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科学环境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环境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环境调查报告1
引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资源危机,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通过课堂视频的学习和讨论,以及课下查阅相关书籍,网上搜索相关资源,我们小组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有了一些我们自己的认识。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积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民生工程。该工程的建成,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归纳出来有以下几点: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地区;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进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耗时长久,耗资巨大,影响面积广。该工程的实施,对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沿线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3.0%和1.5%,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枯水期长江口感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渗和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根据试验和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
输水沿线的水质保护,是东线工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样的民生工程,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实行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防治水污染。
再看西线,除了和东线有相同的枯水及水质保护问题以外,西线经过的地方淹没了部分草场,造成少量牧民搬迁。西线三条水源河流位于高原地待开发区,人烟稀少,以牧业为主。建坝蓄水,要淹没部分草场和迁移少量牧民,需要做好新草场的开发规划和安置好移民。
从历年的新闻及相关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江入海口的海水倒灌,东线的水体的严重污染,西线的地质安全问题等等,这些环境问题凸显得尤为严重。甚至有人断言,从总量上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破坏将超过三峡工程。
从网上的一组资料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巨大影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丹江水库年均下泄流量385亿,而工程实施后,将调走库水95亿立方,约占下泄流量的27%,而仅襄樊段城市直接排入汉江的主要排污口36个每年排入汉江的污水约有35亿立方,再加上襄樊段接纳小清河,唐白河共64.54亿立方超五类水。调水前江水流量大,这些污水本来可以通过江水自身稀释净化,而在调水后,水流量小,流速减缓,江水自身净化能力减弱,将使汉江污染加剧,造成严重生态灾难,威胁汉江中下游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将使汉江成为一条新淮河。而国家对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引江济汉”等工程也只能解决汉江沙洋段以下中下游县市的问题,而丹江以下沙洋以上的谷城,老河口,襄樊,襄阳,宜城,钟祥等是汉江中游沿岸的重要工农业城市,调水后水质严重恶化,将对这些县市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无穷后患,这些都要慎重考虑,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千万不要使它成为新淮河,造成生态劫难。
世界上工程带来巨大负面问题的例子数不胜数,这让我们想起了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人类在瀑布上游建起了水电站,拦河大坝截住了河水,使水流日益减少。附近的工厂也浪费水资源,再加上人们的乱砍滥伐,使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流越来越少,现在已经快要枯搞了。由此看来,这些举世瞩目的工程虽然解决了水资源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将是人类不得不面临和重视的大挑战。
三、总结 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争论,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针对种种看法、猜想,我们认为,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下,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我国水资源分配均的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程顺利实施并投入使用的同时,随之突显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我们都应重视,理性看待。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南水北调工程会带来什么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协调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才能得以长久地保存下去。
科学环境调查报告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浑浊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鱼肥”的河水被发臭的水沟所代替;原本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大伞,被人们以愚昧的思想,锋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对这样的惨状,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大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气质量日报,禁止农民乱施农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总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烟囱个个“吐黑烟”随处可见,树叶片片“缺了补”枯枝败叶,原本清脆的鸟儿叫声,也已经销声匿迹了。人类的所作所为不但危及着幼小的生灵们,连人类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们不行动起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人们所面临的环境将一片黯然失色。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 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20xx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
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总之,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我们必须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也应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证现在的经济发展,又保证后代享受资源的权利,让我们世代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科学环境调查报告3
时间:XX年7月19日星期一——XX年7月24星期六
地点:河北省衡水市
实践队员:邓悦 司丹丹 林灏凡 刘顺 侯长江 韩钊博 李平
第一天:取样
到达衡水汽车站已经12点,但舟车劳顿并未影响我们实践的激情和热度,我们吃了中午饭就坐上了18路直奔目的地衡水湖,环境科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到了目的地之后我们按照原定安排执行我们的第一项任务:全面了解衡水湖周边居民生活状况和湖区生态环境、生物物种生存状况。
生物物种调查. 我们将针对衡水湖及周围的玉米、水稻、莲花、芦苇、芡实、菱角等植物观察其生长情况,对鲤鱼、鲫鱼、田螺等动物进行仔细观察。
生态环境调查 此次主要在岸边水质水下污泥采样检测,并拍照作为参考。适当采集周围土壤,验证酸碱性等。
我们认真地取样,准备带回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完成时天色已近晚。
(第二天)
“民意调查”是我们实践内容的第二部分,首先我们把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让开船的师傅(是当地人,对衡水湖有很深的感情和了解)填写,师傅不仅热情认真的填问卷,还给我们讲解了好多有关衡水湖的历史故事和人文趣事:
我们还向当地的渔民了解了衡水湖水质保护的相关信息,社会实践报告《环境科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岛上居民也热情参加了我们的调查问卷。
(第三天)
经过昨天从当地人和渔民口中对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入了解,知道了这两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对衡水湖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所以我们就举行了“让衡水湖更美,我们在行动!”条幅签名活动!
这次宣传面对的群体有游客、有渔民还有相关工作人员,我们还会去附近中小学对这些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让他们有一种“让母亲湖更美丽,有你有我”的责任感,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保护母亲湖,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第四天)
走访“衡水湖管委会”
经过了解,我们得知衡水湖现直接由“衡水湖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我们最后会把我们这次调研活动的具体成果和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需要官方部门采取的措施和还有我们大学生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报告的形式发给管委会,领导说他们欢迎也必然会采纳合适的建议。拍照过后,李主任还亲切地和我们每个人一一握手,让我们深受感动,也感受到了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第五天)
对我们带回来的样本进行“水质检验”
运用我们所学的`有关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水质污染的检验,我们了解用离子交换法净化水的原理和方法,用天然水中无机离子杂质的定性鉴定方法。
1离子交换法净化水
天然水中主要有无机杂质离子,另外还有某些气体、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除去天然水中无机杂质离子而获得的净化水称为去离子水,实验制备去离子的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工业上制备去离子水的方法除离子交换法外,还有电渗析法、反渗透法。
2水的电导率及水质检验
水中所含杂质离子越多,水的电导能力越强,水的电导率越大,所以可以根据水的电导率,判断水中杂质离子的相对含量。评价水的纯度。
检测表明,目前受污染河段的超标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非离子氮、石油类、溶解氧、ph值等,其中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
科学环境调查报告4
题目:关于环境污染的问卷调查
学 院:化学与环境科学 专 业:环境科学 班 级:级环境一班 调 查 人:周丹学 号:20101104915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代钢
调查标题 抽样数:90% 268
一、调查目的
针对大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和环保知识的模糊,通过大学生对环保认识及日常生活中有关环保的行为,对大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注重落实环保行动,并借此调查提出有关环保的建议,加大环保意识宣传。希望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为环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那么,我们的环境会更美好。
二、调查对象、时间、地点
1.调查范围及对象: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 2.调查时间:
利用课外,节假日时间。
3.调查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内。
三、调查方式
以自由组合的小组(7人)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选举小组组长。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与指导教师的.沟通、组织同学写出调查提纲、做好人员分工、组织实施调查、组织调查总结。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并统计分析。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确定调查题目后,先从网上搜寻相应的问卷模板,作为参考。再结合调查对象、区域、地方特点,从新设计问卷,经多次修改后,确定问卷内容。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见附表。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这次关于环境污染的调查中,我们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其结果数据分析如下:
1、从调查结果显示,12%的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2、绝大多数人偶尔会对日常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占70%。少数人不会进行分类直接处理,占20%。
3、对于目前的环保工作状况,40%的人选择了一般。
4、环保意识有待改善,62%。
5、认为塑料袋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占47%。
6、根据数据显示,对于周围面临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和水污染较严重。
7、52%的人认为餐巾纸、包装纸是使社会环境差的主要原因。
8、绝大多数人会绕开绿化带走,占50%。
9、43%的人认为我们缺少环保意识,对环保人士不足。
10、80%的人反对在学校附近设置烧烤摊。
11、对于环保知识,32%是通过媒体获得信息。
12、当我们在外面就餐的时候,50%的人选择应一次性餐具打包等。
13、对于超市塑料袋重复利用的占31%.
14、塑料袋的危害,45%的人都觉得对身体有害。
15、15%的人希望通过媒体加大宣传环保,20%的人希望在学校开设课程以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数据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失衡。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获得环保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媒体和课外阅读,而在课本上几乎得不到环保信息。由此可见,我国很多学校对环境的重视不够,许多高校非环境类专业开设生态环境相关课程较少,况且不一定属于公共必修课,这种现状与我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不相符, 从而导致大学生环保素质不够,很多环保知识缺乏。
此外,这次调查也对我们深有感触。为了增强我们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针对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 通过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制定校规来规范学生的环保意识,多开展环保宣传。
(2) 我们应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良好作风,努力营造这种气氛。
(3) 社会也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并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等。
(4) 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共建美好家园。 希望我们的世界更美丽盎然,远离污染!
科学环境调查报告5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调查时间:
20xx年4月15日晚。
调查地点:
家庭网络。
调查对象:
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情况。
调查结果: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 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 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科学环境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科学的调查报告11-10
科学调查报告04-11
环境调查报告04-28
环境的调查报告07-14
环境调查报告12-12
[精选]环境调查报告07-04
(精选)环境调查报告07-07
(精选)环境调查报告07-19
环境调查报告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