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作文

时间:2023-10-06 07:58:35 植树节 我要投稿

植树节的作文(集锦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植树节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节的作文(集锦5篇)

植树节的作文 篇1

  植树节这天,同学们来到公园里植树。

  李刚和王洁分在一个小组,他们要靠自己栽好一棵树。李刚先挖好了树坑,并往挖好的坑里倒了些水。王洁拿来一颗树苗放在坑里,然后把小树扶直了,李刚边开始填土。填好了土,王洁用脚轻轻的把土踩平。一棵小树栽好了,他们虽然累的满头大汗,但心里非常的高兴。旁边,还有其他同学也想他们一样认真的植树,有的.挖坑,有点浇水,有点扶树,有点填土,忙的不亦乐乎!

  树都栽好了,公园里又增添了绿色。愿他们和小树一起健康成长。

植树节的作文 篇2

  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天气晴朗,雪白雪白的云朵挂在蓝天上。两只黄溜溜的小鸟张开翅膀快快乐乐地飞翔着,两只小白兔在青草地上开开心心地做游戏,小白鸽们正在看着小朋友们种树。

  亮亮栽树,明明培土,欢欢提水,他们齐心协力地在草地上种了许多高大的.树。这时候小白鸽们开始唱歌了,好像在唱:“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欢迎你们每年的植树节都来种树。”

植树节的作文 篇3

  植树节在每年的3月12日,生活中可不能没有树,树能给我们提供氧气,树能造房子、造家具,就连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书、纸都是用树来做成的,树还可以防止沙尘暴、洪水……

  森林里的树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顷森林生产10吨干物质会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这使得森林成为一座巨大的氧气库。因此植树造林已成为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植树的好处有很多,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保护、改善环境,而且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树木可以阻挡风沙,保持水土,保护庄稼。树木还可以为我们直接提供木材跟林副产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长期的毁树毁林,滥砍滥伐,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而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每年都给国家跟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想想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这一切都是人们不注意生态保护结出的苦果。是大自然对人类滥砍滥伐行为的惩罚。

  植树十分的重要,我们要多植树,少砍树,因为树对人类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保护树。

植树节的作文 篇4

  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一家决定到山上栽树。

  我们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我负责拿树苗及放树苗,爸爸负责挖坑及填坑,妈妈负责打水及浇水,妹妹负责帮我拿树苗。

  我们先种了两棵,然后比赛。

  比赛开始,我及妹妹一组,爸爸及妈妈一组。我们的时间是一个小时。我们从9:00开始一直到10:00。我及妹妹先倒水,妹妹放树苗我来填土。树苗放在每个坑旁(坑全被爸爸挖好了)我先把土填一半,妹妹在开始及我一起填,不一会我们就栽了一半。我们的速度就比爸爸妈妈差那么一会呀,哎。

  今天我知道了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

植树节的作文 篇5

  前天是植树节,我在桃园里打算种一些桃树,于是我便缠着妈妈让他带我去买种子。

  买到种子后,我们带上刚买的种子、铁铲和水桶来到了果园

  我先用铁铲将土地上的杂草清理干净后,在土地上挖了一个小洞,把挖出来的土在洞边围成一个大圆圈,再在洞里放一颗桃树的种子,我拿起一把铲子从周围铲了一些土放在种子的上头,接着我提着水桶来到了水龙头旁,把水桶放在了水龙头底下拧开了水龙头,只听“哗”的一声水直往水桶里流,不一会儿水桶就满了。我提着沉甸甸的水桶,往种了种子的地方走去,水桶在我走路时晃晃悠悠地溢出许多水来。来到种子在的`地方,我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托着桶底慢慢得把桶里的水倒进那个用土围成的圆圈里,倒了半桶水后,我的第一棵桃树就种植成功了。

  随即,我又开始种第二棵桃树了。我按照第一次的方法,在第一棵桃树的不远处,我又挖了一个洞,用土在旁边围成了一个圆圈,在洞里埋下一枚桃树的种子,盖上土后再将剩下一半的水倒进圆圈里,就这样我又种植了一棵桃树。

  种完桃树后,我们收拾完杂草,便拿着铁铲和水桶回家了。

【植树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植树节的作文:植树节800字-植树节作文01-18

植树节作文:快乐的植树节作文11-24

植树节的作文:快乐的植树节01-27

植树节的作文:难忘的植树节02-02

关于植树节的作文:植树节02-02

植树节的由来植树节作文02-01

关于植树节的植树节作文01-31

难忘的植树节植树节作文01-28

关于植树节的作文:植树节09-30

关于植树节的作文:快乐的植树节750字-植树节作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