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导学教案示例
《桥》导学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放肆、势不可当”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表达上的突出方法。
【重点】
领会作者短句短段及巧设悬念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炽热情感。
【教具】
写有入党誓词的小黑板。
【实录与说明】
一、话题导入
师:同学们,对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了解多少?
生:我知道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
生:我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生:我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刚建党时,有多少党员吗?
生:(沉默)
师:1921年建党时,全国有50余名党员,大家推举了13名代表召开了我党的第一次会议。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壮大成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了。同学们,你知道共产党是靠什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并指引中国人民走上幸福、繁荣的康庄大道吗?
生:(陷入沉思,不语)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学完了,大家也许就会知道其中的一个原因了。
说明:本文塑造的就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形象,利用本文实现对学生的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是本文承载的德育目标。开课之始,通过和学生的对话交流,既丰富学生对党的认识,又抛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习本课设置伏笔,留下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朗读课文
师:跟老师说说,读完一遍课文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老汉是村支书。
生:我知道了老汉组织群众顺利过桥,自己却牺牲了。
生:我知道了老汉的儿子也是党员。
师:就读了一遍,同学们就知道了这么多的信息,真了不起!谁能组织一下语言,完整地说一说?
生:村支书组织群众有秩序地过桥,群众得救了,他和儿子却牺牲了。
师:不错,比较完整了。要是能加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更完整了。
生:山洪暴发时,老村支书组织群众有秩序地过小木桥,群众得救了,他和儿子却牺牲了。
师:很好。同学们,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只要弄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结果怎么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请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说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整体感知课文的重要环节,也是《课标》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并在交流时教会学生方法,是语文教师应尽之责。让学生完整地说一遍,并且动笔写下来,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方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做法。
师: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你能否对老汉进行一下简单的评价?
生:老汉是一个勇敢的人。
生:老汉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
生:老汉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师:同学们用了很多褒义词给老汉,老师知道大家已经被老汉感动了。到底用什么词评价老汉合适,等我们精读课文后就清楚了。
说明:这个话题的思考,为的是引领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为以后赏析语言形式找到落脚点。虽然此时学生得出的答案并不完美,但是实践证明学生朦胧的感觉(即直觉)离老汉的人物形象也相差不远。这个话题,也为学生精读课文留下了明确的思考任务。这是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二个环节。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这次希望同学能关注一下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可以用笔勾划。
生:读书勾划字词。
师:划出来了吗?你大胆想一想,学会这些字词需要多少时间?
生:十分钟。
师:哦,挺快的,有没有更少的时间?
生:沉默一会儿。
一生:我五分钟就能完成。
师:真的?好。我们就以五分钟为限,五分钟后老师就考。现在开始!
生:自学字词,查词典。
说明:字词等基础知识到了五年级往往有被遗忘的倾向。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学习字词,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改变课堂上只动口不动手的局面。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定时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规定的时间里,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分钟后)
师:时间到了,怎么样?咱们试试?好。现在开始听写。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写字姿势。
“咆哮”(学生一边写教师一边讲解咆哮的意思:水流奔腾轰鸣的声音。这个词一般用在声音比较大的时候。)
“狂奔”。
课文中有一个词是“狂妄地笑”,这个词是什么词?生:狞笑。好,写。
“清瘦”,这个词在文中是描写谁的?生:老汉。是写老汉的什么?生:外貌。课文中还有一个词是描写老汉的──沙哑,写。
“放肆”,这个词用在你身上,你愿意吗?生:不愿意!对,做人不能放肆。……
说明:这个环节,集听写、解词、运用、理解文本、学习做人等于一体,极大地扩充了学习容量,也让学生耳目一新,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要努力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师: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一下。然后汇报。错五个的请示意我一下。
生:没有。
师:错三个的举手?
生:没有。
师:错一个的举手?
(有四名学生举手)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老师以为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就是错个十个八个都是正常,而我们同学仅有几名错了一个,其余完全正确!老师为那么自豪!来,把掌声献给自己!
说明:我只想让学生有时间观念,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想到五分钟的学习效果如此之好!看来,只要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展现出的潜能令人惊喜!我及时把握时机,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强烈的自信,体验学习的乐趣。
师:老师给你30秒的时间,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说明:这一指令,既为学生精读课文服务,又为赏析本文“短段”的好处做好铺垫。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说说文章的顺序。
说明: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个环节。课改后,我们许多老师都不敢给文章分段了,由当初的“八股式”教学,又发展到今天的“谈段色变”,这是不必要的。分清文章的几个部分,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理解课文,为深刻领会文章主旨服务,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体会作者巧设悬念的妙处打下基础。
三、赏析语言
师:课文学到这儿,大家还想学习什么?
生:学什么都行。
师:那好。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就用心读读课文,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做批注。
生:读书、批注。
说明: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几次上体验课,学生到这儿都不知道往下该怎样学习,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学习语言的意识,没有帮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思维,这应该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师:(巡视后发现,学生对这项任务茫然。)
同学们坐好。我们赏析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应该从那些方面来考虑啊?
生:看课文的写作方法。
生:看作者的写作目的。
生:看文中的修辞格。
生:看文章的结构。
生:看作者的语言。
师:对!我们就应该从这些方面考虑。咱们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习一下,好不好?
齐读:“黎明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由“突然”你想到了什么?
生:雨一直在下,不过黎明时候,雨量开始大起来。
师:很好。大到什么程度呢?
生:像泼。像倒。
师:我们来理解这两句话。在这里,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雨大的程度比作“泼、倒”。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雨多,。
师:你泼过水吗?用什么泼?
生:用大盆泼。
师:那么,“像泼一样”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快、急。
师:很好。作者用这两个句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大的程度:又多又快又急!联系下文我们知道,这个村子将有──
生:灾害发生!
师:是啊,情况多么紧急!作者用两个短句,就是为了渲染这紧张的气氛。同学们请数一下,第一自然段有几个字?
生:14个字。
师:三句话14个字,却让我们体会到这么多的东西,你想怎样评价一下呢?
生:作者的语言真简练!
师:是的,作者的语言干净利落。老师送你一个词,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可以成为“洗练”。好,同学们,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自己再完整地说一遍。
生:练习说。
说明: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出手相救。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的过程,恰恰是教会孩子学习语言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语言的体验过程,并没有停留在“比喻──形象、短句──紧张”的术语套用上。学生的感悟,是在老师的引领下自读自悟的,是正确学习思维导引下的水到渠成。学生完整地再说一遍,就是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欣赏语言、评价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保证学生“眼高手也高”的过程。
师:好,下面大家就这样学习其余部分,好吗?
生:开始读书,交流。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篇文章的段落很短。
师:对,这篇文章一共有581个字,却分了27个自然段,那么算一下,平均每段多少字?
生:19个字。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生:我觉得和第一自然段的短句一样,也是为了表现洪水暴发的紧张局势,让读者读起来呼吸短促、心情紧张。
师:你真会学习!的确是这样。
生:老师,我发现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地方。你看,他在文章结尾的时候才含蓄地点出老汉和小伙子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样写挺好。
师:怎么好?你能说说吗?
生:(摇头)
师:好,我们来读读描写老汉和小伙子的部分。“老汉冲上前,一把揪住小伙子,吼到‘你还是一个党员吗?站到后面去!’”读到这时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有。我心想,村支书对群众无私奉献,对这个小伙子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呢?这个小伙子是谁?
师:恩。一个“冲”,一个“揪”,既表现了情势的危急,又表明老汉对小伙子的强烈不满。看来,他俩的关系不一般。当我们知道他们是父子关系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老汉对儿子要求严格。
生:老汉希望儿子能像他一样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师:老汉就不希望儿子活下去吗?
生:不是的!你看后面,当剩下他俩的时候,老汉推小伙子先走,并且冲他吼“少废话,快走!”从这儿可以知道,老汉是深爱自己儿子的!
师:儿子“瞪”了老汉一眼。儿子恨父亲吗?
生:儿子会有怨言,但是不恨爸爸。文中写到:在最后儿子让爸爸先走,就可以知道,他理解了爸爸。
师:读的真仔细!是的,在危险面前,老汉要求儿子先救群众;在危险面前,老汉把生的机会给了儿子。但是,无情的洪水却冲走了这个机会,老汉要喊些什么。同学们,老汉会喊什么呢?
生:儿子!我的儿子!
生:儿子,不要怨爸爸!
师:儿子会怨爸爸吗?同学们,如果你有这样的爸爸,你要对他说什么?
生:爸爸,你是我的骄傲!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爸爸,我会像你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师:老师为你们骄傲!当我们读到后面,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后,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老汉不徇私情、以身作则的形象霎时高大起来,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后三个自然段,用我们的感情告诉老妈妈:你不会孤单,还有我们在!
生: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还记得开课时的问题吗?从老汉的身上,你知道答案了吗?
生:知道了!
师:(出示小黑板)同学们,这是党员入党时宣誓的誓词,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读。
师:(指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再读这一句!
生:(动情地)读。
师:好,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你准备给自己留什么样的作业?
生:我要写一篇读后感。
生:我要积累文中精彩的语句。
生:我要再搜集一些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事迹。
师:大家的这些作业都很好。老师有个建议,从文中选出一句或一段话,做一下赏析,写在学习笔记上,好吗?
生:好!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说明:在这部分交流中,我始终围绕把握语言形式深刻地领会老汉的高大形象。引导学生体会“短段”、“悬念”等表达技巧带给我们的强烈艺术效果,并能随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去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挚情谊,从而立体化地解读文本,给学生以鲜明的感受。文中还有大量的比喻、拟人句子,但是学生对这样的句子已经很熟悉,因此教学中没有把它们作为重点。从结束时学生自留的作业来看,学生已经受到心灵的洗礼,语言的熏陶。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桥》导学教案示例】相关文章:
《老王》导学教案示例06-26
绝招导学教案示例06-07
《雪》导学教案示例08-19
《画风》导学教案示例05-31
因数导学教案示例06-17
《春》导学教案示例06-19
《山市》导学教案示例06-25
《灰雀》导学教案示例06-05
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示例06-1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教案示例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