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2-21 10:32:12 我要投稿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1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品评】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 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 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全词声 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 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 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 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 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 尽见于字里行间。

  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水努力,老大徒伤 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 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 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 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 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近人余嘉锡先生 《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 飞。夏承焘先生进一步证成其说。

  但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

  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凶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凶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2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释

  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

  风初熟: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乱黄川”,

  渡黄河:意谓恰似当年追想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一样,快如飞梭。

  击楫:用东晋祖逖事。后用以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休拊髀,

  都生肉:这里用此抒写作者被投闲置散,功名不就的激愤。

  荻笋:荻,芦苇。笋,蒌蒿。

  弦:指琵琶。

  凤吹:指箫。

  注释

  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

  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惶恐滩,是赣江滩名。

  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

  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当年”指乾道六年(1170)作者出使金国,交涉收复北宋陵寝及更改南宋皇帝向金使跪拜受书之礼的事宜,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赢得朝野上下称道。“呼禹”,呼唤大禹。“乱黄川”,渡黄河。意谓恰似当年追想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一样,快如飞梭。

  击楫:用东晋祖逖事。《晋书》载:祖逖渡江北伐苻秦,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复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用以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休拊髀,都生肉:用三国刘备事。《三国志》本传载:刘备寄栖刘表幕下,一次入厕,则大腿(髀)肉生,慨然流涕。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名不建,是以悲耳。”这里用此抒写作者被投闲置散,功名不就的激愤。

  荻笋:荻,芦苇。笋,蒌蒿。

  弦:指琵琶。

  凤吹:指箫。《列仙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为凤鸣之声。

  鉴赏

  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过此并填写了此词。

  上片落笔先写清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千古不变,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腾的波浪又如涌起重叠的'房屋,江水浩渺,无边无际,十丈高的危樯,也承受不了张开的帆腹。由于夜来春雨,水势增大,水位增高,风向刚定,便命击鼓开船。此时,风急浪高船快如飞,就如当年出使金国追想大禹业绩横渡黄河一样,令人振奋。顺风急驶,作者心情轻快。与客人痛饮船上,填词佐酒,意气洋洋,潇洒风流。但表面上的轻松难以掩饰他心中沉积的愤懑,览物之情带来的开怀,无法替代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悲愤,作者只有借酒浇愁,以释胸中苦痛。

  下片起首四句用祖逖击楫和刘备抚髀感叹的典故表达自己满腔爱国热情和收复失地的希望都已化为烟云的悲哀。因与朝廷政见不合,受到冷落外放为地方官,无法实现理想,他看透了一切,并表示不以此为意,不管把自己放到南方或北方,不管能否建功立业,一切都无所谓,不在乎,唯有与友人举杯同饮,才最为快乐。以下写他的豪纵行为,吃着新鲜的菜蔬美味,听着美妙的音乐,何等的惬怀。此时此刻他感到,人间还有什么事情比把酒尊前、开怀畅饮更令人高兴呢?作者这些话看似旷达不羁,实则悲恸难抑,他把报国无路和理想成空的失意都化作一腔激愤,貌似豪爽,实为悲哀。全篇用典丰富而贴切自然,写景壮阔,情感激荡。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3

  原文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翻译

  正是桃花水涨时,又几番风险浪急。阴云乍起,将远山层层遮蔽。 入黄昏,风吼不息。生满杜若的沙洲,翻卷着绿色和香气。几片风帆,落下在迷蒙烟雨里。行船傍突入江中的沙嘴停泊,一股飘泊的忧伤在心中升起。

  夜间春寒未退,偏又被薄人无寐。悲肠欲摧,沉甸甸的忧愁担不起。一个人靠着蓬窗,拿来酒杯独酌,将不眠的愁思浇患。寒食清明都过了,轻易错过了从前约定的日期,料想闺中佳人,整天登楼凝望盼船回,人瘦如削凭栏立。

  注释

  桃花浪:亦称桃花水。旧历二三月春水涨,正值桃花开,故称。

  绿卷:一作绿遍。

  数帆:几片风帆。

  向来:即适来。

  沙嘴:即沙洲。

  桡:桨,代指船。

  衾:被子。

  寐:睡着。

  篷窗:船的窗户。

  轻负:轻易地辜负。

  年时约:指与家中约定春天返家。

  削:形容人体消瘦。

  鉴赏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例用入声韵脚。以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有名。南宋姜夔始用平声韵,但用者不多。

  题中“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吴城山”地名。据《太平寰宇记》:“南昌县……吴城山在治东一百八十里,临大江。”船经常航行到这里风浪所阻。张孝祥《吴城阻风》诗中云:“吴城山头三日风,白浪如屋云埋空。”形象地展示了江涛汹涌的险恶景象。

  此词开头“春水迷天”两句,点出天气骤变,风浪连天江面无比险恶。作者紧扣住词题“阻风”下笔,而写得气势雄伟。在旧历三月,春暖雪化,江水猛涨,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的季节,故称“桃花浪”。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词里“风浪”二字连用,便在烟水迷茫的景象中显示出了一股汹涌险恶的气势。“云乍起”二句承上实写舟行所遇的险境。一个“还”字,既写出江面恶劣的环境延续,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这样开头几句就把行舟为风雨所阻的情况充分表现出来。“绿卷芳洲生杜若”二句,由远及近,写景如画。“杜若”,香草名。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在长满一片嫩绿芳草的水洲边上,舟泊烟渚,雨中落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笔墨苍润的烟雨落帆图。

  “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二句,写停泊的情景。“向来”,即适来,“沙嘴”,即沙洲。晏几道《玉楼春》:“停桡共说江头路。”词人产生遇风浪而飘泊天涯的情怀,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寒犹在”以下四句,承上转下,由景及情,描写了寒夜停泊的情况。而“倚篷窗无寐”二句,更进一层,倚窗独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既表现出人物的'孤独感,又是上文“愁肠”的进一步深化。“寒食清明都过却”二句,笔墨宕开,但与作者当时的心境相连结。词人想起清明节都已过去,自己早就误过归期,辜负了佳人相约的一片深情,心中充满了焦虑和痛苦。

  结末“想小娄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句化用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词意。如果说柳永词中的“误几回”更觉灵动,那么这里的“人如削”就更能传神。唐代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诗:“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不过,词中不是写自己,而是从对方着笔。本来是自己思归心切,却说佳人在小楼里终日痴望希望自己归来。这是出于自己的想象,是虚写更展示了作者急切回去的心情,但运用了“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样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不仅显得真实,化虚为实,而且把埋藏内心的思归意蕴充分刻画出来。

  这首思归的词作,以景起,以情终,全词情景交织,然而在抒写旅途停泊时的感情起伏动荡,尤擅长于勾勒铺叙。这与柳永擅长表现羁旅行役的题材而又尽情铺展的格调是一脉相承的。

  赏析二

  词题点明作这首词的缘由,词人归乡途中被风阻于吴城山。开头两句与词题“阻风”相照应。此词开头“春水迷天”两句,点出天气骤变,风浪连天江面无比险恶。作者紧扣住词题“阻风”下笔,而写得气势雄伟。”词里“风浪”二字连用,便在烟水迷茫的景象中显示出了一股汹涌险恶的气势。“云乍起”二句承上实写舟行所遇的险境。一个“还”字,既写出江面恶劣的环境延续,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这样开头几句就把行舟为风雨所阻的情况充分表现出来。“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原本平静的春水突然烟雾缭绕,大浪迭起。此时正值桃花繁盛,在大风的吹刮下,形成层层波浪,气势雄壮,更有险恶之势。“绿卷芳洲生杜若”二句,由远及近,写景如画。”在长满一片嫩绿芳草的水洲边上,舟泊烟渚,雨中落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笔墨苍润的烟雨落帆图。

  “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二句,写停泊的情景。“原本就已经延误的回乡归程,如今又被恶劣的天气耽误,归乡日期仍要推迟,词人自然产生了感伤情怀,遂有“伤漂泊”之语。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寒犹在”以下四句,承上转下,由景及情,描写了寒夜停泊的情况。而“倚篷窗无寐”二句,更进一层,倚窗独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既表现出人物的孤独感,又是上文“愁肠”的进一步深化。“寒食清明都过却”二句,笔墨宕开,但与作者当时的心境相连结,词人回想寒食节、清明节都已经过去,归乡却尚无定期,早已辜负了与佳人的约期,无奈、痛苦之情更加强烈。

  结末“想小娄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句化用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词意。如果说柳永词中的“误几回”更觉灵动,那么这里的“人如削”就更能传神。唐代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诗:“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不过,词中不是写自己,而是从对方着笔。本来是自己思归心切,却说佳人在小楼里终日痴望希望自己归来。这是出于自己的想象,是虚写更展示了作者急切回去的心情,但运用了“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样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不仅显得真实,化虚为实,而且把埋藏内心的思归意蕴充分刻画出来。

  此词本是抒发词人的羁旅愁怨,却不写自己“人如削”,而通过想象佳人因盼望自己归乡,“终日望归舟”,已“人如削”,实则把词人盼望回乡的急切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如李白在《忆秦娥》中“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不说自己如何思念秦娥,而想象秦娥梦断,表达诗人自己的孤单惆怅之情。此处词人以“人如削”描绘佳人的形态,生动传神。从对恶劣环境的描写,转入羁旅愁思的抒发,词人因风恶而延误归乡的痛苦之情表达得深切、真挚。以“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结尾,巧妙的艺术构思、细致具体的描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首思归的词作,以景起,以情终,全词情景交织,然而在抒写旅途停泊时的感情起伏动荡,尤擅长于勾勒铺叙。这与柳永擅长表现羁旅行役的题材而又尽情铺展的格调是一脉相承的。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宣和二年(1120)春。时张元干由江西南昌赴南康拜会名士陈瑾,途经南昌城北的吴城山,遇风阻行,有感于飘泊在外,与妻子久别,遂赋此阕。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4

  原文: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

  宋代:汪元量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译文: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宋理宗与谢后整日欢娱,宴会通宵达旦,尽情享乐,人们沉漫在欢乐之中,不觉晨曦已照宫楼。鸾阁外、花丛中文武百官肃立庆贺,龙楼旁、宝鼎中香烟缭绕。元兵南下,一切豪华顿时烟消云散。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人走之后,家书已绝。断肠之时,无人诉说。哪能承受杜鹃啼血,遍地哀鸣。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有谁知,北方的边鄙之处,有伊人在哭泣,菱花形的铜镜一碎为二。

  注释: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què)。花覆千官鸾(luán)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ní)裳,歌声歇。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王昭仪:即王清惠。作者被元得之前,曾在官廷作琴侍,与王清惠关系甚密。天上人家:指皇官。王母:指谢后。漏:滴漏,古代一种滴水计时工具。阙:官门两边供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biàn)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杜字:古代蜀国望帝的姓名,相传他死后灵魂化做杜鹏鸟,鸣声凄切,古人又以为,此鸟啼声不断,出血乃止。海上:指北方边鄙之处。

  赏析:

  该词上片追述昔日官中的繁华生活,下片设想王昭仪的处境和心曲,代她一诉衷肠。全词多次使用典故,描述了家国破碎的凄惨,将词人内心的哀愁表达地淋漓尽致。

  上片主要以追述昔日宫中的繁华生活为主,和王词原作相同。二人身份不同,回忆内容不一。王词中回忆得充之经历,而汪词中多回忆宴会。“天上”三句,借西王母瑶池蟠桃大会的'盛况,比喻谢后欢宴的乐。“被午夜”两句,宴会气热烈,通宵达旦,一夜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花覆”二句看出场面的豪华。阁外,龙楼房,花团锦簇,香烟绕。帝王将相,气派十足。

  “根黑风”两句,战争的血雨风急降临,豪华顿失。汪词取意于白居易《长根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汪词改用“黑风吹雨”的意象,表达十分含蓄。

  “人去后”四个三字句,节奏急促,如音节中的快拍,刻画出王清惠北上后的心境:家书断绝,肝肠寸断,无人可诉。这主要写乡愁。“心难说”是翻录王词原作“千古恨,凭谁说”句,讲家愁国根。时值苍生涂炭,江山疮痍,形势危艰,令人柔肠寸断,加深了“难说”的深度。“杜鹃啼血”常作为国亡家破痛烈心情的象征。“事去”一联,不仅对偶精工,而且内容深广。

  “东汴水”句指金灭北宋,“西湖月”句指元灭南宋,十四个字将南北宋亡国历史概括无遗。“西湖月”对应“人去后”其中蕴藏浓浓乡愁。汪元量在北地曾有《向州月夜酒边赋西湖月》长诗:“月亦伤心不肯明,人亦吞声泪如雨。”

  词结尾“有谁知”三句,“有谁知”意为此词无他人知,只有己知。“泣”字和王清惠原词中的“泪沾襟血”遥遥相对。汪词引用此典,以镜破喻亲人离散,兼喻国家山河破碎。

  汪元量这首和词挥酒自如,用语贴切。和王清惠原作相比,意思相近而不雷同,押其韵而不拘常,丝毫不见丝毫的窘迫和束缚。词中既有对王词的唱和,又倾诉出知己之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词中。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5

  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

  满江红

  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赏析」

  据文学史记载,辛弃疾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做官,但时间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辛弃疾在三十一岁时,受命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为唐剌史元所建。《满江红·题冷泉亭》就是词人在杭州作的。

  作者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做官,但时间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岁时,受命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这段时间是三次中较长的一次,本词可能就是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记》说:“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它不但靠近灵隐寺和飞来峰,而且就近登山,还有三天竺、韬光寺、北高峰诸名胜。词的上阕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

  上阕自上而下,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节堂堂”,形容“拱立”的树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伟的气势,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说两旁翠绿谿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象神仙衣上的环珮叮噹作响一样。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这也是拟人的写法。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有气势,但读者不易领会,稍嫌晦涩;这一层比拟,由粗入细,形象自然、优美,比较容易理解。“辛词才气横溢,常不择粗细”,信手拈来,但都能灵活驱使,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下面四句,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飞来峰并不高,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淳祐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说:“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岩有矫龙、奔象、伏虎、惊猿等名称,是因为远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飞堕地“,状飞来:”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堕地“:”开“承”飞“字。”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势雄伟,但和起两句比较,则辞意细密,峭而不粗。”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列子。汤问》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飞来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当年“的来历和面貌,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和。

  下阕“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写亭边的木石。琅玕,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后有因果关系。“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上句写游亭,下句写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几句,调子承上阕的歇拍,仍然舒和。“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转写自己游亭活动,触动豪情和身世,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醉舞”句写豪情,“鸾凤”自喻,“浩歌”句写感慨,“鱼龙”因泉水而联想。“恨此中、风物本呈家,今为客。”为什么醉舞还会发出悲痛的“浩歌”,怕歌声会使“鱼龙”感泣呢?这二句正可说明其内在的,复杂的原因。作者的家乡在历城(今济南),是山东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胜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里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许多著名的亭子,如历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观澜亭等,也有可观的美景“风物本吾家”,即谓冷泉亭周围景物,有和作者家乡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又会因此而产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归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复,不但素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触景怀旧,便有了无限伤感。要想排遣这种伤感,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话说得平淡、含蓄,“恨”却是很深沉的。

  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这首词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表达含蓄悲愤深广;写景形容逼肖,而开阖自然。它并非是作者刻意经营的,但是能见出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

  赏析二:

  词的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词人首先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词人写道:“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第一句中的“直节”是说树正直的形象,而实际是暗示了词人守正不阿的操守。宋代范仲淹《依韵和庞殿院见寄》中写道“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堂堂”运用叠词方式来形容阵式或气势很大。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词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而鲜活地描绘了冷泉亭附近树木的形象。接着写道:“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意思是说,两旁翠绿下溪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像神仙衣上环佩发出急促的叮当声一样。由此。我们自然能想到柳宗元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的著名句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词人从声音的角度来写,表现出溪谷之空旷,溪水之绵延。接着写道:“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这里几句集中写飞来峰。上句“谁信”是领起词。“天峰飞堕地”中,一个“飞”字,描写了飞来峰形势奇矫。据灵鹫《淳佑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中说:“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下句“傍湖千丈开青壁”中,“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山之高。“青壁”指山峰。其中的“开”承“飞”字,表现出了西湖之滨的开阔景象。接着写道:“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源于列子《汤问》中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这几句的意思是,飞来峰像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沧海桑田,到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了。这里,词人通过补充描写了,更加具体的展示飞来峰的面貌的奇特。

  下片写词人游亭活动及所感。首先写道:“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则几句写亭边的木石。“琅玕”即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危”即高。其中,一个“跨”字,一个“横”字,从空间上表明了高亭的气势之大。下句写冷泉秋天时,流水澄清如碧玉。“渊”即深水,水潭。前面加一“玉”字,突出了水之清澈。接着词人由物及人写道:“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上句描写出了酒醉之后的豪情之状。其中,词人以“鸾凤”自喻。“鸾凤”即鸾鸟和凤凰。在古代诗词中,往往比喻贤能、俊美或良善的人。其中,“摇”字,描写了“醉”之状态。下句写感慨。“浩歌”即放声高歌,大声歌唱。唐代杜甫《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清代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说:“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鱼龙”应该是大鲵,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并不是鱼,俗称为“娃娃鱼”。 “遣”即打发,引发。在此,我们不得不想,为什么醉舞还会发出悲痛的“浩歌”,而怕歌声引发“鱼龙”感泣呢?这里,词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通过“玉龙”听到“浩歌”而哭泣来突出词人的太伤感与凄切。其中一个“泣”字,暗示了不能回到故乡而伤情。最后写道:“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这里的“本吾家”与“今为客”相对。意思是说,本来就是自己家里的,现在反而当作客人了。在这样的境况下,词人用一个“恨”字,不但表现了北方失地未能收复而壮志难酬,而且更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只能在南方客居。可以说,多重伤感,积郁于心,更无法排解。

  在艺术上,首先,触景生情。词人见西湖景物触动思乡之情,并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其次,细致的描写,形容逼肖。再次,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第四,用词精当,表达含蓄深广。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6

  原文

  半岭云根,溪光浅、冰轮新浴。谁幻出、故山邱壑,慰予心目。深樾不妨清吹度,野情自与游鱼熟。爱夜泉、徽外两三声,琅然曲。

  人间世,争蛮触。万事付,金荷醁lù。老生涯、犹欠谢公丝竹。好在斜川三尺玉,暮凉白鸟归乔木。向水边、明秀倚高峰,平生足。

  作品赏析

  安乐岩是蔡松年在汴京庭园中的奇石假山,他的故乡在恒山之阳的河北真定府(今正定县),仕宦京都,久离故园,安乐岩的夜宴引动乡关之思,于是写下此词。

  词从安乐岩的夜景写起。“云根”,即岩石。“冰轮”,指明月。安乐岩上,怪石林立,千奇百状;岩边小溪蜿蜒,水声潺然。夜月当空,倒映水中,“新浴”后,如冰轮玉镜,愈发明亮。溪水经明月一照,波光粼粼。水色天光,相映成趣,景色煞是赏心悦目。词人仿佛忘记了宴席上的酒香肴美,而沉浸在良辰美景之中。抬头望明月,一阵思乡情绪袭上心头。月是故乡明,长期宦游在外,好久没见故园家山之月了。沉吟中,眼前的“半岭云根,溪光浅”恍忽变成了家乡的云山夜色,这奇峰异石,溪光月色与故园家山何其相似!不知是谁,如此多情,如此理解吾心,在眼前幻化出“故山邱壑”,来慰藉宽解我的心怀?本是自把眼前“云根”当故山,聊慰思乡之情,而却说不知是谁“幻化”,词情跌宕多姿,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词人不去描写“夜酌”酒宴上“觥筹交错”、宾客“起坐喧哗”的热闹场面,而着重表现“夜酌”时观景的感受。“樾”,树阴,借指树林。“清吹”,指清风。林下不妨清风吹拂,快我胸襟;溪中鱼儿自由自在,正与我闲情野趣想契合。心与境会,不觉心旷神怡。“游鱼”,既可说是写实景,又是用《庄子》“游鱼之乐”的典实;庄子与惠施曾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鯈鱼出游,乐也。”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答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夜泉”,也有双重含义,既实指泉水,又是琴名。“徽”,琴上表音阶高低的标志。因而,“夜泉”句可作两种理解,一是说林泉景物清幽,此时再听弦外两三声琅然清脆的琴曲,会更令人心旷神怡;二是说林泉环境静谧,溪上泉流,犹如弦上两三声琴曲,清新悦耳。联系上文,清风朗月,泉水叮咚,创造出极恬静闲适的境界,同时也表现出词人闲静的心境。因为只有心静,尘念俱消,一心沉浸在对大自然的审美观照中,谛听自然山水中的声响,才能注意到泉水之声。境静心闲,主客融为一体。

  “深樾”五句还可作另一层理解,即并非实写眼前之境,而是想象家山的林泉之乐,但宦游在外,辜负了家山的风物。词人沉思:宦游未归,是因为放不下功名利禄这念,其实人世间的追名逐利,奔走仕途,本微不足道,不过如蛮触之争尔。“蛮触”《庄子·则阳篇》说,蜗牛两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右边的称蛮氏,蛮触两国时常是“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蜗角大小的地盘居然争斗不休,岂不可笑?念及此,词人尘念涣然冰释,人生“万事”也便在金荷杯的醽醁酒中消融。于是自叹奔波到老,此身尚不自由,比起隐居东山,携妓遨游,终日以“丝竹”娱情遣兴的东晋谢安来,不免逊他一筹,欠他一着,以致让家山的清风朗月,林泉风物被闲置,不得一赏。经过此番对人生的反思,更思念家山风物。故“好在”句接着沉吟自问:家山故园的斜川之水可仍然澄清如玉?天色早暮,白鸟可已归乔木故巢?“斜川”,本是陶渊明所游之地(今江西星子县),此指作者故里真定北潭,“其水莹碧如玉之三尺”。蔡松年《赠萧显之》诗“楼枕月溪三尺玉,眼横松雪一山春”,即谓此地。他的舅父许采在此构筑园亭,号小斜川。“好在”,询问猜度之词。“好在”句,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关切,白鸟归乔木则反衬自己尚未归山。因此,结句说,如退隐归去,倚望于家山的明秀峰下,游钓于溪上水边,“平生”之愿“足”矣。

  本词写景抒情,虚实结合,而虚笔更多。词由眼前景生发开去,先写由眼前溪山所引发的对故园的思念,其次想象家山风物之美,进而写未能退居家山风致的遗憾。最后表示只有退居家山,才能满足平生之愿。全词围绕“家山”之念,纵横开阖,而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7

  满江红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欣赏】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8

  原文: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诗词赏析:

  此词作于1184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9

  满江红·思家原文: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满江红·思家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注释

  ①左:违背,不合。

  ③步,一作埠。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亦名桃叶山。水际谓之步,古时此山南临大江,又相传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为名。南北朝时曾经为军事争夺要地。公元450年,南朝刘宋文帝发动了元嘉北伐,但是被北魏太武帝击败,后北魏拓跋焘反攻刘宋,十月从黄河北岸出兵,连续击溃宋军多路主力,十二月率兵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江威胁建康(今南京市)。南朝宋鲍照迥《瓜步山楬文》:“瓜步山者,亦江中眇小山也。徒以因迥为高,据绝作雄而凌清瞰远,擅奇含秀,是亦居势使之然也。”宋王安石《入瓜步望扬州》:“落日平林一水边,芜城掩映只苍然。”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

  ①家:这里指扬州。

  ②瓜步:瓜步山。在江苏省六合东南,南临大江。瓜步月就是瓜步这个地方上面的月亮。

  ③红桥:在扬州城西北二里,是扬州游览胜地。

  ④“将白”二句:是说以白发苍苍的自己,做一个没有出息的'人,这将不是不合适的计划吧。折腰人:此处是作者自谦,也是愤激之反语。左:左计,不适当的策划。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10

  宋代: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 (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宋苏轼《浣溪沙·有赠》:“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

  (6)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从戎:从军。《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魏国既建,拜侍中。曹操于建安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于汉中,张鲁降。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从军行》五首以美其事。”

  (7)弹铗:敲击剑柄。《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8)汉坛旌(jīng)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汉书·高帝纪》:“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

  (9)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0)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11)楚楼:即兰台。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宋李曾伯《可斋杂著》卷二八《登江陵沙市楚楼》:“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夸。 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

  (12)庾(yǔ)台:一称南楼,在今湖北武昌市。东晋庾亮为荆州刺史时,曾偕部属登斯楼赏月。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xx年:第45页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因为友人军职升迁是一件大喜事,所以此词全无哀婉伤感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的赞扬与鼓励,只是最后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知音好友,一点即止。

  上片写战争过去,人们的战争,敌情观念薄弱了,“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这是一句反义用语,道出了作者心里的不平。接着用“人尽说”回忆王君的“归时英烈”。下片的过片与上片的开头遥相照应。既然没有战争了,刀剑就应入库了。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前两句由友人写到自己,以战国时的冯谖为喻,表达作者勇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后两句表达自己对送行友人的歉意,言自己无物可送,只能用杯子之酒为别去的朋友送行。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汉坛”,汉高祖刘邦曾在汉中筑坛拜韩信为大将。这两句言朋友官职地位之重,言外之意,朋友处此重位,定能像当年的韩信一样一展抱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立功。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这两句承上,前句用东汉马援之典。后句化用枚乘《七发》中“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语句,是说贪恋女色,必当自残生命。词人认为男儿应当立誓以马革裹尸死在沙场而还,至于那些沉溺酒色自戕生命之行再也休提,以此激励友人要以杀敌报国为务,勿沉溺于男女私情而堕了青云之志。

  但从今,记取楚台风,庾台月。——引用战国宋玉和东晋庾亮的典故。以此劝诫友人:不要忘记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全词激昂沉郁,愤懑与不平隐含在曲折之中。▲

  参考资料:

  1、 叶邦义 注评.辛弃疾词选:黄山书社,20xx-10-1:第95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四年(1177)。这年春天,辛弃疾由京西路转运判官改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这首词应为送一位李姓朋友去汉中任军职而作。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xx年:第45页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宋代: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汉寿城春望

  唐代: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金陵怀古

  唐代: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11

  满江红·倦客新丰

  辛弃疾〔宋代〕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

  休感慨,浇醽醁。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译文

  就像当年的马周困顿于新丰酒楼、苏秦貂裘破败一身风尘。用手指弹着三尺宝剑的剑铗歌唱,谁能听懂是什么意思呢?不要顾虑江南英雄年纪大了,任用他照样可以打败敌人,使其向中国称臣。可叹那些饱读诗书,想要致君尧舜的人因为神州陆沉而报国无门,无路请缨。不要感慨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且饮美酒浇愁。有位美女同情我的遭遇,怜惜我的心情,又为我簪戴一朵黄色的菊花。先把请缨封侯的事情放在一边,姑且卖剑买牛,以求解脱。遥想当年,贾谊因为寂寞伤时而痛哭。

  注释

  倦客新丰:用唐代那周事。倦客,倦于宦游的人。新丰,在长安东面,陕西临潼东。这里作者以马周自喻。貂裘敝:衣服破烂不堪。征尘:旅途的尘土。弹短铗:作者以冯谖不得志时弹剑而自喻。铗、青蛇:均指剑。英雄:此暗指词人自己。江左:指偏安江南地区。江左老,老死江南。句意是说未想到英雄老死江左。尊中国:树立中国的尊严,句意是说任用这些英雄可以使国家受到尊重,意即驱逐金人,恢复中原。君人:指君王。沉陆:即陆沉。陆地无水而自沉,指隐居。簪黄菊:簪上一朵黄菊。万户:即万户侯,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卫青与霍去病是典型代表),后来泛指高官贵爵。卖剑酧黄犊:《汉书。龚遂传》记载,渤海郡饥,袭遂为太守,劝民卖刀剑买牛犊,从事农业生产。酧,同“酧”,指酬付价钱。这里指直须卖刀剑买牛,归耕田园。甚:为什么,何必像。贾长沙:指贾谊。贾谊在汉文帝朝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

  赏析

  上阕先以马周、苏秦、冯谖三个人物失意落寞的遭际自比,然后直摅胸臆,抒发不平:“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此二句看似寻常语,但却道破了南宋政治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后来的皇帝基本上一脉相承,多少仁人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衔恨以终。至此可知中国之不尊,罪在最高统治者。前结仍抒上意。读书万卷,志在辅佐君王,报效国家,反退而隐居,埋在底层,于诗书冠一“叹”字,可知感慨之深。本可以辅佐君王以尊中国,但却被弃置了,岂不令人悲痛!上片连用典故,壮怀激烈,悲歌慷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无法实现统一中国的愤世之情。

  下阕从侧面立意,在报国无路的情况下,便寄情诗酒,归隐田园,故作旷达,隐痛深哀,仍充满字里行间。“休感慨”,实际是感慨有何用,不如藉美酒以消愁解恨。而人生易老,即使欢乐也难以尽兴。接再作超脱:“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转而又作愤语:“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这里表示放下请缨杀敌、立功封侯的念头,归隐田园,以求解脱。最后引贾谊事作结:“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贾谊为什么因寂寞而伤时痛哭呢?以反问的形式透露了诗人故作旷达而始终无法摆脱的痛苦,这种旷达精神,实质上是他的悲痛情绪发展到更深沉的表现。托古喻今,长歌当哭,全词借古人之酒杯,浇我胸中之块垒,这块垒似乎越浇越多了,因为辛弃疾的“悲剧”乃时代使然,终南宋王朝力主恢复的抗战潮流,不过细波微澜而已。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12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宋朝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译文

  御园里太液池的荷花,再不像从前那么娇艳。还曾记得,花承雨露春风,人蒙浩荡皇恩,玉楼金阁,富丽宫殿。声名在后妃中像兰花一样芬芳,脸庞如莲花般红润光鲜,常常陪伴在君王身边。忽然一声惊天动地的鼙鼓,宫廷的繁华烟消云歇。

  朝廷土崩瓦解,君臣风飘云散。这亡国的千古遗恨,叫我向谁诉说?面对破碎山河,我只能仰天哭泣,血泪斑斑洒满衣前。被掳北行,驿馆中夜晚常被战乱恶梦惊醒,天刚破晓,又复北行,车轮碾碎月影,颠簸在荒寒的关山。仰望一轮冷月,殷切询问嫦娥,能否容许我追随你,超脱尘世与月亮同圆同缺。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注释

  太液芙蓉:唐代长安城东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此借指南宋宫廷。芙蓉,即荷花,比喻女子姣好的面容。

  浑不似:全不像。

  春风雨露:比喻帝王的宠爱。

  玉楼金阙:指 富丽的皇宫。

  兰馨:本是女子首饰,这里借喻宫中的后妃。馨,一作“簪”。

  晕潮:指女性脸上泛起红润的美丽光彩。

  鼙鼓:指战鼓。

  龙虎: 比喻南宋的君臣。

  风云:形容国家的威势。

  山河百二:险要之地。

  客馆:指驿馆,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宫车:指作者和后妃一行乘坐的车子。

  从容:舒缓不迫。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赏析

  上片是忆旧。起首两句描述经过一场巨大变故后,南宋宫廷破损,嫔妃憔悴,完全不是旧时的模样了。这是对“旧时”的追忆和感慨,然后用“曾记得”三字领起,引起对旧时的回忆。那时在玉楼金阙的皇宫里,自己容貌出众美名远播,承恩受宠。当她还沉浸在豪华旖旎的皇宫风光之中时,忽然传来了揭天鼙鼓,元军兵临城下,惊醒了他们的美梦。当时元兵虎视耽耽,窥视南宋,而南宋朝廷贾似道大权独揽,一味粉饰太平,对边防危机与国力衰竭隐匿不报,君臣酣歌深宫,纵情享乐。及至鼙鼓动地,才如梦方醒,然为时已晚。“忽一声”简单的三个字,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下片写伤今。换头四句紧承上片点明宋室灭亡,抒发心中无限的悲痛。这千古之恨,无人可与诉说。以下感情更为激愤,面对这二万之师可以抵挡百万之旅的险固山河长江天堑,本来有险可凭,却因朝廷失策,用人不当,以至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使人尤为痛惜。“驿馆”两句描写囚旅生活。无论是“夜”或是“晓”,她都是在惊恐万状和忧伤愁苦中度过。和从前的“玉楼金阙”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更加同情她眼下的处境。最后二句,是她在绝望中产生的一缕希望,她问月中嫦娥,是否愿意让自己同月亮一道同此圆缺,表现了她摆脱囚徒生活的愿望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这是她的心声,是她摆脱苦难的渺茫的`出路。想象丰富并极富浪漫色彩。

  词的作者是一个深宫女子,但她没有只停留在个人遭遇的不幸上,而是把眼光投向国家,投向民族,表现了深沉的家国之痛和民族情感,并且还表现了她敏锐的政治见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王清惠是南宋宫中的昭仪(女官)。她是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临安,南宋灭亡。三月,王清惠随三宫三千人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勾起王清惠深切地亡国之痛,在驿站墙壁上题了词《满江红》(太液芙蓉)。这首词后被传遍中原。文天祥、邓光荐、汪元量等皆有词相和。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一声长长的叹息:皇宫太液池中的荷花,原来娇艳无比,但今是昨非,已失去往日颜色。这里以花喻人,指自己已失却往日容颜。太液池,指皇宫的池苑,汉唐两代皇家宫苑内都有太液池。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诗句,唐玄宗时,杨贵妃常在太液池中洗浴。但经过安史之乱后,明皇回到长安,景物依旧,但故人不在,令明皇无限感伤。王清惠以劫后余生的皇宫里的荷花自比,是很符合她的嫔妃身份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王清惠以此自喻的意思,表明自己立志保全名节的志气。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此时的凄清飘零,自然使她想起往昔的荣华、欢乐。玉楼金阙,雨露承恩,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春风雨露”,用花承春风雨露,喻指人得浩浩皇恩。“玉楼金阙”,借环境渲染景象,从皇宫的富丽堂皇,渲染繁华生活。“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从写花自然过渡到写人,写自己在皇宫里受宠幸的生活。“莲脸”二字,不仅说自己面容美如荷花,又照应前面的“太液芙蓉”。美好的生活总是令人留恋的。对旧日官廷无限眷恋之情,却反衬出此时的可悲。通过文势上的跌宕。写作者感情上的巨变。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鼙鼓,军中所击的鼓,借以指军事行动。白居易《长恨歌》中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忽然一声鼙鼓惊天动地,元兵汹涌而来,直捣临安。使住在深宫里的高贵妃子,猛然发觉,一朝繁华已烟消云散了。“忽一声”突如其来:“揭天来”,元兵的汹涌气势:“繁华歇”,则高度概括德佑之变。“繁华”二字,既指繁华生活,也指逸乐时代。

  “龙虎散,风云灭”,由江山巨变,泻出胸中的亡国之恨。南宋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势已去。《易经》上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龙虎散”,指南宋君臣溃散,“风云变”,比喻政治上的威势消失。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山河破碎。人如飘絮。这千古遗恨,凭谁诉。“山河百二”《史记·高祖本纪》中讲关中险要谓:“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山河百二”喻指宋代江山。虽“山河百二”,亦不足恃。这是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犯下的一个大错。王清惠一个红粉佳人,能有词政治见解,亦属可贵。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词人从个人的遭遇写到国家的命运,又回过头来定个人目前的处境。“驿馆”,是古代官办的交通站的旅馆。“尘土梦”,说在旅馆里夜间做梦也是尘土飞扬的一派战乱场景。这两句说明作者是羁旅途中。飞扬的尘土意谓战乱景象。宫妃们饥寒露宿,翻山越岭,驶向花的关塞,征途之苦可想而知。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对王清惠来说,一位“晕潮莲脸君王侧”的皇妃,一朝沦为敌俘。是忍辱求荣?还是保持节操?她仰望天空冰冷的月亮,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月里嫦娥呀,您容许我追随你,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吗?

  古人曾讲:“作诗,不可以无我”(见清袁牧《随园诗话》)。诗乃诗人个性之写照。词亦如此。如东坡居士为人洒脱,不拘小节,其诗为豪迈一派。柳永多出入市井,其诗则偏于婉约,写情尤多。清惠的词,艺术个性较为突出,将其婉惜、悲痛、惊恐、凄苦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既可信,又维妙维肖。文贵有情,这首词传唱良久之原因,盖由于此吧。王清惠作的此词,又是其身分的反映。王清惠毕竟是一位昔日受宠的嫔妃,一个弱女子,此时捏在敌人的手掌心里,能做什么?委身求荣非其所愿,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反抗么?虽然软弱,但这种反抗不更符合王清惠其人的性格么?后来王清惠就去当女道士,了结了一生。可见她写这首词时,也就是当她“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时,已经打定要脱离尘世。对她而言,这样做实在唯一可行的办法。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赏析二

  这首词抒写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与感伤。

  词的上阕,一开头,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经受一场饰大的变故后形有憔悴,精神沮丧。“太液”,原本“汉、唐时官苑中的池名,这里借指南宋宫廷;“芙蓉”,即荷花,用以比喻女子佼好的面有。“太液芙蓉”取自白居易《长恨歌》“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诗意以自况。“浑不似”这句“说完全失去了昔日鲜丽的有颜。这个开头用的“顿入法,显得突兀奇崛,然而这突兀奇崛却足从千回百折中来,词人落笔之前,即已有无限的痛苦,无限的屈辱,正“所谓“笔未到而气已吞”。

  以下转入回忆,以“曾记得”二三字领起,““旧时”二字加以发挥。“春雨露”,比喻君恩;“玉楼金阙”,泛指宫廷。这两句写自己曾得到君王的宠幸。下两句则写自己所以能承受君恩“因为有貌出众,美名远播。前句从侧面着笔写自己貌美惊人,后句从正面写自己光艳动人的形象。“兰馨”,兰花的芳香;“晕潮莲脸”,“说美如莲花的面有上泛起了羞红的光彩。为了烘托“旧时颜色”,作者运了“金”、“玉”、“兰”、“莲”、“春风”、“雨露”等字眼,既鲜艳旖旎,又富丽堂皇。

  然而欢娱中正酝酿着灾难,终于乐极哀来。“忽一声”两句急转直下,写出南宋王朝在元兵震天的进军战鼓声中结束了自己统治,往日的繁盛随之消歇。词人经历了从天堂跌落到地狱的历史饰变,心灵上、感情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词人将这种感受写得深切真实。它与词的开头相映照,揭示出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值得注意的“,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忽”字。此字看似平常,实则用得很妙。南宋灭亡前夕,贾似道独揽朝政,一意粉饰太平,对财政困难和边防危机一概隐匿不报。国家危在旦夕,而君臣仍“酣歌深宫,啸傲湖山,玩忽岁月”(汪立信给贾似道信中语)。当元军长驱直入,兵临城下时,他们才突然惊醒,然而为时已晚。这个“忽”字蕴含了多么丰富的历史内有和是痛的历史教训啊!

  读词的上阕,我们很有易联想起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诗句来,它说明一个王朝的衰微或覆亡无不与“繁华竞逐”有关。但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我们不排除她对历史有某种程度的理性批判,但这里流露的,更多的“对自己失去尊贵荣华的悲叹。当然,这里诉说的后妃之不幸,也““国家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正“造成后妃不幸的原因。

  这首词的下阙写被俘途中的感慨,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这种泪盈襟血的千古亡国之恨与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极其相似!真可谓震撼千古,掷地有声。只不过岳飞的仇“缘自北宋亡,而王清惠的恨“因为南宋灭。当然词的最后“问嫦娥、于我肯从有,同圆缺”与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一个愿恨避尘寰,一个要仇餐虏肉。但“对于一个遭遇国亡家破的古代柔弱女子,又能要求什么呢?八百年前,要她驰骋沙场、横戈跃马都没有机会;要她裙底藏刃,怒刺伯颜也不太可能。对于一个已沦为女囚的弱女子,能够不咽泪进舞,噙血委身地侍奉征服者,能够或投池入缳,或弃尘离俗以保全名节“够坚贞刚烈的了。现实中,王清惠到达上都后,出家做了女道士,了结了残生,实现了一个弱女子坚守贞操、虽软弱却坚决的反抗。

  下阕更多地抒发的“对国家沦亡的痛悼之情。下面“客馆”二句一转,上句说夜宿驿馆,常被恶梦惊扰。“尘土梦”。指梦中重现途巾被驱驰的劳苦与屈辱。下句说他们乘坐的车子清晨出发,车轮从洒满月光的大地上碾过。这两句“极精妙的对仗,叙事兼写景,千里驱驰,晓行夜宿,劳顿,惊惶,辛酸,痛苦,全浓缩在这两句之中了。歇拍又一转,由眼前转想未来,由痛苦而生出希望。“问嫦娥”“由上句的“月”引发出来的,词人问:月儿,月儿,你可愿意让我从有地与你同圆缺度过余生?这一问表达了作者希求摆脱囚徒地位的愿望和对平安清静生活的向往。这个结尾从上下句关系言,转接自然,从表达内有言,“从极度痛苦中生诞生的一种微茫的希望,从整个词的凄怨的基调看,也显得和谐统一。

  这首词的魅力还在于词人善于把沉郁的感情熔铸在凄怨的基调和多变的节奏之中,顿挫中带流动,直率中不乏含蓄。词中叙事时间线索分明,但作者并不平铺直叙,或者今昔交错,或者自身与国事错杂,一层一转,一转一意,极尽顿挫之妙。有时又由于感情倾泻而下,略无滞碍(如“曾记得”三句,“龙虎散”四句),造成一种骏马注坡的艺术效果。从表情方式言,有直抒胸臆处,有婉曲传情处,二者完满结合,浑然一体。虽然当时和作甚多,然“无出其右”。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创作背景

  公元1276年春,攻陷了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市)的元军正押解着太后、昭仪等一批后妃往大都(内蒙古正蓝旗东)驰去。王昭仪面对昔日蒙受君王宠,今日竟成阶下囚的巨变,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这首《满江红·太液芙蓉》,将其题于驿壁之上。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13

  原文:

  满江红·暮雨初收

  柳永 〔宋代〕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苇风:吹拂芦苇的风。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几许:有几个。短艇:轻快的小艇。

  遣:使,令。行客:词人自谓。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

  漠漠:弥漫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

  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

  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从军乐:即《从军行》。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满江红·暮雨初收-柳永拼音解读

  mǎn jiāng hóng · mù yǔ chū shōu

  liǔ yǒng 〔 sòng dài 〕

  mù yǔ chū shōu , cháng chuān jìng 、 zhēng fān yè luò 。 lín dǎo yǔ 、 liǎo yān shū dàn , wěi fēng xiāo suǒ 。 jǐ xǔ yú rén fēi duǎn tǐng , jìn zài dēng huǒ guī cūn luò 。 qiǎn xíng kè 、 dāng cǐ niàn huí chéng , shāng piāo bó 。

  tóng jiāng hǎo , yān mò mò 。 bō sì rǎn , shān rú xiāo 。 rào yán líng tān pàn , lù fēi yú yuè 。 yóu huàn qū qū chéng dǐ shì , píng shēng kuàng yǒu yún quán yuē 。 guī qù lái 、 yī qǔ zhòng xuān yín , cóng jūn yuè 。

  相关翻译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相关赏析

  柳永少年失意,遭遇酸辛,在及第已老,游宦已倦时,写下了这首词。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写雨歇川静,日暮舟泊,人是小休。“临岛屿”两句,则系舟中所见之蓼苇景色,秋景萧索、景中含情。“几许”两句为流水对,写渔人之归家。引出“遣行客”二句,以“伤漂泊”结束上片。换头再以景起,“桐江好”四句写江山之美。“绕严陵”二句,不禁怀想严子陵的高稳,看鹭飞鱼跃之乐,又自然地引来以下“游宦”二句,这就看淡利禄,有归隐之思。一结“归去来”两句,以王粲从军诗告终,似感突然,实际上是怀想而已。

  这首词,是柳永景祐元年(1034)登第后,任睦州团练舍官到任时所作。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记载这年九月“范文正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足见此词是为范仲淹所知悉的。又据《福建通志》卷 189,曾记载柳永到睦州后,为州守吕蔚所赏识,曾奏请朝廷提职,但以侍御史郭铨认为任职不久未见政绩作罢。本来,柳永功名蹭蹬,这时得官。已叹老嗟卑,难有作为,产生归隐思想,是非常自然的。这一阶段他所写的词,如《安公子》称:“游宦成羁旅”。《定风波》称:“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思归乐》称:“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须多取。”都和这首词是同调的。又面

  柳永晚年的词,确多具退隐思想,他的《凤归云》词,表现得尤为突出,词云:“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上,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领归去老渔樵。”这都和他的《满江红》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柳永写归隐思想的词是为数不少的。在他写羁旅行役之词之后,写出这些词也是很自然的。总之,他是以慢词来铺写这些内容,又以这些内容来充实慢词,使慢词丰富起来,风格亦多样化。他对慢词的奠基作用,真是厥功甚伟的。

  作者介绍

  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14

  原文:

  满江红·小住京华

  近现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

  译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shì)。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nóng)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苦将侬:苦苦地让我。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jīn)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mǎng)红尘何处觅(mì)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莽:广大。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赏析: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词的上片写与王廷均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15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浦园罗绮,满城箫笛。花树得睛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翻译

  柳树已是长条如带,榆荚也结实如古钱 。清明、寒食两节已过。天晴了,满园游玩的仕女,满城笙歌。阳光照耀,满树红花红得艳丽;雨后远山,座座青翠欲滴。向江南问讯:谁会来这乌衣园探寻?是我这个江南的客人。

  乌衣巷的模样还似往昔。可乌衣巷中的往事今日已难寻觅。只有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地,看到的也不过是苍茫暮色中残阳渐坠西。我来这里游赏本想除去为官经历上的烦意,眼前所见,倒为古今沧桑生出无数悲切和忧郁。且端着酒杯让我随意畅饮,莫虚度了这天气晴朗和花红柳绿的光阴。

  注释

  柳带榆钱。指柳条飘拂,榆荚成串。清明寒食:“清明”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气”。“寒食”是令名,在清明节前一两日,以禁火做饭,故名。

  罗绮:此以衣代人,指游女。

  江南客:自指并兼指其兄。

  乌衣事:指东晋王导和谢安住在这里,衣冠来往、车马喧闹的历史事迹。

  尘土债:指自己仕宦的官务。这两句是说,本来想借游园以摆脱繁杂的官场事务,谁知来到园中却勾引起人世沧桑的无限悲凉。

  随分:犹云随便。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寒食、清明两节期间,当时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淮西财赋总领,与其兄吴渊同游乌衣园,遂有此作。

  赏析

  这首词为感愤时事之作。全词绘景、吊古、抒情,逐层叙写,一气贯穿,自然浑成。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其中“满园罗绮,满城箫笛”的热闹场景与“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的美好景致,皆足以动人游兴,让人兴奋,但却与宦途不顺的吴氏兄弟的郁闷心情不相协调,反而引出了他们的客居之愁。前两句写乌衣园及金陵城内游人如织的赏春盛事,后两句对仗工整,将此时节的美丽风景描绘得尤为绘声绘色。“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在这乌衣园内的'池阁馆榭间游玩的是些什么人呢?其中就有我这来自江南的游客。上片结句以一问答引出自己客中游园的身份,乐尽悲续,引起下片的身世之慨。

  下片转入怀古抒情,郁闷之情贯穿全篇。“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两句以“乌衣”并提,但巷犹昔,事难觅,对比十分鲜明。王谢的德行已成历史,不复存在,所以难觅。来到此地,只见小巷依然,触景生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只有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凭吊一番, “晚烟斜日”景象何其萧条。燕子当年经历过乌衣园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体呈现。这里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但用意不同。刘诗旨在奚落、讽刺,这里是景仰、怀念。“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语出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中“直须抖擞尘埃”句。“这里“尘土债”与“英雄迹”对照,显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沦下僚、尘驱物役的苦闷和愤慨;“英雄”二字显示出兄弟二人不同于那些“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的世俗之人,他们悲愤的是壮志难酬,追求的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事业。此二句将怀古之情拍合到自身的宦海沉浮之感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多少英雄业绩俱已成为过眼烟云,又不禁心生悲凉。这两句把这种思想感情的曲折表现。“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感情并非消极低沉,而是故作反语,表现自己济时报国的“英雄”事业难以实现的悲愤。这正言若反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词的感情更显沉郁凄劲。

  词有沉郁顿挫之致,感情的抒发由隐到显,诼弗展开。含蕴深远。颇耐人寻昧。笔调洒脱凝重,与辛词风格相近。

【《满江红》的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08-01

满江红·暮春原文及赏析01-30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02-06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07-26

岳飞满江红原文赏析12-08

满江红冬至原文赏析12-22

满江红 赤壁怀古原文及赏析04-22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02-14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及赏析04-02

《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