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祖国颂》教学设计参考

《祖国颂》教学设计参考

时间:2024-05-24 23:37:03

《祖国颂》教学设计参考

《祖国颂》教学设计参考

《祖国颂》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入手,认识了解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探索音乐艺术的特征(第一课时)。

  二、通过听赏及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通过听赏及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审美情趣(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一、《祖国颂》混声合唱(第一课时)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颂歌体裁。全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共分三部分。

  全曲通过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人声音色的变换及和声的运用,将歌曲的情绪表现得畅快淋漓。

  二、《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

  约翰·施特劳斯作曲。乐曲由引子和五首小圆舞曲及尾声构成。此曲音乐形象鲜明,而其造型因素在引子 中尤为突出。连续涌现的五首小圆舞曲各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在五首小圆舞曲之后是结构宏伟的 尾声。在这里,作者大胆地引进了一些新的主题素材,并将前面各段圆舞曲中的旋律以新的面貌出现,把欢乐 的情绪推到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

  三、《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合唱部分(第二课时)

  这首合唱是贝多芬依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内容反映了贝多芬时代人们的政治愿望:“ 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

  《欢乐颂》主题的最后一次变形用四重唱来表达,后来因加入合唱,情绪更加热烈。此时,音乐的速度在 加快,打击乐器重又加入,从而爆发出更大的威力,欢乐笼罩着一切,合唱和乐队一起怀着极度兴奋的激情, 赞颂欢乐,并号召万民拥抱起来。最后,这部宏伟的交响曲在歌颂全人类团结友爱的乐声和胜利的欢呼声中宣 告结束。

  课时:

  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初步理解什么是音乐艺术。

  教学方法:

  以听赏为主,对比、分析、讨论相结合,并用电脑作曲系统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像机、电脑、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

  二、正课29’

  1.音乐要素(板书)

  (1)节奏:请学生跟老师敲击几种节奏, 并说出它们所表现的情绪。

  听赏:合唱《祖国颂》

  提问:说出第一部分的节奏特点及所表现的情绪。

  老师根据部分学生的回答概括:男高音声部领唱时节奏舒展,表现了豪迈的气概,接下来三声部合唱呼应 的部分,节奏明快富有弹性,表现了积极向上,奋进的情绪。

  第二部分:节奏和缓,句法悠长,表现了一种赞美之情。

  提问: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节拍的变化确定了节奏的变化,表现了欢腾、跳跃、振奋、鼓舞的情绪。

  对比分析:

  老师用电脑作曲系统将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合唱部分的节奏拉开,请学生比较,是否还能表现积极向上奋 进的情绪。

  原谱:

  附图{图}

  活动:

  请学生分声部视唱歌谱,并用手拍出节奏,体验感受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学生总结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投影)节奏以音值的长短来表现婉转、抒情、沉思的和激动紧张的情绪,在音乐作品中起着骨干作用。

  设疑:节奏可否独立存在?(学生讨论)

  请学生欣赏打击乐片段《鸭子拌嘴》。

  结论:节奏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投影)

  (2)旋律:

  听赏《祖国颂》第一部分和《蓝色的多瑙河》第一圆舞曲片段。

  请学生随旋律的进行划出旋律线,并讨论总结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老师归纳概括:在音乐作品中旋律具有表情性,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旋律上行,通常表现激昂向上的 情绪;而下行则暗示着松弛和低沉。平行则体现了节奏的作用。(投影霍夫曼的话)“音乐里面最先存在的, 最能够用各种神奇的魔力把握着人们的情感的,最美的东西,就是旋律”。因此,旋律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和 基础。

  但对旋律的观察分析要注意从整体出发,并与节奏等其他音乐要素联系起来考虑,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 论。

  (3)和声:

  设疑:《祖国颂》第一部分的领唱与合唱之间的和声色彩和产生的效果是怎样的(讨论)?

  分析:老师用电脑作曲系统展示合唱总谱。用全通道播放和声部分,再将全通道播放单旋律,请学生对比 分析和声色彩与效果。

  单声部色彩清淡,多声部和声色彩浓重。在合唱中唱与主旋律构成有机的整体,相互配合、呼应、烘托, 使人感受到英雄、豪迈、一往无前的气势。

  (投影)“音乐像国际象棋一样,在它里面王后(旋律)起最大的作用,但决定最后胜负永远是国王(和 声)。”——舒曼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声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和声的各种音响效果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内容形象等起到 塑造、烘托、补充、改变的作用。

  (4)音色:

  请学生结合前面的声乐作品,总结归纳:人声音色: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童声。(板书)

  听赏:《蓝色的多瑙河》。

  引导学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感受单纯音色及混合音色。

  请学生根据乐曲谈谈对乐器音色的感受,并可用色彩表现。如:长笛、小提琴、双簧管的音色,给人以甜 美、开朗的感觉,用什么颜色表现?铜管乐给人以雄壮、激昂的感

  觉;中提琴、英国管、大提琴的高音区给人 以略带悲伤的感觉,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现?

  由于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因此任何音色,当其作用于不同的人时,所引起的 感觉是不尽相同的,在此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2.音乐艺术(板书)13’

  (1)声音的艺术:

  设疑:音乐区别于绘画、诗歌、雕塑、舞蹈等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其他艺术的特点,与音乐艺术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作结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的。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 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这和其他艺术是很不相同的。绘画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文学诗歌通过语言文学来表 现;雕塑通过造型来表现;舞蹈通过人体的动作来表现;而音乐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来表现,因此说,音 乐是声音的艺术,这是最基本的特征。

  (2)时间的艺术:

  “各种音乐要素都必须在时间过程中体现”。请学生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节奏、音的长短交替,是以时间为依托的,速度指的是节奏的频率,是以时间作准绳的。旋律的行进是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其流逝的,和声的进行是在时间过程中完成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3)听觉艺术:

  放一段演奏的录像,将声音关闭。

  提问:如果让一个人欣赏音乐,他首先应具备什么条件?

  (健全的听觉,正常的心理,一定的文化素养)

  结论:音乐艺术的感情内涵需要通过听觉去感受,它同人的生理、心理密切相关。文化素质、阅历、性别 、年龄、音乐知识水平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都可形成对音乐理解方式的差异。马克思说:“对没有音 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4)情感的艺术:

  请学生谈乐曲《蓝色的多瑙河》所表现的情感。

  设疑:音乐为什么能表现人的情感(分组讨论)?

  结论:音乐和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都是运动的、不可见的、有节奏的、随现即逝的。 因此,才为音乐以比拟的方式表现人的情感运动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如《江河水》的悲痛、《病中吟》的抑 郁、《闹元宵》的喜庆、《春江花月夜》的优美等,音乐能给人以情感的移入,能更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 世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三、课堂小结2’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的情感体验的艺 术门类。总之,音乐无不是通过艺术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的,它既构成了音乐完美的形式,又内涵着艺术表现 ,它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在诸种艺术中,显示着它自 身的美。因此,音乐曾使数以亿万计的人为之动情,为之感奋,为之倾倒,也曾使人类精英、伟大的思想家、 文学艺术家、科学家为之发出由衷的赞叹。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

  四、作业

  练唱教材中《祖国颂》片段

【《祖国颂》教学设计参考】相关文章:

演讲教学设计参考02-26

山市教学设计参考模板03-20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范本参考03-19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04-20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参考02-22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沃尔塔瓦河》教学反思参考02-02

6-10的认识教学反思参考03-20

《小猫钓鱼》教学反思参考(精选15篇)05-25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