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实习教师的课堂感想

实习教师的课堂感想

时间:2022-07-07 03:29:50

实习教师的课堂感想范文

实习教师的课堂感想范文

实习教师的课堂感想范文

  看了17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这17堂课带给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第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彰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还以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17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紧紧抓住语言这个中心,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努力为学生营造语文实践的“场”,读、写、思、问,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这17位教师能够比较好地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达成了一种平衡,非语文抑或泛语文的东西少了,还以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第二,从教学目标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还以语文的清爽与干净。

  布卢姆说得好:“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17位老师有着比较强烈的目标意识,课堂上能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具体说来——

  1.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

  这17位教师都想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在课堂上,他们关注文本的语言,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努力地干好语文该干的事情。

  2.把语文课上成了高年段的语文课。

  高年段的语文课不同于低中年级的语文课。这17位教师都想在课堂上凸显出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他们注意引导学生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这是其一。

  其二,他们都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其三,他们都注意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第四,他们都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

  3.把语文课上成了符合那种文体特征的语文课。

  对于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对于诗歌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大体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在教学中,能够强化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老师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令人欣喜的是,这次3位教学说明性文章的老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匠心独具的设计,把这类文体教得很有语文味和人情味。比如,卢老师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引导学生做资料检索,写读书心得;黄老师教学《变色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做批注,揣摩体会说明性课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第三,从教学内容上看,这17堂课较好地发挥了课文的例子的作用,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坚守语文的本真,得要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物质存在,要着眼于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构。

  这17位教师有着强烈的语文意识,发掘课文中的语文元素,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歌德说得好:“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目前还停留在人人看得见的内容层面。但是这17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向只有有心人得之的涵义层面迈进,有些还能够注意向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的形式层面迈进。比如,姚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赵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晋老师执教的《爱之链》,黄老师执教的《变色龙》,等等。这些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当然,这次高年段的阅读课还给我们带来了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对教材的处理和目标的把握要更准确一些,能够更加符合文本的特点,体现编者的意图,更好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

  第二,对教学容量的理解要更科学一些,能够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要知道容量未必与内容成正比。抑或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比较清楚的课时意识。

  第三,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要更实在一些,能够更好地还原文本,而不是挖掘微言大义,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或者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整体意识和篇章意识。

  第四,对一篇课文当中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要知道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课程,语文课一定要干好语文该干的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能读好书,写好字,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换言之,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打基础的意识。

  第五,对文本的体裁样式的研究要更深刻一些,要知道对文本形态的认识和关注重于文本的本身。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清楚的文体意识。

  第六,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当一些,要建构富有思维含量的话题,用话题驱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文本。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变繁琐的提问,为适时的追问,追问是一种顺学而导,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清楚的话题意识。

  第七,对资料的拓展要更适度一些,不能把文本淹没在无度拓展的资料当中,语文教学要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就在文本中,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变成课文,它一定是有说道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这个道,对文本进行实实在在的教学。换言之,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更加强烈的用教材来教的意识。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