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时间:2022-04-11 16:49:12 人生 我要投稿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通用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的三本书作文(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通用12篇)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1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学生一直在和人生的三本书息息相关,一本有字之书,一本无字之书和一本心灵之书。这三本书伴随着中国学生的一生的命运。

  有字之书这本书读得好与坏关键的看个人,是否能够学的来对于现代大多数大学生以上的人才来说他们读得有字之书肯定是不少了,所以有字之书所带来的高考影响着千千万万学子的命运走向。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个有字之书也是贫寒学子摆脱命运的一种途径。

  无字之书这本书是只有在社会上打滚多年以后才读得懂,因为无字之书只有自身去亲切的体会感悟得出结论,懂得运用的话无字之书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对于父辈一代的人来说有很多成功人士正是靠着无字之书成就未来的,这本书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的人能够读得懂,有的人一辈子也读不懂。所以这本书要读得好还得靠自己。

  心灵之书有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本书,这本书将伴随着我们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天。当有一天你愧对于这本书的时候那你还不是完全读懂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包涵前面两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如果你能够读懂那你就可以查真伪,明辨是非。每个人都想读懂它,但我们都在读懂它的过程中把自己未来要走的路迷失掉。所以这本心灵之书要想读得懂,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让她迷失自己。

  有字之书从可以读,无字之书只有经历才可以读,心灵之书经过有字之书的熏陶再经过无字之书的感悟,从而造就心灵之书的美。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确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书本中有我们需要的东西,书能教会我们做人,使我们明智。

  读书,无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书本,使自己的阅历更加丰富,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当然,书籍是无限多的,阅读、学习是永不停息的,但是,有三本“大书”是每个人必读的。

  第一本“大书”,是“有字之书”。这应该也是我们所接触最多的“书”了,它代表着知识、文化,是我们需要学习、了解的东西,它是我们在社交中的软实力,有丰富的知识,就会使自己的举止、谈吐变得与一般人不同,渊博的知识能改善自己的外表,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这是我们必读的第一本“大书”。

  第二本“大书”,看似与第一本对立,然而实际上却与第一本“有字之书”如影随行。就这么说吧,“有字之书”是学识,“无字之书”是思想。通过阅读“有字之书”。对其进行思考,总结出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世上,有才华,有学识的人非常之多,但是拥有自己对学识概括、总结的一套思想的人又有多少?我们学知识,就应该在读“有字之书”的基础上多读“无字之书”。知识不是明白、熟记就好,而是要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子,通过这个知识思考着总结与其关联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第三本大“大书”,是教会我们做人最重要的一本书。它似乎与知识、文化无多大关联,但我认为它是最重要的。可以把“心灵之书”看作是一个人的品质、道德,那它真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一本书。复旦大学校长说过一句话:这个社会上的人分四类,第一类是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第二类是有道德、没文化的人;第三类是没道德、没文化的人;而最后一类,就是有文化、没道德的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即有文化,又有道德的人,在社会上必然是佼佼者,非常受人尊重,说明他把这三本书都读好了,而有文化却没道德的人,在社会上倍受唾弃。他都已经从书中学习到了知识、却没有用书本来净化自己的心灵,那真是一个庸者,这样的人,只会成为社会的败类。我们从书本中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利用书本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去除其中的杂念,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

  读书使人明智,读完书的“正面”,更应该读读书的“背面”,想一想书本中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独处一番见解,最重要的就是“吃书”,书是万能药,能治百病,它能净化人心,使其变得善良,书是鸡汤,滋补人心,一本好书能使浪子回头,一本好书能变恶为善。

  我们读书,就应像那位作家所说的那样,读好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本缺一不可,当读到了其中的精髓,吃透了书本,人自然会被书本净化,漫漫书路,通往成功!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3

  一个成熟的社会人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这一基本要求来看,任何人在出生之初都是不成熟的。人都是在后天的各种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成熟的。

  因此,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就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揭示了这一点。

  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常识来看,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差别其实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主要的差异在于知识积累程度和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因此,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一般认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间涉及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以及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古代称之为“诚意正心”)和提高精神境界,因而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所谓的人生三本书,即“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当然,为适应社会的任何学习都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层面则是狭隘和笼统的。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书籍的数量犹如海洋,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学不胜学。而且,各种书籍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思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此有所选择就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同样,向社会学习什么、如何学,如何看清真伪、辨明是非;以及在如何开展自身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等学习过程中也都涉及知识选择和实践的路径选择等问题。

  实践的路径选择得当,就会事半功倍;知识选择得当,就会有所增益。反之则会迷失在学习的海洋之中,失去人生目标,令人无所收益,徒劳无功。因此,对于读“有字之书”而言,并不能全盘接受,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点在于明理和辨明是非。通过比较、分析,以及独立思考,以批判的精神,获取书本中的精要及其符合客观规律的内容。这才能取得读书的实效。

  对于“无字之书”而言,要点在于将书本知识及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知行合一”为宗旨,通过在事上磨,获得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社会的真实感知。

  任何书本知识必须经过内心的消化和甄别,而不是惟教条作为宗旨。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因为在古代,读书的风气大都是惟圣贤说过的话为准则,而不是从事实出发,因而不敢轻易怀疑,缺乏质疑的精神。大都没有真正从真理的角度来认真思考现存理论的正确性、有效性和适用性。这应当引以为诫。

  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体验和认知的过程称之为“无字之书”。由于“无字之书”是无形的,因而读取这本书的路径和方法则更加很重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即人自身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言,“无字之书”不仅要结合“有字之书”一起读,更善于结合“心灵之书”(即关乎精神境界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认知)一起读。人的一生,使自己的内心保持强大,做到“自尊无畏”,远比获得财富来得重要。否则,再多的财富也终将失去。

  问题是,无论“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都或多或少地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读这三本书的时候,除了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之外,必须以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作为前提条件。而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规范都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必要条件。

  总而言之,既然是学习,就涉及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毕竟,无论什么形式的书,其核心价值在于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和智慧,而不是承载思想和智慧的有形或无形的载体。

  但是,人生又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有为”相结合的过程。人的一生,不仅是关注于学习,以及加强自身的内在修为,增强自己的能力而独善其身。人生的意义在于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才是完整的人生。也就是说,之所以要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不仅仅为了自身的成长,还有为社会付出的问题。

  我们总是索取太多,而付出较少;精神依赖太多,而独立思考较少;利已太多,利他太少。我们在努力追求精神和知识充实的过程中,却忘记了最初为什么要出发。

  平心而论,读什么书只是形式和过程,为什么要读书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当每个人都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不论他读什么书,那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一个较高的起点,眼界也会较开阔。如果大多数人能这样理解,就会在一个共同目标之下,加深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和谐社会才会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当一个个这样成熟的人共同构成一个成熟社会之时,这才是理想的社会形态。我们人人憧憬理想社会的建立,但自己总是不愿意有所付出、有所牺牲。

  正是由于我们渐渐对于为什么要读书的目的模糊起来,所以就连读“三本书”这样最初级的事情也需要重新认知,这也是社会环境形成颓废气氛、自甘堕落的苗头。现代社会的进步到了如此的地步,但中国媒体还要向中国公众宣传和呼吁加强读书这件事,这也正是一种最现实的讽刺。

  人生总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成熟的程度取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书,在人生的漫长过程中,没有人给你评点分数,但这个分数每个人心中自知。无愧于自己的一生,这就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什么要开展终身学习的理由之一。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4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或精或简,或喜或忧。出生前父母的准备是前言,去世后家人的料理是后序,而正文,需要自己这个编剧来书写。阅读自己的那本书,会做何感想?

  前言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前言当是充满期待的吧,就如沙漠中渴望绿洲那般渴望面世?或许父母常常温柔地祈祷,孩子快来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充满光明的世界;或许父母总在汲汲地盼望,孩子快来体验这美好的人间,有山有水的人间。阅读了前言,我知道父母必然爱我胜过一切,尽管我穿的不是名牌服饰,尽管我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尽管我读的不是贵族名校,但我已有吃有穿有学上,我还能再奢求什么呢?阅读人生,我要孝敬。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5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过去应当是充满留恋的吧,就如互相深爱的恋人不肯分离那般留恋往昔?或许过去的我任性不懂事,或许过去的我无法正确认知,或许过去的我对真挚的友情充满向往,或许过去的我不谙世事。但我在与妹妹的争吵中学会了谦让,但我在屡次犯错后学会了分辨,但我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了察言观色,但我在看职场答辩中学会了机智。阅读人生,我要学习。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6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现在与未来应当是不断努力的吧,就如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知那般努力未来?或许我愿做一个工程师,建造世界著名的超级工程;或许我愿做一名老师,呵护祖国的未来;或许我愿做一个科学家,为人类奉献;或许我愿做一名艺术家,追逐自己向往的梦。这部分就靠自己书写喽!阅读人生,我要追求。

  后记

  待我去世,愿有人能认真阅读我的人生,也从中汲取些精神。阅读人生,人生阅读,认真阅读自己的人生,学习到许多,诸如孝敬、谦让、追求、奉献......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7

  有那么一部书,它是最为真实的,同时也可以是充满戏剧性的;他是有许多兄弟书籍的,但世上任意两本都不会雷同;它随着时光逐页写成,而作者便是那书自己。

  这书叫人生。你是其中一部,作者是你自己。你是一部书,没人知道结尾,而一切却早已埋下伏笔。年轻时

  学的一门手艺、结识的一个老友、说的一句谎话,都可能把故事引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支流。路易.威登在制衣厂的捆衣工经历将他引向了替皇室贵族打包行李挣钱创业的道路,乔布斯的中学老友助他扫平了创业大道上的技术巨石,而《世说新语》里那贪小便宜的年轻人却被一时贪欲冲离了似锦前程。虽是作者,你也不一定能看清那灰草蛇行的伏笔将故事引向何方,但从现在开始认真做事、善待他人,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你是一部书,风格由自己选择。想要写成令人心潮澎湃的武侠小说,那便像马云、史玉柱那样克服重重困难,在时代的潮头向着理想一路劈荆斩棘;想要写成清幽又时散幽香的散文集,那不妨安定下来一心一意地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生活中的不顺利的墨滴也就不会沾到书页上;当然,潜心写一本工具书也不错,像牛顿、普朗克或爱迪生、袁隆平一样为后世造福。而那些一生平庸混沌,甚至压根不热爱生活的人,书页往往没过多久就破烂脱落,散发出一阵死水的腐朽之气。而写什么样的书全在作者——你想好了么?

  你是一部书,情节往往跌宕起伏。天灾人祸、欢聚惜别,往往令你意想不到,大呼命运不公。意志薄弱者便一蹶不振,原先计划的美好结尾便丢到一旁,再也没有什么起色;而那勇敢的作者便咬紧牙关、握住笔杆,偏要把故事拉回正轨不可。梵高一生挣扎在世俗的鄙视与自己天分的无人欣赏之间,却从未放弃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乔布斯一度被微软击败甚至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但他一直没有放弃那年少时就已画好的人生蓝图。对于一个优秀的作者,挫折不是急转直下的信号,而是展示文采的好时机,在全书中留下优雅的一道弧线。

  你是一部书,一部由自己创造,情节几乎无所不能的书。朋友,如何写它全在于自己,但愿最后合上书,它能散出一丝清香。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8

  要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要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就应当认真阅读三本书,活到老学到老。

  三本什么书呢?一本是关于知识的有文本形式的书,一本是关于社会的没有文本形式的活生生的书,一本是关于自己人生的这本活书。人生应当认真读这三本书。这三本书不容易读好,但一定要认真阅读。

  关于知识的书不是从小学发蒙就开始学吗?从小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愈多,对人生就愈有益。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识,丰富人生,追求真理,掌握规律。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一技之长,能过好人生吗?人的一技之长很重要,有了它,人就走谝天下也不怕;没有它,就矮人一截,人生艰难。人的一技之长是在长期努力过程中磨练出来的。人生处事,要遵循规律,不能一味主观霸蛮,自以为是。能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成事就易;否则,一事难成。学会处事靠智慧。智慧从哪里来?靠学哲学,哲学就是智慧学。

  为什么要向社会学习?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不仅要与天地自然打交道,而且要与社会人群打交道,处理好你我他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处在社会的恰当的位置之中,摆不正其位置,就会处处不顺。例如,如果把自己摆在一切人之上,就会骄傲自满,目无他人。这样的人怎么能与周围的人共事呢?相反,一个人如果自信心不强,就会悲观失望,低声下气,这怎能成事?人活着,应当不亢不卑,落落大方,有自己的风度和气概!人与人相处,应当注重诚信和友谊。有诚信和友谊,就会赢得人心。彼此之间不应勾心斗角,口是心非;也不必吹吹拍拍,唯唯诺诺。人的这些品德是在长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中修炼出来的。

  自己人生这本书也值得好好读,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一般来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或挫折。但是,人能吃一堑长一智,所谓失败为成功之母。温室里培育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培育出真人才。成功人士的人生就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这是我在一次友人座谈会上得到的人生感悟,写出来与诸君切磋。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9

  人的一生,身处社会 ,总有三个层面的感受:第一个,是生活 、经验、实在的层面。我知我觉,我感我受,天高海阔,山远水长,亲情友爱,生死离别,这一切一切的,都是经验的感观。观感好的人,对这些更有敏感,见风落泪,见别情伤,咏风月之短暂,叹花草之凋零。这是大部分人。我们是人,我们就生活在这里。

  第二个,是理念、是规律、是客观、是自为、是天道。他们之所在为我们所识所思,是因为我们有了识见力,这是属人的能力。如果我们没有,我们就不知道这世界 原来还有无穷的奥秘、宇宙的规律。为何太阳东升西落,为何夏日昼长夜短?为何人要衰老,为何星星永远都在那里?屈原的天问,柏拉图的理念,都指向超验的目标。人啊人,可以是感叹。人啊人,也可以是奥秘。知识是我们了解超级的总结。没有知识,我们永远不知星转斗移的秘密。

  第三个,是智慧,是信仰,是无始无终的因缘。经验感受让我知道我生活在大地之上,知识可以让我明白宇宙运行的奥秘,但有一样,我们生而为人,为何要来到这个世上?人生将向何处去?这不再是天问,而是智慧之问,信仰之问,因缘之问。拥有智慧,它让你不再迷惘;拥有信仰,你的人生永远就有方向;拥有因缘之果,世间一切皆洞明如初。

  所以 ,人生要读三本书,生活之书,知识之书,智慧之书。

  生活之书,让你知道如何更好地生活、工作,拥有更好地技能、能力。

  知识之书,让你知晓宇宙、自然、社会的一切规律与奥秘。由无意之感成为有知之识。

  智慧之书,让你知道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知道未来的方向,让你勇敢、畅达,无畏。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10

  作家卢新华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他关注到了人在精神层面的涵养,值得肯定。

  读“有字之书”是指我们读的实实在在的书,包括很多文化经典、历史著述、哲学论著等等;读“无字之书”是指我们在社会中获取到的经验知识,是指我们的经历和体验;读“心灵之书”是指要读懂自己的心灵,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三本书是我们人在精神层面成长的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有字之书”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重视,的确我们人生最初积累的知识大部分都来自于书本,书本知识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前人的经验,可以传承人类文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然而“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却鲜有引起人们重视的。殊不知,“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是人生更高的两重境界。

  卢梭曾经说过:“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他肯定了向社会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社会。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勒鲁在《论平等》中说:“一个人若不和其他人一道组成社会,则无法获得精神、道德、物质上的生存。”的确,如果说书本知识是给我们理论指导的话,那么社会确可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生存体验,并且让我们在体验中将书本中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获取更多的经验。人无法脱离人群而独自生存,人不仅仅是个体,也是社会的产物。康德曾经说过:“只有在社会里,人才想到不仅要做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按照人的标准来说是优秀的人。”所以,我们阅读“无字之书”,获取更多的社会体验,最终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人们一般都较容易接受书本和社会等的外来的知识,而不懂得正视反省自己,所以读“心灵之书”是最难做到的。人天生有一双眼睛只懂得看别人,而不知道看自己;即使能够在镜子中看自己,也是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缺点。这恰恰是人性的弱点。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确,我们只有不断地检查反省自己,才能在对比参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我们有更加明确的定位,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我们要懂得读“心灵之书”,在书中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所以,“有字之书”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础,“无字之书”让我们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心灵之书”让我们正视社会中的自己,关注自身的发展。这三本书,是我们人生必读的三本书,我们切不可厚此薄彼。我们要读“有字之书”,但不能死读书;要融入社会,但要时刻正视反省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不能迷失在茫茫物利中忠。我们只有读好这三本书,才能让文明得以传递,让社会得以发展,让自身得以进步。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11

  文章说,第一本是无字之书,就是生活本身这本大书。读好无字之书,让人生更加聪明智慧。

  第二本是有字之书,就是知识之书。读好有字之书,让人生更加丰满充盈。

  第三本是心灵之书,就是每个人的内心。每个人要读懂自己,读好自己。读好心灵之书,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

  很多人能读好第二本,不一定读得好第一本,有的反之,有的第一本第二本都没有问题,就是读不好第三本。

  这三本书都要读好,确实不容易。可见读好这三本书,人生似乎就完美了。

  果真如此吗?

  在我看来,这只是人生的前半场,说明你通过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打下了一个很漂亮的基础,具备了成功的特质。

  但是,人生更大的意义不只在于提升个体,成就小我,也不是就此满足自我陶醉,更不是停下来悠然见南山,而是为了后半场,挥洒练就的一身本领,大干一场!彰显更大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的空间。就像马云,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他自己,更不是为了财富,钱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他的心中是社会,是这个世界。

  读好人生三本书的这前半场就好比练书法,前面古碑名帖也读透了,胸中也已熟稔成竹,如果就此满足,不拿起毛笔来临摹和书写,怎么能写出自己的作品来呢?又怎么可能达到心手相师的一天呢?人生的后半场又如何完美到底?

  所以读好这三本书,目的是为了书写好人生这三本书。

  首先,要胸怀鸿鹄之志,超越梦想,不断进取,用精神来书写人生的无字之书,充满正能量精气神的无字之书。

  比如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我书写了二十幅“中华第一草书”《自叙帖》10米长卷,欲赠送给前来参加盛会的二十集团领导人,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表达一位中国爱好书法的青年对盛会的参与热情和文化自信。正因为此,在2016年7月30日举办“拜学名帖 献礼G20——陈洪标书法长卷巡回展”上,当我表达这个文化心愿后,得到了近百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最后,要用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忘我境界来书写人生的心灵之书。

  这三本书就是人生的完美巅峰的三部曲,远大志向和人生境界融为一体。

  当然,我们很难做到,哪怕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我们要有这种书写人生的高度和勇气。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 篇12

  作家卢新华说过:“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在很多人看来,读书与过好一生是两回事,但在经历过很多事后,才发现,人生和读书不过是同一个过程。翻开书的扉页,我们不知道结尾;开启人生的篇章,我们看不到结局。

  探索“有字之书”的魅力,这无疑是给眼睛的一场视觉盛宴。懵懂的我们最初只愿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是它启迪了我们的心智,赋予我们最柔软的情感,最明确的初心。

  寻觅“无字之书”的状态,是对生活的升华,肯定了人不断磨练的价值。在复杂的世界里,初心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而生活却是写实主义。初心需要被保护,但却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要有回望过去的勇气,但生活永远向前行,读懂“无字之书”的人是懂生活的人,在生活中磨练,在磨练中生活,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与“无字之书”的无隙契合。

  追寻“心灵之书”的姿态,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成为一种奢侈品,给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更有甚者认为“心灵之书”虚无,这是对心灵的否定,亦是信仰坍塌时代的悲哀。

  不由得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灵有阳光”。于今看来,不无道理,一个读透“心灵之书”的人势必能将心中的真善美推己及人,无论身处何方,拥有何物,幸福也会如影随形。

  回望历史,邓世昌于黄海海战中壮烈地死,以死明志,是他不屈的心灵;司马迁在受宫刑后勇敢地生,以文践志,是他坚韧的心灵;阮籍看破尘世超然地活,以隐守志,是他自由的心灵。

  他们似乎选择不同,但较于读透“心灵之书”来说,又怎分伯仲呢?痴醉于华美的外表,注定如流星跌落,那么重,那么痛;珍惜美好的心灵,哪怕是梅花碾作尘土,依旧香如故。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如是说。何谓“通事理”?或许是能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有机结合,从而使自己摆脱书页中微薄空间的禁锢,等下一个春花秋落,再尝尽人生百态吧。

  人生之路,倒有一件快事,便是始于“有字之书”,陷于“无字之书”,忠于“心灵之书”。

【人生的三本书作文(通用12篇)】相关文章:

人生三本书高考作文(精选6篇)02-25

一本书的故事作文三篇01-11

人生就像一本书作文2篇03-07

一本书的爱作文通用7篇02-11

推荐的一本书作文(通用49篇)02-23

实用的一本书的故事作文三篇01-24

【精品】一本书的故事作文三篇01-20

【必备】一本书的故事作文三篇01-20

关于一本书的故事作文三篇01-17

精选一本书的故事作文三篇01-16