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0×5=》教学反思

《0×5=》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1 08:49:42

《0×5=》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0×5=》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5=》教学反思(通用10篇)

  《0×5=》教学反思 1

  “0×5=?”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乘法”中有关0的乘法教学。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探索并掌握“0乘任何数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应用意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画了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苹果?用乘法怎样列式?然后擦掉一个苹果,剩两个苹果,再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苹果?用乘法怎样列式?……直到盘子中一个苹果都没有。然后让学生计算 3×5=( ),2×5=( ),1×5=( ),0×5=( )这几个乘法算式,并让他们根据乘法的'意义来找规律,说明0×5为什么等于0?让学生明白“0×5表示0个5相加,也可以表示5个0相加。0个5相加是0,5个0相加也得 0,所以0×5=0”。讲到这里,有的学生说“5个盘子都是空的,一个苹果都没有,当然0×5=0”。当时我就觉得孩子们根据教材中的实际情境再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为什么0×5=0,比老师单纯地利用乘法的意义去讲解,学生应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对他的说法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个小小的教学情节,让我进一步明白了情境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真的是很大的。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它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所学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引入,要在情境中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从身边的实际例子中去探索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感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

  《0×5=》教学反思 2

  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营造一种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还学生学习主动权,自我挖掘其创造潜能。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文物考古的情境,估算出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引导学生研究对数函数,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另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完全可以放开学生让学生对比指数函数知识来研究对数函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构造知识”。还有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小组看书总结,讲解例题,效果很好。使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有成就感。最后以人为本,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领悟数学的本质。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生总结讲解,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也暴露了不少思维过程的问题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从学生的作图到性质的探究与变式练习,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主动参与。如比较与的大小,学生一共想出了用计算器,转化为指数式比较,利用函数的图象,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等四种办法。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了图象法引导学生回到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对数式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方法的归纳是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然后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还是让学生在实践后提炼,也值得教师精心设计。转化为考虑两个指数式的大小比较,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展示,下来自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大失误,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给学生机会,不要低估他们的创新潜能。总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结果,而应该让他们看看老师的思考过程等等。

  基本上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上实现。有评课教师指出,如果能将指数式与对数式大小比较放在一起研究就好了,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我刚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有“回顾指数式底数为字母时大小的比较,完善认知结构”,但考虑课时限制,后来就删除了这部分内容,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是这节课的第二个遗憾。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更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过程,让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给所有学生有暴露自己思想的时间和空间。

  毋庸置疑,继续推进新课改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但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鼓励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数学课远离虚伪的美丽,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还要鼓励学生自觉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0×5=》教学反思 3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 ,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 ,孕育口诀。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第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

  首先我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导入:

  师:看这是一颗五角星,你能自己描述一下五角星的样子吗? 让我们数一数一颗五角星有多少个角,是几个5?

  谁能列出一道乘法算式,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贴图:一颗五角星 板书5×1=5或1×5=5

  师:看着乘法算式谁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呢?这个时候我让小组合作编口诀学习。

  此时我还及时地表扬说的比较好点的小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给予肯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刚刚学完2、3、4的乘法口诀,而且是在边摆边写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后编口

  诀的,而5的口诀是在数,看完后学生直接列乘法算式,编出口诀。这样先引导再列算式,为下面目标探究环节做铺垫。

  在本课的练习环节中,我采用了“对口令”的`方式,“对口令”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记忆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对口诀的记忆,从而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练习的多种形式,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学得快乐。

  课的结束时,我也做了稍微点拨的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下课以后,你可以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

  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有多少颗星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5个字,二句就有10个字,“二五一十”;三句就有15个字,“三五十五”;四句就有20个字,“四五二十”。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放开了收的不好,而且学生说的时候没有放开,不大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有的小组没有说到重点,而我也没有及时地发现。

  《0×5=》教学反思 4

  一、讨论内容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乘数末尾有零时竖式的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

  二、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130×5你们是怎样口算的?

  生1:0×5=0,个位写0;3×5=15,十位写5,向百位进1;1×5=5,加上进位1等于6,所以是650。

  生2:先不看个位的0,13×5=65,再补上个位的0,所以是650。

  师:同学们口算有这两种不同方法,那你们能试一试列出它的竖式吗?(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竖式,师巡视后,请2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列出传统竖式和简便竖式。有学生看了简便竖式后开始提出异议)

  师:这里有两种竖式写法,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写法(传统写法),谁能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请一学生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写法(简便写法),这样写可不可以呢?

  (马上有同学说是错的,数位没对齐)

  师:这样写是可以的。我们刚才口算时可以先不看个位的0,算出13×5=65,再补上个位的0,这种口算方法和这里的竖式写法是不是有联系?(学生说是)这是当乘数末尾有零时,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遍。(带学生写简便写法,提醒注意事项)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试一试列出2400000×3的竖式。

  (生独立列,绝大大部分学生采用简便写法)

  师:这题你们觉得那种竖式写法更好?为什么?

  (生说出简便写法更好,只需要算24×3,然后在后面补5个0。但仍有学生认为两者差不多)

  三、问题所在与解决策略

  为什么仍有学生认为两者差不多呢。课后我想关键是当学生否定简便写法时,老师迫不及待地想纠正学生的这个观念,而没有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比较、体会,自己去感受这样竖式写法的简便之处。许多学生是受到老师说简便算法的心理暗示而采用了简便竖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改进如下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联系我们刚才计算这题的口算方法,想想到底可不可行呢?

  (生思考后,想到这种竖式写法也是先不看个位的0,算完13×5=65,再补上一个0的,也可以)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种竖式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再比较一下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针对两种竖式分别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列出2400000×3的两种竖式写法。写完后,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写法,你有什么感受,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

  (生说感受)

  四、启发

  1、只有学生亲身的观察思考得来的感受、经验、知识,才是牢固的,能内化的。学生会忘掉80%的知识, 学生几年里从课堂记住的东西往往是印象深刻、情感色彩浓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老师的教学不在于灌输了多少,而在于遇到问题时,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2、有学生提出:传统竖式适用于任何情况,而简便竖式只适用于乘数末尾有零的情况。而且只要你知道0乘任何数都等于0,传统竖式计算起来也很快。我觉的教师没有必要一定要学生选择使用简便竖式,应该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自由选择哪一种竖式。

  《0×5=》教学反思 5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中的一个特点。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节课中,从开头的“获取信息,到学习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捕捉分析点,自己去获取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过程中只起到引导、总结、启发进一步思考的作用。这就比由老师去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要好得多。在语文课上,一些结论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经历了就有所得,有收获。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在课外学习中得以体现(如:小组搜寻海洋资料、介绍海洋资源),而且在课堂也真正得以体现。学习说明语言时两组句子的对比,在分析中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方法。本课还设计了多次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主要在于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取长补短,从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互相吸纳,营造了浓烈的读书氛围。?

  《0×5=》教学反思 6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笔算乘法第四课时 乘数中有0的乘法

  在前几节学习笔算乘法和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探讨学习一个乘数是0的乘法或一个乘数中有0的乘法。 教材分析

  通过讨论,了解“5个0相加的和是多少?”,有针对性地找出乘数中有0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探究学习方法。

  利用5个0相加的和转变为0乘5的积,让学生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但一个乘数数位上有0,与该数位相乘后积为0,写在相应的数位下面。若下一位有进位,应与进上来的数字相加写在该数位下面。

  1、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内容。

  2、讲解示范,谈讨学习。

  3、互动交流,巩固提高。

  4、趣味练习,深入应用。

  5、讨论小结,回顾知识。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2、末尾有0的乘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看原来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3、当一个乘数中相应数位上的数字是0时,该数位上的积为0。

  1、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学生的的学习热情较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接受的比较快。

  2、学生能够和教师配合互动,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力。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具有动态性,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知欲望。

  4、学生之间能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交流体会课程知识,便于知识的传递。

  《0×5=》教学反思 7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设疑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大胆猜测0乘5等于几,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得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交流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交流合作学习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深刻的理解。

  《0×5=》教学反思 8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首先根据教材上的插图提问学生:

  从五个盘子里拿桃子,以每盘有3个,一共有几个?引导学生计算,得出答案。然后再出示每盘只剩2个、1个,用同样的方法,学生依然可以算出。最后,提问学生如果是5个空盘子呢?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知道:0X5=0,再延伸到6个空盘子,7个空盘子或100个空盘子时,学生也就知道得数为0了。

  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得出:

  1、0不管乘什么数都得0。

  2、0无论和哪个数相乘,得数都是0。

  3、不管有几个0都是0。

  尽管我们引导学生得出的结论和规范说法 “0乘任何数都得0”有些不同,但是只要学生真正理解其真正含义也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另外,对于130X5的竖式计算,竖式中一个乘数末尾的.0的位置,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也就按照原来数位对齐的办法来计算。末尾的0后补上和按原来的数位对齐再相乘都可以。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时的教学要求了。

  《0×5=》教学反思 9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从谜语引入,“两棵小树10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手以后,利用教具小小手观察自己的手,引入新课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时,我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编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大胆采尝试让学生同桌合作的形式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 、5×4和4×5、5×5的口诀,由学生自己编写。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中,学生编出的准确度也不同,在不对的口诀中我没有深究,让学生带着错,去进行探究规律的学习。接着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在练习的设计中,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教学中我的数学语言还不够严密,课堂教学语言还需要加强训练。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0×5=》教学反思 10

  昨天教学了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今天学习相应的减法。

  和昨天的状况类似,我着重让学生结合情景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明确减法的计算方法。不过,减法的学习有加法作铺垫学起来显得更加容易,还可以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加减法。

  在减法的计算方法上,当问及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得数不是其它的数时,学生往往利用情景或经验去解释,有个别学生开始从分与合的角度解释。此时,我引导学生对比加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分与合的练习,如5分成3和几,明确加法从合的角度计算得数,减法最好从分的角度计算得数。因为之前的分与合的练习,在告诉其中两个数填缺少的一个数时,学生已经能够判断出从哪个角度来思考,所以此时在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获得计算方法就变得容易了。

  练习中我让学生逐渐接受这种方法,一些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运用了,一些学生还要在之后的学习中渐渐掌握。那些没有掌握该方法的学生从减法算式的含义上解释得数是值得肯定的,能为减法学习打下扎实的概念基础。至于方法还有之后的`时间中去体会。

  最后的又设计了开放题,如5减几等于几,要求学生说出所有的算式,这势必结合5可以分成几和几来思考。又如几减3等于几,被减数可以填几,学生对减法算式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在补充习题中,除了看图写算式和计算得数等外,对比练习如4—1=3,4—3=1,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之间的联系。在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较,如3+1和3—1,中学生能感受到加法使数变大,减法使数变小,再次加深了对减法的认识。

  这是本单元减法的第一节课,还需要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加深认识,积累经验。

【《0×5=》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5减几(不含0)教学反思06-21

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1

《0的认识》教学反思06-18

《认识0》教学反思06-18

0的认识教学与反思08-18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6-19

《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6-26

因数中有0的乘法的教学反思07-16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05-3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