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旅游专业的剖析报告

旅游专业的剖析报告

时间:2023-02-15 09:59:45

关于旅游专业的剖析报告

关于旅游专业的剖析报告

关于旅游专业的剖析报告

  篇一:

  旅游管理专业是陇南师专首批设立的非师范类专业之一, 2006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两个年级(两个教学班)共65人。为了更好地总结办学经验,找差距,定目标以及加强专业建设,现从十一个方面对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专业剖析。

  一、专业设臵和培养目标

  (一) 专业设臵背景

  本专业的设臵,充分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2004年本校对全省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设臵情况作了全面的了解,对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行社等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也作了全面的调查。结论认为:在中国旅游向世界化进程中,我省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而旅游教育、专业设施跟不上人才需求增长速度。甘肃省是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强势走向,旅游业也将迅速发展。所以,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我校旅游专业的设臵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2006年7月24日至28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旅游条例》。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出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对旅游人才不仅要求业务精通、操作熟练、懂外语且具有一定法律意识和旅游法规知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运而生了。

  (二)专业名称

  根据《甘肃省高等学校专业设臵办法》,经过专家组充分论证,本专业名称确定为旅游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40101,学制两年,专业招生以陇南地区为主,兼顾全省其他地区,每年计划招生45名。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在相关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第一线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为:

  1.旅游饭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

  2.旅游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3.旅行社及导游业务和管理工作。

  4.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工作。

  (四)专业培养规格

  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2)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立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个性鲜明、学有所长;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自觉遵纪守法,善于与人合作。

  (3)身心素质

  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好运动,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抗挫能力、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懂得自我保护。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

  旅游经济学和旅游政策法规知识

  前厅、客房与餐饮知识

  旅行社业务与管理知识

  体育、军事与劳卫保健知识

  交际礼仪知识

  3.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较强的英语口译和讲解能力,能胜任旅游业务中对外联络与交流工作

  国内旅行社计调、领队和导游带团能力

  旅行社业务市场拓展能力

  饭店前厅、客房、餐饮和康乐等部门具体操作和服务能力 饭店中基层部门管理能力

  旅游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能力

  自学与创新能力

  (五)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贴近社会、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实行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把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

  外,还采用了实验室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安排学生到有关旅游企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国内旅游,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重技能、懂管理、宽知识、能创业为专业特色,构建文厚、技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景点景区三者相结合。专业构架的设计,以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先导,培养以适应企事业单位从事饭店经营与管理、导游服务等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思想。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的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体系和结构

  (一)课程体系

  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中,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体育。

  2、专业基础课:导游英语口语、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接待礼仪、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应用文写作。

  3、专业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管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专业英语、旅游统计学、商务旅游、生态旅游等。

  4、专业实践课: 模拟导游、星级饭店上岗证操作培训、饭店或旅行社实训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5、专业选修课:普通话、酒水知识、实用摄影、形体训练、中国旅游史、主要客源国概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开发与规划。

  6、人文素质与创业特色课程:会展旅游接待、农家乐旅游与管理等。

  以上六大板块层层推进,紧密结合。在完成大学基本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设臵了专业基础课,以此为平台,对应未来就业岗位(群)

  所需的专门技能,设臵了专业技能课程板块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板块课程,即专门设臵了一组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践课。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职业素质,设臵了一组专业选修课和创业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完整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课程体系体现应用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给合的特性

  1、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不仅在一系列实践课程中安排实训、上机和练习,将知识加以应用和深化;还设计了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地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教育

  在培养计划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列为正式的课程,在时间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并已开展了全国导游资格证、普通话证书、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教师资格证等考试工作。

  3、教学计划实施兼顾未来社会需求

  在教学计划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有关教师不断了解有关旅游企业、旅游行政部门需求特点,力求使人才培养体现未来角色的要求。知识结构强调应用性,即掌握旅游业务相关知识、技能,并能掌握相关旅游法规;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性,保持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的一致性。

  (三)课程体系的调整

  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控制和调整。在课程设臵上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主线;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以扎实为原则;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本专业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

  1、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适当降低理论性的难度与深度,同时加强知识的适用性,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有用性和应用性。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删减了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而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作为重点。

  2、根据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对课程结构作了必要的调整。首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课程逻辑关系进行安排,使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应用性;其次,删减了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并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了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和提高创业思想、人文素养的课程,使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最后,充分考虑到学生报考各种资格证书的需求,将有关课程的教学相应的提前与考证相衔接,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3、根据应用性专业特点对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在06版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将公共基础课稍作变动,增加部分专业课教学时数和科目,大幅度加强实践课、实训项目的教学比例。使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比例逐步达到3:3:4的比例。总教学时数1702课时。

  三、科目课程

  教学大纲建设

  依据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制定了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也已经制作完成。

  1、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的制作遵循以下原则:

  基础理论课程明确定位于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即为职业技能课程提供知识和理论支撑,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大纲的制作过程中,把本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建立在以旅游专业基础理论为主的知识平台上,包括道德与思想课程模块、旅游英文语言课程模块、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模块、公关课程模块、饭店管理模块、旅行社管理与导游模块。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每一课程模块由三门以上的课程组合,并将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其中,使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得到相互渗透。

  2、突出难点和重点。

  所有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围绕职业技能的主线,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把握重点、难点问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素养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导游业务;餐饮、客房和前厅的基本操作。实践教学制度规范,体系设计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并能结合学科特点,按照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我们建立了实践体系中的三个结合: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基本技能与旅游上岗资格证书相结合。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三种基本技能训练:即导游业务技能;星级饭店前厅与客房操作技能;星级饭店餐饮操作技能。

  篇二: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为了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精神,实现把我校建成在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本着专业教育适合本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培养一线旅游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与职业面向

  专业定位为:以旅游行业的要求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发展方向。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导游岗位;星级酒店管理与服务岗位。

  2、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旅游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旅游行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适应导游和酒店第一线需要的,具备旅游行业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外语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能从事导游、酒店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组建了由王婷(漯河大酒店总经理)、王景(漯河市神洲旅行社总经理)、袁瑞敏(漯河市三人行旅行社总经理)等行业(企业)资深专家、职教专家和学校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的制定、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养与考核、实训基地建设、制定顶岗实习计划等,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与漯河金都大酒店、漯河神洲旅行社、,送学入企,组织学生定期到用人单位见习、实习,使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与岗位工作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专业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实现见习、实习、就业的无缝衔接。如我校07级学生王景,2009年在漯河旅行社顶岗实习一年,2010年自己创办了漯河市神洲旅行社有限公司,被评为“影响漯河人生活的诚信旅行社”。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

  1、本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为:紧贴旅游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社会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和就业率来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形成,在课程设臵上强调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衔接性,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上,引入本专业真实案例,强化岗位针对性训练,从而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施一流,培养人才辈出”的精品专业,专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2、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确定的旅游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旅游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是导游、酒店餐厅与客房服务、酒店前厅接待等,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外语会话、组织协调、

  语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旅游专业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进行整合,突出“德育+技能”的原则,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为:

  (1)德育课程教学体系:

  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心理健康》等四门上级规定的必修课程,并根据本专业特点开设《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德育选修课程。共计256个学时,《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心理健康》在第一学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在第二学年开设。

  (2)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四门上级规定的必修文化课程,共计256个学时,主要在第一学年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和艺术课共计128个学时,在第一、二学年开设。

  (3)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体系:

  包括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论课程10门,640个学时;专业技能实训课程4门,320个学时(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学256学时,校外实训基地见习64学时)。共计960个学时,在第一、二学年开设。

  (4)顶岗实习:

  在第三学年进行。整个教学活动总时间为9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0学时,占33%,实训等实践教学640学时,占40%。在课程体系设臵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规律,体现专业技能培养到顶岗实习三年不断线的原则。

  本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包括导游、酒店服务等专业综合实训、见习、顶岗实习部分,专业综合实训主要校内实训中心进行,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各实训有严格规范的考核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达到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专业见习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由专兼职教师指导,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岗位工作情况和要求;顶岗实习在第三学年进行,使学生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工作,为就业做好直接准备。

  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掌握90%课程中包涵的技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能基本完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工作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3、科目课程教学改革

  本专业以“突出能力、强化素质、注重实践、强调实用、形式多样、引进开放”为课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直接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并通过教学改革,重点突破,分层实施,把课程改革贯穿

  篇三:

  旅游管理专业是我院2001年批准设置的专业,按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设定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为 640101。经过四年的发展,本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总结办学经验,找差距,定目标以及加强专业建设,现从十二个方面对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专业剖析。

  一、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一) 专业设置背景

  本专业的设置,充分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我们对四川省旅游公司、旅行社、宾馆饭店等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后认为:在中国旅游向世界化进程中,我省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而旅游教育、专业设施跟不上人才需求增长速度。四川省是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四川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不被定为四川省的经济支柱产业。所以,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WIO的加入,出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对旅游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应运而生了。

  (二)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旅游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能在我国各级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从事管理和具体业务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

  1.旅行社业务、导游和管理工作

  2.旅游行业行政部门旅游管理工作

  3.旅游饭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

  4.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工作

  5、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工作

  6、旅游企业的市场策划及营销工作

  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2)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立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个性鲜明、学有所长;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自觉遵纪守法,善于与人合作。

  (3)身心素质

  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好运动,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抗挫能力、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懂得自我保护。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

  旅游经济学和旅游政策法规知识

  前厅、客房与餐饮知识 旅行社业务与管理知识 旅游开发与规划知识 体育、军事与劳卫保健知识 公关礼仪知识

  3.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较强的英语讲解能力,能胜任旅游业务中对外联络与交流工作 国内旅行社计调、领队和导游带团能力 旅行社业务市场拓展能力

  饭店前厅、客房、餐饮和康乐等部门具体操作和服务能力 饭店中基层部门管理能力

  旅游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能力 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自学与创新能力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国内旅游,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重技能、懂管理、宽知识、能创业”为专业特色,构建“文厚、技湛、商慧”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景点景区三者相结合。专业构架的设计,以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先导,培养以适应企事业单位从事饭店经营与管理、导游服务等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思想。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的

  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产销)相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三、课程体系和结构

  (一)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社会科学,学科历史短,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民俗学等众多的学科门类,同时又与旅游实践联系紧密。旅游管理的这些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不仅要涉及诸多学科门类而且要紧密联系实践开设课程。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我们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中,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完成大学基本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设置了专业基础课,以此为平台,对应未来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门技能,设置了专业技能课程板块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板块课程,即专门设置了一组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践课。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职业素质,又设置了一组专业选修课和创业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完整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

  (二)课程体系体现应用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给合的特性

  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不仅在一系列实践课程中安排实训、上机和练习,将知识加以应用和深化;还设计了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地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专业的剖析报告】相关文章:

三治三提剖析查摆报告总结08-08

旅游管理专业的个人求职信09-15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计划范文03-25

大学生旅游实习报告09-16

专业认知报告范文09-23

暑假专业认知报告09-15

建筑专业实习报告09-16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09-20

测量专业的实习报告09-20

大学生旅游实习报告范文09-2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