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3-11-07 18:39:23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3篇(优选)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习俗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俗的作文3篇(优选)

习俗的作文 篇1

  习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习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的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它不仅使人类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使人的生活找到了节奏感!

  中国的文化众之多,不计其数,可是知道的又有多少人呢?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对习俗都是抛之脑后了。但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认识和传承民间习俗,使它发扬光大……

  我记得我们学过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云南本是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了。他们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方式。或见情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的方法,等待对方解答。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它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对别的地方我不怎么了解,我只知道我们这个地方的习俗。

  比如三八妇女节,是全国妇女的节日,那一天她们放假,好像什么也不用做,因为那是她们的节日;还有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老师组织同学去野外植树;五月一日劳动节;还有端午节那天要包粽子,吃粽子。

  开始要去打粑叶,然后洗干净,去淘米,米只能用糯米,如果你想吃甜粽子,就用白糖掺和进去,想吃枣子的话就把枣子掺和进去,想吃什么就掺什么进去,那一天肚子吃得好饱!

  九月九日重阳节要吃肉,还有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一晚月亮特大特圆,家里买了很多月饼,这天我们会集合在一起去偷瓜,年长的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小的也有七八碎了。我们商量要去谁家偷瓜吃,而且偷到的东西不能带回家吃,否则第二年你家的东西会被偷光。虽然我不相信,但是为了尊重这种习俗,也只要这样做了……

  十月一日是祖国的生日,这一天全国人民放假,为了庆祝祖国的生日,这一天很闹热,祖国哺育我们,教育我们一代又一代。它的生日在天安门举行,特别的隆重,许多人民都在那里为它庆祝生日……

  还有春节,春节放假的时间很长,一直要放到正月十五才结束,从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家家都买年货,晚上炖猪脚吃,鸡、鸭、鱼肉样样都有,晚上还放烟火,过了十二点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还要给已经去世的亲人烧纸钱,敬菩萨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完,十五过后也很闹热,只是没有了过年的那种热闹气氛……

  中国的习俗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种种习惯,生活特征,我们应该好好传承中国习俗,使它发扬光大,成为中国的永久历史!

习俗的作文 篇2

  1端午节的习俗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当听说自己的国家灭亡时,难忍亡国之痛,悲痛欲绝,于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主要的活动是包粽子,赛龙舟。我先说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芦苇叶煮一下,糯米泡两至三个小时,然后把米包在叶子里,再煮上一小时。赛龙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都配有浆手和舵手船头有?船尾有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节,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包粽子……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作品和爱国情怀是永存的。

  2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菖蒲等。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早早起床,出去买回很多菜。还有我不认识的“长草”,我问爸爸这是什么草,爸爸说:“这是菖蒲”。爸爸把菖蒲做成宝剑,贴在门眉上,左右各一把。妈妈也调好了雄黄酒往墙角、衣柜边上喷洒说:“可杀菌防病呢!”

  中午时候,妈妈烧好丰盛的一桌菜;有鸡、有鸭、有肉、还有粽子和食饼筒等等,可香啦!在吃饭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给我讲端午节由来的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名叫屈原投汨罗江之后,人们就包粽子纪念他。我听得入了迷,吃得也津津有味。

  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开心啊!

  3端午节的习俗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一进门便闻到一阵浓郁的清香。我问奶奶什么东西这么香?奶奶说是在包粽子,因为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说完便和我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奶奶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称为女儿节,有的地方称为重五节……”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那端午有习俗吗?”我迫不及待地问。

  “当然有。”奶奶说:“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与‘五’有着紧紧的联系。比如要系五种颜色的长命绳,要插‘五端’,还要吃‘五黄’。”

  “长命绳有哪五种颜色?”我好奇地问。

  奶奶说:“有红、黄、蓝、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问道。

  “有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那五黄呢?”

  “有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每个地方的五黄都根据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我感叹道:端午节的学问真不少!

  4端午节的习俗

  一年里,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见奶奶在外面忙真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想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爷爷把饭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来一个瓶子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个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么。

  端午节过去了,但它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5端午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

  比赛的队伍有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鼓声中划着龙舟前进。这项活动是由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寻找屈原演化而来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在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黄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而粽子的传统则是来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将屈原的尸体吃掉。因为端午节流行于汉。

  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6端午节的习俗多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7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习俗的作文 篇3

  虽然我们家乡春节习俗和大部分地方的差不多,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大年初一,你的餐桌上也许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儿的就不同了。早上六点钟,每个人必须起床到家族中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里吃素面和“发财菜”。所谓的“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而且这木耳不能是买来的,必须是自己在枯枝断木上采摘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大年初一,村子里来了一个流浪汉,村里人谁都不肯给他东西吃,因为大家认为,大年初一就把自家的东西分给别人,好运也就分给别人了。就在他饿着肚子要离开村子时,有一个家境贫寒、身怀六甲的妇人却大方赠了他一碗木耳面条。流浪汉感激地问:“你不嫌弃我是一个流浪汉,还把自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把一年的好运都给了我。我把好运还给你,你的小孩长大后必定中状元。”说完,流浪汉就消失了。这时,大家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流浪汉是个神仙。从此,这户人家慢慢富裕起来,那妇人生的孩子也真中了状元。为了求得来年好运,打那以后,家家户户都在大年三十上山采摘木耳,大年初一早上都到族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去吃素面。这样既把祖爷爷当成神仙,祝他健康长寿,也求神仙赐下好运,让孩子都能中状元!

  大年初一中午,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糖果盘,里面装着苹果、橘子、糖饼、花生、豆子……由小孩端到能容纳全村人的祠堂里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举杯畅饮,吃着甜甜的果子、磕著香香的瓜子,畅所欲言。这是一年中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平常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春节便是全村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的时刻,也是为了更好地让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诉在座的每一位: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多富有,或多不如意,你永远都是村里的一分子,家永远在这里……

  大年初七,大家都在早上七点钟左右起床,女主人会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为什么叫“七宝粥”呢?因为它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家做的米果熬煮而成的。“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的`规矩,哪怕再忙,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在家享受团圆的欢乐,等到大年初七才开工。在开工前,吃上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祈求事事顺心顺意。

  到了元宵节,族里会选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一大族人一起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粉做的外皮,有绿豆馅儿的,有红豆馅儿的,还有花生馅儿的,一个个在人们手里被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锅里的水开了,冒着小泡泡,雪白的汤圆“叮咚、叮咚”跳下锅,它们乘着泡泡上下翻飞,此时加一点冷水,再煮到水沸,等到汤圆安安静静地浮在水面,那就是熟了。大人们右手拿着勺,左手拿着碗,捞着饱满的汤圆。眼馋又嘴馋的小孩儿就围在边上吸溜着口水候着,仿佛孩子们期待的不仅仅是香甜软糯的美味,还是对来年的期盼。你瞧,每个碗里盛有4个到6个汤圆,吃4个是“四季平安”,吃5个是“五谷丰登”,吃6个是“六六大顺”。吃的时候,即使孩子们再馋,也必须长辈先吃,只有长辈吃完碗里的汤圆,晚辈才能吃。吃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有时间你们一定要来感受一下我们家乡那别样的春节习俗哦!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01-29

汉族的习俗作文600字-习俗12-22

习俗的作文01-17

习俗的作文(精选)10-29

习俗的作文01-22

【精选】习俗的作文08-23

(精选)习俗的作文08-06

习俗的作文(精选)08-26

习俗的作文[经典]08-14

[精选]习俗的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