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时间:2024-04-24 09:25:02 导游词 我要投稿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范文(通用9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都江堰鱼嘴导游词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范文(通用9篇)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都江堰鱼嘴分水原理: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构成。它们有机的组合,联合发挥了引水灌溉、排洪、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鱼嘴与金刚堤连在一起,位于江心,它们的建造和作用与弯曲河床形态有密切关系。金刚堤实质是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位于金刚堤的顶端,形如鲸鱼之嘴巴,故名为鱼嘴。鱼嘴与金刚堤的共同作用是使岷江河床分汊,即分为内江和外江,所以鱼嘴与金刚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

  从分水堤与金刚堤位于河床中心位置分析,这个堤的建造,主要是李冰利用了河流的弯道环流的科学原理形成的。如的分水堤东侧是岷江凹岸,也正是内江流经的部位,西侧是岷江的凸岸,也正是外江流经的部位。这里的弯道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堆积成遇回扇,其中一部分泥沙在江心堆积形成规模宏大的江心洲(金刚堤),泥沙在洲头不断堆积、延伸,加之人工不断对它们修筑、加固和保护,形成今日之天然——人工金刚堤和鱼嘴。金刚堤和鱼嘴的存在,使岷江主流在此成为分汊型河床。

  尤其鱼嘴的存在意义,在于发挥分汊河流的分水分沙作用,如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显然,这是李冰掌握了分汊口即江心洲(金刚堤)和洲头(鱼嘴)的分水分沙特点,又利用了内江具有平面弯道环流泄水特性,创造的科学分水方法。

  走了几十米只见有一个喷泉。它周围是一个个竹子编的细长的竹篓,里面全是很大的鹅卵石,一旁还有几个用木头做的、绳子固定的像三角架一样的东西,据说当年李冰父子就是用这两个东西把水拦住的。喷泉中间还有四五条又粗又长的木桩横倒在里面。听导游说,古时每年都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这木桩做标记,挖到木桩后就不再向下挖了,直到现在江底下都有那样的木桩。

  继续往前,导游带领我们往鱼嘴方向走去,途径堰功道,它的两侧是十二位建造和保护过都江堰的功臣们的铜像。

  我们一直从后向前走,不远处就先看见了“宝瓶口”,宝瓶口把一座大山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水流向内江,另外多余的水分流到了外江,成都市区的用水多半是内江的水。再向前走就是“飞沙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排沙,内江经过了飞沙堰就很干净了。正在我感慨古人的伟大时,不知不觉地来到“鱼嘴”了。因为它的前面像一个扁平的鱼嘴,因此而得名鱼嘴,就是在这个地方把岷江活生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这次去都江堰,我看到了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他们做了竹篓,将小的石块捆在一起,增加重量,不至于被水冲走,像三角架的东西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还有前面我说的把山一分为二,如果要把山慢慢的挖则需要挖很长的时间,但古人知道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把石头用火烧了,再立刻浇水,使石头在迅速收缩时炸裂开来,变成了小石块,不但方便搬运,而且更加省力,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决心和智慧,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2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让我向你介绍都江堰。它建于战国时期。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几个儿子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据说在都江堰建成之前,岷江的水从山口流出,流速突然下降,经常发生洪水。大约2250年前,秦赵浩棋统治时期,秦李兵父子借鉴前人的经验,带领当地人民修建水利工程。该项目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鱼嘴、砂堰和瓶口。你看,这是鱼喙,一个建在河中央的引水大坝。它将汹涌澎湃的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部河流排放洪水,内部河流取水灌溉。沙飞堰在泄洪、排沙和调水方面发挥作用。你认为它看起来像一个瓶口吗?这里的功能是控制水的流入。因为嘴的形状像一个瓶颈,所以它被称为瓶口。通过这种方式,内江流入川西平原,通过山口灌溉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的良田远在千里之外,被称为“陆海”和“天府之国”,因为水旱灾害都依赖于人民,饥荒无人知晓,也没有几年的饥荒。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快,人民受益匪浅。这个项目今天还在进行。

  让我们更进一步,都江堰有许多名胜古迹。龙符寺建在李堆上。这座寺庙是三重的,高耸入云,沿着山一步一步地上升。前厅展示了一座2.9米高、4.5吨重的李冰石雕,它是1974年外江大闸修建时从河床上挖掘出来的。这座石像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皇帝灵帝早期。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形石像,非常珍贵。后厅展示了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雷宇山脚下是两个国王的庙,是古代人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在治水方面的成就而建造的。它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崇德寺。宋朝以后,李冰和他的儿子被创建为国王,并改名为二王庙。现存的建筑是在清朝重建的。这座寺庙被古树和美丽的环境所环绕。正殿和后殿有李冰和二郎的雕像。李冰的治水公式刻在寺庙的.石墙上:“深挖低筑堰”,“在海湾抄近路,适时画红心”。

  这里的山是绿色的,水是闪闪发光的,寺庙是古朴的,空空气是新鲜的,长长的安澜桥飞过河流,金刚堤枕躺在深水中。当你参观它的领土,目睹这个巨大的工程,了解它的引水和泄洪原理,你不能不被像李冰这样的古代人的无与伦比的魔力所折服!

  今天,我把你介绍到这个地方。请停止参观,30分钟后到这里集合。也请注意安全!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3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两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火攻玉垒化为离堆。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引水,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绿清幽,决定在此修炼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来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观宇与亭阁始终深藏于密林之间,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照、雄关古道、玉垒仙都、寒潭伏龙、笮桥飞虹、玉女仙姿、岷山晓雪、宝瓶春晓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

  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现在的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现在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4

  虹口漂流,处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原始生态保护完整的新开放的旅游景区,是距成都最近的原始生态旅游区,只有70公里左右的路程,只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

  漂流河道白沙河可漂河段共24.2公里,目前投入使用的10.2公里航道是经省市河道专家评估认定后投入使用的,白沙河河水清澈见底,四季常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融雪和地下水,无任何污染,达到国家地面水标准中一类水的要求,是成都市饮用水储备资源库。

  天然漂流河道险,奇,俊,再加上虹口美丽的.自然风光,高山,浅溪,深谷,缓滩构成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而且空气清新,算得上是绝佳的天然氧吧,让您在漂流戏水的过程中体会到原理喧嚣都市的清凉之意,成为都市人梦想栖息的绝佳港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范例,天人合一的美妙乐章。景区内集高山,峡谷,清泉,瀑布,原始森林等自然风光于一体,徜徉其间,自觉神清气爽,超凡脱俗。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5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xx,都江堰风景区的导游。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风景区。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进入李堆公园,游览龚燕路、福龙观、金港堤、余醉,然后去安澜电缆桥,最后回到原路。游览时间为2小时。我希望你能在巡回赛中跟上球队。请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的环境卫生。今天是都江堰的禁烟日。

  好了,现在请跟我进李堆公园,一路上我会介绍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都江堰水利枢纽建于公元前256年,战国末期秦赵翔五十五年,由蜀郡太守李冰修建。如今巴比伦王国两大流域的灌区早已沦为沙漠,战国时期修建的河北郑国渠早已淤塞荒废。只有都江堰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引水工程。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二王庙和伏龙关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好在文物基本完好,更庆幸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鱼嘴导流堤、飞沙岩溢洪道和宝口口进水口基本完好。

  好的,我们位于金刚堤。请看内江对面山坡上正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的秦岩楼和二王庙。我相信它很快就会显示出它的旧风格。

  女士们先生们,请往这边看。我们来这里是想看看这个伟大工程——宝口口引水工程的精妙之处。当时,李冰不得不在雷宇山开辟一条缺口,将岷江的水引到成都平原。战国时期没有炸药,李冰用什么方法解决工程问题?李冰用的是火和冰的自然方法,先烧岩石,然后用岷江上游雪山的水浇巨石。经过这一折腾,坚硬的巨石纷纷破碎。然后用铁锄头和楸树挖出来。挖瓶口只用了八年。听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会惊叹李冰父子以及他们带领的人民的执着精神。

  在宝瓶口的发掘中也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李冰治水之前,岷江有一条恶龙。李冰为了爱民,派李二郎去对抗恶龙。恶龙战败,逃到青城山王婆岩。看到一个老妇人,饥饿的龙表让她为她做饭。老妇人把链子放进锅里,把它变成了面条。恶龙狼吞虎咽的吃着面,却动弹不得。正说着,李二郎来了,李三娘转身,把锁着的龙交给二郎,说道:“你不要杀他。如果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把恶龙永远锁在桩下的深潭里,以利避害。

  传说终究是传说。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看。宝口口宽20m,长43m,枯水期水深8m,汛期水深12m。宝口口最好的一点是,既能保证进入内江灌区的水量,又能在汛期阻挡过多的洪水进入灌区。由于宝口口引水点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两地有差距,整个灌区不用筑坝和自流灌溉就可以引水。夏秋季洪水来临时,由于瓶口入口窄而深,阻水效果显著。洪水的主流只能在瓶口前横向流动,瓶口右侧自然形成一个垂直的漩涡,阻挡水流。洪水越大,漩涡越大,阻水效果自然越强。因此,当瓶口前方水位很高时,大部分洪水会自动折返,经人字堤从飞沙岩溢洪道排出。这就是成都平原的由来和保障,这里水不淹,水不旱,水旱随人,饥不知。

  穿过金港大堤后,我们来到另一个主要工程——沙飞堰,它位于桩的侧面。飞沙堰起着排洪排沙和调水的作用。这就是“飞沙”这个词的由来。现在,请跟我来。这是鱼嘴的坝口。汹涌的闽江被鱼嘴隔开,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泄洪,内江引水灌溉。

  这三个渠首工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最终达到了“分洪减灾,引水灌溉田”的目的,从而把四川打造成天府之国。截至目前,都江堰水利枢纽已灌溉土地1186万亩,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李目前的伟大水利工程,造福未来。

  好的,请跟我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安澜索桥。过桥时请慢慢走,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6

  在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三国时期叫“都安堰”,有名“金堤”,唐代叫“楗尾堰”,到了宋代,才有“都江堰”这个名字。

  现在大家请下车,跟我走,前面就是伏龙观。伏龙观是传说中李冰降服孽龙的地方,现在用于祭李冰,伏龙观里现有李冰石像和飞龙鼎。现在,请大家自己参观伏龙观,半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跟我来,这边是安澜索桥,又被称做夫妻桥,是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始建于宋代,17世纪毁于战火,在清代重建,现在把竹索改成了钢索,木桩改为混凝土桩。刚建桥时,它叫“珠浦桥”,宋代是改名为“评事桥”,直到清代重建时,才改名为“安澜桥”。

  请大家跟我上桥,往下看,这河的河床里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离堆公园里有它们的复制品展览。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去离堆公园、药王庙、二王庙游玩,5点正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7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是都江堰景区导游张文,欢送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是:进入离堆公园,参观堰功道,伏龙观,金刚堤,鱼嘴之后再到安澜索桥,最后原路返回。游览时间为2小时,希望大家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请注意平安,保护景区环境卫生,今天是都江堰禁烟日。

  好啦,现在请随我进入离堆公园,一路走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战国末期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民众修建而成。而今同为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灌区早已沦为沙漠,同为战国时期修建河北郑国渠也早已被泥沙淤塞而废弃了。只有我们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引水枢纽工程。

  在去年“5.12”汶川中,二王庙,伏龙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值得庆幸的是文物根本完好,更为幸运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都根本完好无损。

  好啦,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金刚堤了,请看内江对岸山坡上的秦堰楼和二王庙正在进行地震之后的恢复重建,相信很快就会展现出它往日的风貌。 各位游客,请往这边看,我们从这里来欣赏这伟大工程的精妙之处宝瓶口引水工程。当时李冰要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就必须在玉垒山上翻开一个缺口。在没有炸药的战国时期,李冰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工程的难题呢?李冰使用了冰火相激的自然方法,先使用火烧岩石,再取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浇泼巨石,经这么一折腾,坚硬的巨石纷纷断裂。再用铁锄,铁楸挖出来。仅开凿宝瓶口就用了8年时间,听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使人惊叹李冰父子和他们率领的民众的这种执着的精神。

  宝瓶口的开凿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孽龙战败,逃亡青城山王婆岩。见一老婆婆,饥饿难忍的孽龙表要老婆婆为其做饭。老婆婆将铁链放入锅里化做面条,孽龙狼吞虎咽的吃下面条,结果动弹不得。正在此时李二郎赶到,由黎山老母变成的老婆婆将锁住的孽龙交给二郎,嘱咐道:“不要杀他,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永远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避害兴利。

  传说终归传说,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宝瓶口宽20米,长43米,枯水期水深为8米,洪水期为12米。宝瓶口的绝佳之处就在于它既能保证进入内江灌区的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挡住过量的洪水进入灌区。由于宝瓶口引水点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两地存在落差,因此整个灌区可以做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当夏秋季节洪水到来时,由于宝瓶口进水处窄而深,阻水作用相当显著。洪水主流只能在宝瓶口前横向流过,并且很自然在宝瓶口右边形成一个立轴漩涡阻水,洪水愈大,漩涡也就愈大,阻水作用自然就愈强。因此当宝瓶口前水位很高的时候,绝大局部洪水就会自动折回,经人字堤从飞沙堰溢洪道排出。这就是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由来和保证。

  经过金刚堤,我们来到位于离堆侧面的另一个主体工程,飞沙堰。飞沙堰起泄洪排沙经过金刚堤,我们来到位于离堆侧面的另一个主体工程,飞沙堰。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飞沙”二字的由来也就源于此。现在请大家随我这边走,这儿就是鱼嘴的坝口,经鱼嘴一隔,汹涌的岷江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渠首的这三项工程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最终到达“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兴利避害的目的,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四川。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灌田1186万亩,而且以后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是李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的水利工程。 好啦,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安澜索桥。过桥时请慢慢行,注意平安。谢谢大家!

  欢送各位来到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都江堰景区。我是爱之馨旅行社派出的导游黄璐芷,大家可以叫我小黄。很快乐今天可以为大家效劳!记得当代著名诗人余秋雨曾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可见都江堰在水利工程里面的地位非同一般。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都江堰的创立,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效劳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离堆公园

  我们进入都江堰景区,首先来到的是离堆公园。离堆公园占地90余亩,1932年建成。公园大门:“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受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上联说,誉称“陆海”的天府,盖世无双,归功于李冰太守,他接过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联说,总揽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市第一,这离堆公园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处。

  宝瓶口

  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宝瓶口,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宝瓶口主要用于引流入渠。我想大家一定很困惑这个口子是怎么凿出来的呢?又有什么成效呢?让我们回到2250年前吧,当时只有开凿玉垒山,打通宝瓶口才能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蜀郡太守李冰在这个问题上很苦恼。因为玉垒山是砾岩,相当巩固,在那时的秦国没有炸药,即使有铁器,硬度也有限。突然有一天,李冰看见一老农在烧石灰,他顿时来了灵感,便带上民工,先用柴火燃烧岩石,等岩石炽热变红后就浇上冰冷的岷江水,只听“噼里啪啦”的声音,岩石表层就破裂了。就这样,整整用了八年的时间,一个宽20米,深40米,长80米的口子终于烧了出来,而被凿开的山丘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离堆公园了。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大家看到的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我们应该为这个水利工程感到自豪!

  飞沙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有点倾斜的堤坝就是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起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说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说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鱼嘴

  走过金刚堤,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鱼嘴了。鱼嘴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局部。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嘴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嘴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嘴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根底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嘴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根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局部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嘴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巩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今天我们看起来,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表达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随意拍照留念,注意不要翻越护栏,照顾好小孩。14:30我们在旁边的安澜索桥入口处集合,继续接下来的行程。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8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 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平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衬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看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著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一直是吉祥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请看瓶口与瓶底是合拢的,而瓶身是镂空的。每年的6~10月满树盛开的紫薇如同插在一个镂空的花瓶里,栩栩如生,堪称盆景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花经》中有专门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实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巧,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堰功道] 这条宽阔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科学的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12尊青铜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功绩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治蜀的一个大事是提倡农耕,要抓农耕,其中最大的一个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都江堰。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长期驻守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设了专门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后来。诸葛亮治蜀,政绩昭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成都平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导了民心。而能够疏导的根本,就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其疏导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围、不是截,而是导、而是开、而是放。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 9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都江堰工程在两千多年运行中,充分发挥了工程潜能,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独具特色宝贵的经验。其中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治水先驱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江堰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反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和长期性。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工程修建、维修、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这也是联合国评定都江堰工程为世界重要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相关文章:

都江堰鱼嘴导游词07-24

大班数学大嘴鱼和小嘴鱼教案07-11

都江堰的导游词05-05

“都江堰建”导游词08-24

都江堰导游词范文07-21

都江堰的旅游导游词08-23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06-22

经典都江堰导游词大全04-20

都江堰英语导游词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