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常识

时间:2022-01-26 16:16:53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文学地理常识

文学地理常识1

  【中国】

文学地理常识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文学地理常识2

  1.地区名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2.政区名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文学地理常识3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2.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3.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简称“宁”。

  4.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5.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6.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7.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8.“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

  9.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10.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1.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12.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陕”。

  13.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15.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16.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17.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是崇明岛。

  18.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19.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21.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22.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23.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24.同缅甸、老挝、越南相邻的中国西南边疆省份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省名来源于彩云之南。

  2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26.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27.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8.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29.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30.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简称“甘”或“陇”,古所辖地为甘州和肃州,是故甘肃。

  3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星,天王海王绕外边;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32.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公转,四季出现。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33.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34.七大洲地形

  (1)亚洲: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面积小,分两区,一大陆,二岛屿。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35.海底地形: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36.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3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38.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9.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西藏布达拉宫。

  40.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1.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42.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3.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4.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5.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文学地理常识】相关文章:

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05-21

散曲文学常识04-15

文学常识:春05-13

文学常识积累04-04

宋代文学常识05-22

史书文学常识05-09

文学常识:两汉文学05-18

中考文学常识之唐代文学05-12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03-26

文学常识识记方法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