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当前中学外语教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绝大部分人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还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如何把任务型教学由理论引到课堂实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任务”。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从任务的定义、教师的作用、任务的呈现、呈现中应注意的问题、任务的完成等几个方面对任务型教学作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任务,教师作用,任务呈现。
引言
新时代,新观念,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堂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英语课堂标准》如此重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是因为任务型教学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育目标。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任务型教学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它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教学实践,从任务型教学的定义、教师的作用、任务的呈现、任务呈现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作简单的探讨。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出自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和课堂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理解任务型教学,“任务”是关键。《现代汉语词典》(1992,965页)中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任的责任。”;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任务”的理解。但是在外语教学当中,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它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有以下基本特点:
(1) 以意义为“圆心”,操练语言形式为“圆环”。
(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具体的交际问题,而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自身经历和社会现实,并且应该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欲望。
(3) 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要使学生有一种知识感、成就感。
1.1教师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师不最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论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多面手的角色。
(1) 组织者。它是一个外语教师在外语课堂上最难也是最重要的角色。一个成功的课堂活动主要在于组织,使学生准确地知道他要干什么。在组织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要做些什么,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活动结束后,如何组织反馈等等。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会把一堂看作是一项大任务,大任务里面又分为若干小任务,一切按自己的安排有序进行,每项任务如何开展,他(她)都心中有数。
(2) 控制者。任务型教学强调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要求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外语教师的控制之下顺利进行,任何疏忽都会使课堂教学完不成预定的任务,达不到既定效果。
(3) 交际合作者。“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教育学》,邵宗杰,裴文敏)从某种意义上讲,外语教师又是一个交际合作者。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任务中,能使学生放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外语交际水平,使任务完成的彻底、高效。
(4) 创造者。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不能直接选用真实生活任务,而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改进,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展开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并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恰到好处的设计会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教师应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由原来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传授者、组织者、控制者、交际合作者、创造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使外因(教师作用)通过内因(学生作用)产生效果,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2任务的呈现
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呈现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
(1) 语言、情景的真实性。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2) 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各门学科要学有成效,非爱好,非以此为乐不可。教师语言要善于启发学生“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
(3) 阶梯状呈现。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环环相扣,形成由初级任务到中级任务、中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回复到中级任务,再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多个小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给学生输入母任务后让学生输出子任务,使任务的呈现作阶梯式层层推进。
(4) 呈现方法的多样性。设计新颖独特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A、 模拟表演法。即把文章出现的环境设置到课堂中,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表演,置身于情景中去,会让他们感到亲切无比,也会乐不开支,学生们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从而更好地学会听英语和说英语的技巧。学生通过活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主动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如高中英语第二册中The necklace一文就采用此法。Student A acts as Mathilde Loisel;Student B acts as Jeanne;Student C acts as Pierre(Mathilde Loisel’s husband).通过表演,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文章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了解。
B、 相关实例法。像讲故事一般,引出相关的新闻报道或历史事实,特别是热点或众所周知的,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高中英语第五册中Lesson34-----Gymnastics,上课之前可讲一些中国的体操运动员,如李宁、刘旋等的事迹,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C、 图表法。这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容易理清学生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目了然。如高中英语第一册中Lesson50-----Abraham Lincoln,可以时间为顺序列出以下表格:
In 1809 was born
A child Helped his father work on the farm
In 1818 His mother died but his stepmother was kind to him
A young man Worked in a store and later in a post office;In his spare time he studied law and became a lawyer
In 1860 He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SA and fought against slavery
In 1864 He became President for the second time
In 1865 Was shot at a theare and he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residents in the USA
D、 讨论法。四人一组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讨论结束后,组长代表该组发言(组长以轮流为好),此法特点:涉及面广,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可以使学生从别人中吸取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如高中英语第五册Lesson14----Feed the world.可以“Why is the area of farmland in the world getting smaller?”和“What are some of the ways of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展开讨论,使学生达到语言和知识双丰收。
E、 组织竞赛法。中学生都是十几岁,好胜心很强,适当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增加学生兴趣,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造句竞赛、朗读竞赛、英语演讲竞赛等等,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可以是男女同学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学生显得情绪饱满,兴奋异常,并互相感染,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2.任务呈现应注意的问题
(1) 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教师设计了任务不能马上要求学生输出,因为对学生来说,任务是有知识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的。从输出到输入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教师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势必造成学生“惊慌失措”,任务能否如期完成也是一个“未知数”。
(2) 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了解应掌握什么语言信息以及如何把语言信息吸收为自己内在的东西。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目标犹如黑夜下的路灯,指引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
(3) 允许学生犯错误。高中生大部分年龄都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不象小学、初中生那样会说,他们往往怕说错,面对一个具体的语言情景时,感到难以开口表达,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作为教师此时要“忽视”学生的错误,千方百计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解除心理障碍,积极鼓励他们参与,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享受与人交际的乐趣,增强主体意识,让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保证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
2.1任务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它是对任务呈现的检测,学生通过完成人为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例如可以将任务安排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或是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完成。当然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短期任务可直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完成,长期的任务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一个学期)完成。
对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完成;对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一项任务的完成也就意味着一个教学程序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