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范本
省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范本
篇一: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涿鹿镇初级中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涿鹿县初级中学创建于1975年,是由原涿鹿县初级中学和涿鹿镇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全县规模最大的公办初级中学。2011年11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4亩,建筑面积38498.2平方米,主要有教学楼三幢、实验办公综合楼一幢、学生餐厅一幢、学生公寓两幢。现有60个教学班,3000多名在校生,235名教职工。
近年来,涿鹿镇初级中学在以董启柱校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宗旨,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全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学校,2012年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试点学校(全省仅有22所),张家口市“基层平安建设示范单位”、张家口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学校”、张家口市五星级学校和群众满意的学校,被张家口市教育局确定为全县唯一一所“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工程”试点初中。
我校从2012年春季全面启动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从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到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从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到投资环保、美化校园,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有序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乃至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问题。学校清楚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追求的重要发展目标,保护环境就是保护
人类自己;要保护好环境就必须依靠教育的力量,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绿色学校”的内涵就是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努力实现学校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培养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创办“绿色学校”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二十一世纪学校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学校自我生存、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坚持把它作为一种办学理念,贯穿到整个办学过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每个方面,“让绿色永驻孩子心底,让学生都来保护环境”,以求得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繁荣、人类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一是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环境教育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文明的习惯,不断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不断充实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二是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与分工,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文明创建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三是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校长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创建“绿色学校”动员,宣讲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和要求,提出创建工作的目标、措施。四是把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将工作开展情况和成绩作为评价相关处室工作的重要依据。五是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对这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研究检
查,对照落实。六是聘请了环保局领导到校进行环保宣传,举办讲座,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理论水平。
二、规范管理,关爱学生,将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1、制定有关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先后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校园环境管理规定》、《校园环境卫生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宿舍卫生制度》、《实验室管理及赔偿制度》、《办公室电器使用制度》、《环境教育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范本,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
2、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法措施
为了规范师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师生的环保素养,学校还采取了一些硬性措施,一是彻底清除白色污染,校园里不许使用难于处理的塑料制品,校门卫、值班人员严格检查,将白色垃圾堵在校门之外。二是设立环保管理监督员,专人专管,全面检查水电使用,花草保护情况。常检查,常通报,常总结,对破坏环境、浪费水电的人员依照有关制度进行严肃处理。三是把环保意识、卫生习惯作为考核师生、评比先进的重要内容,强化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科组、每一个处室的管理,校园由此得以净化,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四是教育处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卫生包干区,分给每一个班级包干保洁与管理,在“绿色行动”中坚持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要求学生爱护学校优美环境、保护学校优美环境,坚持做好每天的保洁和每周的大扫除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爱校劳动,开创了全员参与、
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局面。五是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节电、节水、节纸等“勤工俭学”活动,提出不开“长明灯”,不流“长流水”的号召。这些做法不仅使每一个学生增强了责任意识,锻炼了劳动能力,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一种收获和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教育,学科渗透,逐步提高师生的环保素质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使环境教育内容落实到各门学科教学中去,以完成教育部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要求的环境内容,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人人树立八大绿色教育理念,即平衡理念、和谐理念、循环理念、多样性理念、资源理念、以人为本理念、规则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安排教学进度时,不仅引入环保教育内容,而且还要求各科教学要重视环保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每一位教师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发现最佳的教育切入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案,广泛应用实验、启发、互动等形式,全面渗透环境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结合所授课程,积极把相应的环保知识、环境形势与动态、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传授给学生,把教学内容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也使他们更深的认识到环保的意义,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例如化学教师在讲授《硫和硫的化合物》时,就列举了大量实例,像“八大公害”、“海湾战争”等,地理教师在讲授《能源的利用》时,就列举了诸如“煤矿过度开采造成地面下沉”、“江海污染致使人的饮用水匮乏”、“林木过度砍伐导致沙尘暴的出现”等等。这些事例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们认识到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拥有碧水蓝天,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结合研
究性学习,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深度的论文,如《重金属对水污染的调查》、《河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宠物热对社区生活的影响》等。
开发校本课程,编入环境教育的知识内容。涿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祖文化跨越五千年的时空,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根源所在。因此,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我的家乡——涿鹿》、《三祖文化》、《礼仪教育》等校本课程,课外组织师生到黄帝城、三祖堂、合符坛等校外教育基地参观访问,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渗透教学,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有的教师将环保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抓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许多教师结合环保教育,撰写了有一定深度的论文,制作了一批有价值的课件。如老师的论文《沙尘暴功劳初探》、《走进转基因食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等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校环保渗透教学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环保教育,搭建了学生心中的绿色长城,环保教育落到实处,收到了实效。
四、拓宽渠道,强化引导,不断提高环境教育的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就要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所有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要放在生活中,走到社会里,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延伸和升华,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其意义进而转化为自身素质。
篇二:省级绿色学校创建之总结汇报篇
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创办于1956年。校园占地 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842 平方米,绿化面积22000 平方米,覆盖率达55%。现有10个教学班,近400名在校学生,55名教职工。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宗旨,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为指导,致力打造校园“善”文化,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校从2012年春季全面启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从健全机构到制定规划,从人员分工到付诸实施,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形成了一个人人有责、个个参与的立体化的创建网络,使得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 以“善”为魂,科学规划,营造优美教育环境。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学校的主要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终生相守的优秀品格。主要做法是:1. 止于至善,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先后投入近百万,广植名贵香樟70余棵、紫叶李30余棵、花梧桐20余棵、女真12余棵以及石楠、金边黄杨、冬青、桃树等2万余棵,同时还植被进口草皮1500平米。形成了四季有绿、处处有花、抬头见树、低头见草的“四园一亭一廊”绿化格局。漫步校园,绿树掩映,青草依依,到处绿波荡漾,春意盎然,适宜学习、生活、健体、品赏。2.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做好绿化的基础上,我校以人文化提升绿化整体水平。以“善”为核心,以“善园”
为学校文化景点,我校全面、系统规划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园不同位置精心布置“四园”,即“善园”、“学园”、“憩园”、“孝园”,营造了浓烈的与人为善的文化气息,对广大师生起到了熏陶、浸润、感染的”作用。
二、 与“善”同行,落实责任,提升文化教育内涵。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同时,我校又把创建一流的校园环境作为“绿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目标。一是营造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学校以“善”文化为主题文化,以“弟子规”为核心教育。在学生宿舍、教室廊墙、校园显要墙壁张贴“弟子规”图文画。二是学校建筑楼群、花园的命名围绕“善”文化,给人以巨大的精神激励。楼宇的命名为齐贤楼、崇文楼、致知楼、耕读楼、知味楼、文蕙楼、雅行楼。花园的命名为择善园、学善园、树善园、承善园、砺善园、思善园。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命名,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学校加大管理力度,改进管理方法。全校所有公共卫生间全部安装节水龙头;所有花草树木标上铭牌目录。为了营造浓厚的氛围,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所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水龙头边“请节约用水”的提示,图书馆里“请你悄悄带来宁静,让我默默奉献真谛”的提醒,草坪上“绿色的小草,美丽的花,永远的绿色靠大家”的告白,以及垃圾箱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警示……。这些看似无声的景物形成了校内浓浓的教育氛围,引人注目,引人驻足,也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因素。四是开展多样主题活动,“善”文化建设得到有效推进。1.坚持开展“将好习惯进行到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日行一善”。学校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2.开展“我为校园添绿色”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在新规划的花园内栽花种草,从整地、栽植到浇水、除草,每一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动手。3.将环保教育与班、团队相结合。学校结合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5.31世界无烟日、4.5日科技节、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日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另外在垃圾分类处理上,我校在每个班级都放两个大纸箱,上面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学会垃圾分类方法,自觉把垃圾科学地存放到指定垃圾箱内。为配合校园美化工作,我校采取“大包干”措施,定期开展“清洁校园”行动,将学校每一块清洁区,每一个窗户,每一个墙角,包干到人,全方位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三、 择“善”而从,播散爱心,塑造学生向上人格。
学校以“感动”的办法,感化每一位学生,塑造学生向上人格。
1. 开展“看感动中国、学身边典型”主题教育活动。在观看基础上,我校推出了“看感动中国,学身边典型”德育实践活动。2. 我校引导各班级每天利用班会时间,安排一位同学说出“最让我感动的一位同学”。3.精心组织唐仲英爱心小分队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四爱心活动:或组织小分队成员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或组织学生进社区宣传环保政策等。4.开展京东助学金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写好感恩,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5.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保护蓝天碧水,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发放《“秸秆禁烧”倡议书》,利用小手拉大手,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 循循“善”诱,注重渗透,构建优质绿色课堂。
为了让绿色教育融入教学,走进课堂,学校积极开展绿色教育活动。
1.开展学科教学,注重学科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能结合所授课程,积极把相应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教学内容与环保教育与绿色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视野,树立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例如物理老师在讲授“噪声的污染及控制”、“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辐射问题”、“电压中高压带电的辐射,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热机现代汽车能耗及排放问题”等知识时,能不失时机地渗透环保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开展环保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结合古镇文化,挖掘宝贵的教育素材,开展《基于“善”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研究》,编印环保校本课程。3.组织学生到校外烈士陵园、来龙寺等德育基地参观,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4.组织学生参与“江苏美境行动”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投身环保节能行动,或个人,或小组,或班级,范围 有学校,有家庭。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五、善作善成,人人参与,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为了让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我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家长会、校园电视台、广播、校园网站、橱窗等形式,开展手抄报、征文、科技制作、黑板报等活动,大张旗鼓为创建造势,不少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我校“绿色行动”比较满意,也比较支持。他们经常关注我校网站,不少还在“绿色创建”栏目内留言。
取得的成效:
学校通过创建活动,将有关“绿色教育”的内容加以整合,融入课堂,沁入心灵,使这项工作达到课程化的要求。师生的环境意识和校园的环境质量达到新的层次。学校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学们热爱校园,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小手牵大手,家校齐步走”,“建设书香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已形成浓厚的氛围,学校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良好局面。师生都能积极参与环保教育的征文、课题研究、课件制作等活动。在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学生环保科技制作大赛中有3人获得一等奖、7人获得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还先后获得校安工程建设奖、省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省平安校园、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宿迁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级绿色学校、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首创建历程,成绩固然可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学校的环境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内教育,教育的渠道还不宽,与国家社会的环境教育大气候还没有完全接轨。今后,我们将扩大教育视野,拓宽教育渠道,聘请更多的学者、专家作为校内兼职辅导员,举办各种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座谈、讲座和实践活动。
2.课程的开发还不够深入,学科渗透以及环境教育的研究性学习还有提升空间。今后我校将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绿色学校“创建蓄足内力。
篇三:争创省级绿色学校总结
xx区永安办事处北门小学从XX年春季开始,以争创省级绿色学校为契机,努力挖掘绿色教育内涵,凝练以“绿色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我们所理解的“绿色教育”已不是以前的、一般意义上的环保教育、环境教育,而是以尊重人、关注人为核心的人本教育,“绿色教育”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是民主与公平的教育,是倡导“科学”、“人文”、“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
我们之所以倡导并实施绿色教育,是因为“绿色教育”秉承了我校切实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师生发展的传统,同时又是我校多年来环境教育成果的巩固和发展。为将这一教育理念有效转化为教育实践,我们从“绿色管理、绿色文化、绿色德育、绿色课堂”四个方面来构建“绿色教育”体系,探索实施“绿色教育”的途径及策略,形成以“绿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
如何让绿色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学校,成为学校独有的文化品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营造绿色环境文化,使校园充满生命力
小学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记忆,就是因为小学缺少独有的文化与记忆,因此,我们将在校园文化上探索,让一草一木,走廊、教室,都融入学生生活的气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成长的痕迹,从而对小学生活始终保持激情。学校将打造有特色的景点,让学生参与校园景点的建设,给学生留下可回忆的地方和念想。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塑造学校形象。完善学校形象体系,提出并落实办学理念,“让孩子与绿色一起成长”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实施绿色教育,培养绿色人才”是我们的办学方向,“教学生一年,想学生十年”是我们的办学思想。“推求绿色管理,打造绿色师资,构建绿色课堂,实现绿色育人”是我们的办学策略。“与绿色同行 ,让绿色永存”是我们办学的奋斗口号,包括校训“尚真、创新、健康、向上”都与“绿色教育”一脉相承。开展绿色文化活动,创建绿色班级、评选绿色小天使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绿色行为的形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创造学校个性化标志,如校徽、校歌、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学校颜色等。丰富绿色德育内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在以前已经做了关于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下一步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建设绿色班级,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实践绿色德育,班级是最主要的基地,我们以创建绿色班级为目标,进行绿色德育的实践。鼓励师生针对本班特点,确立具有各自风格与追求的班级奋斗目标,并进行有个性有特色的布置,力求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创、共学、共赏、共享的乐园。如各班设立“绿叶奖”展览区,每周末,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谁在文明、友爱等方面表现优秀,则可获得一枚“绿叶”。学校从安全文明、环保节能、人文和谐、班级文化、特色等方面去评估,评选出绿色班级。通过绿色班级的建设从而美化学校、班级的环境,同时也美化每位学生的心灵!“绿色班级” 的评比,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能折射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并春风化雨般影响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以“绿色童谣”为载体,让德育实践活动更精彩。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教学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受教育者的内心要求。” 比如,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日常行为规范是件很枯燥的事,功利性太强;对于老师来说,千教育,万教育,却是“有心种花,花不开”。整整二十条,怎样才能唤醒孩子们的规范意识呢?我们想到了传播快而广、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童趣盎然、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谣。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么好的文化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一种良好而有效载体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以“绿色童谣”为载体的德育教育实践。目前我们尝试把“绿色童谣”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来上,把“童谣”作为寓思想性、语言性和趣味性的品德教育课程来探讨,目的是通过学习童谣、吟诵童谣、展示童谣、创编童谣等环节,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童年的幸福,成长的温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这样就容易让我们的教育告别单纯的说教,增强了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我们的德育教育落实在无形之中。
探讨“绿色课堂”模式,追求优质教学质量
所谓“绿色课堂”,提倡的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追求的是环境育人的隐性教育,注重的是平等民主的尊重教育,强调的是以生为本的中心教育。在这样的“绿色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教育影响。
“绿色课堂”中教学、内容、模式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使教师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教育思想,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同时,更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是创设快乐的学习现场。《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习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愉快的学习现场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生成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示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任何精彩的课堂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互动中生长出来的。这正是“绿色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绿色课堂”就是向未知方向推进的旅程,有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三是倡导“阳光般”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给孩子一个“阳光般”的评价,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激情,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
建设绿色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绿色教育”重要而关键的一环。一所学校真正的实力,靠的是教师,教师的风度修养、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师的职业能力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能走多远学校才能走多远。因此我们要发现教师,解放教师,让教师全方位的发展,让教师对这份职业真的充满感情。因此,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建设这支团队:一是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引领教师“真爱教育”一变带万变,首先是观念,观念转变,行动自变。通过引领老师学习,逐步在教师心中树立“选择教育,就选应该爱教育”;“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千有理万有理,干好工作硬道理”;“教师是在转化后进生上体现高超的教学水平”等理念。让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二是开展活动,实现教师差异最大发展。推行教师工作六多:多给孩子微笑,多给孩子交谈,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空间,多与同事交流,多与家长联系。鼓励教师做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来源于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而研究它就能解决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困惑,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且这样可以破除科研的神秘感。微型课题不与其他功利的东西挂钩,立足于解决教师教学问题,周期可长可短,对于教师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坚持鼓励教师参赛获奖,教育论文发表及投稿活动,促进教师扬长。开辟推门听短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读书活动,鼓励教师阅读教育专著或励志好书。
近年来,我校始终把“绿色教育”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持之以恒,争取形成系列化 “绿色教育”,预期目标: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培养,特长得到初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②积极打造一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具有参与时代、促进发展和自觉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师。③使学校的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XX年通过“湖北省绿色学校””评估验收后,向国家级绿色学校方向努力,从而,逐步使学校形成独特的、有生命力的“绿色教育”特色学校。
【省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总结07-29
绿色学校工作总结06-22
创建绿色学校计划06-15
创建绿色学校的总结07-29
创建绿色学校计划范文07-31
绿色学校的工作计划07-31
创建绿色学校中学工作总结1200字07-04
小学创建市级绿色学校工作总结范文07-04
绿色学校工作计划06-14
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计划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