惧”到后来的“女惭”,由想伤害宁采臣到钦佩崇敬宁采臣,作者在写人物变化和人物心理的时候,如此这般时刻抓住了恰切的分寸感、“妥帖性”,一个真实感人、前后变化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随着有分寸的细节描写而站在了读者的面前,亦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在艺术表现上贬褒得当,恰如其分,而且还要写出一个人物立场转变、精神变化的真实依据和独有特点,做到适中、恰好。如果说,作者在描述聂小倩被迫害的场景中是揭露中有同情的话,那么,随着她的渴望做人、悔过自新的言行表白,作者便把同情的因素递增为支持的热忱。兰溪生及其仆人接连被害后,老妖就准备对宁生下手了。宁采臣的不受娇艳容貌的蛊惑、拒绝金钱物质的引诱的高尚品德、学识无疑打动了聂小倩的心。所以,聂小倩在半夜时分偷偷地跑来给他通风报信,并且跟他娓娓倾诉,吐露了长期埋藏在心底的真情实意。这段对话,很有分寸地表达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聂小倩》对女主人公外貌形象的描写,同样做到了有分寸、合乎情理地表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精神及其性格的发展。宁采臣月夜中见到的聂小倩的形象是“仿佛艳绝”。这里所写到的“仿佛”,不但是夜间看人的真实情景的恰当描写,而且是“孤魂”真实面貌还不十分清晰的虚笔暗示。当聂小倩最终摆脱掉恶魔控制从而得以个性解放的时候,宁采臣眼中的聂小倩就非常的光彩照人、焕发青春了: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
这里的‘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简直美不胜收,“尤”字用得也极有分寸。而当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时候,作品这样写道: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聂小倩的“慨然华妆出”,是作者对她的爱情得以实现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愉悦心情的恰如其分的描写。用来形容聂小倩成为“新人”时的美丽外表的“疑为仙”三个字,更是匠心独运,字斟句酌,准确至极,充分表现出作者有分寸、“妥帖性”地描写人物变化的超人的艺术功底。
聂小倩是一个富有人情美的艺术典型,由于“向美”的心力,使她的生命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三级跳”:先为*魅、二为拥姑、三为人妻。纵览其生平,她都表现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3)巧用伏笔与照应。
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创作常用的手段,但要想运用好这一手段,作者必须做到构思周到缜密,行文自然流畅,细针密线,不着痕迹,天然圆润,无懈可击。而《聂小倩》在描写人物的转化的时候,就非常成功而又巧妙地运用了伏笔与照应的表达手段。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到:“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而且他还经常对别人夸耀自己“生平无二色”。当聂小倩为了引诱他而有意“以黄金一铤置褥上”的时候,宁采臣却不但将黄金“掇掷庭墀”,而且还毫不犹豫地说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巧妙照应了宁采臣“性慷爽,廉隅自重”的伏笔。当聂小倩主动提出要与他“修燕好”且嘱咐、安慰他“夜无知者”尽管放心的时候,宁采臣决然没有被女色所动,相反,他对聂小倩的唐突要求斩钉截铁地进行了“咄之”、“叱之”,其耿直自重足以可见。夜深人静之时,两人“默然”而坐,宁生“促之”,并说:“斋中别无床寝”,明示聂小倩如果妻子还没有死去就不能同她相爱,所有这些见美色而不惑的情节内容,都是对开篇交待的宁采臣“生平无二色”的巧妙回应。
(四)多用短句,语言简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专集之最有名者”,“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问闻,亦多简洁。”
逸甚,心德之,女惧,乃退,诘之,虽然,亦伤。宁诺。又坐,默然,女乃入,就烛下坐;移时,殊不一语。久之,
【典型例题】
1、辨析形近词,注音,在课文中找到句子,或组词
(1)迨 眙 鲐 跆 殆
答案:迨营谋既就(dài) 一堂尽眙(chì) 鲐背龙钟(tái) 跆拳道(tái)
殆好至矣(dài)
(2)诰 浩 梏
答案:借博封诰(gào) 浩然(hào) 桎梏(gù)
(3)隅 喁 偶
答案:廉隅自重(yú) 闻舍北喁喁yú 不敢令有鬼偶(ǒu)
(4)杳 沓
答案:意甚乐其幽杳(yǎo) 插蓬沓(tà)
(5)倩 靖 菁 婧
答案:聂小倩(qiàn) 靖康(jìng) 菁华(jīng) 女婧(jìng)
(6)蒿 藁 篙
答案:然蓬蒿没人(hāo) 藉藁代床(gǎo) 竹篙(gāo)
2、指出词类活用:
(1)又一媪衣黑曷绯 (2)倘肯囊妾朽骨 (3)乌巢其颠
(4)宁大奇之 (5)心德之 (6)意甚乐其幽杳。
答案:(1)(2)(3)名词活用为动词 (4)(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 名词的意动用法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1、选出词义相差最大的一项
A. 媵御 婢子 妾
B. 窥视 觇视 审视
C. 既而 歘然 纷然 俄而 许时
D高堂 姑嫜 老母
2、注音解词
(1)睒闪 (2)歘然 (3)囊橐 (4)夭殂 (5)魑魅魍魉 (6)狎昵
(7)不啻 (8 )衣衾 (9)逡巡 (10)沃盥 (11)殷渥
(12)颦蹙 (13)粟慄
3、指出特殊句式:
(1)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 (2)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 (3)请以兄事
(4)为天人所钦瞩
(7)辞使归寝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诘旦 诘之 (2)适赴金华 适嗅之有妖气 (3)遂出寺北 声遂寂然
5、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辰后具酒馔
A. 3—5时 B. 5—7时 C. 23—1时 D. 7—9时
(2)近一更许
A. 戌时作为一更 B. 亥时作为一更
C. 子时作为一更 D. 丑时为一更
6、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一文,比较与《聂小倩》一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异同?
原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文: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原文: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古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译文: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一直没有找到。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原文: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荆,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译文: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原文: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遂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译文:
成名反复思索,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粒小芥菜子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叭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原文: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译文: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了。
原文: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译文: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不再有一点生趣。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译文: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像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原文: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臣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译文: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
原文: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译文: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赔上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答案:从略
【试题答案】
1、答案:C。
2、答案:(1)shǎn shǎn 闪闪发亮 (2)xū rán忽然
(3)nángtuò口袋 (4)yāocú 早死 (5)chīmèiwǎngliǎng 鬼怪
(6)xiánì亲近、戏弄 (7)bùchì不异 (8)yīqīn 衣服被子
(9)qūnxún犹豫不绝 (10)wòguàn 洗漱 (11)yīnwò深切的样子
(12)píncù皱眉头 (13)sùlì 恐惧得起鸡皮疙瘩
3、答案:(1)判断句 (2)被动句 (3)倒装句(状语后置)(4)被动句 (5)倒装句(定语后置)(6)倒装句(宾语前置)(7)省略句
4、(1)第二天早上 | 质问(2)刚巧| 刚才 (3)于是| 完
5、(1)答案 D
(2)答案:A
《聂小倩》教学反思
尝试用“还原法”来鉴赏《聂小倩》——《聂小倩》课堂教学反思
北京化工大学附中 冯天林
《聂小倩》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在设计这篇文言小说教学时,我把阅读侧重点放在品味这一篇“小说”上,放在品味小说人物形象上,而没有把它单单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来完成,首先是课时无法满足,其次字斟句酌的阅读,也可能会湮没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品读。因此,我选择了用“还原法”来学习这篇小说。
在设计思想上,我力求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去获得知识,促使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所以我把本课设计为文学形象鉴赏课,这样就摒弃了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三大板块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小说教学可贵的是要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实现审美再创造,充分挖掘课程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这样做,是想突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和理解。
为了达成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结合书下注释阅读文本,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总结人物形象,在学生基本能总结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文章第九段(“宵分女子复至”到“言已出门,纷然而灭”)。在备课时,我认为此段文字对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非常重要,这段是聂小倩与宁采臣两位主人公第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聂小倩作为鬼,善良的一面在这段充分体现出来。宁采臣对聂小倩的感情经历了由恐惧、躲避、交流到惺惺相惜的变化。此段也是小说后面的情节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让学生以此段为蓝本并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给电影片段配音,从而让学生深入小说描写的情境,通过鲜活的语言把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表达出来。在实施教学之前,我查阅了相关的影像资料,最后选择了王祖贤和张国荣主演的电影《倩女幽魂》作为辅助教学资料,并截取其中聂小倩二次夜访宁采臣的片段作为学生用对话完成配音的视频资料。在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视频资料原版对白和文字影响学生的再创作,教学过程运用了无声视频和有声原版两种。
在试讲时,学生结合文段依据无声视频配音的过程显得仓促,总是为了赶视频的节奏而忘了文本。在课后讨论这节课时,我区教研员何郁老师针对这个环节提出:在学生根据视频配音之前,首先让学生把相应文段改写为对话形式,改写的过程既是阅读过程,又是一个对文言翻译的过程。后来在正式上课时加上这样一个环节后,课堂进程不仅流畅了,学生阅读文本也更加落实并且生动了。在正式讲课时的教学安排上,我先以同学在预习时整体阅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作为基础,再在课堂上通过重点阅读文段来加深理解,重点是将阅读文段转变为改写对话,用一种学生乐于尝试的行为去达到深入阅读文本的目的。从文言文阅读所常用的专注于翻译讲解,到语言实践和深入理解相结合,再从理解到审美创造,学习过程被突现了出来。
这种化繁就简突出人物形象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后很多同学主动找来《聊斋志异》阅读。《批评意识》一书中夏尔·杜波斯一段话很能体现我上完课的感受,他说:“人的确是一个场所,仅仅是一个场所,精神之流从那里经过和穿越。”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和学生对话的首席地位,首席的作用就在于唤起学生的“精神之流”,并引导他们从学生心灵场所“经过和穿越”,进而通过精神的交融和内心情感的体验,揣摩人物形象丰富的精神内涵。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聂小倩在学生心中的打磨和深化,在阅读活动中注意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拥抱,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碰撞,不断吸纳,不断感动,不断思考。让老师和同学对小说的阅读回归小说本身,深入作品、深入情境来体验作品,去除给人物形象“戴帽子”的符号化分析,还原小说人物形象本身对阅读者的影响。
“还原法”[i]是孙绍振先生针对中学阅读鉴赏教学缺乏新理论的支撑而提出来的。所谓“还原法”,按孙先生的说法,就是“依靠抽象能力把构成艺术形象的原生状态想象出来,找出其间的差异,作为分析的起点”。而其中的三个方面对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很有帮助:1、“艺术感觉的‘还原’”,它是指把作者省略了的、被感知和想像排除了的东西,用推理和想像还原出来;2、“情感逻辑的‘还原’”,指的是把经过主观情感或智能变异而形成的情感逻辑还原为客观、冷静的理性逻辑,并加以比较;3、“审美价值的‘还原’”,这就是要区别实用价值和情感的审美价值,寻求超越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孙先生的“还原法”促使我们去开拓教师阅读理论视野,厚实自己的文化积累,否则面对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就无法恰当及时地进行点拨、指正,否则有时“独特体验”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荒唐和肤浅的保护伞。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作品从人物的性格情感、人格价值方面思考其审美价值,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鉴赏能力真正得到锻炼,灵魂受到洗礼,让阅读教学特别是小说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教材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但是,在阅读、理解、改写和配音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我带有智慧的点评较少,这节课因为是借用和平街一中新疆班的学生,课前仅与同学见过一次面,拿到同学名册也对不上号,对同学还不熟悉,所以我的课堂语言可能也过于谨慎,因而生动性就不够。为了尊重学生的发言,比较多的点评是在概括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和鼓励,教学语言的锤炼还需要加强。反映在课堂上感觉好像有些“怯”。这些都是我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聂小倩》学习要点
《聂小倩》学习要点编稿老师:袁海萍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
一、学习要点(一)读对联,了解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1、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2、认真阅读下面文段,体会其中滋味。 少羸多病,长命不犹(1)。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2),则萧条似钵(3)。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4)? 盖有漏根因(5),未结人天之果(6);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7)。茫茫六道(8),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9),灯昏欲蕊(10);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11),妄续幽冥之录(12);浮白载笔(13),仅成孤愤之书(14)。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15),偎阑自热(16)。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17)?——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节选) 【注释】: (1)长命不犹:长大成人后命运不好。不犹,不如别人。 (2)笔墨之耕耘:犹谓卖文度日。 (3)萧条似钵:像托钵和尚一样清贫。 (4)面壁人:佛教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国,面壁而坐九年。此处泛指佛僧。 (5)有漏根因:佛家语,谓未断绝尘缘,归于寂空。 (6)人天之果,即行善者得到的果报。 (7)藩溷(hùn)之花:《梁书·范缜传》:“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佛,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溷,粪坑。这里是借以自喻。 (8)六道:佛教语,六样轮回去处。 (9)荧荧:烛光微弱貌。(1O)蕊:指灯油将尽,灯芯结花。 (11)腋:指狐腋下毛皮。裘,皮袍。 (12)幽冥之录:南朝刘义庆著《幽冥录》,记神鬼怪异事。这里泛指志怪小说。 (13)浮白:本义为罚满饮一杯酒。浮,旧时行酒令罚酒之称,后指满饮。白,古代罚酒用的杯子。后以“浮白”泛指饮酒。 (14)孤愤之书:战国韩非著有《孤愤》。《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索引云:“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此指代((聊斋志异》。 (15)吊月:望月哀伤。 (16)阑:栏干。 (17)青林黑塞:语本杜甫《梦李白二首》:“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比喻冥冥中。(二)了解《聊斋志异》其书:画鬼画狐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40岁左右基本完成。“聊斋”是他书斋的名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轶事。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聊斋志异》多描写妖狐鬼神的奇特怪异故事,但与其前的任何志怪书不同,作者是借鬼神世界影射人间生活及社会现实。其作品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中不少作品是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还有揭露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和追求爱情的内容。 思想内容“孤愤之书”: 1、揭露和抨击黑暗的社会政治,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精神。《席方平》《梦狼》《红玉》《促织》。 2、暴露和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端:《叶生》《王子安》《司文郎》《考弊司》。 3、蔑视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赞美婚姻自由,歌颂纯真爱情。 (1)《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包含着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婴宁》:喜剧性。表现他对世俗婚姻的不满。《晚霞》:悲剧性。批判破坏爱情的封建势力。 (2)《聊斋志异》中提出了新的爱情观。真心至情观,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阿宝》笔笔写“痴”,字字关“情”。 (3)塑造了许多“情痴”、“情种”的男性形象和理想的女性形象,如《婴宁》中的王子服,《青凤》中的耿去病,《阿宝》中的孙子楚等。女性形象:如《小翠》中的小翠所表现出来的妇女的独立人格,《宦娘》中的宦娘表现出来的妇女的高尚品格等。 4、从不同的角度对当时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反映,带有道德训诫意义,表达美好愿望的作品。 如《劳山道士》、《画皮》等。
《聂小倩》课堂实录
《聂小倩》课堂教学案例北京化工大学附中 冯天林
师:我们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上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在自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谈一下聂小倩这个人物形象,谁来?
生:我觉得聂小倩这个人物,她是一个性格爽快,善良,勇于追求幸福的女士……
师:勇于追求幸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直爽,总结得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她虽然是鬼,却是鬼中的好鬼,是特别善良的那种……
师:好,他总结的是聂小倩的善良……请坐,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聂小倩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在鬼怪要挟她的时候,她敢于和宁采臣一起反抗妖怪,和宁采臣一起去追求幸福……
师:他总结的是聂小倩和宁采臣一起敢于追求幸福,共同反对邪恶的妖魔,对文本情节把握很深刻,他们最终的幸福确实是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好,还有吗?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聪明,会察言观色,能洞察周围人的心思,然后做出一些相对正确的选择……
师:非常聪明,善于察言观色,能应对一切外面的变化。从最终的结果看,他们之间相互选择对方都是正确的,聂小倩因为结识宁采臣而最终脱离苦海,宁采臣也因为选择聂小倩而免于被害。前面同学的发言对聂小倩这个人物形象都有深刻又独到的认识。好,请举手同学再来进一步补充。
生:她是勤劳的多才多艺的儿媳。
师:她是勤劳的多才多艺的儿媳。文章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生:文章中写到了聂小倩除了服侍宁母之外,还照顾宁采臣生病的妻子。
师:多才多艺怎么体现的呢?
生:她善于绘画而且她的绘画被前来道贺的亲戚收藏。
师:很好,注意到了她善于绘画这个特点。
生:我觉得聂小倩还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后来宁采臣救了她,她知道回报,她还愿意跟着他,帮他做家务……
师:刚才,许多同学谈了自己对聂小倩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观点有依据。下面,我也来谈谈在读完文本之后对聂小倩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想和同学交流一下:
(投影向学生展示)
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美丽、向善又不失聪慧,由被胁迫害人而最终走向真诚、善良、温顺的女鬼形象。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
生:同意。(鼓掌)
师:好,为了把聂小倩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再酝酿一下,大家把书翻到第29页,我找一个同学把文章的第九段给大家读一遍,好,你来……
生:(学生朗读)宵分女子复至,谓宁曰:“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君诚圣贤,妾不敢欺。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叉来。”宁骇求计。女曰:“与燕生同室可免。”问:“何不惑燕生?”曰:“彼奇人也,固不敢近。”又问:“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惑以金,非金也,乃罗刹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宁感谢,问戒备之期,答以明宵。临别泣曰:“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宁毅然诺之。因问葬处,曰:“但记白杨之上,有乌巢者是也。”言已出门,纷然而灭。
师:读得很有气势,但要注意几个字的读音,段中第二行里面“腆颜向人”中的“腆”,这是第一处要注意的,第二个呢?“不啻再造”中的“啻”,还有一个“乃罗刹鬼骨”中的“刹”。尽管有字读错了但没有影响你读书的水平,好,请坐。下面我请同学把这段文字用现代白话文形式改写为两个人的对话,组成两个人对话的形式,刚才发了纸,给同学一段时间完成,抓紧时间……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对话)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改写任务,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节目选自张国荣与王祖贤主演的电影《倩女幽魂》,节选的部分恰好和改写文段相符合。同学们待会儿看到的内容我已经把声音和字幕抹去。请大家注意欣赏。
(教师播放无声视频)
师:我再放一遍,这次放的时候,大家注意,把你刚才改写的对话融入到视频中,放入适当的部分,同时注意两个人对话过程中人物之间的感情的变化,邻近的两个同学可以相互配合……
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给电影中两个人物的配音,也就是刚才你改写的对话。哪组同学先给大家展示一下?(选择举手的一组同学给无声画面配音)
男生:谁?
女生:不要怕,是我。
男生:啊。
女生:不要怕,不要怕……
男生:不要过来……
女生:我见过的人很多,但没见过象你这样刚直的。
男生:不要过来。
女生:你真的很刚直。我叫小倩,姓聂,18岁就死了,葬在兰若寺旁边,被妖物威胁,地位卑贱,媚笑对人实在不是我本意,今天四周围没有人可杀,恐怕夜叉会来找你……
男生:什么?夜叉,那,那该怎么办?
女生:你可以和燕生在一个房间里。
男生:那请问你为什么不去迷惑燕生呢?
女生:他是奇人,实在不敢靠近啊。
男生:那我斗胆再问,你是如何迷惑那些人的?
女生:亲近我的人,我暗地里用锥子刺他的脚心摄其血。我坠入苦海,求岸不得。你意气冲天,肯定能救助我,如果你能帮我收尸,安葬在宁静的地方,我就会万分感谢了……
男生:好,我答应你,但是请问你的墓葬在哪里?
女生:请你记住,是白杨树上有乌鸦巢的地方。
师:大家觉得他们配合的好吗?配合得很好,聂小倩的配音突出了救人救自己的过程,宁采成的配音,突出了宁采成由对聂小倩的恐惧到交流最后答应帮其收尸骨另行安葬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哪组同学再来试试?(再选一组同学配音)
男生:啊!啊!谁在外面?
女生:别怕,别怕!
男生:啊,不要过来……
女生:我见的人多了,没见过象你这么刚直的人,别怕,我告诉你我的真实姓名。我姓聂,叫小倩,18岁死,葬于兰若寺,被妖怪所威胁,我整天笑盈盈的对待别人,这实在不是我的本心,现在四周已经没人的,恐怕夜叉又要来了。
男生:那我该怎么办?
女生:你可以与燕赤霞住在一起。
男生:怎么和燕赤霞在一起就可以躲过此劫?
女生:因为他是奇人,
男生:那你是怎样迷惑别人的呢?
女生:我装着和他亲热,然后用锥子刺他的脚,摄取他的血或是金钱,贪婪的人就会得到应有的下场。
男生:谢谢你救了我,我怎么可救你呢?
师:好,请坐,这两个同学配合之间,各人拿各人的稿子,前半部分居然配合的很默契,特别是宁采成的配音,把宁采成由害怕到躲,再到两个人交谈,最后非常怜惜聂小倩,这个过程反映得很完整,配得非常好。我也把这段文字改写成为对话形式,想请一个同学配合我,试着配一下,我也参与一下……
(老师请一个女同学走上讲台配合)
宁采臣(老师):谁?谁啊?
聂小倩(女生):我,我是来给你送信的。
宁采臣:你是谁?
聂小倩:我是聂小倩。
宁采臣:你真的是鬼吗?
聂小倩:是的。我十八岁就死了,尸骨葬在兰若寺边,总是被这里的妖怪胁迫害人。
宁采臣:那,那寺里的书生和仆人是你杀的?
聂小倩:是的,我也没有办法,我是被逼的,我!
宁采臣:不要过来,不然我就不客气了。(宁采臣躲,摔倒)
聂小倩:不要怕我,我不会伤害你的。
宁采臣:你怎样害人?
聂小倩:先用我们的美貌引诱,如果不成,再用罗刹鬼骨变成的黄金诱惑。以人的所爱来作为害他们的手段。
宁采臣:你上次来访是为了害我?
聂小倩:是的,不过,这次我是来给你送信的。我叫聂小倩,十八岁死了,后被妖怪胁迫害人,你的刚直让我感动,恐被其他妖怪所害,你明晚一定和燕赤霞一起可免被害。
宁采臣:你告诉我消息,他们不会放过你。
聂小倩:你若想救我,就在有个乌鹊的白杨树下收取我的尸骨,葬在一个平安的地方,我要走了。
宁采臣:你要小心自己。
师:大家觉得我俩配合怎么样?
生:好!(鼓掌)
师:下面呢,我请大家认真的看一下这段视频真实的配音应该是什么样,注意一边看一边思考,看看与自己的配音有什么不同。
(放配音视频)
宁:谁呀?谁呀?再不说我就开门啦!啊!
聂: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姥姥已经知道你在这里。
宁:你真的是鬼?
聂:是的。
宁:古刹里的人都是你杀的吗?
聂:我也不想,我是被逼这样做,宁采臣。
宁:你不要过来,你过来我就不客气了。(宁采臣跌倒)
聂:你跌伤了没有,啊!
聂:宁采臣,你不要害怕,我不会害你的,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啊,你想想我有没有害过你。
宁:鬼都是会害人的,你是鬼,你叫我怎么相信你?
聂:鬼跟人一样,有好有坏,世界上许多人比鬼还要凶。而有些鬼含冤未雪无法超生,事实上鬼有的时候比人更善良。
宁:那你为什么要害人呢?
聂:我是被姥姥逼的,姥姥是一棵千年树妖。我本来是出身官宦世家,被奸人害死在路上,家父暂时把我的尸骨葬在老树下,没想到家父跟着也被奸人害死,以后姥姥就控制我的尸骨,替他勾引男人,吸取阳气,现在……她还把我卖给黑山老妖。
宁:小倩,小倩,不要走。
聂:你现在不怕我了?
宁:不怕,我要把你从姥姥手里救出来。
聂:你真要救我,明天黄昏前把我的骨灰送到乡下一户人家,我就有转世的机会。
宁:明天一大清早,我把你的骨灰挖出来,你放心好了……糟了,你快走,那个大胡子是个道士,他等着收拾你呀。
聂:本来是姥姥派我来收拾你的,她一定不信任我了,现在亲自出马来杀你的,你快走吧。
宁:要走一起走。
师:下面我请同学谈一下,最后放的这一段有声视频和我们改编成的这个对话区别在什么地方?同桌之间和三个人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一两分钟,然后我找同学来说。
师:讨论可以停了,谁发现两段视频不同之处了,请举手!好,你来,后面的这个视频,和同学之间组织对话,包括老师和同学之间配合的这个对话有什么不同?出入在什么地方?
生:聂小倩在给他讲解骗取人的信任的过程,书上写得比较详细,视频没有这么详细,还有人走之前,说完话就没了,而书上就……
师:很好,注意到两点,主要是聂小倩在介绍自己身世上和视频的区别,好,请坐,观察很仔细。
生:视频中聂小倩跟宁采臣说自己经历,介绍自己的时候,说的每句话,包括表情,流泪,还有眼神,还有那种非常伤心的脸色,结合在一起,很生动。
师:你是说,后面的表情与人物之间结合得更生动一些,很好。你来。
生:书里更侧重他是怎么被妖物威胁,怎么去迷惑人,而视频上说的是她是怎么死的,死了之后又……现在又是怎样面临的命运,就觉得这点不一样……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好,你来。
生:我觉得视频里面的话非常简炼,又有感情色彩,她的表情很逼真,还流泪,最后分开时的情节很感人。
师:你觉得视频里面最后即将分手时候特别感人,好,请坐!
生:视频里主要是讲鬼也有好的,而书里主要是讲她怎么去害人,她是无意的,而没有用很多的话来讲,鬼也有好的,比人还好,而电影视频主要是讲她是好人……
师:这个同学思考非常有深度,她说出了这个文段中没有的内容,如视频通过聂小倩之口,表达出了她对人鬼的看法,提得非常好,还有吗?好,你来!
生:首先我觉得这毕竟是视频,所以说视频比书上写得生动点,其次是两个地方有一些重点不同,书上主要是写聂小倩的身世和她如何被要挟的,而视频里是写他们俩从见面到分离的感情的变化。
师:这点抓得非常好,视频里突出了两个人从见面到分开的感情变化,非常好。下面呢,我补充一点,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有声的这段视频里面实际上是宁采臣和燕赤霞商量好准备诱杀聂小倩的,而我们同学配音里面是完全忠实原著展开的。下面,我把我们同学学习的过程总结一下,大家不妨记一下笔记。这节课的过程我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教师当场用思维导图软件板书)
第一个阶段是阅读文字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我请同学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把它还原成了形象,第三个阶段在形成了形象的基础上用我们同学的语言把感受的形象表达出来。这三个过程的变化,我们又突出了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过程,我们是从阅读文本到提炼的过程,用简单的两个词来概括就是阅读,提炼;第二个过程到第三个过程是我们深化和创作的过程,请看看现在大屏幕给大家所展示的,思维导图形式体现了我们的阅读过程。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上课的内容。好,谢谢同学们配合,下课!
(本节课是在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借班上的一节区级研究课,课堂实录文字由孔晓君老师整理)
尝试用“还原法”来鉴赏《聂小倩》——《聂小倩》课堂教学反思
《聂小倩》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在设计这篇文言小说教学时,我把阅读侧重点放在品味这一篇“小说”上,放在品味小说人物形象上,而没有把它单单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来完成,首先是课时无法满足,其次字斟句酌的阅读,也可能会湮没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品读。因此,我选择了用“还原法”来学习这篇小说。
在设计思想上,我力求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去获得知识,促使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所以我把本课设计为文学形象鉴赏课,这样就摒弃了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三大板块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小说教学可贵的是要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实现审美再创造,充分挖掘课程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这样做,是想突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和理解。
为了达成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结合书下注释阅读文本,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总结人物形象,在学生基本能总结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文章第九段(“宵分女子复至”到“言已出门,纷然而灭”)。在备课时,我认为此段文字对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非常重要,这段是聂小倩与宁采臣两位主人公第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聂小倩作为鬼,善良的一面在这段充分体现出来。宁采臣对聂小倩的感情经历了由恐惧、躲避、交流到惺惺相惜的变化。此段也是小说后面的情节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让学生以此段为蓝本并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给电影片段配音,从而让学生深入小说描写的情境,通过鲜活的语言把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表达出来。在实施教学之前,我查阅了相关的影像资料,最后选择了王祖贤和张国荣主演的电影《倩女幽魂》作为辅助教学资料,并截取其中聂小倩二次夜访宁采臣的片段作为学生用对话完成配音的视频资料。在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视频资料原版对白和文字影响学生的再创作,教学过程运用了无声视频和有声原版两种。
在试讲时,学生结合文段依据无声视频配音的过程显得仓促,总是为了赶视频的节奏而忘了文本。在课后讨论这节课时,我区教研员何郁老师针对这个环节提出:在学生根据视频配音之前,首先让学生把相应文段改写为对话形式,改写的过程既是阅读过程,又是一个对文言翻译的过程。后来在正式上课时加上这样一个环节后,课堂进程不仅流畅了,学生阅读文本也更加落实并且生动了。在正式讲课时的教学安排上,我先以同学在预习时整体阅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作为基础,再在课堂上通过重点阅读文段来加深理解,重点是将阅读文段转变为改写对话,用一种学生乐于尝试的行为去达到深入阅读文本的目的。从文言文阅读所常用的专注于翻译讲解,到语言实践和深入理解相结合,再从理解到审美创造,学习过程被突现了出来。
这种化繁就简突出人物形象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后很多同学主动找来《聊斋志异》阅读。《批评意识》一书中夏尔·杜波斯一段话很能体现我上完课的感受,他说:“人的确是一个场所,仅仅是一个场所,精神之流从那里经过和穿越。”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和学生对话的首席地位,首席的作用就在于唤起学生的“精神之流”,并引导他们从学生心灵场所“经过和穿越”,进而通过精神的交融和内心情感的体验,揣摩人物形象丰富的精神内涵。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聂小倩在学生心中的打磨和深化,在阅读活动中注意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拥抱,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碰撞,不断吸纳,不断感动,不断思考。让老师和同学对小说的阅读回归小说本身,深入作品、深入情境来体验作品,去除给人物形象“戴帽子”的符号化分析,还原小说人物形象本身对阅读者的影响。
“还原法”[i]是孙绍振先生针对中学阅读鉴赏教学缺乏新理论的支撑而提出来的。所谓“还原法”,按孙先生的说法,就是“依靠抽象能力把构成艺术形象的原生状态想象出来,找出其间的差异,作为分析的起点”。而其中的三个方面对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很有帮助:1、“艺术感觉的‘还原’”,它是指把作者省略了的、被感知和想像排除了的东西,用推理和想像还原出来;2、“情感逻辑的‘还原’”,指的是把经过主观情感或智能变异而形成的情感逻辑还原为客观、冷静的理性逻辑,并加以比较;3、“审美价值的‘还原’”,这就是要区别实用价值和情感的审美价值,寻求超越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孙先生的“还原法”促使我们去开拓教师阅读理论视野,厚实自己的文化积累,否则面对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就无法恰当及时地进行点拨、指正,否则有时“独特体验”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荒唐和肤浅的保护伞。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作品从人物的性格情感、人格价值方面思考其审美价值,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鉴赏能力真正得到锻炼,灵魂受到洗礼,让阅读教学特别是小说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教材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但是,在阅读、理解、改写和配音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我带有智慧的点评较少,这节课因为是借用和平街一中新疆班的学生,课前仅与同学见过一次面,拿到同学名册也对不上号,对同学还不熟悉,所以我的课堂语言可能也过于谨慎,因而生动性就不够。为了尊重学生的发言,比较多的点评是在概括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和鼓励,教学语言的锤炼还需要加强。反映在课堂上感觉好像有些“怯”。这些都是我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i] 《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253页。
《聂小倩》导学案(北京版必修3)
《聂小倩》学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聂小倩》
二. 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聂小倩》达到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聂小倩怎样通过自己的心智与计策,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得到了真正的爱情的故事。
2、鉴赏蒲松龄高超的讲故事,刻画人物的技巧。
3、积累古汉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三. 知识归纳总结: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赐贡生。为生活所迫,在乡下做私塾老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四. 课文分析:
1、熟悉原文
(1)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
(2)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惟南一小舍,扃键如新。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意甚乐其幽杳。会学使按临,城舍价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归。
(3)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暮惠教,幸甚!”宁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
(4)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者,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既而相对词竭,遂拱别归寝。
(5)宁以新居,久不成寐。闻舍北喁喁,如有家口。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见短墙外一小院落,有妇可四十余;又一媪衣黑曷绯,插蓬沓,鲐背龙钟,偶语月下。妇曰:“小倩何久不来?”媪曰:“殆好至矣。”妇曰:“将无向姥姥有怨言否?”曰:“不闻;但意似蹙蹙。”妇曰:“婢子不宜好相识。”
(6)言未已,有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绝。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又曰:“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去。”女曰:“姥姥不相誉,更阿谁道好?”妇人女子又不知何言。宁意其邻人眷口,寝不复听;又许时,始寂无声。
(7)方将睡去,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惊问之,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我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8)诘旦,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至夜暴亡。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俱莫知故。经宿,一仆死,症亦如之。向晚,燕生归,宁质之,燕以为魅。宁素抗直,颇不在意。
(9)宵分女子复至,谓宁曰:“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君诚圣贤,妾不敢欺。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于寺侧,被妖物威胁,历役*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来。”宁骇求计。女曰:“与燕生同室可免。”问:“何不惑燕生?”曰:“彼奇人也,固不敢近。”又问:“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惑以金,非金也,乃罗刹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宁感谢,问戒备之期,答以明宵。临别泣曰:“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宁毅然诺之。因问葬处,曰:“但记白杨之上,有乌巢者是也。”言已出门,纷然而灭。
(10)明日恐燕他出,早诣邀致。辰后具酒馔,留意察燕。既约同宿,辞以性癖耽寂。宁不听,强携卧具来,燕不得已,移榻从之,嘱曰:“仆知足下丈夫,倾风良切。要有微衷,难以遽白。幸勿翻窥箧襥,违之两俱不利。”宁谨受教。既而各寝,燕以箱箧置窗上,就枕移时,齁如雷吼。宁不能寐。近一更许,窗外隐隐有人影。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宁惧,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棂,歘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燕觉而起,宁伪睡以觇之。燕捧箧检徵,取一物,对月嗅视,白光晶莹,长可二寸,径韭叶许。已而数重包固,仍置破箧中。自语曰:“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遂复卧。
(11)宁大奇之,因起问之,且以所见告。燕曰:“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若非石棂,妖当立毙;虽然,亦伤。”问:“所缄何物?”曰:“剑也。适嗅之有妖气。”宁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于是益厚重燕。
(12)明日,视窗外,有血迹。遂出寺北,见荒坟累累,果有白杨,乌巢其颠。
(13)迨营谋既就,促装欲归。燕生设祖帐,情义殷渥,以破革囊赠宁,曰:“此剑袋也。宝藏可远魑魅。”宁欲从受其术。曰:“如君信义刚直,可以为此,然君犹富贵中人,非此道中人也。”宁乃托有妹葬此,发掘女骨,敛以衣衾,赁舟而归。
(14)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祭而祝曰:“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凌于雄鬼。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祝毕而返,后有人呼曰:“缓待同行!”回顾,则小倩也。欢喜谢曰:“君信义,十死不足以报。请从归,拜识姑嫜,媵御无悔。”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丽尤绝。
(15)遂与俱至斋中。嘱坐少待,先入白母。母愕然。时宁妻久病,母戒勿言,恐所骇惊。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宁曰:“此小倩也。”母惊顾不遑。女谓母曰:“儿飘然一身,远父母兄弟。蒙公子露覆,泽被发肤,愿执箕帚,以报高义。”母见其绰约可爱,始敢与言,曰:“小娘子惠顾吾儿,老身喜不可已。但生平止此儿,用承祧绪,不敢令有鬼偶。”女曰:“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母怜其诚,允之。即欲拜嫂,母辞以疾,乃止。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入房穿榻,似熟居者。
(16)日暮母畏惧之,辞使归寝,不为设床褥。女窥知母意,即竟去。过斋欲入,却退,徘徊户外,似有所惧。生呼之。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中不奉见者,良以此故。”宁悟为革囊,取悬他室。女乃入,就烛下坐;移时,殊不一语。久之,问:“夜读否?妾少诵《楞严经》,今强半遗忘。浼求一卷,夜暇,就兄正之。”宁诺。又坐,默然,二更向尽,不言去。宁促之。愀然曰:“异域孤魂,殊怯荒墓。”宁曰:“斋中别无床寝,且兄妹亦宜远嫌。”女起,容颦蹙欲啼,足亻匡儴而懒步,从容出门,涉阶而没。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
(17)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黄昏告退,辄过斋头,就烛诵经。觉宁将寝,始惨然去。
(18)先是,宁妻病废,母劬不可堪;自得女,逸甚,心德之。日渐稔,亲爱如己出,竟忘其为鬼,不忍晚令去,留与同卧起。女初来未尝食饮,半年渐啜稀饣迤。母子皆溺爱之,讳言其鬼,人亦不知辨也。
(19)无何,宁妻亡,母阴有纳女意,然恐于子不利。女微窥之,乘间告母曰:“居年余,当知肝鬲。为不欲祸行人,故从郎君来。区区无他意,止以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实欲依赞三数年,借博封诰,以光泉壤。”母亦知无恶,但惧不能延宗嗣。女曰:“子女惟天所授。郎君注福籍,有亢宗子三,不以鬼妻而遂夺也。”母信之,与子议。宁喜,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由是五党诸内眷,咸执贽以贺,争拜识之。女善画兰、梅,辄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之什袭以为荣。
(20)一日俯颈窗前,怊怅若失。忽问:“革囊何在?”曰:“以卿畏之,故缄致他所。”曰:“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宜取挂床头。”宁诘其意,曰:“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宁果携革囊来。女反复审视,曰:“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敝败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妾今日视之,肌犹粟慄。”乃悬之。
(21)次日又命移悬户上。夜对烛坐,约宁勿寝。欻有一物,如飞鸟堕。女惊匿夹幙间。宁视之,物如夜*状,电目血舌,睒闪攫拿而前,至门却步,逡巡久之,渐近革囊,以爪摘取,似将抓裂。囊忽格然一响,大可合篑,恍惚有鬼物突出半身,揪夜*入,声遂寂然,囊亦顿缩如故。宁骇诧,女亦出,大喜曰:“无恙矣!”共视囊中,清水数斗而已。
(22)后数年,宁果登进士。举一男。纳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进有声。
2、结构分析:
(1)介绍宁采臣的为人
(2)——(13)宁采臣在金华奇遇聂小倩与燕赤霞
(14)——(21)宁采臣埋葬聂小倩的遗骨,聂小倩来到他们家,宁母渐渐接受了聂小倩,小倩用革囊战胜老妖。
(22)小倩还阳成功,宁采臣取得功名,得妻生子,子孙有成。
3、人物分析:
⑴聂小倩
小倩虽是鬼女,被人胁迫,但聪明向善,有悔过自新的心,最后她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
⑵ 宁采臣
为人正直,不为金钱女色所动。又富于同情心,重诚信,重友情,守孝道,最后功名有成,家庭幸福。
⑶ 燕赤霞
江湖的侠客,嫉恶如仇,重兄弟情谊,帮助宁采臣与小倩战胜了老妖。
⑷ 老妖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4、写作特点
(1)简洁周到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它是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可以更深刻的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灵动。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代小说常以奇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心理描写相对比较薄弱。然而《聊斋志异》则不同,整部著作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注重人物心理的流程、心态的变化。《聂小倩》就成功地描写了宁采臣对聂小倩在几个不同的场合相遇后,所随之产生的各种想法和不同的心理变化,聂小倩最初的“笑曰”,说明她内心满怀着成功的希望,揣测有成功的把握,因而才喜形于色地流露出得意的媚笑,并说出挑逗性的话“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正容”、“咄之”之后,聂小倩便收敛了起先的“笑” ,一下子变得“逡巡”起来,在对方一再的叱责之后,小倩终于因怕而“乃退”,这样的描写,说明了当宁采臣的义正词严唤起她内心良知的关键时刻,她的心里、她的思维中显然出现暂时的矛盾——回去怕无法向老媪交待,不回去又一时达不到诱惑宁采臣的目的,于是女主人公尴尬、难堪、进退两难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活化出一个女性因为要求遭到拒绝而变得面红耳赤的丰富而多变的特定心态。亲昵之计不成,“至户外”的小倩决意采用惯用的金钱引诱手段,因而“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来试探,遭遇更严厉的斥责后,她惭愧不已,满腹委屈无奈地埋怨宁采臣的铁石心肠。这样成功的心理刻画,不仅表现了聂小倩内心深处既喜且惧又委屈加羞惭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宁采臣不为美色金钱所迷惑的洁身自爱的正人君子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而且更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可见,蒲松龄不愧是心理描写的行家里手。
(2)写人物转化注重掌握分寸
《聂小倩》描述了被妖物役使的孤弱少女通过自己的心智与计策,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得侠客之助,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还阳与宁生结为夫妇,从而过上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崭新的人间生活,并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性格的发展、精神的变化,还是立场的转变,作者在写这个人物转化的时候,非常注重掌握合适的分寸,尤其是每一个细节的转化。
蒲松龄在描写聂小倩悔过转化之时,就非常注重把“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一种“妥帖性”,也就是非常注重掌握描写的分寸。“孤魂” 聂小倩原本是一个良家女子,不幸被恶魔老媪无情地掠去,被逼无奈充当了老媪的爪牙,专门做起了“为非作歹”的害人的职业。但聂小倩心灵深处的本性仍然是纯真善良的。当她前往兰若寺欲害宁采臣而被对方“惊问”的时候,她笑着回答说:“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郑重严肃地警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从最初的又笑又说,到后来的只说不笑,说明遭到宁采臣的拒绝和呵斥之后,聂小倩很受感触地良心发现、扪心自问,人物的转化逐渐开始了。当发展到“女逡巡若复有词”的时候,进一步表明聂小倩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对这样的一个善良书生伤害呢,还是不伤害呢?伤害吧,被书生驳斥得理屈词穷而不能不“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不伤害吧,又担心老媪训斥虐待。这样一描写,即把聂小倩进退两难的尴尬神态刻画得几近淋漓尽致。当她用女色和金钱双管齐下进行诱骗皆以失败而告终的时候,作者描写的“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明确地告诉我们:聂小倩的内心思想进一步发展到了惭愧难过的地步——这样一个正直正派令人钦佩崇敬的人怎么能去乱加伤害呢?这样,由不怀好意的笑到只说不笑,由决意害人到“逡巡”犹豫,由先前的“女惧”到后来的“女惭”,由想伤害宁采臣到钦佩崇敬宁采臣,作者在写人物变化和人物心理的时候,如此这般时刻抓住了恰切的分寸感、“妥帖性”,一个真实感人、前后变化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随着有分寸的细节描写而站在了读者的面前,亦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在艺术表现上贬褒得当,恰如其分,而且还要写出一个人物立场转变、精神变化的真实依据和独有特点,做到适中、恰好。如果说,作者在描述聂小倩被迫害的场景中是揭露中有同情的话,那么,随着她的渴望做人、悔过自新的言行表白,作者便把同情的因素递增为支持的热忱。兰溪生及其仆人接连被害后,老妖就准备对宁生下手了。宁采臣的不受娇艳容貌的蛊惑、拒绝金钱物质的引诱的高尚品德、学识无疑打动了聂小倩的心。所以,聂小倩在半夜时分偷偷地跑来给他通风报信,并且跟他娓娓倾诉,吐露了长期埋藏在心底的真情实意。这段对话,很有分寸地表达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聂小倩》对女主人公外貌形象的描写,同样做到了有分寸、合乎情理地表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精神及其性格的发展。宁采臣月夜中见到的聂小倩的形象是“仿佛艳绝”。这里所写到的“仿佛”,不但是夜间看人的真实情景的恰当描写,而且是“孤魂”真实面貌还不十分清晰的虚笔暗示。当聂小倩最终摆脱掉恶魔控制从而得以个性解放的时候,宁采臣眼中的聂小倩就非常的光彩照人、焕发青春了: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
这里的‘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简直美不胜收,“尤”字用得也极有分寸。而当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时候,作品这样写道: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聂小倩的“慨然华妆出”,是作者对她的爱情得以实现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愉悦心情的恰如其分的描写。用来形容聂小倩成为“新人”时的美丽外表的“疑为仙”三个字,更是匠心独运,字斟句酌,准确至极,充分表现出作者有分寸、“妥帖性”地描写人物变化的超人的艺术功底。
聂小倩是一个富有人情美的艺术典型,由于“向美”的心力,使她的生命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三级跳”:先为*魅、二为拥姑、三为人妻。纵览其生平,她都表现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3)巧用伏笔与照应。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ywzx8.com
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创作常用的手段,但要想运用好这一手段,作者必须做到构思周到缜密,行文自然流畅,细针密线,不着痕迹,天然圆润,无懈可击。而《聂小倩》在描写人物的转化的时候,就非常成功而又巧妙地运用了伏笔与照应的表达手段。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到:“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而且他还经常对别人夸耀自己“生平无二色”。当聂小倩为了引诱他而有意“以黄金一铤置褥上”的时候,宁采臣却不但将黄金“掇掷庭墀”,而且还毫不犹豫地说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巧妙照应了宁采臣“性慷爽,廉隅自重”的伏笔。当聂小倩主动提出要与他“修燕好”且嘱咐、安慰他“夜无知者”尽管放心的时候,宁采臣决然没有被女色所动,相反,他对聂小倩的唐突要求斩钉截铁地进行了“咄之”、“叱之”,其耿直自重足以可见。夜深人静之时,两人“默然”而坐,宁生“促之”,并说:“斋中别无床寝”,明示聂小倩如果妻子还没有死去就不能同她相爱,所有这些见美色而不惑的情节内容,都是对开篇交待的宁采臣“生平无二色”的巧妙回应。
(四)多用短句,语言简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专集之最有名者”,“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问闻,亦多简洁。”
逸甚,心德之,女惧,乃退,诘之,虽然,亦伤。宁诺。又坐,默然,女乃入,就烛下坐;移时,殊不一语。久之。
《聂小倩》赏析(二)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巧妙采取谈狐说鬼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一个个经典动人的人鬼相恋、人狐相爱的精彩故事,《聂小倩》即是女鬼和书生相爱相依的爱情绝唱从艺术风格角度,笔者认为此文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精当细腻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它是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可以更深刻的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灵动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代小说常以奇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心理描写相对比较薄弱心理描写直到唐人传奇始现端倪,且多以诗词歌赋、隐语双关出之,字数很少,且深度有限,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的那种描写心理的文章是唐传奇中少之又少的然而《聊斋志异》则不同,整部著作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注重人物心理的流程、心态的变化《聂小倩》就成功地描写了宁采臣对聂小倩在几个不同的场合相遇后,所随之产生的各种想法和不同的心理变化, 请看下面一段话:
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聂小倩最初的“笑曰”,说明她内心满怀着成功的希望,揣测有成功的把握,因而才喜形于色地流露出得意的媚笑,并说出挑逗性的话“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正容”、“咄之”之后,聂小倩便收敛了起先的“笑” ,一下子变得“逡巡”起来,在对方一再的叱责之后,小倩终于因怕而“乃退”,这样的描写,说明了当宁采臣的义正词严唤起她内心良知的关键时刻,她的心里、她的思维中显然出现暂时的矛盾——回去怕无法向老媪交待,不回去又一时达不到诱惑宁采臣的目的,于是女主人公尴尬、难堪、进退两难的心里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活化出一个女性因为要求遭到拒绝而变得面红耳赤的丰富而多变的特定心态亲昵之计不成,“至户外”的小倩决意采用惯用的金钱引诱手段,因而“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来试探,遭遇更严厉的斥责后,她惭愧不已,满腹委屈无奈地埋怨宁采臣的铁石心肠这样成功的心理刻画,不仅表现了聂小倩内心深处既喜且惧又委屈加羞惭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宁采臣不为美色金钱所迷惑的洁身自爱的正人君子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而且更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可见,蒲松龄不愧是心理描写的行家里手
二、多彩凝练的语言
《聊斋志异》的语言内涵丰富又典丽凝练虽是文言,却不僵死,具有明白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曲高和众,可读性强的特点正如《法兰西大百科全书》说聊斋语言:“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峰”《聂小倩》一文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色
首先: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古代的文学语言,而且还大量地提炼并巧妙熔进了不少当时的方言俗语,形成一种活泼而不失典雅、俊逸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格式抒情写景也好,叙事状物也好,都因为自己的语言功底而被处理得妙趣横生、多彩多姿有的整句和散句相结合,例如:“殿塔壮丽” “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扃键如新”、“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野藕已花”等语句,和“至北郭”、“阶下有巨池”、“意甚乐其幽杳”、“遂散步以待僧归”、“阶下有巨池”、“会学使案临”、“惟南一小舍”等句子,整散结合,灵活生动;“眉颦蹙而欲啼,足劻勷而懒步”一句与它前后的句子也具有整散变化,错落有致的特点有的在单行奇句中又间用俪语骈词,例如在“审谛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遂与俱至斋中嘱坐少待,先入白母”这一连串绝妙好词当中,作者巧妙镶嵌上了“肌映流霞,足翘细笋”,可谓字字珠玑,声声铿锵,小倩的娇美艳丽活灵活现;当小倩提出“愿修燕好”的希求的时候,宁采臣回答的话语简直就是一对典型的骈体句——“卿防物议,我畏人言”读之韵味十足,回味不尽这些语言材料的巧妙运用,成功地使得全文句法灵活多变,平中添奇,雅中有俗,俗中显雅
其次:语言的凝练《聊斋志异》用文言写作,较白话小说,准确精练,生动传神的语言是它的特长,充分显现了蒲松龄熟练驾御文言文的卓越的语言功底《聂小倩》一文,语言洗炼明快,情趣盎然,且不失形象生动,典雅别致“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不过二十个字,即把小倩勤快贤惠、安良柔顺的形象和盘托出,引人联想尤其是宁叱:‘速去!不然’,女惧,乃退女惭,出宁诺又坐,默然自得女,逸甚,心德之”等诸多一字、二字句,言简意赅,干脆利落,给人以简捷不啰嗦,恰到火候之感,从而达到了一字千金的艺术效果
3写人物转化注重掌握分寸
《聂小倩》描述了被妖物役使的孤弱少女通过自己的心智与计策,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得侠客之助,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还阳与宁生结为夫妇,从而过上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崭新的人间生活,并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性格的发展、精神的变化,还是立场的转变,作者在写这个人物转化的时候,非常注重掌握合适的分寸,尤其是每一个细节的转化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中心问题在于“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只有适合于照实表现恰恰某一确定内容的东西才应该纳入艺术作品,不应该有什么显得是无用的或是多余的”[3]蒲松龄在描写聂小倩悔过转化之时,就非常注重把“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一种“妥帖性”,也就是非常注重掌握描写的分寸“孤魂” 聂小倩原本是一个良家女子,不幸被恶魔老媪无情地掠去,被逼无奈充当了老媪的爪牙,专门做起了“为非作歹”的害人的职业但聂小倩心灵深处的本性仍然是纯真善良的当她前往兰若欲害宁采臣而被对方“惊问”的时候,她笑着回答说:“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郑重严肃地警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以后,文章如此描写:
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从最初的又笑又说,到后来的只说不笑,说明遭到宁采臣的拒绝和呵斥之后,聂小倩很受感触地良心发现、扪心自问,人物的转化逐渐开始了当发展到“女逡巡若复有词”的时候,进一步表明聂小倩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对这样的一个善良书生伤害呢,还是不伤害呢?伤害吧,被书生驳斥得理屈词穷而不能不“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不伤害吧,又担心老媪训斥虐待这样一描写,即把聂小倩进退两难的尴尬神态刻画得几近淋漓尽致当她用女色和金钱双管齐下进行诱骗皆以失败而告终的时候,作者描写的“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明确地告诉我们:聂小倩的内心思想进一步发展到了惭愧难过的地步——这样一个正直正派令人钦佩崇敬的人怎么能去乱加伤害呢?这样,由不怀好意的笑到只说不笑,由决意害人到“逡巡”犹豫,由先前的“女惧”到后来的“女惭”,由想伤害宁采臣到钦佩崇敬宁采臣,作者在写人物变化和人物心理的时候,如此这般时刻抓住了恰切的分寸感、“妥帖性”,一个真实感人、前后变化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随着有分寸的细节描写而站在了读者的面前,亦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评论家薄子涛认为,“要做到准确合乎艺术分寸,不仅要把握人物特定环境下的思想行为,在艺术表现上贬褒得当,恰如其分,而且还要写出一个人物立场转变、精神变化的真实依据和独有特点,做到适中、恰好如果说,作者在描述聂小倩被迫害人的场景中是揭露中有同情的话,那么,随着她的渴望做人、悔过自新的言行表白,作者便把同情的因素递增为支持的热忱兰溪生及其仆人接连被害后,老妖就准备对宁生下手了宁采臣的不受娇艳容貌的蛊惑、拒绝金钱物质的引诱的高尚品德、学识无疑打动了聂小倩的心所以,聂小倩在半夜时分偷偷地跑来给他通风报信,并且跟她娓娓倾诉,吐露了长期埋藏在心底的真情实意这段对话,很有分寸地表达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聂小倩》对女主人公外貌形象的描写,同样做到了有分寸、合乎情理地表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精神及其性格的发展宁采臣月夜中见到的聂小倩的形象是“仿佛艳绝”这里所写到的“仿佛”,不但是夜间看人的真实情景的恰当描写,而且是“孤魂”真实面貌还不十分清晰的虚笔暗示当聂小倩最终摆脱掉恶魔控制从而得以个性解放的时候,宁采臣眼中的聂小倩就非常的光彩照人、焕发青春了:
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
这里的‘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简直美不胜收,“尤”字用得也极有分寸而当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时候,作品这样写到:
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
聂小倩的“慨然华妆出”,是作者对她的爱情得以实现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愉悦心情的恰如其分的描写用来形容聂小倩成为“新人”时的美丽外表的“疑为仙”三个字,更是匠心独运,字斟句酌,准确至极,充分表现出作者有分寸、“妥帖性”地描写人物变化的超人的艺术功底
4,巧用伏笔与照应
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创作常用的手段,但要想运用好这一手段,作者必须做到构思周到缜密,行文自然流畅,细针密线,不着痕迹,天然圆润,无懈可击而《聂小倩》在描写人物的转化的时候,就非常成功而又巧妙地运用了伏笔与照应的表达手段伏笔的运用在《聊斋志异》中主要有四种——一是远伏,即在距离后面的照应比较远的地方埋下伏笔,使读者最初并不怎么注意,但是随着行文的继续和情节的发展,读者经过回味和思考,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拍手称绝,例如《花姑子》《水莽草》、《续黄粱》等;二是复伏,也就是层层设伏笔,而伏笔当中又有新的伏笔,或者同一个伏笔有着几种作用,例如《陆判》、《鸦头》等;三是暗伏,也就是无论在何处设伏笔,不管与照应的距离远近,作者都好像是在无心插柳,信手拈来,从而使得读者毫无察觉,直到最后通过自己仔细咀嚼与研究发现已入作者彀中,这才顿觉其中的美妙,例如《宫梦弼》;四是闲伏,即用闲笔当伏笔,所写的内容乍一看好像是多余累赘的,但是经过细心研读才发现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婴宁》、《张诚》、《胡四娘》《莲香》、《小二》等《聂小倩》运用的是四种伏笔中的远伏作者远远的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到:“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而且他还经常对别人夸耀自己“生平无二色”当聂小倩为了引诱他而有意“以黄金一铤置褥上”的时候,宁采臣却不但将黄金“掇掷庭墀”,而且还毫不犹豫地说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巧妙照应了宁采臣“性慷爽,廉隅自重”的伏笔当聂小倩主动提出要与他“修燕好”且嘱咐、安慰他“夜无知者”尽管放心的时候,宁采臣决然没有被女色所动,相反,他对聂小倩的唐突要求斩钉截铁地进行了“咄之”、“叱”之,其耿直自重足以可见夜深人静之时,两人“默然”而坐,宁生“促之”,并说:“斋中别无床寝”,明示聂小倩如果妻子还没有死去就不能同她相爱,所有这些见美色而不惑的情节内容,都是对开篇交待的宁采臣“生平无二色”的巧妙回应
正因为有了像《聂小倩》这样的有着高超艺术技巧的作品,再加上广博的内容和卓异的思想,《聊斋志异》才能够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明珠,成为一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巨著,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盛赞和高度评价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专集之最有名者”,“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问闻,亦多简洁”(《中国小说史略》)
《聂小倩》这篇文章的思想倾向,艺术手法都很能反映蒲松龄的思想艺术追求.这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构成的强烈对比,而最终是善战胜了恶,美战胜了丑的动人故事.
其中,从小倩与宁采臣以及甯母三人互动可见得.甯母初因惧小倩是鬼,不敢答应小倩与宁采臣的婚事时,这时小倩的表现很值得人寻味,她并没有伤心哭泣,也没有心生怨恨,而是乖巧地说:「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於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 」这样既表明了自己对宁采臣决不会有加害之心,又给宁母及自己一个台阶下,同时还可因「依高堂,奉晨昏」与宁母接近,消除宁母的疑惧,获得宁母的欢心.另外,与宁母见面时不为接纳,但她毫无怨言地解释,愿兄事甯,在甯妻已久病的情况下为减轻宁母的负担「即入厨下,代母尸雍」.从此「朝且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使由於甯妻病卧不起后操劳家务劳累不堪的宁母自从小倩来后「逸甚」而「心德之」.她这样做固然包含著取得甯家母子信任与好感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了她的善良.
《聊斋》雖多言情小說,卻很少單純言情,大多利用神異幻想之便,創造種種寓意形象,使作品兼有寓意功能,以豐富思想意蘊,本篇寓意尤其明顯聶小倩說她用女色與黃金作為誘殺人的兩種手段,「 凡以投時好耳」 ,一語道破當時好色貪財的世風而非分的黃金「乃羅剎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更是警世之語
「鬼」是一種觀念的存在,被藝術家想象成形形色色《聊斋》筆下的鬼女都是早夭少女青春生命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具有濃郁的生活氣和人情味聶小倩對寧生又崇敬,又感激,又傾心愛慕,而礙於鬼的身份和寧母的顧忌,只得與寧認作兄妹,若即若離;她夜間怕回到「荒墓」中去,但又無可奈何,在寧生的催促下,只得起身,愁容滿面,欲行又止凡此種種,都寫得曲盡其情,意味深長。
《聂小倩》写鬼女聂小倩初入宁采臣家对婆母之戒心能理解承受,尽心侍奉,对宁采臣有依恋之心,却不强求,终于使婆母释疑,变防范为喜爱,富有浓郁的生活内蕴,展示出女子的一种谦卑自安的性情
小说开头写聂小倩美,是女鬼祟人之美结尾聂小倩仍然美,也仍然是鬼,人们却怀疑她是仙从鬼到仙,从恶到善,一念之差,是《聂小倩》这个鬼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聊斋志异》[M],齐鲁书社,济南,1981年版24卷抄本
薄子涛《写转化掌握分寸》,《名作欣赏》[J],1985年第二期
雷群明,《蒲松龄与聊斋志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聂小倩·教案
聂小倩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选自我国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与长篇小说《红楼梦》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并称中国古代小说双峰。
课文讲述了一个在爱、正直、信义的感召下,鬼变成“人”的故事,具有深厚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社会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在必修(一)中已学过小说《林冲棒打洪教头》等,对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此篇课文情节离奇曲折,学生阅读积极性很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内心世界,获得相应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和用法。
3.体会作者在情节变化中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和巧设悬疑、前后呼应的结构安排。
4.分析人物性格,获得相应的生活启示。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借助注释,阅读文章,疏通文意,标划重点词汇。
2.搜集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相关资料。
3.思考人物性格。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
(二)朗读课文(可分组分段,可随机安排)
(三)复述故事情节(忠于原文,完整有序)
(四)积累重要词汇(可以利用提问或检测的形式在训练中积累,学生可适当补充,大胆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五)思考讨论人物形象
1.宁彩臣
问题:宁彩臣是个什么样的人?(据文本分析,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参考教参p34-35
2.聂小倩
问题:聂小倩是个什么样的姑娘?你喜欢这个人吗?(参考教参p34-35)
(六)试分析蒲松龄为何写这篇小说?给你什么启示?
1.学生介绍蒲松龄其人其作。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
小说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以作者书房名称命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因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的丑恶,故称作“志异”。
郭沫若评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基本情况
题材可分为:
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家徒四壁妇愁贫
辛酸科举路漫漫
穷其一生写《聊斋》
2.学生讨论、推想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原因。
梦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
3.启示: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正确引导
(七)创新拓展
阅读《聊斋志异》其他故事,思考讨论作品意义。
【《聂小倩》教案及练习】相关文章:
《练习七》教案09-14
练习精品教案06-16
练习3的教案06-16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案设计06-19
初中从句教案练习06-25
《练习6》教案范文09-14
《整理与练习》教案范文07-10
《练习十二》教案范文07-10
月迹教案及练习06-11
练习教案设计精选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