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圆的教学反思
关于认识圆的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学数学书上所呈现的知识结论,会不会客观上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呢?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知识结论,我们的课堂还需要探索些什么?因此,长期以来,预习成了数学课的禁区。我们都希望上课之前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张张白纸,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每次上课前,总会有不少学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知识内容。换句话说,学生事实的认知起点总会高于逻辑的认知起点。怎么办?我们思考能不能放开手,把禁区开放,把预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于是,我们结合《认识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1、预习使双基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之一。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知道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建立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理解半径、直径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技能目标是会用圆规画圆。从知识目标看,概念的建立是基础。一般认为,数学概念的解释可以通过三类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以往,概念教学可以概括为从感性积累到文字提炼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首先学会用图形语言解释,继而抽象成文字语言。但是,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因而我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堂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概念的文字定义,再通过是与非判断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完成意义构建,达到了建立概念的目的。从效率上讲,这更省时省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因为如此,画圆技能训练的时间有了保证。技能一定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课堂上,我们先后两次进行了操作。第一次是任意画,旨在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第二次是画d=4cm的圆。按要求画圆,也是本堂课的具体目标之一。这样,技能目标就落实到位了。
2、预习有效地促动了课堂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学生有没有探究的愿望和需要?二是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认知基础?本堂课探究的问题是怎样验证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已经比较好地建立了半径、直径及圆心等概念,这就为探究提供了认知基础。再者,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同样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半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相等吗?直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相等吗?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等等。当探究的问题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时,探究才具有了生命力,才会在课堂上出现这么多学生的精彩发言。
3、预习拓展了数学思考的空间
课前预习使本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落实,因此也就赢得了知识拓展延伸的时间。生活中圆的现象如何解释?没有圆规怎么画圆?怎样寻找圆心?这些具有数学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充满了探究的渴望,更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火堆就是圆心,人们围成一个圆,因为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那么每个人与火堆的距离就一样长了,就一样温暖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所以人们会围成一个圆;先画一个正方形,人站在中间,然后多量几个和人距离相等的点,连起来就是一个圆; 在圆的四周紧紧围一个正方形,再找到四条边的中点,连起来,相交的点就是圆的圆心------
4、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预习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预习是否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中年级行吗?低年级呢?预习验证式的教学方式有没有普及意义?怎样的学习内容能较好地体现预习的作用?
二、预习后,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继续实践。
【认识圆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2-24
认识因特网的教学反思01-25
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1
数学教案:圆的认识02-12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3-20
关于认识路线的教学反思03-20
关于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03-2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3-20
认识平均分的教学反思10-26
认识时钟整点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