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特点

时间:2024-04-08 13:05:14 芊喜 写作基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特点

  修辞手法,近来在高考语用题中考得不算少,有时判断是哪一种修辞,有时考查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有时还考查使用修辞及不使用修辞的表达有何不一样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特点

  高考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真题体验

  1.[2016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没有理想,人生就如白纸,无论怎么描绘,都只是看不到色彩的肆意挥洒;(2)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枯藤,无论怎么伸展,都只是看不到绿意的无力求索;(3)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枯井,无论怎么汲取,都只是看不到清泉的胡乱探寻。(比喻正确给2分,构成排比给2分,内容贴切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要从话题、句式及修辞三个角度对仿句进行分析。要求另选话题,在句式上两组分句是假设关系,修辞上要使用比喻,关键是后两个分句要与前面的本体与喻体特征相符,情境一致。要善于联想、想象,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2.[2016课标全国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胡杨在飞沙走石的沙漠里屹立,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忍耐;小草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生长,意在告诫我们:不要自卑。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本题时,要选好同类的两个对象,使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要注意内容恰当贴切,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考点精讲

  考点一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是指仿照一种句式再造一个或几个与之相一致的句子。重点是明确要求,看透所给例句(包括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达角度、表述语气等)的特点,搞清仿句与例句间的内在关系及衔接点;难点是弄清所给例句的隐含信息,把握例句的内涵,保持仿句与例句之间的一致性及意蕴的吻合。一般情况下仿用句式是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结合在一起考查的。有些仿句题就有提出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的;即使有的题目没有明确提出,在解答时也应该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

  仿写句式应遵循五个一致。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仿写,只要弄清原句特点,把握一定的规律,如五个一致,仿写的内容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

  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句子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示例: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1)话题一致。即明确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如该题要求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

  (2)主旨一致。即理解原句含意,特别是隐含之意。如该题意在从正面强调时间知识或兴趣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哲理性和启发性。

  (3)句式一致。仿写的句子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形式上具有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注意句子结构形式要与之高度一致。如该题的基本句式可以视为:话题+比喻性判断+条件+结果。

  (4)修辞一致。《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要求。因此,不管题目是否给定要求,仿写前都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如该题示例中的水与沙是暗喻,而勤奋地挤又与不太在意形成对比,仿写应当符合此项要求。

  (5)情调一致。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色彩要和谐(包括语境色彩和感情色彩),体现出原句词语的褒贬雅俗,感情的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如该题示例喻体平实、语言朴素、语气恳切、意味深长,仿写的句子也应力求有此效果。

  考点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修辞手法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等一起考查。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也会涉及修辞手法的考查。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要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特点】相关文章: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修辞手法12-27

常用的修辞手法列举07-19

作文的必备修辞手法11-02

闲逸派特点及代表人物高考文学常识11-02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07-22

河南高考语文作文07-13

高考语文作文的素材05-25

高考语文写作素材10-25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02-19

语文老师的特点作文(精选20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