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屋教学反思参考
关于小屋教学反思参考
《小屋》教学反思
《小屋》是一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课文,教科版六年级下《小屋》教学反思。作者王立春通过对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得难忘之情。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孩子们预习课文时情不自禁地读着,笑着,伤感着。
在教学课文时,我紧紧地围绕课后的第1题“作者写的小屋里都有什么?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离开小屋时,作者的心情如何?”展开教学。
一、词语切入,走进小屋,感受简单的快乐。
在教学“小屋里都有什么”这个问题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你在小屋中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本段中的“北墙上挂着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里边有时会出现个小人儿,费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那个小人儿竟是我。”这句话,来感受小屋虽然简陋却带给作者快乐。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与作者共享快乐。
在学习五至十自然段时,首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为每件事起个小标题。然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对句子的理解如果只是一种方式,难免会显得单调。因此在教学第五自然段的句子时,我引导他们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你们在小时候也跳过这种荒诞不经的舞蹈吗?那时一种怎样的舞姿?”“你们一定也吹过泡泡吧,快把你的快乐与我们分享。” 学生们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经历,其实与作者的快乐是有相似的地方的,因而与作者很快地产生了共鸣,仿佛自己就是这小屋中的主人,再回到朗读上,读中悟情,入情地读。在教学第二件童年往事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我一个劲儿拼命地跑、拼命地飞、拼命地喊、拼命地笑。”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啊?理解这句话,我模仿了王菘舟在《慈母情深》中四个“立刻”的处理。让学生找一找“拼命”的近义词,然后把找到的近义词放到句子中,把句子变成“我一个劲儿拼命地跑、竭力地飞、用力地喊、尽情地笑,教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下《小屋》教学反思》。”让学生通过换词的比较,感悟到作者的这种不想停下来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然而,这样的理解也仅仅是层面上的,为了更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快乐,我引读了下边的文字,又巧妙地地带出课文的第6自然段,“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呢?”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对学生来说特别新奇,让学生读过之后再展开联想,他们都会玩什么呢?再来感受作者的快乐,然后再次出现“我一个劲儿拼命地跑、拼命地飞、拼命地喊、拼命地笑。”这句话,进行回环复沓朗读,提升朗读的实效。在教学最后一件童年往事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三组句子的对比的方法,感受作者读书的痴迷。
本文的中心句是课文的第一句话“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每学完一件事,我都通过引读方式回到中心句上,感受作者的情感。
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范读入境,激发感伤,品味离情。
课后习题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作者离开小屋时,心中怀着怎样的感情?”课文的这一部分字里行间都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感伤。于是我饱含深情地伴着低缓优美的音乐范读了这段课文。朗读时我随着文意时而低缓,时而急促,时而温婉,时而深情……伴着优美的旋律倾诉着作者的心声,作者对小屋的留恋,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我观察到孩子们有的眯缝着眼睛;有的凝神思索;有的偷抹眼泪;有的若有所思……他们表情各异,都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
对于这篇课文,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因为喜欢而投入。教学中我深入文本,剖析文本教材,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导语我都做了很细腻的预设,一堂课下来,觉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其次,教学中,我把握了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注重学生的品读、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听读、引读、范读三结合,努力使学生能带着感情正确的朗读文本文字,融入感情走进小屋,且学生们均表现的很好,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甚至在最后由对小屋深情地诉说到流出了眼泪,与文本融为了一体,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导语的设计缺乏新意,前半部分的处理显得拖沓,有个别地方的引导欠妥。另外,由于时间有限,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读,没能使全班同学都达到朗读的练习效果。在朗读上还需要加强训练。
【小屋教学反思参考】相关文章:
《音乐小屋》教学反思07-08
《我的阳光小屋》教学反思09-13
《绝句》教学反思参考06-25
重力教学反思参考06-25
春雨的教学反思_参考06-25
《船长》教学反思参考07-09
《金子》教学反思参考06-01
《手指》教学反思参考06-02
《尊严》教学反思参考06-06
教学反思分类参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