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刍议论文

时间:2021-09-08 14:31:28 议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刍议论文

  摘要: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进入农业新阶段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关键在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的活动工作。研究和探索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模式,对于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黑龙江省应重点建设“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并对用户群体采取分类服务的策略。

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刍议论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三电合一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工作在促进传统农业改造、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如何提高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省广大农民,仍是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农业信息服务新手段,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就成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农业信息服务,能够为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农业信息服务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农民生活质量,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职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信息是市场的灵魂,市场经济是由信息引导的经济。中国农业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因此,要适应国内国际统一的大市场,必须有成熟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做支撑。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强化对农户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也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发展,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农民作为我国农业市场中主要的主体,需要更好地认识并适应市场,发展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获得市场信息,用市场机制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并处理好生产、分配和消费间的关系。

  2.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据东北大学的熊金辉等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我国有农科教专业网站385个,农业类其他网站上也有大量农科教信息,互联网不仅可帮助农民找到“商机”,而且可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得到专家指导,增加生产效益,从而加速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主要是劳动力自身素质低和掌握的就业信息少。农业信息化可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素质,更有利于农民获得广泛的尤其是跨地区的就业信息,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互联网和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二、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农业部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作用,多元化、全社会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服务手段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有互联网、有限电视、广播节目、三农热线、信息接收机、电视机顶盒、手机网、公告板、明白纸等。根据传播介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传播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和网络模式,而这三种传播模式又各有优势和不足。

  1.传统模式。如明白纸、公告板等,其特点是传播面积较广,传播效率较高,信息在传播途中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失真性相对较小。但时效性难以较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2.现代模式。如广播、电视、电话等在农村家庭具有较高的拥有率,信息传播速率更快,信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具有投入低、见效快、传播广的特点。但因媒体的特性,无法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要,形成互动式的交流也较为困难。

  3.网络模式。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率大幅提高,信息表现形式极大丰富,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距离,是目前最为便捷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承载海量信息,时效性强,具有互动特点。但电脑与网络昂贵的硬件成本以及对操作者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将普通农民阻隔在网络信息之外,短期内难以成为农村信息服务的主流方式。

  从表面上看,全省各地通过运用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使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4%以上,基本满足了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消除了信息服务“盲区”。但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忽视了农民对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往往造成政府“热”、农民“冷”尴尬局面。因此,如何实现“媒体联动”,使网络信息真正落实已成为从事农业信息行业的专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三电合一”模式建设及其有效服务对象

  为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创新农业服务能力,破解农业信息走进农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农业部2005年启动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三电合一”是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性工作。

  1.“三电合一”模式。“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是指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动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具体来说,是利用电脑网络采集信息,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电话语音系统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信息资源;利用电话语音系统,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咨询和专家远程解答服务;利用电视传播渠道,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问题和电话咨询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制作、播放生动形象的电视节目,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

  2.“三电合一”模式建设内容。构建集电话语音服务、电视节目服务和电脑网络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电话语音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省级“综合管理中心”、市级“管理中心”和县级“语音咨询服务中心”(主要含语音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电话与电脑、网络的有机结合,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营销、市场、价格信息的直接拨号查询、语音提示查询、专家咨询等服务,将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扶持“三农”政策等信息送进农村,进入农户。同时,提供将农户需求的信息发送至语音服务平台或互联网的服务,形成连通农户与市场、双向交流的语音咨询服务系统,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覆盖率,增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一是购置安装系统所需设备和软件。主要有语音卡、计算机、人工坐席设备、数据库软件、语音控制软件、语音合成软件等;二是建立支持语音服务的`农业实用科技信息数据库,编印信息电话查询目录;三是开通全国统一农业信息服务12316“三农”热线号码。

  (2)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开办农业信息服务电视节目专栏。充分利用电视普及程度高的优势,开办农业电视节目,传播农业科技、农业新品种、节本增效技术、市场信息等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市场预测、实用科技、价格行情、农村政策等信息,增强农民接受科技、应用科技的感性认识,让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和广大农民及时了解政策、了解市场,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一是与地方广电部门协商开通农业电视节目;二是提供或自行制作节目。

  (3)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国家“金农工程”项目,建立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完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并通过省级农业数据中心收集、整理各类农业信息,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本级网站或应用系统上传和获取信息,实现省、市、县联动,形成相对统一的农业网站群。通过强化信息资源建设,增强信息服务能力,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效益的整体提升、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主要建设内容:建立能够容纳多个终端的局域网,并配备相应的电脑和软件系统,主要有网络交换机、电脑、服务器、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信息采编软件等。

  3.“三电合一”服务对象划分。农业信息服务主要以农村企业、专业协会、农民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和农民为对象,因此,农村和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获取信息,能否承担获取信息的成本,这些就成为了我们针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服务模式的依据。

  根据黑龙江省农村实际情况来看,“三电合一”模式信息服务客户群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的或者是“一村一品”的专业村以及种养大户、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贸市场、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另一类是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的村以及广大普通农户。对不同用户采取的具体办法是:对第一类重点信息用户,倡导网络向下延伸,让他们直接上网,同时,基层信息服务站给予一定的信息业务指导和辅助性的信息服务。对第二类普通信息用户,综合运用数字电视、电话直接获取信息,也可以与专家对话或者请专家现场指导。

  综上所述,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这就要求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决不能单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要从实际出发,有所侧重,注重实效。坚持信息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土洋结合”、“中西结合”、“网络与常规媒体相结合”,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体系与传统信息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让信息化的成果惠及普通百姓。

  参考文献:

  [1]林建材,王熙琼,金鹏.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3,(12):114.

  薛亮.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J].中国信息界,2006,(5).

  李会萍,刘楷,王众.基于数字家庭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吕晓燕.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2):57-58.

  曾晓娟,等.探讨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2).

【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刍议论文】相关文章:

茶文化旅游模式及开发策略刍议论文09-23

图书馆知识服务方法及对策刍议论文08-24

会计信息披露学刍议论文07-04

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刍议:艺术类论文12-19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模式刍议论文08-0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刍议论文08-30

幼儿师范美术教学刍议论文09-15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刍议论文07-04

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刍议论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