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年终工作总结
生产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
县粮食生产年度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事关全局,**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县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一、基本县情
**县地处重庆市东部边缘,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辖30个乡镇,386个村、居委会,4598个社,24.62万农业户,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65万人,46.14万个农村劳动力。全县幅员面积409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35万亩(习惯面积),其中水田18.3万亩。
二、粮食生产落实情况及效果
(一)粮食产量和面积
xx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429552吨,比重庆市下达计划385400吨,增加产量44200吨,增产11.5%;比xx年增产24352吨,增6.0%。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68万亩,比市计划147.90万亩,增加1.78万亩,增1.2%。其中小春播种面积51.08万亩,产量95510吨;小麦15.83万亩、23675吨,胡豌豆7.25万亩、8554吨,洋芋28万亩、63281吨。大春播种面积80.60万亩,产量30292吨;水稻18.09万亩、73021吨,玉米32.74万亩、128623吨,红苕22.40万亩、102401吨,豆类5.66万亩、3961吨,其他杂粮1.71万亩、1286吨。晚秋播种面积20.10万亩、24750吨,比市计划18万亩,增11.7%。再生稻2.10万亩、3600吨,秋洋芋10.5万亩、12600吨,秋红苕5.40万亩、7500吨,秋荞2.10万亩、1030吨。撂荒地5.56万亩已全部复耕,以村为单位经两次公示。目前正在兑现农民直补资金;
(二)技术推广
**县制定了扶耕助粮和狠抓粮食生产的意见。5月上旬,县委、县府、人大、政协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到朱衣镇帮助贫困户搞“双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农促耕”活动开展。
在**龙桥乡建立1000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实现单产485.9公斤,比该乡平均产量增17.9%;在公平镇、红土乡建立稻草覆盖秋洋芋示范片xx亩,得到了市农业局检查的充分肯定。各乡镇分别建立300-500亩的高产示范片,有力地推动了实用新技术的推广。
(三)实施百万工程
**县按照重庆市农业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实施了“优质芸豆基地建设项目”,在3个乡镇实施。完成基地建设示范面积1.08万亩,平均亩产192.5公斤,实现总产2079吨,比对照平均亩产102.8公斤,增产89.7公斤,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6.1%,并建立种子繁育基地28亩,为生产提供优良种子。
为了推进产业化实施进程,**县农业局联系了“彭氏加工厂”、“红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万胜粮食加工厂”三家龙头企业,并建立长期联系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龙头企业与农户落实了订单1.65万亩,农产品数量4950吨,目前已收购产品3890吨,订单兑现率已达78.6%。
(四)信息反馈
**县按照《重庆市调度月历》要求,按时规范上报了相关数据及资料,未出现一项未报情况。并积极主动上传粮食生产动态,增产增收,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产业化开发,抗灾、救灾及民情的民意等信息今年共上报农情统计39次、中国种植业网采用**县农情材料29篇、在《**农业》上报道生产动态155篇。
三、增产原因分析
今年,**县粮食呈现恢复性增长,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种粮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种植面积、生产投入等方面有较大的增长。
(二)播种面积扩大。过去,部分地方片面理解结构调整,认为结构调整就是减粮扩经,没有理解结构调整的真正内涵,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通过认真宣传结构调整的真正含义,恢复性的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特别是重庆市出台的撂荒地复耕优惠政策,仅此一项就扩大了5万多亩面积,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三)粮价上扬,市场看好。从去年10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呈上扬趋势,使种粮效益逐步提高,增强了农民种粮的信心,使部分撂荒多年的土地种上了粮食。
(四)技术落实到位。由于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广泛开展了技术入村到户,多次印发技术资料、科技赶场、召开各种培训会等种形式,将技术落实到田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四、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面对全县粮食生产的实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对粮食生产进行专题研究。并召开了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粮食目标责任书,制发了《**县关于抓好xx年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了xx年粮食生产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用以指导全县粮食生产工作的全面实施。
基本思路:切实保护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突出标准化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确保全县粮食恢复性增长,实现农民增收。
总体目标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145万亩,总产达到42万吨,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达到1.2万吨,粮食总产比上年增长4%以上。
工作重点是:深挖复种潜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狠抓晚秋生产,开发利用秋冬资源;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二)、深挖复种潜力,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恢复发展粮食的难点是恢复粮食播种面积,由于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播种面积一度呈下滑趋势,给恢复粮食播种面积带来了较大难度。**县通过撂荒地复耕,采取间套种,增加复种指数,特别是开发晚秋来扩大复种面积。一是抓住关键季节,指导和鼓励农民种满种尽撂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四脚等可利用耕地;二是实行分类指导,适度增加旱粮和杂粮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利用田坎种植玉米、高梁、大豆、杂豆等作物;三是科学间套作、优化耕种模式,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
(三)、切实抓好晚秋生产,充分利用秋冬季资源
**县秋季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宜种晚秋作物较多,同时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效益好的特点,把发展晚秋生产作为当前增加粮食产量,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来抓,突出抓好以秋洋芋、秋红苕、再生稻为重点的晚秋生产。
(四)、努力推广标准化先进实用技术
要稳定粮食面积,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秋冬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实现增效。
一是大力推广良种。引导农户选用农业技术部门推介的农作物良种。在市农业局推介品种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水稻主推了q优5号,q优2号、川香优2号、d优6
8、d优527等优质杂交良种。玉米主推登海3号、登海11号、绵单1号、海禾1号、长城990
4、成单19等品种,马铃薯主推鄂薯3号、脱毒米拉等品种,红苕主推67-1
2、南薯8
8、梅营1号等品种。
二是加大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推广力度。根据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场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将市里制定的优质水稻等无公害标准栽培技术编制成普及资料,及时印发培训到农户;重点推广主要粮油品种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同时开展粮食品种、产地环境、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检测方法等标准、规程的推广,使主要粮食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环节都有标准可循。
三是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抛秧,脱毒马铃薯,玉米地膜覆盖育苗,平衡施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避灾增产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16万亩,抛秧2.5万亩,地膜玉米6万亩,脱毒马铃薯8万亩,平衡施肥60万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130万亩次。
四是大力示范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农田保护性耕作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且有免耕栽培节省投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覆盖栽培节省用水和种植的农产品无公害的特点,是一项简化了生产流程的农业新技术的全新综合体,其关键技术是要求秸杆覆盖,免耕种植,保持水土流失,是省工省力、降低种植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产的好技术。我县按照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和各地具体情况,加快了试验示范推广进程。
篇二
县粮食生产年度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事关全局,**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县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一、基本县情
**县地处重庆市东部边缘,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辖30个乡镇,386个村、居委会,4598个社,24.62万农业户,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65万人,46.14万个农村劳动力。全县幅员面积409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35万亩(习惯面积),其中水田18.3万亩。
二、粮食生产落实情况及效果
(一)粮食产量和面积
xx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429552吨,比重庆市下达计划385400吨,增加产量44200吨,增产11.5%;比xx年增产24352吨,增6.0%。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68万亩,比市计划147.90万亩,增加1.78万亩,增1.2%。其中小春播种面积51.08万亩,产量95510吨;小麦15.83万亩、23675吨,胡豌豆7.25万亩、8554吨,洋芋28万亩、63281吨。大春播种面积80.60万亩,产量30292吨;水稻18.09万亩、73021吨,玉米32.74万亩、128623吨,红苕22.40万亩、102401吨,豆类5.66万亩、3961吨,其他杂粮1.71万亩、1286吨。晚秋播种面积20.10万亩、24750吨,比市计划18万亩,增11.7%。再生稻2.10万亩、3600吨,秋洋芋10.5万亩、12600吨,秋红苕5.40万亩、7500吨,秋荞2.10万亩、1030吨。撂荒地5.56万亩已全部复耕,以村为单位经两次公示。目前正在兑现农民直补资金;
(二)技术推广
**县制定了扶耕助粮和狠抓粮食生产的意见。5月上旬,县委、县府、人大、政协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到朱衣镇帮助贫困户搞“双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农促耕”活动开展。
在**龙桥乡建立1000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实现单产485.9公斤,比该乡平均产量增17.9%;在公平镇、红土乡建立稻草覆盖秋洋芋示范片xx亩,得到了市农业局检查的充分肯定。各乡镇分别建立300-500亩的高产示范片,有力地推动了实用新技术的推广。
(三)实施百万工程
**县按照重庆市农业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实施了“优质芸豆基地建设项目”,在3个乡镇实施。完成基地建设示范面积1.08万亩,平均亩产192.5公斤,实现总产2079吨,比对照平均亩产102.8公斤,增产89.7公斤,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6.1%,并建立种子繁育基地28亩,为生产提供优良种子。
为了推进产业化实施进程,**县农业局联系了“彭氏加工厂”、“红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万胜粮食加工厂”三家龙头企业,并建立长期联系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龙头企业与农户落实了订单1.65万亩,农产品数量4950吨,目前已收购产品3890吨,订单兑现率已达78.6%。
(四)信息反馈
**县按照《重庆市调度月历》要求,按时规范上报了相关数据及资料,未出现一项未报情况。并积极主动上传粮食生产动态,增产增收,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产业化开发,抗灾、救灾及民情的民意等信息今年共上报农情统计39次、中国种植业网采用**县农情材料29篇、在《**农业》上报道生产动态155篇。
三、增产原因分析
今年,**县粮食呈现恢复性增长,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种粮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种植面积、生产投入等方面有较大的增长。
(二)播种面积扩大。过去,部分地方片面理解结构调整,认为结构调整就是减粮扩经,没有理解结构调整的真正内涵,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通过认真宣传结构调整的真正含义,恢复性的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特别是重庆市出台的撂荒地复耕优惠政策,仅此一项就扩大了5万多亩面积,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四)继续加强烘烤管理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卧式烤房的建设力度,使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重视卧式烤房烘烤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三是继续抓好烘烤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烘烤技术,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烤烟质量。
(五)抓好收购工作。完善“入户预检,约时定点,密码收购”的收购模式,高度重视收购人员的选聘、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收购氛围及和谐的收购环境。
(六)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基本烟田和卧式烤房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努力争取龙街镇左所项目区、海口镇马吃水项目区方案的批复、实施,努力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率。
(七)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生产年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生产部的年终工作总结09-25
生产主管的年终工作总结07-06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
生产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