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精品[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2
虽然我们家乡春节习俗和大部分地方的差不多,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大年初一,你的餐桌上也许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儿的就不同了。早上六点钟,每个人必须起床到家族中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里吃素面和“发财菜”。所谓的“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而且这木耳不能是买来的,必须是自己在枯枝断木上采摘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大年初一,村子里来了一个流浪汉,村里人谁都不肯给他东西吃,因为大家认为,大年初一就把自家的东西分给别人,好运也就分给别人了。就在他饿着肚子要离开村子时,有一个家境贫寒、身怀六甲的妇人却大方赠了他一碗木耳面条。流浪汉感激地问:“你不嫌弃我是一个流浪汉,还把自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把一年的好运都给了我。我把好运还给你,你的小孩长大后必定中状元。”说完,流浪汉就消失了。这时,大家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流浪汉是个神仙。从此,这户人家慢慢富裕起来,那妇人生的孩子也真中了状元。为了求得来年好运,打那以后,家家户户都在大年三十上山采摘木耳,大年初一早上都到族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去吃素面。这样既把祖爷爷当成神仙,祝他健康长寿,也求神仙赐下好运,让孩子都能中状元!
大年初一中午,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糖果盘,里面装着苹果、橘子、糖饼、花生、豆子……由小孩端到能容纳全村人的祠堂里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举杯畅饮,吃着甜甜的果子、磕著香香的瓜子,畅所欲言。这是一年中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平常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春节便是全村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的时刻,也是为了更好地让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诉在座的每一位: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多富有,或多不如意,你永远都是村里的一分子,家永远在这里……
大年初七,大家都在早上七点钟左右起床,女主人会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为什么叫“七宝粥”呢?因为它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家做的米果熬煮而成的。“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的规矩,哪怕再忙,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在家享受团圆的欢乐,等到大年初七才开工。在开工前,吃上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祈求事事顺心顺意。
到了元宵节,族里会选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一大族人一起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粉做的外皮,有绿豆馅儿的,有红豆馅儿的,还有花生馅儿的,一个个在人们手里被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锅里的水开了,冒着小泡泡,雪白的汤圆“叮咚、叮咚”跳下锅,它们乘着泡泡上下翻飞,此时加一点冷水,再煮到水沸,等到汤圆安安静静地浮在水面,那就是熟了。大人们右手拿着勺,左手拿着碗,捞着饱满的汤圆。眼馋又嘴馋的小孩儿就围在边上吸溜着口水候着,仿佛孩子们期待的不仅仅是香甜软糯的美味,还是对来年的期盼。你瞧,每个碗里盛有4个到6个汤圆,吃4个是“四季平安”,吃5个是“五谷丰登”,吃6个是“六六大顺”。吃的时候,即使孩子们再馋,也必须长辈先吃,只有长辈吃完碗里的汤圆,晚辈才能吃。吃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有时间你们一定要来感受一下我们家乡那别样的春节习俗哦!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3
“今天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急忙问我。我不解地说:“八月十五,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好像是过节!可是我忘记买月饼了!”妈妈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顿时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天这个重要的节日给忘记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圆佳节妈妈居然也能忘记,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起来啦,今天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诉我:“饺子表示了一家人团团圆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起来——团圆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4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迥的新年习俗,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陆河,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的。那忙碌的景象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人们要大扫除一次,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过了初旬,大家更忙,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赶做年夜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到处玩耍,爸爸在门外巾对联,我帮妈妈贴”福“字。
胶水已经抺好了,刚要贴上云的时候,妈妈急忙阻止我,并且说“贴反了,福倒了,福这就应该倒着贴嘛”,听妈妈一说,我便马上将福字倒过来贴,仿佛一刻也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贴好了,就要准备年糕、鸡、酒给神拜年,拜完后就直接吃团圆饭,桌上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爸爸也不惜拿出自己最富贵的酒,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了。菜到齐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
这天,除了很少的小孩,很少有人睡觉,因为要放开门炮。绚丽多彩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空,仿佛天空长着一朵花,把天空照亮,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谁能说除夕不是最美丽的呢?
我爱我的故乡,我更爱家乡的除夕夜。希望你们能来我的家乡玩,我也乐意当你们的向导!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6
我一大清早便起来了,身体也因为节日而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洗漱完毕,就帮父亲贴对联。搬一把椅子,放在门边。父亲上椅,手拿着红底金字的对联,我拿着透明胶,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对联。字上细小的金色颗粒粘在手上一闪一闪的,手变成了金手。往脸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脸,爸爸笑着说这儿来了只大花猫。大花猫的鼻子特灵,闻香而去厨房,这儿偷吃一块,那儿偷吃一片,弄得满嘴是油,大花猫又变成了一只馋猫。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7
我从小在农村,最忘不了的就是家乡的集会。
会,人少时叫集,多到一定程度,就是会了。在我们镇,一年有两次会,完全是按照阴历来计算的。
一年中只有两次,是一件稀少事。每到有会的那一月,月初就会有人用油漆、涂料在马路边先画上“占”字,先到先得,没赶上的就靠边站了。
而我们到了这一天,也能玩得非常开心。记得有一次,会赶上了星期天,于是就可以去赶会了。
会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耳边是叫卖声、歌声和游人欢笑的声音,虽然行动不便,但是非常热闹。
自行车是进不去的',只能步行。这样一圈下来,几乎半天都走不完。
走的过程中,购物倒是必不可少。但抬眼望去,卖的东西不过几样:衣服,花草,鱼,食物。会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作为一个地区的民俗传统,这也非常具备地方特色了。
赶会赶得很尽兴,但是年年如此,也难免有些枯燥。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会却越来越冷清了——会上的人稀稀疏疏,再也没有以前的热闹了。而集呢?为了建设文明城市,对集规定了位置,一些小商铺直接移走了。这样,城市的面貌光洁一新,可集,也许就永远消失了。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搞建设,但是传统文化也不应放弃。一个地区人们喜爱的民俗文化传统,应得到保护。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赶一次集会。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8
春节除夕,我同父母一起,回到了老家——顺昌。
顺昌虽然小,却是一个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小城。只是最近几年在开发资源,蹿出了好多栋钢筋水泥铸成的大工厂,不断排出的废水和废气让清新怡人的小城变得有些灰暗起来。尽管都大家在努力想办法让小城重现光彩,但是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事。
已经四五个月没有来顺昌了,我对小城和年过六旬的奶奶都有了一些想念。每回年前回到老家的'时候,总能看见慈祥的奶奶坐在房中,用手清点着”香“———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里必要点燃上的,外面用红纸包着,会冒出很多的浓烟的东西。
车子顺着新修好的沥青马路行驶,径直开到了奶奶的平房门口,我急匆匆的推开大门,跑进庭院里,却发现奶奶悠然自在倚在摇椅上,眯着眼养神。
我四处张望着,却没有发现往年成堆在角落的”香“,连一点烟味都没有闻到。
“奶奶,今年没有”香“了吗?”我扭头问。
“嗯?是啊,今年没有了呢...”奶奶不紧不慢的接着我的话。
“今年呀县里边儿说了,这几年环境不如从前好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环境,那个香不是烟雾很大吗,可污染空气了。于是,他们就都决定不做了。虽然觉得有点舍不得,但是我可不能伤害了我的小孙女,所以,我也不做了。”奶奶缓了缓,接着说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笼罩着一种朦胧的感觉。要准备吃年夜饭了,爷爷摆好碗筷,没有像从前一样中规中矩地提着一大挂红鞭炮到门口点燃,细听左邻右舍的动静,也没有一点声响。爷爷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笑了笑:“我从小就生活在顺昌,现在它环境有些不好了,鞭炮有污染,还制造了噪音,得不偿失呀!我可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听完,彻底明白了。原来,爷爷奶奶都在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了旧观念呀!
吃完饭,我们一家围绕在茶几旁,看着春晚,也没有每隔一段时间听见烟花“噼里啪啦”的响声,尽管安静的小城让我有些不大习惯。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城一定不会辜负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对它的期望!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02-02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7
作文:家乡的习俗01-28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1
家乡习俗作文02-01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6
家乡习俗的作文12-10
家乡习俗作文06-22
家乡的习俗作文11-06
家乡的习俗精选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