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案精选
《管仲列传》教案精选
《管仲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设想: 自学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预习:
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颍上yǐng 商贾gǔ 召忽shào 仓廪lǐn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类活用
1.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 意动, “以……为羞”
耻 意动, “以……为耻”
2. 富国强兵 使动 ,使……富 使……强
3. 管仲既任政相齐: 名作动 ,做宰相
4. 管仲因而信之 : 使动,使……守信用
5. 贵轻重 : 意动,以……为贵,重视
6. 然孔子小之 : 意动, 以……为小,轻视
7.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名作状语 向南
8.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为动用法 为……而死
9.齐桓公以霸。 名词做动词 称霸
10.桓公实北伐山戎。 名词做状语 向北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2)宾语前置
1.岂管仲之谓乎?
2.分财利多自与。
(3)介词短语后置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2.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4)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囚焉。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5)省略句
1.不以(之)为(外)言。
2.齐桓公以(之)霸
(三)古今异义词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处境艰难。
今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
2.鲍叔不以为我不肖
古义:没有才能。
今义:品行不好。
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古义:乘机就
今义:连词,表结果。
(四)一词多义
1.与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动词 给予)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介词 同、跟)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 交好,亲附)
蹇叔之子与师 (动词 参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动词 赞成)
2.信
管仲因而信之 (使动 使……守信用)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确实)
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意)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信使)
欲信大义于天下。 (同“伸”伸张)
(五)、难句翻译指点(学生质疑,互译)
1.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翻译指点:霸:称霸。合:会盟。以:凭借。一:完全。匡:匡正,纠正,控制。
参考译文: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1、 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见……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三:泛指多次。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机遇)。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参考译文: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2、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趁此引导说服桓公坚守信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
3、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翻译指点:顺,要理解成顺导;匡,匡正;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通顺。
参考译文: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
【《管仲列传》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案06-09
古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材教案06-13
《廉颇蔺相如列传》07-04
《屈原列传》导学案附答案07-04
《李将军列传》精品导学案07-04
李将军列传语文导学案07-04
《屈原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导学案07-03
插花教案与反思小班教案06-16
雾 凇(教案)优秀教案06-04
《坚强的锡兵教案》教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