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翁晓菁 沈永铭
[内容提要] 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应承关系。因此指导教师要把握这两个阶段的顺利衔接,并能区别两者在内容、目的和任务上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指导、研究方法指导、思维方法指导和心理素质的指导。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过程评价;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一、前言
“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在国外素被称为项目课程、主题研究或专题研习等,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大力实施的一种新课程。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已将研究性课程纳入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并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研究性学习是探索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升华和提高。就学习内容来说,它比活动课更加广泛和深入;就学习形式来说,它比活动课更加灵活和开放。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研究性学习可以贯穿在各个学科、各类学习的活动中。
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心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在冲突阶段,教师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的问题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则积极地搜索旧有的认知结构,为向新的认知结构转换奠定基础;在建构阶段,由于冲突引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学生对冲突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推理,借助有效的学习和思维策略解决冲突,实现冲突过程的同化和顺应,在顺应过程,学生特别需要借助归纳、分析、对比等思维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应用阶段里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顺利实现迁移。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高中英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和指导者(supervisor)。高中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科学、社会、历史、地理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施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主辅的关系,师生之间将建立起一种合作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顺应形势,我校于2001年九月在温州市区最早在高一年级段正式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程。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深感缺少现成资料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我现将我们教研组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指导策略总结和归纳如下,以为后来者借鉴、发展和完善。
在高中开设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解决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体验,从而获得对科研、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和初步体验。学生对每个英语课题的研究一般包括:选题--开题评审--研究实施--论文总结--(多媒体课件、网页等)结题展示--结题答辩等五个阶段。与大学的科研活动相比,高中的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程更注重学习过程,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亲身体验,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拿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就使得研究实施阶段显得犹为重要。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应承关系。那么,指导教师如何使这两个阶段顺利衔接,并能区别两者在内容、目的和任务上的差异,这对于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是显得至关重要。
二、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实施指导与选题指导的应承关系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指的是英语教师在学生确定英语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根据其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给予学生的适当指导。在学生进行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好课题无疑是有利于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但更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在选题过程之中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研究性课题的选题无论是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还是由指导教师选定研究方向,都表现为从提出问题到确立课题的整个过程,其间需要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反思提问等环节的工作。这是一个从发散到归纳的过程,做好这一起始阶段的指导工作对于整个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是极其重要的。
(-)激励“提出问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机,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二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激励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宏观问题,因其博大,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因其关涉全局,学生难以全面把握,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网之一目以见网,豹之一斑以见豹,从微观着手,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
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增加学生的研究难度,影响学生的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
3、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人类认识需要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 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
4、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 指导“确立课题”
“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指的是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由低到高分类整理。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确立课题”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的价值性 。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必须考虑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1)科学性。 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课题研究要具有科学价值,它或是在某个领域中的新发现、新创造,或是在某方面空白的填补,或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完善或发展,或是某领域某些不正确观点的纠正,或是有助于研究者自身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习惯、态度、规范及思维方式。选题的科学性,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而不选反科学、伪科学和荒诞迷信的课题。
(2)需要性 。 选题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因此,选题时不仅要贴近生活,满足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更要有远见,要选择适应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的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有关课题。使课题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
(3)创造性 。 选题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应该是努力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也是课题选择的一条根本原则。因此,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就能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研究的可行性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确定了题目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实施这一课题时的可操作性。
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定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立足于课内知识、学生的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和提高能力。
课题小组成员结构配置也应考虑。组员课外知识的广泛性,爱好专长程度的高低,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都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实施调查研究应具可操作性,也即“切实可行”。可行,指的是在地域上,要就近而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手段上,要有可提供的设备、物资,来协助实验调查;在财力上,要有可承受的经济实力,利于调查的开展;在时间上,要有充分的精力,来保证调查的实施。切实,指的是调查要有地方可去,有具体翔实的数据、材料、事例可取。
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顺利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研究实施阶段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不能撇开选题和开题评审阶段来谈研究实施阶段,而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应承关系。当你想着手实施研究性课题之前,你应先审视一下前一阶段工作是否做得非常到位;当你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你也可以回头看一下是否是选题的问题,抑或是开题时拟定的内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在调整时仍要注重研究的可行性问题。
三、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实施指导与选题指导的差异
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例如,在研究性活动中大家都搞社会调查,都去搜集资料,都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教师指导方面,我们也都从知识、能力、科研、品德、行为等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因此,当刚进入研究实施阶段时,学生会觉得该调查的问题、该走访的单位已经在选题阶段做过调查或去走访了,接下来不知该做什么。教师指导时,也觉得由于指导方法的重复性而不知如何深入指导。其实这是由于缺乏对实施指导与选题指导的差异性的认识导致的。
实施指导与选题指导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目的、任务和指导内容上却是根本不同的。例如,《英语商务广告特征》课题组就是先通过参观第二届中国(温州)轻工产品博览会,了解了英语商务广告在实际国际贸易的作用和采访了专家之后才确定研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则通过图书和英语商务广告的资料收集、归类和整理调查的基础上,对商务英语广告特征这一课题研究的优势以及缺陷进行分析,学生们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决定放弃指导师最初选择的中西方文化比较这类比较容易研究但缺乏新意的设想,选择了一项难度大、挑战性强的课题。我们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深深地被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所感动、所震撼。
同样是社会调查,在选题中是为了确定研究方向,在实施中则是有针对性地从自己选定的几个角度去获取有用资料,作为论证课题结论有力论据。很明显,选题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搜集资料,并从中筛选、比较、分析、定位,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而实施阶段是科研、论证阶段。因此,教师在刚进入实施阶段时,就要及时地提醒学生注意两者的差别,尽快地转入围绕中心问题进入有针对性的科研活动中来。在指导时也要转为加强有针对性的科研方法指导,如开设一些诸如“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论证、综合提炼”、“资料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图表的设计”等讲座;指导学生整理以前收集的资料,查漏补缺,制定实施阶段有针对性的资料搜集方案;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多种可行的科研方法开展研究、论证等,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的研究。
四、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实施指导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同学因缺乏科研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觉得无从着手或打不开思路。真正操作的时候也存在着操作不规范、方法不科学或方法单一的问题。特别是高中学生在接受了九年的传统教育之后,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许多思维定势。许多学生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一受到挫折就心灰意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指导。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指导还要加强针对性,围绕对中心问题的研究、论证开展以下的具体指导工作。
1、基础知识指导。包括科研基础知识指导、英语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科知识的渗透。基础知识指导应着重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的方法,最好不要把课题中所需的知识材料直接提供给学生。即使是你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也不要把书籍直接给学生,而是指给他们获取这些书籍的主要途径。亦即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本领,使其终生受益。
2、研究方法指导。包括常用科研方法介绍、资料收集和分类指导、科学性指导等。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社会调查法中还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发展性调查法、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等。应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实施阶段与选题阶段研究方法的差异,以作不同的选择。如《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课题组,在选子课题时,主要采用采访、现状调查法进行社会调查,以确定研究方向。进入实施阶段,则采用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围绕中心问题有针对性地搜集证据,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结论。
在资料收集和分类的指导方面,我们在资料整理加工上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如必须制作一份完整的资料目录,资料规格要统一,并按一定标准分类。特别是在实施阶段,更要对资料进行及时(至少一周一次)的整理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的要求便于资料的保管、查阅、分析、提炼和查漏补缺。由于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也要求学生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如《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课题组,我们指导学生做好“四卡”:“资料卡”、“灵感卡”、“体验卡”和“网络卡”。要求学生四卡随身带,利用“资料卡”规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灵感卡”随时捕捉自己、同学和老师转瞬即逝的灵感或提示;利用“体验卡”,随时记录活动时的心路历程、收获与体验;利用“网络卡”(软盘、光盘或U盘)随时下载有价值的网上信息。这样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科学性指导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如要求学生对每份资料写出详细、可靠的信息来源;概念要在查阅辞典、百科全书后作出准确的界定等。②研究程序的科学性:如抽样调查时,要按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尽量做到调查结果的客观。③结论的科学性:如分析推理要合理,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等。
3、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传统教育的思维训练也存在着许多误区:许多正规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直偏重于进行求同思维、演绎思维(遗憾的是,大多不是严格的、系统的演绎思维训练)、左脑思维、言语思维、协调性思维的训练,有的甚至是在进行教条式的、两极化(非黑即白)的思维训练。这种思维训练的直接后果是使许多学生思维刻板、盲从权威和教师、怕出错、怕冒险、过分追求确定性、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提问能力。此外,科学批判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次协调思维能力也不高。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高中英语研究学习过程中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在实施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指导过程中,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学生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推广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右脑思维、非言语思维、次协调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在研究过程种必然会出现的种种问题。
4、心理素质指导。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实践性,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缺乏实践经验的中学生遭遇挫折是可以想象的,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受到挫折后就心灰意冷。而一些只关心学习成绩,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对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缺乏热情。习惯了个体竞争的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团队合作要求……。这些都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造成的学生心理偏差。因此,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应对学生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指导:
(1) 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养学生耐挫力和意志力;
(2)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
(3) 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 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实施指导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的管理问题,尤其是离校活动期间的管理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性,学生很大部分时间在校外活动,即使在校内活动,也是分散的自由活动,这与易于控制的传统课堂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的问题。我们曾发现有学生假借活动之名实到网吧消闲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认为要做到有效监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活动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计划并作相应的安全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活动计划提出建议,使活动计划尽量周密,活动任务布置到位。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对其管理机制可作适当指导。活动后教师应及时检查活动记录及所到单位签证,并检查每个学生的活动成果,把握其可能活动时间并作活动效果评价。活动中应尽量做到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畅通,最好人手一册本组通讯录。
2、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思路疏导
正如前面所述,选题开题阶段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内容、方案和预想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实施阶段就只能按部就班地去实施这一方案。开题方案只是指明了研究方向,实施阶段应该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象的新发展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整个研究过程不断有新的创意、新的成果,研究思路不断向新的纵深拓展。实际上许多研究思路是在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接触大量的主题材料后引发出来的。因此,一些同学死抱着开题的方案,往往进入研究的死胡同,使实施阶段无法拓展和深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思路疏导,使学生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启创造与想象的思维之门。
3、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合作问题
由于组内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许多学生即使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也不知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组内的一些骨干分子就成了他们的依赖和推诿工作的对象,因此出现了少数人干活,多数人旁观的现象,整个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也不可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特别到了实施阶段,工作量较大,如果仍有这类情况,将影响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把组内职责按照个人特长分工到人,并制定了具体的岗位分工细则,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基本工作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小组的事事事有人做,小组的人人人有事做”,使活动得以有序的开展。我们一般把小组工作分成“组长”、“资料管理员”、“上网员”、“记录员”、“公关员”、“写作员”、“问卷调查员”等七个岗位。
下面谨举“公关员”的岗位细则为例:
(1) 好课题小组每次活动的公关计划;
(2) 分做好外出活动的准备工作:预约、准备好学校介绍信等;
(3) 做好活动中的形象、礼仪设计;
(4) 建立小组的外交网络等。
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平时常交流,遇事一起商量,积极为小组出谋划策,使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4、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评价问题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不仅对学生的英语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研究学习过程评价内容主要有:
1、小组成员出勤率;
2、活动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
3、查阅资料的数量与质量;
4、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5、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度;
6、各种书面材料的规范性与完整性;
7、其他教师规定要求的达成;
8、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等。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评价是高中英语研究性课程区别于只重结果评价的传统中学英语教育评价方式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的一项基本工作。高中英语过程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以科研的精神与态度、活动的体验与收获为主;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研究学习的开展为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体现这些基本的人文精神,不要使过程评价异化为过程中的阶段结果评价。
六、总结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课题。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给温州十四中的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使广大英语教师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几年来,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深化了其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的功能。 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创新,是教改的一条新路,今后将会继续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发扬光大,必将开创现代英语教育的新典范。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当我们第一次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高二(3)班何旭芝英语研究性学习小组《论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的结题论文被评为温州十四中第四届科技节小论文比赛高中部唯一的一等奖,该课题小组的开题展示获得温州十四中高二研究性学习开题成果公开展示评比的二等奖。该课题组还参加了校“研究性学习主题班会公开课”的结题演示和学习体会交流。我个人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既非常必要又前途无量。以上只是本人在实践中得出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看法,姑且称之为策略。由于我们都处于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摸索阶段,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理论还比较肤浅,其中肯定还有些疏漏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同人的大力斧正!
2003年4月12日定稿于温州十四中
[参考文献]
1、刘道义、龚亚夫: 《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
2、张正东、杜培俸: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和模式》,科学出版社
3、张肇中:《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6期
4、李召存: 《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
5、王侠:《试谈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原则》,《中学教育》2001年第11期
6、李建平:《聚焦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7、《学习活动的模型--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与学习规律的研究》,北师大《教育技术通讯》。
附件:
英语研究性学习示例:多媒体“海洋”资料展示
温州十四中 沈永铭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改变教学观念,努力使自己由台前退到了台后。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不厌其烦的讲解灌输,而是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嘴的能力。 例如,我在执教高二英语第十六单元第62课“The Sea”的教学之初就向学生提出了课前学习任务:海洋如此浩瀚,充满活力,是否可以根据我们对海洋的学习和了解,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海洋资料呢?学生的反应是肯定和热情的。全班8个小组以海洋为主题,确定各自的多媒体资料专题,例如:四大洋、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水自我净化、海水污染、珊瑚礁、鲸鱼、鱿鱼等内容,并将在课堂上进行各专题的多媒体海洋资料展,各专题要有相关的英语讲解。同时确定了各组交“资料”的时间。
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是以问题来带动的,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才学习,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学习,所以人人都是参与者。而网络这一现代技术,又将学生和老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学生可以参与一起制作教师的课件和积件,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研究有可能比老师还要透彻。于是我就让学生上讲台讲解他们制作的可见和积件,让学生和我一起参与讨论。师生之间没有了界限,学习气氛就变得轻松,学习效益和学习积极性也就自然提高了。
又例如,有的同学不懂如何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英语学习效益低下。于是,我就让某个英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给同学们作了详细的英语词汇方法的讲解。这样的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经常举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通过小组研究学习,学生以前感到枯燥的课程现在却觉得有趣多了。学生高涨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了学科学习中。他们的创新热情得到了激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自然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探究精神和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搜索、筛选、澄清),组织信息的能力(概括、分类、系统化),传递信息的能力(讨论、撰写、宣讲)。这项任务也为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施展空间。各组学生首先学习、研究、讨论并确定本专题的资料内容和展示方法,然后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收集资料或制作课件。他们先在书籍、光盘版百科全书和互联网上进行文字和声像资料的查询、下载;之后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定稿;然后进行课件制作、资料系统化展示、资料讲解训练;最后将所有专题材料汇集到网络教室服务器进行网页(FRONT PAGE)展示。
在对文成泶口中学的英语公开课上,学生不但以美丽的画面和录像生动地展示了课文中所提到的珊瑚礁(coral beds)、鲸鱼(whale)、吃海底鱿鱼(squid)的巨头鲸(sperm whate)及海底(the bottom of the sea)的生物圈环境,还介绍了海洋中的其他生物,如鲨鱼(shark)、锤头鲨(hammerhead shark)、大白鲨(great white shark)的生活。有的小组就海洋的某一专题进行了生动的特别介绍,如海洋中的危险生物(the dangerous creatures in the sea)、海洋中的噪音污染(ocean noise pollution)等。沿海地区的文化也是学生关注的内容。课文中提到死海及中东地区,有的小组就用地图和生动画面展示了该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情。
学生制作的海洋资料中,很多图片、录像和动画片都配有英文说明。有的小组还为他们精选的文字材料中的生词做了注释,以帮助同学们顺利阅读资料,获取有效教学信息。各组成员轮流边展示自己的成果,边用英语生动地进行讲解。由于全班所汇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课堂上不得不限制各小组展示和讲解的时间。为了便于用英语讲解,学生采用的资料主要来自各种英文的语料库和互联网,在文本中有大量生词需要他们查阅,这样他们不得不动手、动脑去查阅英文词典,或者请教专家和英语教师。可以想见,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学生们体验着探究的辛劳和乐趣,实践着英语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正如后来学生们在周记中所说,完成这项英语教学任务,我们所提高的决不仅仅是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更大的提高在于实践和研究能力。
在这一项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意识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这种合作和任务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这样的任务型教学还可以使各个学科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如进行海洋这个话题的教学时就涉及地理、生物、历史和政治等学科的内容,就可以使这些学科内容的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不少到场听课的文成县泶口中学和本校的高中英语教师在观看了学生独立用英文汇编而成的海洋资料之后,在对学生任务型学习的成果感到惊叹之余的同时,他们深感多媒体技术不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工具,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和语言实践的有效工具。英语教师要利用好这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仅需要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更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我们所有的高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任务同样需要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