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4-01-17 15:59:04 习俗 我要投稿

【优选】家乡的习俗作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家乡的习俗作文15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1

  春节,是我国隆重而重要的日子。不同的地区过春节的习俗也就不同,来看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这首民间歌谣从早至今,一直流传下去。

  二十三,要“祭灶官”。当奶奶拿出芝麻糖要祭灶王爷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争着抢着要吃芝麻糖。可奶奶却说得先祭了灶王爷才能吃。说是让灶王爷吃了这又甜又黏的芝麻糖,到了天上对玉皇大帝说说家中的好事。当奶奶祭完后,我们就吃起甜甜的芝麻糖!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就要开始打扫房子、割肉、购年货、蒸花馍……在我和家人去超市购年货的时候,超市的食品琳琅满目,满架的食品摆的整整齐齐,甚至都摆到了超市门外。购物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结账的已经排成了一条条的“长龙”。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一大家子就要包饺子啦。奶奶和了一大缸子的面,爸爸和叔叔调好了馅儿。妈妈就开始擀面皮、包饺子啦!奶奶还将一枚硬币放进了一个饺子里。如果谁运气好,吃着硬币,就说明谁在新的一年里财运滚滚。包完饺子,就要贴春联,还要把大大的“福”给倒着贴,寓意着“福到了”!到了晚上,饺子煮好后,奶奶现盛出一碗饺子,让各位神仙和去世的长辈吃完后,再把那碗饺子倒进锅里,搅一下,家人才能吃。吃完饺子,大家吃着瓜子、花生、糖、水果……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节目。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人们都不能睡觉,要“守岁”!

  大年初一早晨,爸爸和叔叔放了鞭炮后,大人们就去给长辈们磕头了。初一到初六,我们小孩子们最高兴了,因为大人带着我们去拜年,可以收着压岁钱!收着压岁钱,我们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啦!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早晨,城市的马路上有走高翘的,有舞狮子的……路上和公园里挂满了彩灯。晚上天一黑,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弾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烟花既像一朵朵在空中绽放的七彩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降落伞!

  到正月二十七,春节就已经结束了。我们把春节高兴地迎来了,又把春节快乐地送走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2

  外婆家在宜兴,那里过年家家户户除了买上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各种年货以外,还有用糯米面包团子的传统习俗,新年吃团子,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今天是除夕,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我想和外公外婆一起包团子过新年。吃完早饭,外公外婆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外婆负责剁肉馅、青菜馅、萝卜丝馅,还要煮红豆做豆沙馅。外公的任务是和面,他先把雪白的糯米粉放进盆里,倒入热水后,使劲地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再搓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面团。还有一部分面粉是用事先准备好的艾叶汁去和,雪白的面粉很快成了草绿色,外公说这是要做豆沙馅的青团。两人配合多年,显得非常默契,外婆把各种馅料拌好了,外公也正好把糯米粉都拿捏成了白的和绿的小面团。

  开始包团子了,我也跃跃欲试,想一起参与进来。征得外婆的同意后,我说干就干,洗干净手,卷起袖子,加入包团子的队伍。我照着外婆包团子的方法和步骤慢慢地学起来。首先把小面团搓圆了,再用手把面团捏成圆圆的、扁扁的小碗状,接着放入一勺菜馅,轻轻地把小面碗在掌中一边旋转一边用右手封好口,捏紧,捏尖,菜馅都被包进面里,一个圆圆的团子就包好了。外婆为了区别菜馅的不同,还会在萝卜丝肉馅的尖顶上捏个小凹槽。我也学着捏一下,做个记号。看到自己的成果,我高兴极了。在大人们的鼓励下,我又继续尝试包了几个团子,还用同样的方法包了一些豆沙馅的`青团。外公把我们包好的团子排在蒸笼里,放到灶上去蒸。我焦急地在灶台边转了十多分钟,热气腾腾的团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香喷喷的团子吃起来,又粘又糯,还有菜和肉的鲜香,味道好极了。外公外婆也都夸奖我的“手艺”不错。

  宝马腾飞迎福至,灵羊起舞报春来。新年即将来临,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做着美味的团子,过个团圆年,其乐融融,真是开心。

家乡的习俗作文3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家乡的习俗作文4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亳州地区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就准备,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春节活动延续达一个月之久。

  腊月初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货了。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天还要把家里打扫干净。

  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圆,除旧迎春,还要到坟地里祭祖。这一天早晨,家家都要在门上贴春联。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充满了融融的天伦之乐。晚上吃过饭,亲人团聚在一起,把瓜子、花生、饮料、水果等都摆在茶几上,然后一起看春晚。晚上还要“守岁”,年轻人很少睡觉,一直要等到第二天凌晨放炮。

  大年初一最为隆重,男女老少天不亮就起床,穿着新衣,向神主、祖先、长辈拜年。这一天早晨只准吃饺子。如果谁吃到了饺子里包的钱币,谁就在这一年里好运连连,财源滚滚。小孩子们要给长辈磕头要压岁钱。吃过饺子,男的要去邻居家串门拜年,女的则在家里接待客人。到了中午,亲人们仍在一起吃团圆饭。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灯节。晚上人们在街上放烟花,每一户人家都要在门前放两盏灯,街上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另外,在春节期间,我们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如过年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正月初五不能动剪刀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家乡的春节真是热闹有趣!

家乡的习俗作文5

  今天,我坐在老爸的车里,窗外景色迷人,但我无心欣赏,只回味着昨晚看到的奇特的“游神”仪式。

  所谓“游神”,简单地说,就是抬着菩萨的雕塑满大街的走。小时候只是听爸爸妈妈说“游神”只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得到神的帮助保佑,是封建迷信,没什么好看的。但我好奇心就是那么强,没有亲眼见到过“游神”我就心痒痒,今年的初十晚上,我终于见到了!

  正所谓“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我家乡的“游神”会怎样的与众不同呢?想着想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左顾右盼起来,越来越近的锣鼓声引来我的一阵欢悦,太好了,“神”快游来了!慢慢地,“神”“游”了过来,我也看清了大致形状。

  两个人拿着铜的锣和皮做的鼓在整个列队的最前面吹吹打打,四个人抬着类似于古代花轿的轿子,里面坐着一尊菩萨,后面还有两个人拿着喇叭在吹。花轿前面的下方挂着两个筒,里面插满了香。我还注意到,四个人很有默契,抬花轿的肩膀都是一起一落,上下起伏的,菩萨在中间摇晃。菩萨雕塑也随着轿子一起一落的,远看就像真人一样。四周都是静悄悄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庄重二字,这种逼迫感倒让我这个小孩子不知所措了。我无意间把目光放在了菩萨身上,我发现,菩萨的脸竟然是红的!那也难怪,世人做了那么多违反天理的事,菩萨不生气才怪呢。菩萨的眼睛就和普通人的眼睛差不多大,脸上都没有一丝表情,嘴唇微抿着,好像还为世人犯错的事情耿耿于怀呢。菩萨他昂首挺胸,左手优雅地放在大腿上,右手拿着一把铁锤。这把铁锤,仿佛可以把世间所有的坏人锤死,仿佛可以把冤枉好人的铁笼锤破。正在浮想联翩之间,猛地感觉……有人推了推我,我结束了我的联想。

  我睁着茫然的大眼睛,不解地看向了打扰我的人。妈妈笑着说:“我看你一直睁着眼看着窗外,还不眨眼,以为你和鱼一样可以不用闭眼睡觉嘞。”听完后我哈哈大笑,对妈妈解释说:“我在回想昨天晚上的“游神”呢。”“喔……”妈妈似乎也沉淀在回忆之中。

家乡的习俗作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中,春节已经悄无声息地到来。刚学会在地上四处乱爬的小孩,可以独自背起书包去上学的大孩子,嘴角旁留了少许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过年,谁不是嘴角洋溢着天真的笑容,乐呵呵地进入美好的回忆中。谁不盼望过年吃团圆饭和拜年、吃汤圆时的情景呢?

  过年期间谁家不是都聚在一张会餐桌旁,享用着美味的菜肴,在餐桌旁谈笑风生,讲着一年的.劳作与辛苦。在这一天里,奔赴四面八方的打工人在这一天里都会赶回家,享用着这富含美好意义的饭菜。

  大年初一的光景是最和睦,最热闹的。从一大早开始就有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从四面方传来,一听到鞭炮声,还在床上打盹的小孩子们就躺不住了,一溜烟地穿上新衣裳,把自己打扮得俏皮可爱。当拜年队伍陆续赶来时,年轻的大人们会带着的娃参加这庞大而热闹的队伍,老人们就会在家招待客人。这一天要数小孩最高兴了,提着大袋子,四处“讨吃讨喝”这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区别。

  元宵节紧随着春节的脚步红红火火地走来。为什么元宵一定要悬灯结彩呢?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帝知道后大怒,下兵正月十五放火活活烧死人们,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着百姓们被烧死,于是冒着风险到凡间告诉人们。其中一位老人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挂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知道人们都死了。”为了记念这次的成功,人们都会在正月十五日在自家院子里悬灯结彩,灯火通明!

  元宵时还要吃汤圆。软软糯糯的一个个,放在嘴里轻轻一咬,就会流出黑色的香浓的黑芝麻酱,吃完一个还想吃第二个。汤圆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也不健康: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糖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食品,所以要少吃!

  春节可真美好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7

  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只要谁家小孩满十岁了,准在初八那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吃饭,什么七大叔,八大姨,都要来,今年刚好赶上,又有人过十岁生日了,我和妈妈带上礼物,一大早便出发了。

  这个亲戚属于那种不是特别熟的,不熟到什么程度呢?见了面,我连他叫什么,该怎么称呼他都不知道,毕竟,一年就见一次面啊!到了他家,很龙套地向他拜了拜,说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一人请进了里屋,留我妈妈一人在客厅,至于干什么,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礼金,也可以理解为份子钱,但未成年人是免费的。哈哈。

  过年时,中午饭吃的特别迟,一般是在一点或者两点时才吃的,这时,大人们可以聊会天,把小孩子们放在一边,小孩子们这会无非就是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轻松自在。

  要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但你吃饭总不会站着吃吧,你首先得会“坐席”坐席也有讲究,辈分越低就要坐在离门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时候也有讲究,不能翘二郎腿,这样对主人们不尊重。不能大声喧哗,会影响别人,也很不礼貌,吃完饭后,更加要注意,不可以擅自离位,必须等大家都吃好了后才可以离开。吃完饭后,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万不要放在碗上,这是一种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因为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时候,才会这样摆放碗筷,如果没有人去世这样摆放碗筷,可以说是客人对主人的诅咒,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表现。

  上完菜后便没有过多的规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饭时大家谈的很开心,什么话题都有,说说你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绩如何,一派和谐,从话中透出的是对亲人的怀恋与关心,主人将鞭炮烟花燃起,在这本不安静的和谐中增加了几声重重的喜悦。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样,但少不了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也许桌上并没有山珍海味,也许在一起吃饭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欢的,家人在一起,哪都有年夜饭。

家乡的习俗作文8

  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我和爸爸也按照习俗去购年货。大街小巷里,买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小摊上,小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满了鲜艳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和爸爸又开始了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的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的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的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吃过饺子之后,我们当然还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拿起一个大*花,迅速点燃。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的烟花,美丽极了。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磕头,给他们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发一个红包。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互相之间的感情。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样的,怎么样!你们的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9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家乡的习俗作文10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

  在腊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整理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腊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开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过年时一些要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买些水果,糖之类的。有时家里打糍粑不够人手的.,可以去找几个邻居或是亲朋好友来帮忙。每当到打糍粑那天,爷爷就会找三两个亲戚来帮忙。不过,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给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晾凉,有时我会抓几把来吃,不过那饭很烫,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奶奶帮我揉成一个球,那样又美味又不烫。不过不能吃太多,因为这些美味还要用来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下午就开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还不成形的糍粑给捏好,一般都奶奶来捏,我们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时“捏”几个试试。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个装满冷水的盆子里,盖上盖子储存起来。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差不多6点7点时,再放几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说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点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节到了,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爷爷就已经拿着鞭炮到门口去放了,说实话我还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爸爸就带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来时,他就和奶奶一起去买花炮之类的炮去了,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节过后,我们又在老家待了几天就回广东这边了。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奶奶他们做的腊肉,还有几袋家里种的米,爷爷还拿了一些酒给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爷爷自己酿的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11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向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日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日,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确定,那里前一阵子应当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齐度过的。那时的自我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能够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齐,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细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我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此刻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之后,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家乡的习俗作文12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包饺子、吃元宵、扭秧歌、舞龙灯、灯展、逛庙会等等。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围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面还包邮硬币,谁吃到硬币饺子预示谁有好运。

  春节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晚辈收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紧接着又迎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节,正月十五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象征着团圆、幸福、安康。

  每年的元宵节都有舞狮舞龙、扭秧歌等文艺表演,场面真壮观。晚上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中心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盏盏红彤彤的小灯笼,还有用灯光做成的各种动物造型,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栩栩如生、好像在人群中游动。

  春节习俗最有趣也是最有收获的就是逛庙会,正月十六上午,大约经过四十分钟的路程,到了我的老家去赶仓颉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在碧波荡漾的人海里,一只调皮的小龙在追逐着一颗宝珠,那宝珠好像故意戏弄小龙,小龙怎么也追不上,随着人们的摇旗呐喊,我知道这是在舞龙灯呢,看得我心花怒放。

  没等我看够,就随着闹嚷嚷的人群来到了小吃摊旁,忽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不由得吸吸鼻子,各种美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舔舔口水,一种种、一样样地吃,什么也不用想,尽管吃,一直吃到撑,真是饱了口福。

  另一旁石工艺品的摊位,每件看上去都精雕细琢,有小猴上树、孔雀开屏、嫦娥奔月等等,每一样都那么晶莹剔透,每个都让我爱不释手。

  还有儿童游乐园,过山车、海盗船、蹦极、魔鬼世界等等好多好玩的项目。

  这次逛庙会,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春季还有许多习俗,我就不一一讲了,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家乡的习俗作文13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是在北方,有一样风俗是相同的,那就是过年吃饺子。我的家乡在东北,东北人过年就爱吃饺子,因此我对饺子情有独钟。

  大年三十的早上,姥姥早早就出去,买回来一大堆包饺子的材料,给我们各自分配了任务。我负责和面,姥姥负责炸材料油,爸爸妈妈负责剁饺子馅。

  我把面粉放进盆里,然后慢慢加入温水,边倒温水边用筷子慢慢搅拌,等倒完水之后,我就开始揉面,揉了大约10分钟,一个圆圆白白胖胖的`面团就揉成了。此刻爸爸妈妈和姥姥那边的工作也刚好完成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等面醒发。

  等面醒发时,姥姥开始拌饺子馅,她把芹菜馅儿、猪肉馅儿、香菇馅儿分别进行搅拌,然后依次放进材料油、酱油、鸡精、豆瓣酱、花生油再次搅拌,中间姥姥尝过两次味道,调整了两次咸淡,饺子馅儿终于拌好了。

  馅儿已拌好,面已醒好,接下来就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了――包饺子。姥姥把面团切成三瓣儿,并分别揉成长条,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分工合作了,姥姥负责捏小面团,我负责擀皮,爸爸妈妈负责包饺子。姥姥对我说:“去拿来钱币、花生和糖果。这次我们要包三种特别的饺子”我心里很诧异,这又是什么习俗?姥姥好像看懂了我的心声,笑着对我说:“这三种饺子可是有特殊含义的呢,吃到包钱的饺子,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你会财运亨通;吃到包花生的饺子,寓意你在新的一年里会健健康康;吃到包糖的饺子,寓意你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我如果都吃到了,今年的财运,福运和健康,岂不是都有了?”姥姥说:“如果你都吃到,证明你三科都能考100分了。”我们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饺子终于上桌了,爸爸请姥姥吃了第一个饺子,这是我们家雷打不动的规矩,意味着长幼有序,祝福了姥姥健康长寿之后,我们就开动了。我十分幸运,吃到了一个带钱的饺子,我把硬币从嘴中抽出大叫道:“我吃到了钱了!我今年的零花钱一定很多。”说完我调皮地站起来,向长辈们深鞠一躬“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很快,我收到了三个厚厚的大红包。

  年节里的饺子就这样聚成了化不开的亲情和祝福,代代相传,年年如此,成为了家乡不变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14

  藏历新年是最隆重、热烈的传统佳节。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是个娱神娱人,庆祝和祈祷的民族节日。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在右分别盛放炒麦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环,侵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青苗。“切玛”的麦苗供奉的在社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临锭节日,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赛”一种酥油的面食,十二月二十九日进入除夕。这天,要给窗户门楣换上新的新的布帘,在房顶插上簇新的经帆,门前、房染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

  大年初一这天,家庭主妇起得早,五点钟左右就要煮锅“枯”,即放有糌粑、红糖、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一碗。家人尚未起就在被窝里喝完“恙枯”继续蒙头睡觉。主妇则坐在空前等待日出。当东方晨曦初露的时节,匆匆背上水桶到河边或水吸取新年的一桶水,传达室说这时的水为圣洁,清甜人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晚辈就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早餐互敬青稞酒。在牧区主妇按照家庭成员的数睹好头号,用食案奉到年龄今最长的男子面前有他依,长幼的次序发给每人一只牛头,一把小刀。大家围着火炉一一面剥牛头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大年初一这天,一般都闭门谢客。大街冷清,人们只在家里举行庆祝和佛事活动。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开始串门拜年。客人登门必到“洛萨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则奉起“切玛到门口迎接客人,家人先用拇指、食指、中指拈起一撮糌粑,几粒青稞执力向天空,表示敬神,在拈起一撮糌粑和青稞送进自已嘴里,感谢主人的感情。然后入坐饮酒聊天。这天起民间艺人也四处活动,演唱藏戏和“折嘎”。富裕的家人提前向民间艺人说好,准时来家演唱与客人共享。藏历新年很隆重,我特别喜欢藏历新年。这就是我们的藏历年,有趣吗?

家乡的习俗作文15

  我的家乡在安徽,在我们老家,过节都是有讲究的。端午节这天,家家在院子里摆上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和好吃的咸鸭蛋,这时候,最开心的当然就是小孩子了。

  我最喜欢吃母亲包的粽子了。每个端午节,母亲便早早起床去把已成熟的粽叶泡在水盆里,约莫一个小时后就来擦洗一遍,擦洗时不能用粗粗的硬物,只用头软的布条,以免把粽叶们损伤了或擦破了,把粽叶擦洗好后一一摆放整齐。

  端午节用的米是糯米,母亲泡糯米只选大粒饱满的,把它们洗得白白净净,然后放在水里浸泡,过了一个小时后,它们变得肥胖了一些,健壮了一些。做完这些后,母亲就开始要加调料了。很小的时候,家乡里都很穷,所以调料只有单调的碱,加了碱之后,米酒变黄了,再用粽叶包起来。现在可不是这么单调了,现在的材料一年比一年丰富了。开始,家乡人只在粽子里加入豌豆和红豆。后来,生活富了起来,家乡人开始在粽子里放进一大块鲜肉,从此,粽子的味道就变得与众不同起来了。

  每当我看到院中人家的粽子在锅中焖得不住欢叫时,我的口水就会留下来,我迫不及待想尝尝粽子的新味道,当然,每户人家的粽子焖好后第一个就是给小孩子吃的——不管是自己家小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时候的端午节开始,母亲就开始给我讲为什么要吃粽子,原来,有一个典故: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是一个诗人,他很爱国,楚国有危难的时候,楚王被俘获了,他想要和楚国同生死,他来到江边,面对着滔滔大江作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江河。后来,许多人知道了屈原感人的事迹,都被感动了,许多渔夫自告奋勇地要去捞屈原的尸体,但一无所获。从此,人们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海里的鱼虾吃掉,就用竹叶包着大米丢在江河里,从此,它就被称为“粽子”。听了屈原的故事让我也深受感动,下次我一定好好珍惜粽子,不再乱扔了!

  端午节家乡的习俗各种各样,我都喜欢!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习俗精选作文01-28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6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07-08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07-09

[精选]家乡的习俗作文07-14

家乡习俗作文06-26

(精选)家乡的习俗作文07-22

【精选】家乡的习俗作文07-18

【经典】家乡的习俗作文08-31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