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纵观近三年的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直接命题”,即题目简洁明了,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如作文《美好的回忆》、《我有一个梦想》等。二是“比喻命题”,即题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须先明确题目的喻意,然后才能紧扣主旨作文,如作文《脚印》,“脚印”比喻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三是“配提示语命题”,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语,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后,再按要求作文。四是“选择命题”,即同时提供两个或多个作文命题,选择命题作文,留有选择余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作文这四种命题方式大致表现为两种题型:一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提示语+题目+要求;两种题型比重大致相当,各占半壁江山。
1、审题要准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③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2、选材要精
命题作文,审题准确,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
“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许多经典作品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小题大作的典范。作者由人力车夫毅然扶起一位老女人的事件,深入思考车夫的行为,赞美车夫勇于负责的精神,对自己的那种自私的心理进行深刻的解剖和自我批评,进而把这件平常的小事儿与所谓的“国家大事”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正是像车夫这样勇于负责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小题大作”的意义。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等等,这些题目表面看都很具体,范围都很小,但经作者的细思考、深挖掘、广联系,都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当然,“小题大作”不是生拉硬扯,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随意拔高,不是牵强附会。有些同学在作文时学常犯以上毛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就事件本身所包含的道理作认真细致的分析,只是为点明所谓事件意义硬加一句而缺少必要的分析,“拔”得突然,“拔”得生硬,这只是为“大作”而“大作”,不是真正的“大作”——挖掘事件本身蕴含的深刻道理和真正内涵,这样看来,小题要“大作”却不可强“大作”,硬“大作”。适合大作的题目中考题目比比皆是:2006年太原“倾心一爱”,2006年四川眉山“生活中的一朵浪花”,2007年浙江金华“这就是幸福”,2007年四川乐山“我的收藏”等等。
“大题小作”是指题目涉及的范围大、时间长、地点多、人物多、关系复杂的作文,要从小处、某一高度、某一两个人物来具体反映面上的问题,即所谓的“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而见太阳的光辉”。因此,这样的题目选材一定具体,角度一定小而巧。比如:《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就是一个大题目,涉及的时间可以是一周、一个月或几个月,人物可能成百上千,但作文仅要求作者有“大题小作”的能力。比如可加副标题进一步将范围缩小到某一单位、某一场所,然后选一两件事具体写怎样迎奥运的,最后指出这种人,这种事还有许多,上面所说的仅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文章写得既具体又全面。可见“大题小作”的好处之大。适合大题小作的题目一般是范围、关系类题目,如2006浙江绍兴“十六岁的天空”,2006年辽宁大连“印象”,2007年浙江湖州“生活,因变化而精彩”等。这样的题目就要求具体分析它涉及哪些人、哪些事、多长时间。而要把它写得有立体感,又具体、又全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点面结合,即把某一两件事(点)写具体了,再一笔点及其它方面的人、事,将其置于全面貌之中,这样就能写好这类文章。当然“大题小作”不是只写一两件事就完了,还应在开头和结尾就全面、整体有个概括的交代,全局的点拨。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相关文章: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06-13
小升初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审题指导08-13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篇06-27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技巧07-20
高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的审题06-14
2016年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审题立意08-16
中考英语命题作文指导08-06
2017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06-13
2017中考话题作文审题指导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